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創作,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很深的玄妙。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折射出創作者獨特的人格胸襟、學識修養與精神魅力。傳達出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然而,能打動、感染觀者的乃是書法作品中透露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感和獨特氣質。在當代藝壇,潘英琪先生是一位具有博學多識、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是中國書法界不可多得的魏碑體代表人物之一。他書畫兼修,其作品有著豐富生活內涵和文化意蘊,注重表現和反映對生活的理解和認知,通過藝術創作傳達自己人生的體驗和感悟。
潘英琪,1954年1月生,山東萊州市人。原供職於煙臺市博物館。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維權鑑定委員會委員、山東文博書畫研究會副會長、煙臺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煙臺大學兼職教授、山東工商學院兼職教授;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屆藝術發展委員會委員、第五屆鑑定評估委員會委員。出版過《潘英琪書畫藝術》等多部專著,撰寫發表《淺析書法作品鑑賞》等評論文章數十篇。先後應邀出訪歐、亞多國並舉辦展覽。1991年開始享受地方政府津貼,2002年被評為煙臺市拔尖人才。
潘英琪作品
書法在表達審美、情感和暗示人格魅力之外,還在某種程度上折射著書寫者的道德操守和廣博學識。書法的風格、形式、語言的取向與選擇,決定了藝術家及其作品的視野、品格和藝術修養。書法強調悟性,在筆法、點畫、結體、章法、意境等方面表現出思想情感;因而要求藝術家具備紮實的筆墨功夫和熟練的創作技巧,同時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深厚的文化意蘊。潘英琪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書畫家,是集學問、學術、學養於一身,對文字音韻、意蘊、線條、形、音、義等方面所呈現的特徵有著天生的感悟力。幾十年來,潘英琪先生勤勉不懈於書藝之中,埋頭於碑帖學經典,集百家之長,悉心汲取傳統精華,培養自己的審美理念,培育了自身的儒雅氣質和人文情懷。對於古法與魏晉風度的探索,使他的書法創作取得了很深的造詣,依據古法恰當地融入自己的獨特個性,形成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其作品而言,書法深深的紮根傳統並不斷開拓創新,字裡行間洋溢著古代書作中所固有的氣質與情懷,亦不乏當代人對藝術所獨有的創作視角與創作激情的張揚,著意滲透創作思想、創作意識,表達著審美訴求、情性胸懷。他力圖在書法創作中,探索線質表現的豐富性,既重視點劃的豐富表現,更重視作品的內在表達。充分地調動書寫過程中的一切積極因素,以其紮根傳統,取法乎上,入古出新的藝術實踐,把思緒、情感化為了書法藝術。讓作品蘊含獨特而新鮮的美感,在筆墨線條中表達他的心靈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先生的書法高古,字如其人,真率而蘊藉,古樸自然。尤其是他從古意中脫化出一種超邁而又沉實的氣息,並將其融匯於心中而流露於筆端,進而形成了有別於前人、超然於當下的書法風貌。從他的不同作品中可以同時感受到意與法的暗合,拙與巧的相生,順與逆的靈動,古與今的共存。將古典人文精神酣暢淋漓地表現於自己的作品之上,字與字之間欹側照應,筆法穩健,結構平和。下筆果斷有力,運筆遒勁奔放,濃淡渴溼相得益彰,彰顯恬淡雅致、清逸率真之韻,這自是他浸潤先賢經典、對古法探幽索隱的結果。潘英琪先生的書法取法廣泛,視野開闊,於唐楷、隸書、榜書、行書、魏碑等各派書法,無不廣泛涉獵研究。而他最為擅長的是魏碑體書法創作,既取法歷朝歷代等名家經典碑帖,同時汲取唐楷、二王、鄭文公碑等的滋養。所以,他的魏書氣息高古、醇正,形、神和諧統一,結體古崛,雄渾勁健,章法整齊,重節奏韻律。把具體的點畫轉化而為內在的意象,尋常之中蘊藏妙理,呈現出來的是氣骨縱橫的清逸古韻,是自我之精神的外在表達。眾所周知,在書法創作中,意境是藝術家思想情感和審美追求的至高境界。潘英琪受教於孫伯翔先生,植根於傳統並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潘英琪先生將書寫內容更多變成意境,形式變成語言。在創作時先思考傳統筆墨的理法;常常在靈中求變,追求傳統的書法哲學與筆墨意象之間的平衡。書風很正、很大氣,純正的氣息中透露著典雅俊逸的魏晉風韻,滲透著一股端莊之美和盪氣迴腸之意,隱藏著至醇至剛的北碑風骨。以字作骨,意作魂,意隨心到,筆隨意動,及其注重線條質感與形態的變化,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使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最終達成意蘊與哲學的完美融合。這不僅讓人感受到對傳統的理解和詮釋,而且對文化的時代性、民族性的深切感悟。這樣的作品既有溫文典雅之風採,又有尊嚴大度之風韻,形成了自己落墨從容、飄逸瀟灑,同時又自然酣暢的藝術特色。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先生不但在書法上的成就斐然,在寫意花鳥畫上也同樣取得很大成就。寫意花鳥畫是一種很高雅的藝術,有很濃鬱的文人氣息,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理念。提起潘英琪先生的花鳥畫,確是有口皆碑。之所以獲得廣泛的好評,就在於他在知命之年拜與孫其峰先生門下刻苦治藝,成功的賦予了花鳥畫豐富內涵及現代審美情趣。他的作品畫中層次豐富,凝練簡率而氣魄宏大,空靈精妙而意境高遠,寥寥數筆,卻能表現出墨色微妙的韻味。他用抒情的意趣和美學修養,讓意境、靈境、心境、神韻融於一體。其藝術手法所表達的豐富的細節與視覺效果,靜中有動地再現了綺麗天成的自然之象。把內心世界的隨心所欲轉化為可見的形態,達到一種更高層面的精神升華。這種藝術情感所表現的形象,不是憑空虛造,而是建立在對事物的深刻體察基礎上的藝術語言,能讓人產生強烈的意識迴響和心靈共鳴。潘英琪先生的國畫作品,筆墨變化靈巧,形式豐富多彩,利用線條的表現,以書入畫、通過筆墨的運用,力求把傳統的感悟與真情的流露自然的結合起來,讓欣賞者捉取到一種大氣、深沉的意境美。創作出藝術之美的同時,把視野中的自然之美轉換成內心世界充滿詩意的靈動畫面,加上筆法與意象的相互融合,最終讓作品產生一種動人的境界,能夠讓觀者從沉靜的畫面中看出意氣飛揚的藝術層面,呈現出很強的文化內涵及風韻儒雅的抒情特徵。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我們知道,寫意畫以其筆墨的自由度、和客觀物態的意象表現著深厚文化底蘊。傳統藝術要求有極高的藝術技巧,觀者在欣賞過程中,可以品味創作者的筆墨技巧以及傾注在畫中的精神感悟,來獲得審美的愉悅和境界的超越。因此對筆墨自身所包含的技、藝、道有著很高的要求。潘英琪先生的畫中自然與寫意相互統一,意境高遠,意在營造一種充滿清氣、古意的情調和氣氛。強調筆墨氣韻,用筆剛健有力,虛實相生的留白處呼應開合,墨色處呈現出由濃到淡的自然變化,皆成妙境。使得風骨、雄渾、超逸之氣就成為他寫意作品中所要表達與弘揚的精神主體。用筆墨的語言體現個人情感精神,揮灑而不失法度,強化了現代氣息的營造,使作品展現出美學價值和人文精神,形成獨樹一幟的個人藝術風格。從他的創作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意出天然,筆動生趣的意蘊;使畫面既充實又不失空靈,既厚重又不失生動,形成極具水墨寫意精神、意蘊深厚的筆墨語言。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先生以較大的精力汲取傳統歷代名家的藝術精髓,提升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為目標。以技入道,注重寫生,努力變革求新。他深入現實生活,不斷追逐新的體驗、新的認識,不斷開闊藝術視野、豐富藝術思想、錘鍊藝術功力。無論在畫面的氣勢營造,還是筆墨的經營,無不是心於物的交融!利用當代的審美視覺,從內而外的表達修為觀念,將中國畫的意境、神韻、色調表現得淋漓盡致。
可以說,他的繪畫作品中承載著厚重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瀰漫著濃鬱的書卷氣。作品既繼承傳統,又彰顯時代特徵,灑脫奔放,彰顯出跳動的時代脈搏,釋放著自我、自由的藝術家情懷。彰顯「意境」、「意趣」、「意蘊」的國畫藝術特點!極具正大氣象。
潘英琪作品
當今中國畫發展,一直尋求創新,既追求筆墨的蒼勁,又要追求筆墨的時代印象,同時還要把中國畫的意境推向民族精神和時代風貌。潘英琪先生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繪畫審美的構成, 遵循了自然與寫意相互統一,營造出一種充滿筆墨蒼潤、畫風樸拙的情調和氣氛。作為一個關注現實、關注歷史、關注社會的藝術家,潘英琪先生具有一種難能可貴的社會責任感。這種社會責任感促使他在題材的選擇上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他用作品來思考,思考自己對社會、對民族、乃至對人本身的責任;他用作品來闡釋,闡釋自己對歷史、對現在、乃至對未來的理解。潘英琪用自己的不同繪畫語言,表達著對歷史、對社會的意義。這些直觀形象的書畫敘述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從而誘使他們從畫面引發出去,去思考社會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涵義。現代中國書畫筆墨只有在尊重中國書畫藝術本質的前提下,才可以談到繼承、發展與變革。把傳統的筆墨語言投射到現在的層面,使之具有現代性,以中國畫寫意語言形式充分地表現現代意識和精神內容,使形式和內容在更高的基礎上達到統一,而這些在潘英琪先生的書畫作品中都體現了出來。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潘英琪作品
來源:大眾文化網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