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記者劉佳)臨近「十三五」收官,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等相關情況。「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開展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在信息化、現代化進程下,我國高等教育線上線下同頻「開花」。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11.6%
「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了一組數據:「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
除高等教育外,我國研究生教育人才規模也「超額」完成指標。據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介紹,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指標。「十三五」規劃提出,期末千人註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目前已超過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今年將達到30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佔比達到60%左右,目前已超過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學位33萬人,碩士學位339萬人。
優質課程線上線下同步「開花」
高等教育發展「內核」——課程水平全面提升。在現代化、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也乘上網際網路的「快車道」,課程在線上、線下同步開花。
據吳巖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實施一流專業「雙萬計劃」,公布405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推進專業認證全覆蓋。課程建設水平全面提升,一流課程「雙萬計劃」遴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118門,涵蓋了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五類「金課」,全面示範帶動高校本科課程建設。拔尖人才培養進入2.0時代。
「慕課大學」也逐漸成為在校大學生及社會人員獲取知識技能提升的渠道之一,據吳巖介紹,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2020年,我國連續召開中國慕課大會和世界慕課大會,發布中國慕課大會北京宣言和世界慕課大會北京宣言。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增至3.2萬門,學習人數達4.9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1.4億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有高校全部實施在線教學,108萬教師開出課程合計1719萬門次,在線學習學生共計35億人次,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校的「管」及教育的「形態」,形成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教育新形態。
高等教育進入「雙一流」新時代
「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提出「雙一流」建設體系和目標,自此,高等教育進入「雙一流」建設新時代。
據洪大用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部依據《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先後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標體系(試行)》等系列文件,《「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也即將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