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選讀】張愛玲《紅樓夢魘》

2021-02-07 世界名著每日讀


點擊題目下方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伴你有品位地閱讀

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紅樓夢魘》是張愛玲旅居美國研究《紅樓夢》十年的心血結晶,亦是一部學術考據之作。


像張愛玲這樣一位作家,用十年時間,對《紅樓夢》作如此近乎繁瑣的考據,似乎真是「夢魘」一般奇特。


不過,喜愛張氏作品的人都知道,她實在與這部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有太深太深的關係,她從小就愛讀《紅樓夢》,以後每隔幾年又重讀一次,對,紅樓夢》真到「熟讀」的程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


她少年時代就模仿《紅樓夢》寫過作品,以後她的寫作品如《金鎖記》等,意境、手法、語言,都得《紅樓夢》之真傳。


難怪她醉心於《紅樓夢》世界的一切,甚至是:「偶偶指逆,事無大小,只要『詳』一會兒,紅樓夢》就好了。」《紅樓夢》已經這樣融入她的生命和生活之中。真是要了解張愛玲,不可不了解這一點。


紅樓夢的研究日新月異,是否高鶚續書,已經有兩派不同的見解。也有主張後四十回是曹雪芹自己的作品,寫到後來撇開脂批中的線索,放手寫去。也有人認為後四十回包括曹雪芹的殘稿在內。自五四時代研究起,四十年來整整轉了個圈子。單憑作風與優劣,判斷後四十回不可能是原著或含有原著成份,難免主觀之譏。文藝批評在這裡本來用不上。事實是除了考據,都是空口說白話。我把寶玉的應制詩綠蠟春猶卷鬥膽對上一句紅樓夢未完,其實未完二字也已經成了疑問。


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仍舊每隔幾年又從頭看一遍,每次印象稍有點不同,跟生命的歷程在變。但是反應都是所謂撳鈕反應,一撳電鈕馬上有,而且永遠相同。很久以後才聽見說後四十回是有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也沒深究。


直到一九五四年左右,才在香港看見根據脂批研究八十回後事的書,在我實在是個感情上的經驗,石破天驚,驚喜交集,這些熟人多年不知下落,早已死了心,又有了消息。迄今看見有關的近著,總是等不及的看。


紅樓夢的研究日新月異,是否高鶚續書,已經有兩派不同的見解。也有主張後四十回是曹雪芹自己的作品,寫到後來撇開脂批中的線索,放手寫去。也有人認為後四十回包括曹雪芹的殘稿在內。自五四時代研究起,四十年來整整轉了個圈子。單憑作風與優劣,判斷後四十回不可能是原著或含有原著成份,難免主觀之譏。文藝批評在這裡本來用不上。事實是除了考據,都是空口說白話。我把寶玉的應制詩綠蠟春猶卷鬥膽對上一句紅樓夢未完,其實未完二字也已經成了疑問。


書中用古代官名、地名,當然不能提滿漢之別。作者並不隱諱是寫滿人,第二十五回有跳神。喪禮有些細節稍異,也不說明是滿俗。鳳姐在靈前坐在一張大圈椅...

相關文章(點擊即可閱讀)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相關焦點

  • 《紅樓夢魘》:張愛玲,賈寶玉三個結局中,最慘的就是遇到史湘雲
    《紅樓夢魘》:張愛玲,賈寶玉三個結局中,最慘的就是遇到史湘雲說起張愛玲,我們知道,說起紅樓夢,我們也知道,但說起張愛玲寫的《紅樓夢魘》,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特別感性的張愛玲,能寫出令人信服的紅樓考據嗎?一開始,我也不信,不過,對於張愛玲的認真,對於她心思的縝密,我還是佩服的,於是看下去,越看,越覺得,她簡直就是和曹雪芹同時代的人,對於古典文學的深入,對於時代的知覺,都是一板一眼,毫不糊弄,而夢魘兩個字,恰恰說明了張愛玲對於紅樓的痴迷,達到了幾乎瘋狂的地步。
  • 讀張愛玲的《紅樓夢魘》後感
    今天,我在微信讀書下載了張愛玲《紅樓夢魘》這本書。我只看了前面一部分。張愛玲她是以比較的方式來分析後四十回與前面八十回的差異。她認為後四十回是一個滿人寫的,並且這個人與賈珍有點親戚關係。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本書,但是,我覺得張愛玲她對程甲和程乙兩本書都很熟悉。還有,張愛玲,她不喜歡後四十回,所以,她只是想用比較的方式去認證後四十回不是原著作者本人寫的。她說:一部份人相信《紅樓夢》不可能是高鶚續成的,我也提出了些新證據。
  • 《紅樓夢》與張愛玲的紅樓夢魘
    張愛玲畫作張愛玲在《紅樓夢魘》自序中說:我唯一的資格實在是熟讀《紅樓夢》,不同的版本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這也印證了《紅樓夢》文風對張愛玲作品的深刻影響。對此,張愛玲也毫不避諱,她說:這兩本書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紅樓夢。(另一本指的是前面提到的《金瓶梅》)以《金鎖記》為例,人物對話的語言風格,似曾相識。她嫂子回國頭去晙了她哥哥一眼道:你也說句話呀!成日價念叨著,見了妹妹的面,又像鋸了嘴的葫蘆似的!」
  • 兩天讀張愛玲《紅樓夢魘》不一樣的紅樓夢
    用了兩天時間翻完了《紅樓夢魘》。說翻,並不是說我讀此書的態度是吊兒郎當的。實在是自己的程度太低,全書讀完,都不敢說自己明了其中的十之一二。從這個意義來說,此書只能算是翻完,不敢妄稱讀完。4、看《紅樓夢魘》的過程中,一直在感嘆:自己也算是讀過《紅樓夢》,可是看過了和沒看過沒有分別,內行看門道,我連個熱鬧都看不出,門外漢都算不上。5、以為看一遍原著就可以來啃《紅樓夢魘》,我真是太天真了。
  • 《紅樓夢魘》:有人說張愛玲是天才,她自己也沒有否認
    《紅樓夢魘》:有人說張愛玲是天才,她自己也沒有否認據說,張愛玲曾留下遺囑,要將她的骨灰撒於荒野之地,但由於美國的法律不準,遂又決定海葬;而臺灣作家三毛就是這樣一把鮮花一把骨灰,在茫茫大海裡找到歸宿。而香港一位學者對此提出異議,因為張愛玲壓根兒就不喜歡大海。
  • 張愛玲《紅樓夢魘》:少了一分嚴肅學究氣,卻多了一分浪漫共情心
    據說,張愛玲五歲便開始讀《紅樓夢》,至老不輟。晚年旅居美國後,張愛玲拿出十年時間,廣泛閱讀《紅樓夢》各種版本和相關論著,做各種近乎繁瑣的考據,著成《紅樓夢魘》一書。這也是張愛玲一生唯一的一本學術論著。如同現在苦追愛豆的迷妹,張愛玲曾因為不能與曹雪芹生在同一時代,不能一睹他的風採或一聽他的高論,而發出過「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的感慨。她還說:「曹雪芹是個正常的人,沒有心理學上所謂死亡的願望。天才在現實生活中像白痴一樣的,也許有,這樣的人卻寫不出紅樓夢來。」
  • 張愛玲《紅樓夢魘》:她才是最懂曹雪芹的女人
    中國閱讀 享受悅讀好時光/圖源網絡十年一覺迷考據, 贏得紅樓夢魘名這句話是張愛玲在《紅樓夢魘》自序中對這本書的總結。誠然,這本書是她生命後期,經歷十年磨難、雕琢的嘔心力作,是繼紅學專家周汝昌之後的又一考證高峰,讓讀者對400年前的原著又進一步清晰了。
  • 【名著選讀】 張愛玲《傾城之戀》
    原標題:【名著選讀】 張愛玲《傾城之戀》 點擊箭頭所指的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地閱讀 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
  • 《紅樓夢》:張愛玲的人生三大恨事,竟是因紅樓而起的
    我國著名紅學家周汝昌曾坦言:曹雪芹之紅顏知己,唯有張愛玲。我非常佩服張愛玲的才華和睿智,她堪稱是「紅學史」上又一大怪傑,她的心思細膩,記憶力超強,是世俗常流難於企及的奇才女。我自慚妄稱「紅學家」。張愛玲是我國又一傳奇才女現代女作家,7歲便開始寫小說,,在12歲時校刊和雜誌上就開始刊登她的作品,成年後,創作出《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茉莉香片》、《沉香·第一爐香》、《沉香·第二爐香》等中長篇小說,除了這些,還有其它作品也都很經典。張愛玲以高產出質量優的作品在文壇上被稱之為「傳奇才女」。
  • 張愛玲晚年的瘋狂:豪擲十年,沉迷「紅學」
    正是: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張愛玲·《紅樓夢魘》序無論作為張愛玲或者《紅樓夢》的擁躉,她的這部《紅樓夢魘》同樣精彩紛呈,非常有趣,有趣的是她的特殊的視角,和同為頂級小說家的文藝批評和理解,這點,一般的紅學家還真不具備。
  • 紅樓筆墨中的英國範
    《上海張愛玲文學地圖》作者:淳子/王楨棟/馮宏/營光學社版本:同濟大學出版社2019年5月暗藏曲意的對話,細節精緻的物品描寫,柔弱的場景與情緒,這些張愛玲的作品風格會讓人不自覺地想起古典名著靠這種熟稔,她1969年寫《紅樓夢未完》,1973年寫《初詳紅樓夢》,1975年寫《二詳紅樓夢》,1976年寫《三詳紅樓夢》,然後四詳、五詳,直到1977年《紅樓夢魘》在臺灣皇冠出版社出版。張愛玲一生的巔峰,是在23歲到25歲,天才像一場火山噴發,光芒萬丈;而知天命的十年時光,則是一泓深不可測的火山湖,她在紅樓大夢裡沉溺。
  • 張愛玲·皇冠版《流言》·裝幀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明白張愛玲何時開始為皇冠設計自己作品的封面。上述四種作品集出版之後,臺灣皇冠1969年推出的第五種張愛玲作品是長篇《半生緣》,裝幀從封面到封底,由男女主人公半身像組成一個別致的圖案,但設計者不明。1976年3月,張愛玲小說散文集《張看》由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裝幀由張愛玲親自設計,前勒口印上了「封面設計:張愛玲」字樣。
  • 周汝昌:只有張愛玲,堪稱曹雪芹知己
    世上自以為是「著名紅學家」的人到處皆是,其中有的既不「學」也不「紅」,張愛玲從來不以「紅學家」自居,卻實在比那些自居自認者高明一百倍。他舉例張愛玲在《紅樓夢魘》序中的一句:(看了脂本《紅樓》,才知道)近人的考據都是站著看——來不及坐下。另外她還有「有極精彩的話,如云:版本中一個異文,『字比笆鬥大』,它『往我眼裡跳』!
  • 頭號「紅迷」張愛玲,與《紅樓夢》結一生緣
    張愛玲一生深愛《紅樓夢》,一生熟讀《紅樓夢》,並專注地為《紅樓夢》考據研究奉獻了十年,這是一場張愛玲對曹雪芹的漫長而真心的追隨。張愛玲是在盡力去懂曹雪芹的。張愛玲,曹雪芹,這兩個境遇相似的人,不在一個時代,張愛玲對《紅樓夢》痴痴追隨了一生。張愛玲對《紅樓夢》極度痴迷,自幼便讀,至老不輟,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唯一的資格是實在熟讀《紅樓夢》,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
  • 民國才女張愛玲十三歲就創作了第一部和《紅樓夢》有關的作品!
    1969年,遠在加州伯克萊大學的張愛玲在臺北《皇冠》雜誌發表第一篇紅學文章《紅樓夢未完》,此後,張愛玲持續十年之久先後又寫出關於《紅樓夢》版本研究的數篇文章,於1977年集結出版為《紅樓夢魘》。張愛玲出生於胡適先生開創「新紅學」的1921年,是豐潤的名門望族之後。
  • 張愛玲為何說:高鶚妄改紅樓夢,狗尾續貂,死有餘辜?
    張愛玲在自己的作品《紅樓夢魘》中寫道:《紅樓夢》未完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疽。傳聞張愛玲曾痛罵高鶚:妄改紅樓,死有餘辜。
  • 現代曹雪芹,隱身《紅樓夢》——張愛玲
    張愛玲研究《紅樓夢》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如痴如魔。她把研究大綱寄給宋淇夫婦,宋淇開玩笑說,她簡直是「紅樓夢魘」。張愛玲覺得宋淇的這個詞彙很形象,就把自己的紅學研究文章統一起來,合成為《紅樓夢魘》。從在哈佛燕京圖書館看到第一本《紅樓夢》開始,一直到《紅樓夢魘》與1976年在皇冠出版社出版結束,正好歷時十年。張愛玲基本放棄了任何小說的寫作,專門研究《紅樓夢》,《紅樓夢》成了她的精神家園。
  • 張愛玲罵高鶚狗尾續貂?《紅樓》版本繁多,哪個最接近曹雪芹本意
    —— 張愛玲《紅樓夢魘》《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市面上流傳的版本眾多。而且,最可惜的是,後40回文稿由於種種原因遺失了。目前,大家比較熟知的版本是全120回的程甲本和程乙本。民國作家張愛玲01 張愛玲為何痛罵高鶚「狗尾續貂」《紅樓夢魘》中,她曾這樣評價後40回:小時候看
  • 南國文化周刊丨張愛玲最愛《紅樓夢》
    在《紅樓夢魘》的自序裡,張愛玲談到自小對《紅樓夢》的迷戀。那個十來歲的女孩子,捧著厚厚一大冊小字石印本,仿佛還坐在那熟悉的房間裡。她說,「這兩部書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紅樓夢》……偶遇拂逆,事無大小,只要『詳』一會《紅樓夢》就好了。」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非常震動,某個時空裡某位作者寫下的一本小說,可以成為另一個時空中另一位作者「一切的泉源」,對於寫作這件事,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激勵人了。
  • 三恨紅樓夢未完,天才女作家張愛玲為何如此感嘆?
    引言:記得初二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寫到了張愛玲讀《紅樓夢》,說她五歲就能分辨出《紅樓夢》後四十回跟前八十回不是一個作者寫的。後來讀了張愛玲的《紅樓夢魘》,才知道那位作者神話了張愛玲。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1977年,張愛玲將其系列紅學論文集結為《紅樓夢魘》出版,其中第一篇名為《紅樓夢未完》。在《紅樓夢未完》的開篇,張愛玲即這樣寫道: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