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題目下方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伴你有品位地閱讀
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紅樓夢魘》是張愛玲旅居美國研究《紅樓夢》十年的心血結晶,亦是一部學術考據之作。
像張愛玲這樣一位作家,用十年時間,對《紅樓夢》作如此近乎繁瑣的考據,似乎真是「夢魘」一般奇特。
不過,喜愛張氏作品的人都知道,她實在與這部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有太深太深的關係,她從小就愛讀《紅樓夢》,以後每隔幾年又重讀一次,對,紅樓夢》真到「熟讀」的程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
她少年時代就模仿《紅樓夢》寫過作品,以後她的寫作品如《金鎖記》等,意境、手法、語言,都得《紅樓夢》之真傳。
難怪她醉心於《紅樓夢》世界的一切,甚至是:「偶偶指逆,事無大小,只要『詳』一會兒,紅樓夢》就好了。」《紅樓夢》已經這樣融入她的生命和生活之中。真是要了解張愛玲,不可不了解這一點。
紅樓夢的研究日新月異,是否高鶚續書,已經有兩派不同的見解。也有主張後四十回是曹雪芹自己的作品,寫到後來撇開脂批中的線索,放手寫去。也有人認為後四十回包括曹雪芹的殘稿在內。自五四時代研究起,四十年來整整轉了個圈子。單憑作風與優劣,判斷後四十回不可能是原著或含有原著成份,難免主觀之譏。文藝批評在這裡本來用不上。事實是除了考據,都是空口說白話。我把寶玉的應制詩綠蠟春猶卷鬥膽對上一句紅樓夢未完,其實未完二字也已經成了疑問。
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仍舊每隔幾年又從頭看一遍,每次印象稍有點不同,跟生命的歷程在變。但是反應都是所謂撳鈕反應,一撳電鈕馬上有,而且永遠相同。很久以後才聽見說後四十回是有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也沒深究。
直到一九五四年左右,才在香港看見根據脂批研究八十回後事的書,在我實在是個感情上的經驗,石破天驚,驚喜交集,這些熟人多年不知下落,早已死了心,又有了消息。迄今看見有關的近著,總是等不及的看。
紅樓夢的研究日新月異,是否高鶚續書,已經有兩派不同的見解。也有主張後四十回是曹雪芹自己的作品,寫到後來撇開脂批中的線索,放手寫去。也有人認為後四十回包括曹雪芹的殘稿在內。自五四時代研究起,四十年來整整轉了個圈子。單憑作風與優劣,判斷後四十回不可能是原著或含有原著成份,難免主觀之譏。文藝批評在這裡本來用不上。事實是除了考據,都是空口說白話。我把寶玉的應制詩綠蠟春猶卷鬥膽對上一句紅樓夢未完,其實未完二字也已經成了疑問。
書中用古代官名、地名,當然不能提滿漢之別。作者並不隱諱是寫滿人,第二十五回有跳神。喪禮有些細節稍異,也不說明是滿俗。鳳姐在靈前坐在一張大圈椅...
相關文章(點擊即可閱讀)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