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不陌生的東西,但「藝術」往往又是普通人根本搞不懂的東西。
有時候普通人覺得很好的繪畫,在藝術家眼中只不過是俗到掉渣的玩意,而藝術家覺得特別牛的藝術作品,在普通人眼中又是感覺亂七八糟讓人根本看不懂的「瞎畫」。
如今,創造藝術的藝術家可以說遍地都是,但名氣大到家喻戶曉的藝術家就很少了。
但對於一般人來說通常都認識兩個,一個是咱們傳統繪畫裡邊的大神齊白石,一個是老外的繪畫大神畢卡索,名氣能蓋過這兩人的幾乎沒有了。
當然,老外的藝術和華夏傳統藝術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區別,比如對齊白石的那些山山水水魚蟲蝦米,咱們身上似乎天生就有種欣賞細胞。
但是對於同樣家喻戶曉的畢卡索,他的畫往往在咱們看來是奇奇怪怪的,一般人根本可能不大懂,也不知道他的畫到底好在哪。
既然畢卡索的畫在大部分中國人心目當中是不太能夠被欣賞的,那麼,為什麼畢卡索的名氣卻還是那麼大呢?
曾經有人在網上做了一場關於畢卡索藝術的調查問卷,得到的網友評價裡面最多的就是:根本看不懂。
的確,畢卡索的畫總是扭曲變形的各種幾何組合,或者是豔麗色彩塗抹成的各種曲線圖塊,無論是畫人還是畫物,總是很難找到能讓我們的欣賞細胞接受的圖案來。
作為西方藝術界公認的大師,畢卡索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氣,大概是由三個因素造就的:第一,名家推崇;第二:藏家熱捧;第三:傳奇人生花邊故事被人津津樂道。
名家推崇
在畢卡索走紅西方藝術圈的時候,也正是西學東漸最為狂熱的時期,由於近現代華夏歷史的慘澹,導致當時國內藝術界對於傳統藝術有著一種不自信的心態。
不但諸多藝術青年紛紛遠赴西方學藝,歸國之後的藝術人才更是對西方藝術推崇備至,而畢卡索就是被神話的西方藝術家之一。
藝術界更是大肆渲染張仃張大千等名家拜訪畢卡索是一種東方藝術界的「榮耀」,無形中又抬高了畢卡索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感覺張大千等人是前去是「朝聖」行為、並非一種平等的藝術交流行為。
藏家熱捧
近三十年以來,華人藏家成為世界藝術界最有實力的藏家群體,但一個世紀以來的藝術不自信心態仍然在悄然繼續,華人藏家將西方藝術體系下的名家名作視為「硬貨」,甚至造成了收藏市場上國畫不如油畫的錯誤認知。
在「不缺錢」的豪橫心理下,大藏家往往一出手就直奔頂級西方畫家而去,畢卡索則成為了收藏首選——不管好不好,只要是畢卡索就準沒錯,至於藝術價值如何鑑賞不是土豪藏家要考慮的問題,他們只管這個畫家我認識不認識,而畢卡索恰恰是那個大家都認識的畫家。
而畢卡索的畫作每一次被藏家熱捧創下新紀錄的時候,又會被收藏界大肆渲染,如此就造成了無論是藝術界還是收藏界,談及藝術就必定只認「畢卡索」這塊牌子。
傳奇人生
普通人對於畢卡索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他的傳奇人生和花邊故事,他不一定可以說出畢卡索的藝術特點和代表作品,但一定可以說幾個關於畢卡索的逸聞趣事,人們往往對於名人大師的私人生活更加津津樂道。
而畢卡索又的確有著不少的風流韻事,這些故事往往能滿足普通人對於大師人生的窺探心理,傳來傳去的同時也讓「畢卡索」這個名字變得無人不識了。
由此看來,有時候名人大師的名聲,並不一定需要完全依靠自身的藝術魅力,只要有足夠的「炒料」和「談資」,也同樣可以變身為家喻戶曉的超級人物,就如同畢卡索,即便他的畫作奇奇怪怪,即便他的藝術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也不影響他成為一個最貴、最有名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