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2020-11-23 真真的春天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

讀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得知《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型是高更,並且這本書的名氣很大,便想一探究竟,看看這本書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你有想過你40歲是什麼樣子嗎?可能大部分人這時候都會有自己的家庭,也許會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困擾你,但是家人身體健康,孩子聽話懂事,總體來說,家庭幸福美滿。也許還有一部分人依舊意氣風發,在職場中大展身手,享受著工作成功帶給自己的快感。

除了主人公斯特裡克蘭。

故事講述了一個富裕的證券經紀人,他的太太是倫敦的教授,喜歡文學,待人和善,而主人公是一個無趣的男人,他不會主動結交別人,甚至是呆板的。這或許是我們很多人的一生:平凡、普通、安穩……

但是主人公在40歲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名媛太太和兩個孩子,在一次旅行結束之後,獨自跑到英國畫畫去了。斯特裡克蘭走得很果敢,只給他的妻子留下了一封信:「我走了,別來找我。」他身上沒有任何負債,他的離開也不是因為其他女人,只是因為主人公小時候的夢想是做一名畫家,但他父親不同意,他做了好多年證券經紀人之後,決定去追求他的夢想,他要去畫畫。

並在他在倫敦畫畫期間,沒有經濟來源,窮困潦倒的時候被一位看中他畫的先生接到自己家中養病,這位先生的夫人竟然在相處中愛上了斯特裡克蘭,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斯特裡克蘭接受了這個夫人之後,又把人家甩掉了,這個夫人還為他自殺,斯特裡克蘭只是輕描淡寫道:「這是他自己的選擇。」OMG

之後斯特裡克蘭流浪到一個小島上,和當地的一個土著女子結婚了,在這裡他得了麻風病,但是他一直在作畫,病的很嚴重的時候,有一名醫生來給他治病,看到了牆上的巨畫,他脫口而出:「上帝啊,這是天才。」但這時斯特裡克蘭已經快不行了,不久就去世了,去世之前讓土著女子把他的畫全部燒掉了。

斯特裡克蘭離開了人世,追上了他的月亮。

讀書讀到一半的時候,感覺斯特裡克蘭就是一個渣男,拋妻棄子,沒有給家庭留一份錢,幾乎是讓他們自生自滅,獨自就走了,為自己的行為只解釋道:他們會想辦法的。但是讀完之後,有一點理解了斯特裡克蘭,這本書講了夢想與追尋的故事。

月亮代表的是那崇高而又不可企及的夢想,便士是英國最小的貨幣計量單位,代表的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很多人都是膽怯的望一望天空的月亮,又低頭繼續追逐滿足溫飽的六便士。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大部分人都會被俗事纏身,每天都忙忙碌碌,忙著長大,忙著掙錢,忙著工作,忙著交友,忙著遇見愛人……大家都為名為利,卻很少為了自己心中那份熱愛。大家都時不時的抱怨自己現在的生活不如意,不開心,但是大家還是隨波逐流,沒有衝破束縛爭取自己的自由。

斯特裡克蘭就是少部分的人,他們是不被我們理解的人,他們也許是我們眼中的「瘋子、笨蛋」,放著好好的生活不珍惜,非要追求什麼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們是怪人,走了一條看不到光的道路,但是仔細靜下心來想一想,他們是再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呀。雖然對於別人來說,他們是自私的,但是追求自己想要的又有什麼錯誤呢?

有些人生來就與大部分人不同,他們是我們眼中的藝術家,他們掙脫了世間的一切束縛,他們是真正的在為自己活著。

看完《月亮和六便士》之後,好多人會鄙視追求名利的人,嚮往平靜的生活,嚮往崇高的理想,但是在我看來,作者可能表達的不是這個意思,正如高更的畫作《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哪裡》,所以不是要你去追逐月亮,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要先弄清楚你是誰,你需要什麼月亮,然後再選擇你要六便士還是月亮。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斯特裡克蘭,但是我們可以按照內心所想去生活。當你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時,你的人生就不算平庸。其實我更希望大家在奔波忙碌的同時不忘抬頭仰望月亮,追求自己的夢想,只有這樣,生活才會有意義。

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

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

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

因此他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月亮還在,六便士也在。心中的理想晃晃悠悠,走到了路的盡頭,月亮的旁邊。地上的六便士,天上的月亮,他都看見了。他選擇繼續向前走,找到他的月亮。畫畫這個夢想一直埋在他的身體內,成年後的生活醜惡慢慢展現,這個夢想就開始生長,侵佔了他的思想,逼迫他走上遠方。因此他帶著它去巴黎,讓藝術之都來洗滌夢想。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追尋內心深處的月亮,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為六便士而努力。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觸不可及,代表崇高的理想;而六便士卻觸手可得,六便士象徵著那懶以生存的物質基礎。01.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情況下,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很多人有理想和目標,但是他們都是只能偷偷偷窺月亮而低頭撿六便士的人;對於大部分人來講腳下的六便士才是自己所追求的所有,或許這能夠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邁出人生中一切不可知的第一步需要膽量也需要莫大的勇氣,這是一個在繪畫上異於常人的天才的靈魂解脫之路,也是一場漫長的理想救贖之旅。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了月亮
    深圳的天總是陰雨的時候居多,低沉的空氣讓再次讀完《月亮與六便士》的我更加的壓抑了。這本書是"故事聖手"毛姆所作,在文壇享譽盛名,書裡的"月亮"是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就會被問及的理想,"六便士"是普通的物質生活。"月亮"與"六便士"大多時候都是矛盾的,就像書裡的"藝術"與"生活"。
  • 月亮和六便士: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他是整個英語世界最暢銷的作家之一,一位成功的多產作家。他的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和戲劇作品都很精彩。最知名、最暢銷的小說是《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鎖》和《刀鋒》等,除長篇外,毛姆還是一個出色的短篇小說家,他的短篇小說有一百多部。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大學生書籍推薦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在眾多看過的小說中,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是我比較偏愛的一本,其實剛開始看的時候並沒有感到特別吸引眼球,在耐心看了一部分之後便逐漸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幾天前看完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真不愧是經典小說,看完後餘味回甘,如餘音繞梁般美好。就像高曉松所說,無關乎有錢沒錢,天上那輪永遠免費的月亮,就是詩和遠方。月亮和六便士伴隨我們一生,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月亮在西方有很神聖崇高的意義,「月亮」代表的是美好的理想和不被物質世俗所羈絆的真正愛情,是詩和遠方;「六便士」代表的是殘酷的現實和世俗的物質。書中描繪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藝術與生活的衝突,精神與物質的抉擇!
  • 克里斯多福:滿地都是六便士 他卻抬頭看月亮
    你是否還記得那夜捧讀《月亮與六便士》帶給精神的震撼?你是否還記得那個為了追尋夢想離開優渥工作、幸福家庭的思特裡克蘭德?你是否還記得那份在心頭燃燒的熾灼?你也是否記得曾為人生奮鬥而渡過的無數個孤獨夜晚?腳下滿是六便士,而你卻在追逐頭頂遙遠的月亮?月亮是頭頂的理想,而現實是腳下的六便士。現實易撿,理想難尋,法國物理學家克里斯多福·加爾法德的一生,就是以夢為馬,馳騁歲月。
  • 好書推薦丨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作者介紹斯伯裡·薩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美國小說作家、演員。經典作品有戲劇表演《圈子》,經典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經典短篇小說《葉的震顫》、《阿金》等。
  • 滿地都是六便士,你卻抬頭看到了月光
    這是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中提到的。書中是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了月亮
    深圳的天總是陰雨的時候居多,低沉的空氣讓再次讀完《月亮與六便士&34;與&34;大多時候都是矛盾的,就像書裡的&34;與&34;。可現實並沒有給她過多追逐月亮的自由,更多的是追求地上的&34;。追求月亮的人固然可敬,追求六便士的人才是普普通通生活中的我們。我們不可能為了理想拋開一切,這一切那麼的珍貴,它們不是負累,它們才是努力的原動力。
  • 薦讀《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你抬頭看過月亮嗎
    《月亮與六便士》就是文學中的高富帥。首先出身好,小說作者毛姆幾乎是個全能型的作者,除了詩歌,啥都能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劇本,遊記、回憶錄、文藝評論…如果在現代,毛姆一定是作家中的「網紅」。再者此書是以藝術家高更的生活輪廓為原型(對,就是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的保羅·高更),一開始就蹭了高更的熱點,出生自帶傳奇色彩,所以很容易引人注目。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無疑是最瘋狂、最耐讀的一部。「月亮」和「六便士」,這兩個一正一反、又充滿象徵意味的意象同時出現在書名裡,共存著、博弈著,共同構築成了這部偉大的經典。《月亮與六便士》是以法國著名的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創作的。
  • 月亮與六便士 |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評論家說:「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指金錢與現實的瑣碎;月亮是觸手不可及的,代指夢想和遠方。思特裡克蘭德是一位40歲的有頭有臉的證券經紀人,與妻子婚姻美滿相處十七年,有兩個孩子,突然毅然決定拋家棄子前往巴黎,去完成心中繪畫的夢想,後來窮困潦倒一生,拒絕情感,待人冷漠、殘暴,保持孤獨,直到握住月亮,完成驚豔世人的創作。這似乎符合我對於藝術家的刻板印象——生活不拘小節,對美的追求專一。思特裡克蘭德是抬頭追月光的人。
  • 滿地都是六便士,願你能看到月亮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叫做「沒有上進心我錯了嗎」,其中劉楠說了一句話,她說這句話出自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我看了詹森譯的那一版,沒有找到原句,但我很喜歡那句話,她說的是: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其實看完這本書,我很矛盾,一方面有點很難理解主人公的想法,可能我沒有像他一樣有著可以放棄一切到死都在堅持的夢想吧,但是主人公好好的生活不要,卻在人到中年為了理想放棄一切,拋棄妻子和子女,孤身一人去往法國。在我感覺理想這個東西一般是青少年提的比較多,到了成家後心理更多的不應該是責任嗎?在我感覺理想只是少年時的熱血而已。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個半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圍繞查爾斯·史特利克蘭的繪畫之路,表達了對理想和現實的思考。六便士是當時英國價值最小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徵了理想和高尚。兩者都是圓形,都閃閃發亮,但本質卻完全不同。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月亮卻只有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已被大眾所熟知,作者是毛姆按照高更的原形塑造了小說的主人公的命運軌跡,第一次讀此書是在高中時期, 一口氣讀完後,掩卷而思,當時特別納悶的是為什麼書名為《月亮與六便士》除了書中末尾有一句話提及之外,整本書找不到一點兒關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就是描繪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藝術與生活的衝突,精神與物質的抉擇!他一心追逐心中的「月亮」,只想畫畫。他不要舒適與安寧,不要體面與秩序井然,不要關愛與同情,不要愛情與友情甚至親情,不要任何的讚美與指點,只畫自己認為的畫,儘管別人看來,他的畫作當時是那樣的笨拙、雜亂、陰暗、無聊,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他的物質世界極端貧乏,但精神世界無比強大。「六便士」在他的世界裡一文不名。最終,他成功了,當然他的成功與被認可是在他死後。
  • 夜讀|《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書籍簡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