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故事三部曲,蘊含愛情的真諦

2021-01-10 討喜的魚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豆瓣評分高達8.8分。讓大眾更熟悉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作品,《百年孤獨》。但對於馬爾克斯來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才是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小說的核心是愛情,把愛情的所有可能全部寫在這本書中,因此這本書也被稱為「愛情的百科全書」。

在看完這本書後,相信都會對於愛情,產生了不同的理解。這是一個男人用一生的時間追尋他愛的那個人,以及他心目中完美的愛情的故事。每個人在不同時期,對待愛情,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愛是隨著年齡而變化的,在人的一生中也會經歷不同種愛的形式。

在我看來,《霍亂時期的愛情》不是教會我們如何去談一場戀愛。而是教會我們對待愛情的態度。最終升華到,愛可以讓我們戰勝人類終極的恐懼——死亡。今天我就結合作者的創作手法、以及作品的主題,來分析這部作品的魅力之處。

01.創作手法:三種不同的愛情模式突出小說的主題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文學界流傳一種說法,叫做「諾貝爾文學獎的詛咒」:說的是作家得獎後,很難寫出更好的作品。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愛情小說,卻打破了這種詛咒。

作者通過三種不同的愛情模式,向我們訴說一段刻苦銘心的愛情。而馬爾克斯在講故事的時候,會頻繁切換視角。想要讀懂他筆下的愛情,可以從以下這三方面展開:

①激情之愛:阿里薩勇敢的追求費爾明娜,年輕時瘋狂執著的愛

小說的情節,是按照年齡時間線來講述的。本書的主人公阿里薩是一個出身卑微的私生子,外表瘦弱蒼白,內心敏感細膩。直到有天,富商的女兒費爾明娜來到這個城市定居。阿里薩迷戀上了這位美麗的少女。

他開始給費爾明娜寫信,這些情書打動了她。兩個人不斷通信,直到被費爾明娜的父親發現,父親很生氣,一定要拆散他們。他帶著女兒苦行,想讓她變得成熟清醒,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場苦行反而加深了他們倆的愛情。

結果兩人相見後,費爾明娜的幻想破滅。此時,烏爾比諾醫生出現。他控制是是疫情,是當時的英雄。費爾明娜接受醫生的求婚,阿里薩和費爾明娜兩個人的這段激情之愛到處結束。

在我看來,激情之愛大多發生在學生時期。這個時期的戀愛,相對來說比較純粹。看到喜歡的人,用各種方式勇敢的表白。這是年少時的愛情,不怕別人的阻擾,怕的是夢想破滅。等到畢業季的時候,可以看到不少人因此而分手。但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是美好的。

②親密之愛:費爾明娜和醫生結婚後,醫生選擇包容費爾明娜

費爾明娜和醫生結婚後,醫生選擇了費爾明娜,是因為費爾明娜的美麗,配得上自己的社會地位。但愛是可以培養的,醫生帶費爾明娜同遊歐洲,一起參加各類社會活動。他們看上去那麼般配,親密無間。

費爾明娜和醫生的愛,跟阿里薩的激情之愛是不同的。由於缺少激情之愛,所謂的「完美男人」烏爾比諾醫生竟然出軌了。他在自己的一個病人身上,找到了激情。這次出軌被費爾明娜發現,醫生結束了這段激情之愛。而阿里薩選擇放縱自己,在外面有很多情人,但他的心只忠於費爾明娜。

看到這裡,親密之愛讓我想起了,兩個人從戀愛走向結婚。對於一對戀人而言,從剛開始的激情之愛,一路走到了親密之愛。在婚姻中,會遭遇更多的考驗,經歷七年之癢。當認為愛情只剩親密,而失去激情,這段感情,就很難維持下去。其實對於一份相對完美的愛情而言,要保持美好,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努力。

③承諾之愛:費爾明娜和阿里薩選擇在船上度過餘生,用行動證明他們的愛

費爾明娜和阿里薩兩個人分開後,就如同兩條平行線,完全沒有交集。費爾明娜過著最奢華的上流社會的生活,而阿里薩還是一貧如洗。沒想到一位姑娘愛上了阿里薩,幫助他成為船運公司的董事長。

50多歲的阿里薩,同樣出入在上流社會,這時他遇到了費爾明娜夫婦。醫生在一次意外中,摔斷了脊椎去世。費爾明娜的婚姻結束,阿里薩在醫生死亡後,意識到自己極有可能隨時死去。出於對死亡的恐懼,她急切地向費爾明娜再次表白。

對於這個遲到50年的表白,費爾明娜拒絕了。但阿里薩每周末拜訪費爾明娜的家,但每當阿里薩提起五十年前的事情,費爾明娜就開始逃避。如今他們已經70歲,遭到了子女的反對。但最終在船上,阿里薩還是跟費爾明娜袒露了心扉。為了只和費爾明娜在一起,他們在船上升起了霍亂旗,表示船上爆發了霍亂,可以不停泊在任何港口。這一對老人不想回到岸上的現實中去,因為岸上的那麼沒有愛的世界,比死亡更恐怖。

在結婚的時候,對於兩個新人最好的祝福是白頭偕老。兩個人從相識相知,到最後走完一生,這是最美的承諾。在一份好的愛情中,應該是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對於一份承諾的愛,是離不開激情之愛和親密之愛。愛情不是單一的產物,而是多種因素的結果。

02.通過兩組人物的對比來探討「恐懼」和愛情的關係

用人物來凸顯小說的主題,是馬爾克斯慣用反的技巧。在這部作品裡面,馬爾克斯同樣用兩組人物來表達恐懼和愛情的關係。

對於這本書中的兩組對比,可以一起來看下:

①第一組鏡像對稱的人物:費爾明娜的兩個男人,醫生是克制的愛,而阿里薩是放蕩的愛

這兩個人是愛的兩種極端,阿里克制,阿里薩放蕩。醫生太輕視愛,而阿里薩太重視愛。費爾明娜曾經問過醫生,難道看不出來她不幸福嗎?而醫生認為婚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固。

另一個男人阿里薩雖然沒有和費爾明娜在一起。但是他始終看著費爾明娜的方向。不管他在哪裡,跟誰在一起,他對費爾明娜始終沒有斷絕。哪怕他在外面有很多情人,但心裡還是想著費爾明娜。

這是完全相反的兩種愛,通過馬爾克斯的描寫,生動的展示在我們面前。這兩種愛,如同天平的兩段,都太過極端。真正能夠維持一生的愛情,是找到兩個人相處的平衡點。在對待愛情上,不能太過極端,還要考慮對方的感受。

②第二組人物的對比:自殺的死者和阿里薩,死者在恐懼面前選擇死亡,而阿里薩選擇了愛情

在小說開篇,馬爾克斯寫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醫生來到一個自殺現場,死者是醫生的一個朋友。醫生在整理遺物的時候發現,死者有一位秘密情人,而他自殺的原因是不願意衰老下去。

這死者的愛跟阿里薩的愛一樣,伴隨著強烈的恐懼。但是在恐懼面前,死者和阿里薩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死者選擇了死亡,而阿里薩選擇了愛情。對於阿里薩而言,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那裡沒有費爾明娜。

從這裡看出作者想表達的主題,愛,可以讓我戰勝人類終極的恐懼——死亡。而另一個方面,通常這個小人物的描寫,為阿里薩的一生埋下伏筆。同時跟阿里薩形成對比,能更直觀的反映出阿里薩的愛。他在晚年面對愛時,更加勇敢。

03.主題呈現: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我對愛情三部曲的理解

愛情是美好的,同時也是殘酷的。在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愛交織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教會了我們如何去面對一份愛。從中可以得出一些道理:

①愛情貫穿我們的一生,面對愛情,要始終抱著學習的心態

《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的是主人公阿里薩用一生的時間追尋他心目中完美的愛情。在不同的時期,阿里薩對於愛情的看法,也不同。

18歲的阿里薩精力充沛,腦海中充滿各種浪漫又大膽的想法,給費爾明娜寫情書,半夜拉小提琴。做出了各種近乎瘋狂的舉動,這個時候的愛情是炙熱的。到了中年,阿里薩的愛情陷入了兩難。一方面他陷入對費爾明娜的愛情無法自拔,另一方面他極力尋歡作樂,跟不同的情人在一起。等到了老年,失去了頭髮和牙齒。他反而選擇勇敢的告白,在升起霍亂旗的船上和費爾明娜走完餘生。愛情在人的一生中,佔據很大的分量。而人是會成長的,在對待愛情上,也會有所不同。愛情貫穿我們的一生,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不要自認為已經懂得愛。

②面對愛情的不同形式,要學會分辨,從中體會到愛情的真諦

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愛。作為愛情三部曲,作者提到了激情之愛、親密之愛和承諾之愛。不同時期、不同的人,會出現不同的愛情形式。

書中烏爾比諾醫生的父親,被感染了霍亂後,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屋子裡。給自己的妻兒留下一封信,這是訣別的愛。

少年時的阿里薩把費爾明娜,當做自己的女神,這是激情的愛......馬爾克斯認為他把半世紀裡無數人的無數種愛,全部融匯在這一本書裡,讓我們得以見證愛情的萬千可能。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見識到不同的愛情形式。正如母親曾對少年阿里薩說過:「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嘗遍所有痛苦,愛情可不是一輩子什麼時候都能遇到的。」所以能夠經歷不同的愛情,也是一種幸運。

③在面對恐懼時,相信愛是可以戰勝恐懼的

愛和死亡是馬爾克斯在這本書中表現出來的主題,對於《霍亂時期的愛情》既是一部愛情的百科全書,也是一部與恐懼抗爭的書。

到了最後,他們戰勝了年老的恐懼,死亡的恐懼和世俗的恐懼,勇敢的在一起。故事的最後,船長問,到底要漂多久呢?阿里薩做出了他的承諾,一生一世。到了七十多歲,阿里薩獲得了完滿的愛情。

在我看到,在遇到未知的事情時,恐懼是正常的一種心理。在愛情面前,有太多未知的東西。但恐懼是可以戰勝的。在一段愛情中,要學會如何去愛。用愛去戰勝恐懼,讓這份愛長久的延續下去。

結語: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部關於恐懼和愛的作品,書名提到的霍亂是一種傳染病,是恐懼的代表,而霍亂時期的愛情,正是恐懼中的愛情。對於阿里薩來說,始終是抱著「死亡唯一令他痛苦的是,他不能為愛情而死」。

面對愛情,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這部作品,只是告訴了我們愛情的不凡之處。至於愛情的真諦,要每個人親自去體會。

相關焦點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
    《霍亂時期的愛情》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說起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會有點陌生,但說起百年的孤獨,就連沒有讀過的人也知道這本書,如果有人不知道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個無知的白痴。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式」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完成於1985年,當時馬爾克斯57歲,於四年前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正享受著與日俱增的世界性榮耀。作為無愧於大師稱謂的少數作家之一,馬爾克斯給予我的閱讀體驗,與溫情、感動毫不相干,他習慣於以一個平靜從容的方式,將愛情撕裂給人看,無論何時,都顯得無比優雅。
  • 《百年孤獨》到《霍亂時期的愛情》:「孤獨」需要「愛情」的慰藉
    ——濟慈《百年孤獨》到《霍亂時期的愛情》簡述《百年孤獨》講述的是拉美海邊一小鎮裡,在長達一百年跨度的時間裡,布恩迪亞家族整整七代人的興衰故事。《霍亂時期的愛情》講的也是拉美地區關於愛情的故事,只不過其中關於愛情的筆墨佔了更大部分,作者詳盡描寫了一段愛情約定在長達50年時間跨度裡的變化,突出了男女主人公在50年間愛情的煎熬和渴望訴求。
  • 無用是多情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在這個時代
    三年後,他放棄了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選擇了用庸俗的方式寫歐洲浪漫小說,寫了一部《霍亂時期的愛情》被後人譽為「愛情百科全書」和「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愛情小說」。這部由《站在成功的門檻前的馬爾克斯》和《老人》所寫的「愛情小說」似乎極其複雜卻,他是以父母真實的幻想愛情為基礎,由他對人生和人性的思考而形成的。
  •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講述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作者:梅荷一、愛情是一場身體上的霍亂,也是一場心靈裡的動蕩當我拿到《霍亂時期的愛情》時,被裡面的第一句話吸引,「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這種倒敘式的敘事方法,吸引讀者一步一步進入作者事先設置好的故事套路。它的敘事語言平緩,不急不躁,像一個不緊不慢的老者,用智慧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平淡中見真奇的故事。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描繪的愛情理想國
    我想,這也是《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馬爾克斯的愛情心語。十年前第一次看《霍亂時期的愛情》,除了對部分內容的不理解,還有對費爾明娜翻臉無情的憤怒,還有對弗洛倫蒂諾「不忠」的唾棄感動嚮往之外,更多的是對故事中當事人的做法的同情、理解,甚至認可。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筆下人物的現實與人性的真實。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的說法∶愛情是這世上最難以保鮮的東西。然而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卻在心裡改變了看法,故事中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的愛情,是穿越了時光、空間、年齡、肉體的一場愛戀。愛情不能保鮮?弗洛倫蒂諾告訴你,五十三年的等待,終於讓這場愛情得以完美落幕。
  • 書評——《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該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哪有什麼愛情
    馬爾克斯這老頭子,寫一些你厭惡的人和欲罷不能的故事,再潑你「人生來孤獨」這樣冰冷的一盆涼水讓你顫慄。《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愛情」,哪有什麼愛情。要麼是轉瞬即逝的衝動,要麼是本質為親情的婚姻,要麼是罩著愛情殼子為了填補空虛的色慾。
  • 《霍亂時期的愛情》:婚姻與愛情的本質
    在文學作品中,窮小子和白富美的愛情稍有不慎,就寫成爽文套路,充滿了幻想與意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筆下,同樣內核的愛情故事,卻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婚姻與愛情,貫穿《霍亂時期的愛情》始終。2馬爾克斯寫作《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時候,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頻繁的社會活動不得不讓他推遲小說創作一年,再度提筆,已經跟之前的想法完全不一致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任何年齡的愛情,都合情合理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擁有純潔無瑕的友情是不可思議的",一語道出異性之間感情的曖昧之處。《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愛情在現實之中的樣子
  • 《霍亂時期的愛情》:任何年齡的愛情,都合情合理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擁有純潔無瑕的友情是不可思議的",一語道出異性之間感情的曖昧之處。《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愛情在現實之中的樣子,在作者的筆下,愛情的隱秘、忠貞、純潔、粗暴,甚至是轉瞬即逝以及轟轟烈烈等特點。這樣的愛情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吸引著無數墜入情網的男男女女如同蜜蜂般痴迷、靠近。
  • 書評《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奎茲小說講述了一個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的故事:男男女女主人公因年齡太小而未能在二十歲時結婚;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曲折之後,他們仍然在80歲時因為年齡太大而未能結婚。在的時間裡,作者展示了愛的所有可能性,所有的愛的方式。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1985年出版,作者是馬爾克斯。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長達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和費爾明娜相識相愛在年輕純情的歲月,即使費爾明娜父親的竭力反對也沒能拆散他們,但就在一個回眸之間費爾明娜忽然明白了她一直痴愛的僅僅只是自己臆想中的一個愛情幻影,而眼前真實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平庸得讓她失望,於是她毅然決然地把這個男人從自己的生命中抹去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用一生愛一人,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展現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被譽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這本書不難懂,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出身卑微的二十二歲青年阿里薩,對富家千金費爾明娜一見鍾情,於是他開始了瘋狂的追求。在阿里薩的熱烈追求之下費爾明娜還打算跟他私定終身。
  • 恐懼成全了愛情——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有感
    在躲避新冠肺炎期間看《霍亂時期的愛情》再應景不過了。這本被稱為「愛情百科全書」的小說是《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馬爾克斯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才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發自內心的創作。
  • 為什麼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超越了《百年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相比於《百年孤獨》,我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更加成熟、更有魅力的作品。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對馬爾克斯的了解,僅限於一本難讀的《百年孤獨》;但我認為,真正讓我認識馬爾克斯、能看到馬爾克斯魅力的作品是《霍亂時期的愛情》。在我過去讀過的所有書中,《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重讀次數最多的一部作品。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場霍亂
    最近剛看完的一本書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說來慚愧,這本書是我在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跟風買來看的,由於種種原因,現在才讀完。馬爾克斯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發自內心的創作。書的扉頁引用了哥倫比亞盲人音樂家萊昂德·羅迪亞斯這樣的一句話」這些的方走在眾人之前,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花冠女神「由此引出一段羈絆幾十年的愛情。出乎我的意料,《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在霍亂的危機之下,男女主超越死亡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
    夏目漱石眼中的愛情,是用「今晚的月色真美啊」表達「我愛你」; 杜拉斯眼中的愛情,是「相比你年輕時的美麗,我更愛你歷盡滄桑的容顏」; 顧城眼中的愛情,是「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他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就是一場霍亂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分享一本讓小編感觸頗深的靈魂巨著:霍亂時期的愛情。1愛情就是一場霍亂小編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霍亂跟小說的情節總是聯繫不上,不明白為何要以此為題。直到男主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因為相思病一次又一次嘔吐、腹瀉、失去判斷方向的能力等症狀時,小編突然明白,原來愛情本來就是一場霍亂。無可避免,無可救藥。
  • 沒讀過《霍亂時期的愛情》,不算懂愛情的真諦,經典語錄值得了解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對待愛情你是如何看待的?是繼續尋找,還是放棄執著?生活中你是否遇到了讓你感動的愛情?品讀的小說中,哪些是讓你為之感動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小說,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愛情的真諦。這本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之無愧,這是我反覆看了3遍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