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杭州的寺廟出奇的多,這一點無可爭辯。宋人將杭州稱作「江南佛國」。此前的吳越時期,杭州城內就有佛塔超過百座,許多文人墨客都在杭州留下了不朽的詩篇,這裡確實是一個借景抒情的好地方。西湖景區內的靈隱寺始建於東晉,而鎮守著大運河香積寺則始建於北宋,一南一北。
香積寺始建於宋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原名興福寺,大中祥符年間,宋真宗賜名香積寺至今。這座寺廟曾是大運河湖墅地區著名的寺廟,當年大運河上往來的商船不斷,這裡是通過運河進入杭州的第一座寺廟和離開杭州看到的最後一座私聊。這裡也曾是佛教信徒到城內的靈隱、天竺朝山香客的集散地,所以在杭州的佛教界有著很高的地位,素有「運河第一香」之美譽。
香積寺在元朝末年毀於戰火,寺內原有東西兩座寶塔,建於清康熙年間,1968年西塔被毀,僅存東塔。該塔是石質八面九層仿木構樓閣式,塔身逐層收分。下有須彌座,用白石雕鑿,除二層以上的欄杆用青石外,餘皆為湖石構築,第三層東面懸匾,上刻「慈雲」兩字,南門作半啟狀,第五層有一門打開,有一神佛自門內出來。該塔結構手法、浮雕風格為清代之代表作,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香積寺成功復建,只能說現在的工藝就是霸氣。寺廟在外面看著不大,但進去後發現並不小,從香積牌坊進入,依次為天王殿、大聖緊那羅王菩薩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寺內還有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鐘鼓樓等建築。這些建築主要採用工程木、銅和石材。工程木具有類似鋼結構的特性,實用又環保,在國內其他寺廟建築中還沒有用過。恢復了被拆除的東塔,對原有的西塔進行了整修,保持了雙塔的原有風貌。寺院中的觀音像非常具有特色,佛像背後有七彩光環一圈圈延伸開來,佛像正對面還懸掛著七彩的燈,燈光打在佛像身上,五彩斑斕,佛光萬丈,氣派非凡。
香積寺位於杭州大兜路附近,因為遊客很少,所以一走進寺廟感覺很清淨。不過每年到了除夕,這裡的香火也是很旺盛的,很多杭州人都會過來新年祈福。這裡每天都會有居士在此念經,也有免費的清香供大家選擇,只是香積寺以前是不收門票的,但不知為何現在收門票了。還有更值得一提的是香積寺中的素麵味道非常不多,在杭州城內算是非常有名的,一端上來就香氣撲鼻,一動筷子便吃個精光。
寫者之前去過一次香積寺,那天正好是觀音娘娘的誕辰,寺內有很多信中,煙霧繚繞,香火鼎盛。碰到一位和藹可親的杭州老奶奶,估計是今天來此朝拜觀音的,她給我講了許多拜佛的注意事項。寺院周圍有許多素齋店,還有著名的勝利河美食街也相距不遠。還有一家特殊的素食店,裡面的工作人員大多是俗家弟子,以師兄師姐等互相稱呼。裡面雖然是素食,可品種豐富,炒飯特別好吃,還有紫薯、芋艿、南瓜、各色綠色蔬菜、涼拌黑木耳等等,味道非常不多。
【來源:壯麗河山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