湖南文化廣場位於長沙市芙蓉區韶山路與解放東路交匯處,地處繁華商業圈,隸屬於CBD核心發展地帶。
項目被定位為一棟集甲級辦公和配套商業為一體的高端商務辦公樓,由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D)建築二院設計。
基地西臨韶山路,北側為解放東路,東臨娛樂路,南側為湖南大劇院一期。
湖南文化廣場項目總建築面積約82000㎡(其中地上建築面積60000㎡,地下車庫22000㎡)。
項目作為湖南文化產業的總部基地,匯合電影藝術傳播和創意交流中心、文化創意產業孵化中心、湖南原創劇目首演中心、文化場館營運管理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轉化中心、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演藝資源大數據平臺及分發中心、湖南演藝院線聯盟總部、藝術人才培訓中心總部等。
項目地面建築共33層,其中9層、18層、27層為避難層,10-17層為文化藝術、金融醫美產業辦公,19-33層為高端行政公館。
地下4層,主要功能為設備機房和停車庫,其中B4層東側局部的汽車庫在戰時轉換成二等人員掩蔽所。
湖南文化廣場聚合湖南大劇院、超5A原創寫字樓、握雲國際公館、約5000㎡城市文化藝術廣場,是湖南省演藝集團開發、建設、運營的「湖湘首座新文化產業複合體」。
設計 · 目標
設計目標一
品質——在滿足項目任務書和規劃要求的前提下,打造高品質的長沙文化商務央區。
本項目定位為低碳環保、綠色節能、舒適安全的現代化超5A甲級寫字樓+國際私人酒店式精妝公寓。
設計目標二
價值——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通過合理功能布局,在狹小用地上實現空間價值的最大化。
本案位於解放路與韶山路交匯的東南角,周邊有四縱三橫七條城市主幹道,數十條公交車經過,交通方便,人流通達性好。
項目隸屬CBD發展核心地帶,其前景具有很好的外部可借之勢。隨著長沙城市進程的加快,城市中心土地日漸稀缺,在可預見的未來,本案產品價值增值空間非常可觀。
設計目標三
活力——將商業活力融入城市空間,打造開放和融合的城市街區。
從長沙的鳥瞰圖來看,本項目位於城市的幾何中心點,周邊有四大商圈包圍。項目所在區位受四大商圈共同支撐,發展前景毋庸置疑。
設計目標四
地標——創造新穎典雅的建築形象。
從對城市環境的分析來看,基地周邊雖不乏高層建築,但由於建造較早,形象較為陳舊,需要一個新的建築來提升區域建築形象,成為長沙市中心區的名片。
項目南面緊鄰湖南大劇院,建築高度約為100m,應該適當融入湖湘文化元素,豐富項目的建築內涵,著力打造頂級、高端、現代的地標形象。
設計 · 策略
1. 處理建築與城市道路的關係
基於對用地條件的分析可知,用地北面的道路從西北角至東南角呈傾斜角度,使本地塊在西北角形成銳角。
為達到建築形體完整流暢、形象鮮明的目的,設計採取的策略是將建築底部與道路平行設置,使建築底部空間與街道關係取得和諧,北立面的塔樓直線與城市肌理產生良好的呼應。
2. 處理建築與場地的關係
基地位於十字路口,是人流車流集中之地。
為使該項目能更多的匯聚人氣,同時避免高層建築建築對街道的壓迫感,設計採取的策略是在用地北側沿解放東路進行退讓。
這樣,可安排商業廣場作為城市道路的緩衝帶,同時在西北角拐角處退讓出約為2000㎡的空間,創造一個吸引人的公共休閒城市廣場。
3. 處理建築與臨近建築的關係
項目南面為湖南大劇院(該項目一期),建築高度約為100m。
為減少與一期項目之間的視線幹擾,改善辦公環境,提供良好的採光與更多的綠化空間,設計採取的策略是將本項目建築高度加高,高於一期,與一期形成從屬關係。
建築南面被大劇院遮擋的部分,採取了架空的做法。
4. 建築形態的處理
本建築形態主要分為裙房與高層塔樓兩部分。
商業裙房立面設計要點是通過入口處三層通高中庭,以一些玻璃的貼圖處理手法,極力營造一種通透性,人與人的互動性,參與性,商業自然的場所感,從而將人流自然引入商業內部空間。
高層塔樓的塑造手法為用和諧而沉穩的點、靈動而連續的線、平靜而伸展的面來構成超高層塔樓的基本元素。
通過細部節點以及豎向杆件線條的傳遞,結合豎向遮陽構建的輔助,來凸顯整個超高層主體塔樓面的完整感與挺拔感。
主體高層強調的是豎向杆件構成,而在塔樓一側我們增加了一面從下到上慢慢收分的片牆與之結合,夾角相交部分自然的就產生了室內與室外的情趣空間,我們通過豎向綠化來點綴這個空間,行成一個小型的植物園,改善局部生態系統,讓人在這樣的空間下顯得自然與愜意。
建築的豎向線條的整體風格也與長沙歷史文化底蘊的高風亮節以及對未來的不斷發展的精神暗合。
新地標 · 未來可期
作為長沙城市正中心,新地標建築,媒體評價湖南文化廣場是「城市地標、藝術街區、文化賦能、國際交流、高端商務」五位一體的「長沙文化藝術會客廳」。
同時也讓其雲端公寓——握雲國際公館成為匯聚「醫養陪護、名校伴讀、國際演藝交流、城市商務會客」四大稀缺價值的「財富聚寶盆」和「核心級資產」。
本項目在用地緊張,滿足退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效的用地面積,爭取到最佳的景觀視野,西側留出2000㎡的城市廣場,塔樓靠近於用地的西側,沿韶山北路塔樓直接落地,北側和東側布置商業裙房,爭取最大化的商業價值。
辦公和商業布局的完美結合,充分利用了狹小用地的空間潛力,凸顯了高端寫字樓的環境價值。方案與現有城市環境和周邊建築和諧共生,以卓越的品質展現了自身形象,也提升了片區的整體價值。
據悉,此項目目前已施工至27層,不久後,它將以新地標的形象問世,一起拭目以待吧。
設計單位
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深圳院
HD設計團隊
建築:黃勁、李建良、劉歡、陳小斌、陳海毅
結構:黃群立、陳茂松、黃賽東、彭斌、張海明
給排水:盧力立、陳旭豐、龔令
暖通:唐偉、賀德軍、劉英俊
電氣 :吳斌、胡海峰、王忠
幕牆 :李威才、雷陽
本文資料來源:湖南設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