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

2020-12-19 中國網教育

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記者劉佳)臨近「十三五」收官,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等相關情況。「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開展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在信息化、現代化進程下,我國高等教育線上線下同頻「開花」。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11.6%

「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了一組數據:「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

除高等教育外,我國研究生教育人才規模也「超額」完成指標。據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介紹,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指標。「十三五」規劃提出,期末千人註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目前已超過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今年將達到30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佔比達到60%左右,目前已超過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學位33萬人,碩士學位339萬人。

優質課程線上線下同步「開花」

高等教育發展「內核」——課程水平全面提升。在現代化、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也乘上網際網路的「快車道」,課程在線上、線下同步開花。

據吳巖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實施一流專業「雙萬計劃」,公布405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推進專業認證全覆蓋。課程建設水平全面提升,一流課程「雙萬計劃」遴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118門,涵蓋了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五類「金課」,全面示範帶動高校本科課程建設。拔尖人才培養進入2.0時代。

「慕課大學」也逐漸成為在校大學生及社會人員獲取知識技能提升的渠道之一,據吳巖介紹,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2020年,我國連續召開中國慕課大會和世界慕課大會,發布中國慕課大會北京宣言和世界慕課大會北京宣言。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增至3.2萬門,學習人數達4.9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1.4億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有高校全部實施在線教學,108萬教師開出課程合計1719萬門次,在線學習學生共計35億人次,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校的「管」及教育的「形態」,形成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教育新形態。

高等教育進入「雙一流」新時代

「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提出「雙一流」建設體系和目標,自此,高等教育進入「雙一流」建設新時代。

據洪大用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部依據《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先後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標體系(試行)》等系列文件,《「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也即將發布。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 優質課程線上線下...
    臨近「十三五」收官,12月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等相關情況。「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開展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日訊(記者佘穎)從教育部獲悉:隨著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
  • 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服務經濟社會能力顯著提升...
    原標題: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服務經濟社會能力顯著提升——「十三五」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中國高等教育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扭住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的核心點,牢牢抓住提高質量、推進公平兩個戰略支點,持續開展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才培養取得突破性進展、歷史性躍升。
  •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中國已建起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
    今天下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總結新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相關情況時表示,回顧70年來走過的路,教育歷程波瀾壯闊,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和每一個家庭緊密相連,也與每一個人的成長息息相關。這些成就主要反映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從數量看規模。
  • 教育部:加快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
    中新網12月3日電 「下一步,我們將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著力推進高等學校質量文化建設,加快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努力開創高等教育提質創新發展的新局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3日表示。教育部。(資料圖) 富宇 攝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思政工作、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工作的有關進展情況。吳巖在會上作出如上表述。吳巖介紹稱,「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才培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歷史性躍升,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吳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筆談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中國教育將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進入了新的改革發展階段,必須由如何做大轉向如何做強,必須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問題,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從理念、目標、政策等方面實現根本性轉變。二是在教育工作中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 教育部:我國慕課數量規模世界第一
    今天上午,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透露,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已上線慕課數量增至3.2萬門,學習人數達4.9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1.4億人次。我國還推出「愛課程」「學堂在線」等在線教學英文版國際平臺,形成慕課建設的中國方案、中國標準;開展慕課應用等培訓班6萬餘次,培訓老師超過462萬人次,教師的教學理念、模式、技術、方法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學習革命也推動高等教育深刻變革。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十三五」高等教育實現突破性進展
    教育部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十三五」時期,中國高等教育準確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扭住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的核心點,牢牢抓住提高質量、推進公平兩個戰略支點,持續開展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進入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有四大特徵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在今天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具有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現代化四個主要特徵。如今,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
  • 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語言資源庫,四類方言瀕危
    近期,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完成1712個調查點,工程同步建設的中國語言資源庫和採錄展示平臺,匯聚了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數據超過1000萬條,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通過該工程,專家提出四類瀕危方言,包括澳門土生粵語等特殊人群方言、漢民混合語、方言島和未分區方言。
  • 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原標題: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十三五」期間,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範,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十三五」時期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 今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才培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歷史性躍升,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創新,高等教育學習革命全面推進。
  • 學苑論衡:中國何以建成世界最大社會保障體系
    核心閱讀 把社會保障作為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基本途徑與制度保障,使我國社會保障建設深得人心、得到人民群眾廣泛支持,這為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了重要前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勢,這是我國社會保障快速發展並惠及全民、創造了人類社會保障發展史上奇蹟的根本原因。
  • 中國何以建成世界最大社會保障體系(學苑論衡)
    核心閱讀  把社會保障作為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基本途徑與制度保障,使我國社會保障建設深得人心、得到人民群眾廣泛支持,這為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了重要前提。
  • 【五中全會精神解讀】世界最大社會保障體系是怎樣建成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十三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人」。
  • 4方面看「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性躍升|教育2020「收官...
    ,持續開展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一、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 中國慕課數量及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12日從正在北京召開的世界慕課大會了解到,我國慕課數量與學習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慕課,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結晶。本次世界慕課大會以「學習革命與高等教育變革」為主題,是首次以慕課為主題舉辦的全球性會議。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作主旨報告,分享了中國慕課與在線教育的實踐、創新與探索。
  • 【「十三五」成就巡禮】我國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體系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從棚戶區改造超額完成,到公租房實現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應保盡保,再到小戶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賃住房幫助越來越多的新市民解決住房問題,「十三五」期間,我國住房保障網越織越廣
  • 「十三五」高等教育成績單公布:毛入學率升至51.6% 在學人數超4000萬
    原標題:「十三五」高等教育成績單公布:毛入學率升至51.6% 在學人數超4000萬教育部今天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情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吳巖介紹,五年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2018年發布我國首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5.6萬餘個專業點。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任吳巖:
    高等教育質量定性容易,但如何定量化是半個世紀以來高等教育領域探索的重大課題。我國之所以能夠成功發布《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得益於在新時期國家堅定不移持續推進高等教育質量戰略的背景下,一方面,高校不斷強化教育質量,質量意識日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教育理論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對高等教育質量及其測量這一長期以來難以攻克的難題的探索,有了長足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