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紅迷」張愛玲,與《紅樓夢》結一生緣

2020-12-21 有女如玉書中尋

張愛玲一生深愛《紅樓夢》,一生熟讀《紅樓夢》,並專注地為《紅樓夢》考據研究奉獻了十年,這是一場張愛玲對曹雪芹的漫長而真心的追隨。張愛玲是在盡力去懂曹雪芹的。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張愛玲,曹雪芹,這兩個境遇相似的人,不在一個時代,張愛玲對《紅樓夢》痴痴追隨了一生。

張愛玲對《紅樓夢》極度痴迷,自幼便讀,至老不輟,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唯一的資格是實在熟讀《紅樓夢》,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

張愛玲對《紅樓夢》的痴,大約也源於她和曹雪芹境遇的相似吧。出身富貴、而後家境漸微。雖隔千年,家族的文氣、琳琅的環境,卻同樣包裹著他們、激蕩著他們。

她文字中寫過,《紅樓夢》、《金瓶梅》「這兩部書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紅樓夢》。」

她的寫作品如《金鎖記》,意境、手法、語言,都得《紅樓夢》之真傳,還有人人皆知的那句「美麗而蒼涼的手勢」。

「綠蠟春猶卷,紅樓夢未完。」

張愛玲說人生若有三大恨事,一定有「恨《紅樓夢》未完」。

張愛玲借用《紅樓夢》寶玉的應制詩《怡紅快綠》中「綠蠟春猶卷」,對出「紅樓夢未完」。

她自幼讀《紅樓夢》,看到80回後常常覺得人物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仍舊每隔幾年又從頭看一遍,每一遍隨著生命歷程的變化印象都有不同。很久後才聽說後四十回是高鶚續的。直到1954年,她在香港見過脂批版,有種石破天驚、驚喜交集的感覺,之後陸續開始閱讀多種版本的《紅樓夢》。以至於張愛玲晚年曾說:「《紅樓夢》未完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疽——請原諒我這混雜的比喻。

「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

《紅樓夢魘》是張愛玲旅居美國研究《紅樓夢》十年的心血結晶,是一部學術考據之作。

「夢魘」表達了張愛玲對紅樓的痴迷,是一種「不瘋魔不成活」的專注境界,感情濃鬱激烈。再恰當不過。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自序中說:我只要是真喜歡什麼,確實什麼都不管——也幸而我的興趣範圍不廣。在已經「去日苦多」的時候,十年的工夫就這樣摜了下去,不能不說是豪舉。

張愛玲對《紅樓夢》的考據,「像迷宮,像拼圖遊戲,又像推理偵探小說。」

書中共收入其七篇研究文章,包括《〈紅樓夢〉未完》,《〈紅樓夢〉插曲之一》,《初詳〈紅樓夢〉》,《二詳〈紅樓夢〉》,《三詳〈紅樓夢〉》,《四詳〈紅樓夢〉》,《五詳〈紅樓夢〉》。

張愛玲不是考據學家,她是憑著對《紅樓夢》熟悉到骨子和濃鬱的愛,用十年完成了這部繁瑣的考據。

解讀紅樓一夢,也是解讀自己的浮生一夢。少時的繁華、遠去的伊甸園,俗世裡的人生百味,她俱已嘗盡,如紅樓夢一般的人生,也已看穿。

相關焦點

  • 張愛玲是怎麼讀《紅樓夢》的?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最近翻閱讀張愛玲的作品,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產生錯覺。看到張愛玲的心中有一紅樓夢情結。也感觸到她深藏心底的那份感情,張愛玲迷《紅樓夢》是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讀紅與續紅(十四歲創寫《摩登紅樓夢》)、研紅(十年寫就《紅樓夢魘》),也因此形成了張愛玲糾結在心的複雜情緒。
  • 民國才女張愛玲十三歲就創作了第一部和《紅樓夢》有關的作品!
    1969年,遠在加州伯克萊大學的張愛玲在臺北《皇冠》雜誌發表第一篇紅學文章《紅樓夢未完》,此後,張愛玲持續十年之久先後又寫出關於《紅樓夢》版本研究的數篇文章,於1977年集結出版為《紅樓夢魘》。張愛玲出生於胡適先生開創「新紅學」的1921年,是豐潤的名門望族之後。
  • 《紅樓夢》與張愛玲的紅樓夢魘
    這也印證了《紅樓夢》文風對張愛玲作品的深刻影響。對此,張愛玲也毫不避諱,她說:這兩本書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紅樓夢。(另一本指的是前面提到的《金瓶梅》)以《金鎖記》為例,人物對話的語言風格,似曾相識。她嫂子回國頭去晙了她哥哥一眼道:你也說句話呀!成日價念叨著,見了妹妹的面,又像鋸了嘴的葫蘆似的!」
  • 傳奇女子張愛玲一生的結
    他讓張愛玲獨自住在旅館裡,他住在朋友家裡。張愛玲還不知,此時胡蘭成已經和朋友父親的姨太太範秀美搞在了一起。張愛玲讓胡蘭成在她和小周間選擇,他不肯。張愛玲說:「你與我結婚時,登報寫『現世安穩』,你現在哪裡給我安穩?
  • 張愛玲:一生,就是一部傳奇
    她一生都在為自己而活,雖然任性,但忠於自己的靈魂。她誕生於鐘鳴鼎食之家,從翰墨書香走來,旁若無人地活,絢爛如夏花;順應天意地走,悽美如秋葉。她一生親情短缺,家庭殘破,婚姻不順,無兒無女,也曾大紅大紫,也曾孤寂悽涼。她,才華橫溢,冷豔孤傲。她,就是張愛玲。
  • 周汝昌:只有張愛玲,堪稱曹雪芹知己
    世上自以為是「著名紅學家」的人到處皆是,其中有的既不「學」也不「紅」,張愛玲從來不以「紅學家」自居,卻實在比那些自居自認者高明一百倍。他舉例張愛玲在《紅樓夢魘》序中的一句:(看了脂本《紅樓》,才知道)近人的考據都是站著看——來不及坐下。另外她還有「有極精彩的話,如云:版本中一個異文,『字比笆鬥大』,它『往我眼裡跳』!
  • 現代曹雪芹,隱身《紅樓夢》——張愛玲
    張愛玲研究《紅樓夢》,從20世紀60年代直到70年代末,整整10年的光陰。張愛玲要找的,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曹雪芹。研究《紅樓夢》的探索作品是《紅樓夢》未完,主要是分析《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異同。
  • 張愛玲為何如此痴迷紅樓夢
    張愛玲每隔三年就讀一遍紅樓夢,張愛玲年輕時不一定研讀紅樓夢的,因為張愛玲忙於寫作,不會有太多閒暇時間,但張愛玲的確很痴迷紅樓夢,這一點毋庸置疑,張愛玲老年時,必然精心研究過紅學。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討張愛玲為何痴迷紅樓夢這個問題。一,張愛玲痴迷紅樓夢,以她文學上的天賦是時代的必然。
  • 99年了,張愛玲還是張愛玲
    終其一生,張愛玲始終都是個傳奇。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這句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紅玫瑰與白玫瑰》也因此家喻戶曉。
  • 高鶚妄改後40回紅樓夢,張愛玲痛罵狗尾續貂,周汝昌:了不起
    張愛玲曾在《紅樓夢魘》一書中說:「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而尤其讓人痛恨的,是白先勇居然堅持《紅樓夢》後四十回是曹雪芹的原作,如果張愛玲看到這個論斷,估計她會十分不屑的。張愛玲不像別人,讀《紅樓夢》只是文學的好奇或寫作的需要,她的愛是入了骨的。張愛玲大概八九歲就開始讀,每隔幾年又從頭看一遍,一生浸淫其中。
  • 《紅樓夢》著名編劇周雷逝世:生前一句話讓所有紅迷朋友淚目!
    曹雪芹先生經歷十餘載創作出千古巨著《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是對曹公對《紅樓夢》最直接的評價。《紅樓夢》絕不是一部普通的小說,而匯集著曹雪芹一生的心血,紅樓未完,曹雪芹便撒手人寰離開了人世間,多少人遺憾,多少人感慨,也因此發展成了紅學研究。
  • 讀《紅樓夢》:究竟是什麼樣的結局?
    01張愛玲說她的一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我想,《紅樓夢》沒有完結,不止是張愛玲一個人的遺憾,也是數以百萬計的紅迷們的遺憾。這時候,可能就會有人說,《紅樓夢》不是寫了一百二十回,全部都完結了嗎?真實的情況是,現存《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高鶚在原著作者曹雪芹去世28年之後的續作。
  • 媽媽是個紅迷,一生只讀一本書,中毒太深
    媽媽是個紅迷,一生只看了一本書,就是那部享譽中外的《紅樓夢》。在我記事的時候,就見她每天只要一有閒暇時間就捧起《紅樓夢》。那本書厚厚的兩冊,精裝本,繁體字,有插圖。聽媽媽講《紅樓夢》共120回,但後四十回是高鄂所著,她覺得寫的不好,後來也經常看到紅迷們評論高鄂的後40回,也說跟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相比相差甚遠。
  • 曹雪芹交代《紅樓夢》結局的一首伏筆詩,張愛玲三恨也源於此詩!
    1.虹亭小語張愛玲女士是位優美的中華女性,她幼受庭訓飽讀詩書,傳統文化涵養極高,她舉止優雅,風姿盡彰女性的柔美,讀她的書仿佛置身月下花叢慢品一杯甜酒般恬淡雍容。她的文字處處充滿了善意的延展,而在《紅樓夢魘》裡她卻公開「三恨」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張愛玲女士平生三恨是「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待續。」。人間的愛恨最是糾葛難纏的,愛得太深、太執著,當然希望所愛完美,稍有一丁點不完美就大恨特恨,張愛玲女士的這三恨就糾結於此。
  • 紅樓夢裡, 這個七夕出生的豪門女, 卻與鄉下人結了緣
    可惜的是紅樓夢裡,跟七夕有關的場景極少。但有一個女孩子,卻生於七夕。她就是巧姐,紅樓夢裡璉二爺鳳奶奶的女兒,從小嬌生慣養,弱不禁風,因生於七夕,為闢邪,鳳姐特意找了貧賤的劉姥姥幫忙取名。42回原文大致如下:鳳姐兒說,「我想起來,她還沒個名字,你就給她起個名字。一則借借你的壽,二則你們是莊家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的住他。」 劉姥姥聽說,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幾時生的?」
  • 張愛玲: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很多人一生只愛一個人,而且一愛就是一生」,張愛玲對待愛情的態度確是令人懷念。晚年的張愛玲離群索居,在自己與自己對話的生活方式中,過上了一種幾近與世隔絕的生活。以平靜而淡然的姿態接受了時間的洗禮,以一種沉湎於想像與記憶的唯美表情,將自己的一生於燦爛之處歸於平靜。
  • 三恨紅樓夢未完,天才女作家張愛玲為何如此感嘆?
    引言:記得初二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寫到了張愛玲讀《紅樓夢》,說她五歲就能分辨出《紅樓夢》後四十回跟前八十回不是一個作者寫的。後來讀了張愛玲的《紅樓夢魘》,才知道那位作者神話了張愛玲。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1977年,張愛玲將其系列紅學論文集結為《紅樓夢魘》出版,其中第一篇名為《紅樓夢未完》。在《紅樓夢未完》的開篇,張愛玲即這樣寫道: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 《紅樓夢》一讀一輩子,一迷一生情,一玉一金一生夢
    文/gegebaihui《紅樓夢》中的文字魅力經久不衰,人物話題永遠存在,爭奪玉璽大戰,曲苑雜壇文藝,包羅萬象……一讀一輩子,一迷一生情,一玉一金就是一次夢想的實現。每一位女子都是一朵待開的花兒,青蔥歲月就是如此簡單,吟詩作畫,調皮搗蛋,而紅樓夢中的代入感就是這樣強烈,我們在讀什麼,又在迷什麼?是強烈而又好奇的未知人生吧!紅樓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年輕要珍惜青春,含苞欲放就是人生最美麗的最純真的年華,青春如此美好,一迷便是一生的情愫!
  • 沒落貴族張愛玲的傳奇一生:從三個層面聊原生家庭對張愛玲的影響
    原生家庭儘管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卻也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我最近在讀一本書,叫《張愛玲: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作者安雨是新聞學專業出身,熱愛民國歷史,他很欣賞張愛玲,也很熟悉張愛玲的生平事跡,通過這本《張愛玲》就向我們展現了這位民國才女的一生。
  • 紅樓夢:賈家竟然給林黛玉吃「五香大頭菜」?張愛玲:狗尾續貂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評價《紅樓夢》後四十回:「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言語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仍舊每隔幾年又從頭看一遍,每次印象稍有點不同……很久以後才聽見說後四十回是有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