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圈我比較欣賞一類人,那就是不僅修養全面,造詣獨到,還生活得灑脫、達觀,總是一種陽光燦爛的樣子,給身邊的人帶來啟發的同時也帶來歡樂。而在我看來,書畫家王清傑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我和王清傑先生是微信好友,彼此雖未謀面,然已是多年神交。我在微信朋友圈時常關注他的動態,這也是職業習慣所致。但凡遇見自己值得關注和欣賞的人和事,總不免要多看幾眼。從中往往會獲得一些有益的訊息和啟迪。而王清傑清俊的外表和雋逸的書畫作品總是能夠撩撥起我關注的興趣。
王清傑在北京書畫圈很活躍,以至於很多人都知道他。特別是北京的那些全國有名的大腕級書畫家,王清傑大多都和他們有所交往。而從一個人的朋友圈的品位高低也能見出這個人自身的品位和水平。我從很多名家對王清傑及其畫作的評價,便越發覺得王清傑的「活躍」自然是與他的自身水平和良好的人脈關係分不開的。
王清傑的畫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清逸,清新秀逸,爽爽然自有一種風氣。其次是灑脫,不拘謹,能夠放得開,不受過多的規矩法度之束縛。但這並不是說王清傑不注重、不遵守法度,恰恰相反,他是一個非常注重從傳統當中汲取營養的人。他的花鳥師法徐渭、八大、石濤、齊白石等,山水師法「清四王」、龔賢、黃賓虹等,經過大量臨摹,而得其規矩法度,在獲其形質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其魂魄,體味其精神氣象。 王清傑的畫,就技法層面而言,他有著紮實的全面系統的訓練,無論是臨古還是寫生,他都是在超逸中下過實際功夫的。中國畫的技法之實質就是筆墨,學習和講究技法,其實就是學習和善於運用筆墨。尤其是自元代以後,隨著文人畫的介入,中國畫的寫意性、抒情性越來越得到了強化。因此,筆墨到了這一步,就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技法問題,而是上升到了國畫的本質精神。因此,全面深入解決技法問題就成為了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
王清傑是非常清楚這一點的,因此他不僅對技法問題的解決十分注重,還特別注意自身綜合素養的全面修煉。一個人的生活閱歷、胸次、見識、學養等等都將決定著他在藝術的道路上到底能夠走多遠。王清傑在努力研習技法技巧以外,廣於遊歷,勤於讀書,通過遊歷來豐富自身閱歷,通過讀書來開拓藝術視野。尤其是在書意和詩性的涵養方面他著力較多。
所謂書意,就是指書法意味。一個在書法上有較高造詣的人,他在國畫上肯定會有更大的拓展空間。所謂詩性,就是指詩文性情,一個真正懂詩的人,再加上他的書法修養,將更會有利於其國畫境界的提升。而書法也好,詩歌也罷,它們與繪畫一樣,都需要高超的技術,更需要脫俗的思想,即對技與道的深層關係的體悟。
我從王清傑的國畫作品(包括其山水和花鳥)中,分明能夠感受得到書意和詩性的融入。這是他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良好的綜合素養所導致的,因此,他的筆墨是鮮活的、躍動的,有著書法的節奏感和詩歌的韻律美。
藝術講求「由技進道」,表面上看,似乎是分兩步走的。但實質上「技」與「道」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初學時可能不太明顯,但越往後就越會體會到技道相生、技道並進的道理。因此,王清傑學畫從一開始就打開了格局,不僅刻苦向古代的大家經典學習,同時虛心向當代的大家名家誠懇求教。從畫裡畫外,全方位切入,因此,他的作品就具備了一種雍容而脫俗的藝術品格。
謝赫所講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其中氣韻生動是「六法」中最重要之一法,是上千年以來我國繪畫創作和繪畫批評的重要準則。凡稱得上優秀的繪畫作品,必須塑造出動人的形象,有巧妙的結構、高超的筆墨和幽遠的意境。我雖不敢說王清傑的畫已經達到了這樣的要求,但他絕對是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而且他目前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這也是他的畫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
李可染先生說:「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從王清傑的眾多作品來看,他都特別注重畫作氣氛的渲染和意境的營造。從技術上,他儘可能將書法的筆法進行嫻熟的駕馭和運用,使畫作中那些點、線和塊面具備書法的韻味,讓筆法、墨法都儘可能服務於作品意境的營造。
如果要將王清傑的花鳥和山水分開來談的畫,我認為他的花鳥注重簡約、清逸,更為突出寫意精神。在這一點上,顯然是受徐渭、八大、鄭板橋、齊白石影響較大,在構圖上多有巧思,用筆用墨刪繁就簡,大疏大密,稀稀落落,逸筆草草,輕靈灑脫。觀其畫,有筆墨處形象生動,無筆墨處令人遐想。無疑正是文人畫之格調的體現。 王清傑的山水畫更多追求一種磅礴的氣勢,幽遠的意境,筆墨講求厚重大氣,注重疏密、虛實等各種矛盾因素的和諧統一。亦體現清逸,這是他整體上的風格追求,這與他畫山水畫的樸厚並不矛盾。而在樸厚的基礎上體現清逸脫俗之情境,恰恰是其審美精神之所在。觀其山水畫作,山巒聳峙,草木蔥蘢,雲煙渺渺,流水潺潺,仿佛如昔日所見,然卻是經過其思想和筆墨改造過的景象。畫意詩情,一片氤氳。悠悠遠遠,如臨仙境
對於王清傑的畫,我沒有必要按部就班地逐一從一點一線、一筆一畫進行那些細緻入微的技法層面的分析評價。更多地是從道的層面來梳理品評。概括起來而言,他的畫具備清逸、秀雋、淡雅、脫俗的藝術品格。他的書法我雖不多見,但從其眾多畫作題款可以看出,其行草書亦當屬於古今結合,巧拙相生,行雲流水,靈動自然一路。看得出來他對傳統漢碑和行草書是下過一番苦功夫的。書法的提、按、轉、折和繪畫的點、染、皴、擦道理都是一樣的。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書法基礎,才使得他的畫多了更多耐人尋味處。
王清傑作畫,以墨為主,以色為輔。墨分五色:濃淡枯溼焦,運用巧妙,則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奇效。或其設色,亦趨向淡雅,得「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意蘊。
當然,也並非是說王清傑的畫已經無可挑剔了。我們所能看出的不足,也恰恰是他今後努力彌補的地方。他還比較年輕,還有很大的未來開拓空間。
創作以外,王清傑多從事美術教學,將自己的所學所想向更多的熱愛書畫的人分享傳授。他在教學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保守,有擔當。這正是一個從事美術教學者所應有的素質。
王清傑偶有短文,亦有巧思,或談古或論今,皆能信手拈來,直抒胸臆。由此可見,他無疑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王清傑有詩曰:「晨起步葦間,時聞馬鹿鳴。林中吐清氣,人性返本真。」願其不斷吐故納新,抒寫自然和人性的本真之美,為自己贏得一個不一樣的精彩人生。(傅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