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是海上畫派之後崛起的最成體系,影響最大的一個畫派。創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它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它和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是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 嶺南畫派是海上畫派之後崛起的最成體系,影響最大的一個畫派。
這一畫派是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逐步形成的。「嶺南畫派」注重寫生,融匯中西繪畫之長,以革命的精神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改造中國畫,並保持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特色,創製出有時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氣氛酣暢熱烈、筆墨勁爽豪縱、色彩鮮豔明亮、水分淋漓、暈染柔和勻淨的現代繪畫新格局。
高奇峰(1889-1933)名嵡,字奇峰,以字行,高劍父胞弟,日本留學,同盟會員,與高劍父、陳樹人合稱「二高一陳」,被稱「嶺南畫派」(因廣東地處五嶺之南,故名),廣東番禺(今廣州)人。晚清畫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嶺南畫派的美術創作,在題材上以翎毛走獸、花卉、山水為主,其中高奇峰、高劍父兩兄弟尤喜畫鷹、獅和虎,高奇峰的繪畫技藝、主張以及人生經歷均受其兄高劍父影響,作品以翎毛、走獸、花卉最為擅長,在藝術上寫生最為突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畫風工整而剛勁、真實而詩意昂然。二高兄弟的山水畫,可以看出馬遠、夏圭橫砍豎劈的傳統,以及日本畫的影響。高劍父奇拔蒼拙,高奇峰則是雄健與俊美兼而有之。出版有《三高遺作合集》等。幼年多齋,因家境貧寒,曾寄食於他人之家為小役,至其兄高劍父振興家道方挈之歸。17歲時,隨兄赴日本留學,21歲學成歸粵,作品初露於社會。民國初年由廣東省政府資助,與兄劍父同至上海創辦《真相畫報》及審美書館。後劍父隨孫中山奔走國事,審美書館館務由奇峰擔任。1918年受廣東工業學校之聘任職於該校美術製版科,同時自設美學館於廣州,開館課徒。後因染肺疾,遷居珠江之濱天風樓,杜門作畫以自娛。1933年被中央政府任命為赴德國柏林中國美術展覽會專使,在赴南京途中之上海病逝。高氏擅畫花鳥走獸,亦能山水、人物,用筆能粗能細,能工能寫。其工者用筆細緻入微,寫者則水墨淋漓,筆力豪放。尤擅畫雄獅猛禽。
陳樹人(1884年-1948年)原名政,名韻,又名哲,別號「葭外漁子」,以字行。別署猛進,晚號安定老人。廣東番禺化龍鎮人,與高劍父、高奇峰並稱為「二高一陳」,同為嶺南畫派的創始人 。 自幼喜愛美術,早年師事著名畫家居廉。是嶺南畫派大師。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西京美術學校和東京立教大學。並追隨孫中山從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歷任要職。後在香港的《廣東日報》、《有所謂報》、《時事畫報》 任主筆,其作品和中興會辦的《中國日報》共同宣傳革命,反對康、梁的君主立憲。其畫風清新、恬淡、空靈,獨樹一幟。民國37年(1948年)10月4日,陳樹人因胃潰瘍不治,在廣州逝世。其一生創作有《陳樹人畫集》、《陳樹人近作》、《陳樹人中國畫選集》,詩集有《寒綠呤草》、《自然美謳歌集》、《戰塵集》、《專愛集》和《春光堂詩集》等。
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的創作始終沿著創新的道路而行,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脫穎而出,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嘗試。嶺南畫派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有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等。其中趙、黎、關、楊四人被譽為當代嶺南畫派四大畫家。
趙少昂(1905~1998 )字叔儀,男,漢族,原籍廣東番禺。中國畫家。1905年3月6日生於廣東廣州。1998年逝世於香港,終年93歲。少喪父,家貧,以做工謀生。業餘自學繪畫。趙少昂擅花鳥、走獸, 繼承嶺南畫派的傳統,主張革新中國畫。他的畫能融匯古今,並汲取外國繪畫的表現形式,同時又注重師法造化。作品筆墨簡練、生動,形神兼備,深受人們的歡迎。
黎雄才 男,漢族,廣東肇慶人,1910年生。我國當代傑出的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自幼酷愛繪畫,後從師高劍父,入「春睡畫院」學習,數年後得高劍父資助留學日本,歷時四載見聞益廣,藝事大進。1924年,他就讀於肇慶中學。1926年拜高劍父為師,翌年入高劍父的春睡畫院學習,並一度在廣州烈風美術學校兼習素描。1932年,得到高劍父資助,赴日本留學,入東京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1935年畢業歸國,任教於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1939年任教於肇慶第七中學。1943年,受聘於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副教授。1948年任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任華南文藝學院、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兼中國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
關山月(1912.9—2000.7),原名關澤霈,中國現代畫家。1912年10月25日生於廣東省陽江市。1933年畢業於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後任小學教師,其繪畫才能被高劍父發現,遂被吸收入春睡畫院學畫。1939年,他以《漁民之劫》等作品參加了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於澳門、香港及湛江舉辦個人畫展,之後他自廣東出發,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青海、陝西等省區,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邊寫生,邊創作,並沿途舉辦個人畫展,以賣畫維持生活和籌措資金,他在敦煌石窟臨摹過壁畫,研習傳統藝術。此次旅行寫生,為他後來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1946年,被聘為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中國畫科主任。1947年作南洋之行,先後在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旅行寫生,作品描繪熱帶風光,並舉辦個人畫展,受到華僑的歡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舉辦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寫生畫展,並出版《關山月紀遊畫集》。1949年春,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的藝術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南文藝學院教授兼中南文聯美術部副部長、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副校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學位考試委員會校外委員。
楊善深,男,漢族,廣東臺山人,1913年出生廣東赤溪。12歲開始臨摹古畫,17歲移居香港,二十歲始從事國畫創作,二十一歲在廣州首次舉辦個人畫展,二十二歲留學日本東京都堂本美術學校,二十五歲回國,1940年赴南洋舉辦個人畫展,在新加坡邂逅徐悲鴻合作繪畫多幀。同年作品入選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會」,並任中國文化協進會會員。1941年移居澳門,與高劍父、馮康侯等人成立「協社」,舉辦義展,為難童籌款。1945年與高劍父、陳樹人、趙少昂、關山月、黎葛民等人創辦「今社畫會」,同年在廣東石岐市舉辦個人畫展。1947年與趙少昂舉辦合作畫展,1948年應廣東省立民眾教育之邀,與高劍父、陳樹人、趙少昂、關山月、黎葛民一起,在中山圖書館舉辦六人作品聯展。1955年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1959年先後在美國紐約、舊金山、檀香山及加拿大溫哥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973年起又先後在新加坡、香港、日本東京、大阪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983年與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一起舉辦四人合作畫展,1984年與關月山一起應邀訪問美國,並在德州大學、紐約城市大學、哈佛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講學。出版畫冊多種。創作中西兼取,注重寫生,在繼承「嶺南畫派」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另闢途徑,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成為當代「嶺南畫派」主要代表畫家。作品構思新穎,筆墨凝練,巧拙互用,雄放而不失秀雅,以花鳥、走獸見長,人物亦自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