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恨紅樓夢未完,天才女作家張愛玲為何如此感嘆?

2020-12-21 文學之新

引言:記得初二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寫到了張愛玲讀《紅樓夢》,說她五歲就能分辨出《紅樓夢》後四十回跟前八十回不是一個作者寫的。後來讀了張愛玲的《紅樓夢魘》,才知道那位作者神話了張愛玲。不過這句話對當時的我產生了極大觸動,因為我已經十二三歲了,也看過《紅樓夢》,但似乎並未發現這本書有什麼問題。

年歲漸長,重讀程本《紅樓夢》,發現後四十回確實跟前八十回有所背離,如從八十一回起忽然把賈寶玉應試八股提上議程,此後描寫了許多賈寶玉學習八股文的場面;又如黛玉、妙玉等人的結局似乎也存在一些問題,還有賈府用了那麼長時間才破敗竟然一轉眼就復興了。不過程本後四十回似乎也沒糟糕到那種受萬人指責的地步,至少比劉心武之類現代大家續寫得要好。

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1977年,張愛玲將其系列紅學論文集結為《紅樓夢魘》出版,其中第一篇名為《紅樓夢未完》。在《紅樓夢未完》的開篇,張愛玲即這樣寫道:

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很久以後才聽見說後四十回是有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也沒深究。

這段話不僅貢獻了「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這個金句,更是道出了張愛玲與《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淵源。張愛玲將《紅樓夢未完》放在首位,可見她對程本後四十回的重視程度。在《紅樓夢魘·自序》中,張愛玲即講明了自己對後四十回的看法:《紅樓夢》未完成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疽;《紅樓夢》被庸俗化了,而家喻戶曉,與聖經在西方一樣普及,因而影響了小說的主流與閱讀趣味。

張愛玲的紅樓研究雖不成體系,但重視細讀文本及不同版本之間的對比,再加上她又是一個具有敏銳藝術感知力的文學創作者,故而對後四十回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其中關於後四十回為他人續筆的論證,可大致分為以下四大點:1.滿漢問題;2.寶玉教育場景;3.藝術格調;4.賈府眾人的結局。

限於篇幅,本文不一一列舉及解讀這四點,只講其中一些較為天才的發現及過於武斷的一些論述。在大腳小腳問題上,張愛玲表現出了敏銳的觀察力:外藩買妾,兩個宮人相看巧姐,「渾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來,拉著巧姐的手又瞧了一遍,略坐了坐就走了」。只看手,不看腳,因為巧姐沒裹腳。前八十回賈母看尤二姐的腳,是因為她是小腳。由此張愛玲認為曹雪芹有意識模糊作品中的滿漢問題,不讓讀者去注意金陵十二釵是大腳還是小腳,但後四十回卻有非常明顯的滿化傾向。只不過她證明後期滿化傾向嚴重的幾點卻不足為信,即所謂「東省」是「東三省」,前八十回少用「屯」而後四十回多用「屯」,賈寶玉在第九十二回中稱巧姐為「妞妞」。

此外張愛玲受曹賈互證思想影響頗深,特別喜歡將賈府與曹府聯繫在一起,如關於元妃之死:他是否太熟悉曹家的事,寫到這裡就像衝口而出,照實寫下四十三歲?關於秦可卿之死,張愛玲也這樣認為:續書者屢屢為賈府開脫罪責,他試圖撇清秦氏與賈珍的亂倫之嫌。可見張愛玲並不認為高鶚是續書者,或者說高鶚之前還存在一位與曹家親近的敘述者。

當然,張愛玲雖在序言中講到「狗尾續貂如附骨之疽」,但在《紅樓夢未完》中她卻並未完全否定後四十回。如談到結尾處賈寶玉拜別賈政時,張愛玲這樣稱讚道:確是神來之筆,意境很美……別釵趕考,辭父遙拜,這兩場還有點催淚作用,至少比一切其他的《續紅樓夢》高明。

可見張愛玲對後四十回雖存在一定偏見,但還未到完全否定的態度。但紅學泰鬥周汝昌,對後四十回持的卻是完全否定的態度。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說她的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你怎麼看? ​
    圖片來自網絡二、第三恨,是張愛玲的「恨《紅樓夢》未完」,是張愛玲自己心中的遺憾。語出張愛玲的《紅樓夢魘》: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 從張愛玲的人生三恨,到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後四十回的優劣之爭
    張愛玲說她的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這句話中所說的三大恨,除了第三個恨是張愛玲自己說的,其餘兩個是她借用宋人彭淵材的「五恨」而來,宋人彭淵材說:一恨鰣魚多骨;二恨金橘帶酸;三恨蓴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詩。
  • 曹雪芹交代《紅樓夢》結局的一首伏筆詩,張愛玲三恨也源於此詩!
    1.虹亭小語張愛玲女士是位優美的中華女性,她幼受庭訓飽讀詩書,傳統文化涵養極高,她舉止優雅,風姿盡彰女性的柔美,讀她的書仿佛置身月下花叢慢品一杯甜酒般恬淡雍容。她的文字處處充滿了善意的延展,而在《紅樓夢魘》裡她卻公開「三恨」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張愛玲女士平生三恨是「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待續。」。人間的愛恨最是糾葛難纏的,愛得太深、太執著,當然希望所愛完美,稍有一丁點不完美就大恨特恨,張愛玲女士的這三恨就糾結於此。
  • 張愛玲:綠蠟春猶卷,紅樓夢未完
    讀過張愛玲小說的人估計都會感覺到,她的作品中透露著一種滄桑和悲涼。而她本人就像一個冷靜的看客一樣,不急不慢又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來為我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悲傷的故事。更悲涼的是,故事裡的人和事,很多都有原型,很多都是她身邊或者她經歷過的人和事。張愛玲痴迷紅樓夢,甚至喜歡到夢魘的地步,她曾總結出了人生的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五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 張愛玲為何如此痴迷紅樓夢
    張愛玲每隔三年就讀一遍紅樓夢,張愛玲年輕時不一定研讀紅樓夢的,因為張愛玲忙於寫作,不會有太多閒暇時間,但張愛玲的確很痴迷紅樓夢,這一點毋庸置疑,張愛玲老年時,必然精心研究過紅學。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討張愛玲為何痴迷紅樓夢這個問題。一,張愛玲痴迷紅樓夢,以她文學上的天賦是時代的必然。
  • 《紅樓夢》未完是才女張愛玲人生最大憾事?高鶚續寫真這麼差嗎?
    《紅樓夢》未完為什麼會成為了張愛玲人生的最大憾事?天地鴻蒙,誰為情種?多少人一生以此生身入紅樓為幸,《紅樓夢》已成了紅學顯學,自誕生以來一直為國人喜愛。《紅樓夢》未完。我們看,這三大恨事中,其實前兩個一魚一花,只是點綴,重點還是落到了紅樓上,顯然《紅樓夢》未完已經成為張愛玲心中最大的遺憾了。
  • 一恨《紅樓夢》未完,此恨綿綿無絕期
    本文作者:華華公子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以前不懂,覺得這是文人「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賣弄。而如今,在歷時大半年認真讀完《紅樓夢》和《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再看完87版《紅樓夢》電視劇後,我開始理解張愛玲之恨了,並且《紅樓夢》未完也成了我至今25年人生中的一大恨。
  • 《紅樓夢》為何那樣紅?
    對於中國人而言,四大名著耳熟能詳,而其中的《紅樓夢》更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其聲名自誕生之日起就經久不衰,時至今日依然散發著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張愛玲說,「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周汝昌說:「它是我們中華文化史上的一部最偉大的著作。」吳世昌:「紅樓一世界,世界一紅樓。」
  • 鰣魚味美卻多刺,鰣魚多刺是不是張愛玲的「三恨」?
    比如,今天小編要說的關於鰣魚多刺是張愛玲的三恨之說。鰣魚是一種比較美味且營養的魚類,也備受大家所喜愛,民間流傳著「寧吃鰣魚一口,不吃草魚一鬥」的說法,可見其鮮美程度之了得!恨鰣魚多刺張愛玲不是第一個說的傳說張愛玲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其實關於這個說法呢,是個誤傳,並不是張愛玲說的,而是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引用的別人的前兩恨,最後一恨忘記了,然後自己補充為了三恨紅樓未完。
  • 從天才夢到臨水照花人|紀念曠世才女張愛玲誕辰100周年
    三歲能背唐詩,七歲能寫小說,八歲要梳愛司頭,長大要比林語堂還要出風頭,有著天才的機靈,有著作家的敏銳,有著貴族的血統;她從小熟讀《西遊記》,一生研究《紅樓夢》因不能與曹雪芹同時代感到遺憾,她的作品現在依舊為大家所熱愛,她的小說被多次搬上熒幕,她就是那個民國時期的臨水照花人——張愛玲。
  • 高鶚妄改後40回紅樓夢,張愛玲痛罵狗尾續貂,周汝昌:了不起
    張愛玲曾在《紅樓夢魘》一書中說:「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而尤其讓人痛恨的,是白先勇居然堅持《紅樓夢》後四十回是曹雪芹的原作,如果張愛玲看到這個論斷,估計她會十分不屑的。張愛玲不像別人,讀《紅樓夢》只是文學的好奇或寫作的需要,她的愛是入了骨的。張愛玲大概八九歲就開始讀,每隔幾年又從頭看一遍,一生浸淫其中。
  •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
    #張愛玲曾說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第二段婚姻亦是如此。當她與德國作家賴雅相遇時,總能天南海北地從日出聊到日落。因此,她不懼29歲的年齡差,不嫌棄賴雅身患重病又身無分文,甚至因為賴雅的建議,打掉了她生命中唯一的一個孩子。婚後,賴雅接連兩次中風,還跌斷了股骨,死前還癱瘓了兩年,大小便失禁,全由張愛玲照料。
  •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遺憾:鰣魚多刺,海棠無香,《紅樓》未完,是什麼意思?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遺憾:鰣魚多刺,海棠無香,《紅樓》未完,是什麼意思?我猜她想表達:「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其實這何嘗不是在說她自己的心事,她的命運多舛、她遇人不淑以及她的紅樓之夢呢?1. 第一遺憾:鰣魚多刺鰣魚有兩大特點:美味、多刺。
  • 《紅樓夢》與張愛玲的紅樓夢魘
    這也印證了《紅樓夢》文風對張愛玲作品的深刻影響。對此,張愛玲也毫不避諱,她說:這兩本書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紅樓夢。(另一本指的是前面提到的《金瓶梅》)以《金鎖記》為例,人物對話的語言風格,似曾相識。她嫂子回國頭去晙了她哥哥一眼道:你也說句話呀!成日價念叨著,見了妹妹的面,又像鋸了嘴的葫蘆似的!」
  • 【名著選讀】張愛玲《紅樓夢魘》
    《紅樓夢》十年的心血結晶,亦是一部學術考據之作。像張愛玲這樣一位作家,用十年時間,對《紅樓夢》作如此近乎繁瑣的考據,似乎真是「夢魘」一般奇特。不過,喜愛張氏作品的人都知道,她實在與這部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有太深太深的關係,她從小就愛讀《紅樓夢》,以後每隔幾年又重讀一次,對,紅樓夢》真到「熟讀」的程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
  • 周汝昌:只有張愛玲,堪稱曹雪芹知己
    ▲張愛玲在上海的故居周汝昌推崇的還有,張愛玲認為:「《紅樓夢》應該把後四十回偽續割去,任其『殘缺』不完,後面可以加上研究佚稿的成果」。周汝昌補充說,這個佚稿的成果還應包括後文情節要點、人物結局、章法結構……他認為張愛玲的提法正合他所倡導並一直實行的「探佚學」的宗旨,也因此感慨「相視莫逆,會心不遠。」然而,周汝昌與張愛玲,卻曾經錯失相遇之機緣。1966年張愛玲定居美國,之後有十年時間研究《紅樓夢》。
  • 揭秘:《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文稿沒寫還是被毀
    張愛玲曾感嘆「人生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便是《紅樓夢》未完。《紅樓夢》的後四十回一直是《紅樓夢》的閱讀愛好者們最常討論的話題。曹雪芹只有一個,《紅樓夢》也只有一本,不是同一個寫出來的讀起來總是那麼不連貫。出版的《紅樓夢》中採用了最被讀者接受的高鶚續寫版本。曹雪芹究竟有沒有寫完《紅樓夢》?有紅學家(《紅樓夢》的研究者)認為曹雪芹寫完了《紅樓夢》,但是後四十回沒來得及修改。
  • 今人能否續寫《紅樓夢》,八個字總結:颳風掃地,下雨潑街
    張愛玲女士一生有三恨,她在《紅樓夢魘》中寫到「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張愛玲女士用其後半生去陪伴《紅樓夢》,珍愛之至。可嘆《紅樓夢》只是一篇殘稿,作者慘澹經營,無奈八十回後已迷失無稿。
  • 晚年張愛玲:小說大賣卻交不起房租,用紙箱當書桌、浴室很髒
    這個女作家筆下寫過許多心思不純的貪財女主,到了自己身上看男人的眼光卻極其單純,從來就不管外界的看法與非議。1961年,有人邀請張愛玲改編劇本《紅樓夢》,可是雙方的理念差別很大。張愛玲曾說,人生有四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四恨高鶚妄改——死有餘辜。最終,張愛玲拒絕了《紅樓夢》的劇本改編。
  • 張愛玲:一個寫盡了人間情愛,卻到最後孤身一人的才女
    後來張愛玲還出了《紅樓夢魘》,後來"每隔幾年又從頭看一遮",父親張志沂也是《紅樓夢》的書迷,平常也是喜歡講關於《紅樓夢》的內容給張愛玲聽。在《紅樓夢魘》中張愛玲寫道「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