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15萬畝油茶成經濟發展「綠色銀行」

2020-12-21 民主與法制安徽

「以前到鄉裡務工,每天工資60到80元。現在在基地務工,每天工資100元。」5月29日中午,宿松縣陳漢鄉廣福村油茶種植基地內,該村砍屋組脫貧戶朱百香對記者說,自從在基地上班後,她每月的平均收入達到了3000元。

網絡配圖

截至2019年底,宿松縣油茶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覆蓋9個鄉鎮40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17個),全縣15000多戶農戶(其中貧困戶5000餘戶)因此受益,油茶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如今,漫山遍野的油茶樹,已成為該縣脫貧摘帽、經濟發展的「綠色銀行」。

「餅粕,可生產高蛋白飼料。工藝水,可生產護膚洗潔產品,還可提取黃酮。油茶殼,可製造栲膠。」5月29日,宿松縣龍成農林發展集團茶油生產車間內,企業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油茶渾身是寶。

二郎鎮界嶺村,是發展油茶產業最早的村,當地有著豐富的山場資源。然而在2013年,當地荒山租金每畝每年僅20元。通過對於種植油茶經濟效益的測算,山場租金提高到每年每畝80元,且每10年提高10元標準,企業還一次性向農戶支付了流轉山場5年的租金。山場租金標準的提高,有效激發農戶參與積極性,讓農戶分享更多的油茶產業紅利,實現生產增收。

幾年下來,宿松縣的油茶扶貧帶動模式「多點開花」:承包管理有酬金,超產分成有獎金,保價收購有訂金。「8+3」(8即荒山流轉租金、進園務工薪金、承包管理酬金、超產分成獎金、訂單種植訂金、農副產品售金、貧困子女助學金、銷售額提取扶貧基金;3即創業就業幫扶、貧困戶和村屬農民企業參股分紅幫扶、公益捐助幫扶)帶動模式,帶動5000戶貧困戶增收。制定《油茶產業精準扶貧方案》,針對貧困戶不同致貧原因,開展村企合作,因戶施策。

該縣的油茶龍頭企業龍成農林發展集團引進油茶籽「水法」清潔加工技術,建成國內首條「水法」油茶籽油生產線,一期項目年產能3000噸,「龍成一品」油茶籽油榮獲國際高端健康食用油和橄欖油展覽會金獎等5個金獎,公司申報發明專利27個、新型實用專利1個、包裝專利3個。成立龍成生物科技研究院,設立科技研發中心和專家工作站,與湖南農業大學等多家高校及院所合作,深度開發油茶籽系列護膚洗潔產品、營養保健品。

龍成農林發展集團向參加訂單種植的貧困戶承諾,栽培的油茶全部收購,並設定保底價。年年有租金,天天有工做,家家有油茶,人人謀就業。得益於龍頭企業帶動,如今該縣油茶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為了進一步壯大油茶產業發展,該縣還制定出臺《政策性油茶特色保險實施方案》,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分散和化解油茶生產風險。目前,該縣通過發展油茶產業,實現了山場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記者沈永亮 通訊員孫凱華)

相關焦點

  • 10年間從145.4萬畝發展到374萬畝 湖北油茶產業緣何一路攀升
    10年間,種植面積以年均20多萬畝的幅度遞增,從145.4萬畝發展到現在374萬畝。去年新增種植面積38萬畝,今年新增39萬畝,刷新歷史紀錄,其中鹹寧、黃岡種植面積位居全省前列。種植油茶成為廣大林農的選擇,全省有11.8萬貧困人口因種植油茶脫貧致富。合力演繹十年行情「保障國家糧油安全,是我省新一輪油茶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 重慶彭水種植18萬畝油茶樹 結出脫貧「致富果」
    廖唯 攝中新網重慶10月25日電 題:重慶彭水種植18萬畝油茶樹 結出脫貧「致富果」作者 廖唯 羅永皓寒露時節,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善感鄉石盆村4組建卡貧困戶董澤清家裡的油茶果熟了。看著泛紅的果實掛滿枝頭,董澤清笑著告訴記者,今年自家的油茶樹種植面積已擴大到了15畝,並且靠著這些「致富果」徹底摘掉了貧困戶「帽子」。重慶彭水擁有種植油茶的適宜氣候和溫度,是全國油茶基地重點縣之一。
  • 全省油茶林263.4萬畝 油茶產業年產值10餘億元 貴州省油茶產業協會...
    貴州油茶產業協會成立是油茶產業的發展新起點,將進一步促進貴州油茶產業的多元化、多方位、多渠道的發展。在其帶動下,推廣油茶新技術,發展深加工,把油茶業做優做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相信貴州油茶產業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展現出更加強勁的市場活力,讓貴州油茶大放異彩,享譽全國、走向世界,讓中國人吃上自己的「中國油放心油」。
  • 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6800萬畝
    經濟日報訊 記者黃俊毅從16日舉辦的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上獲悉:目前我國油茶種植面積已達6800萬畝,高產油茶林1400萬畝,茶油產量62.7萬噸,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160億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透露,近年來,我國油茶產業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油茶種植面積、產量逐步提高。今年中央財政將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納入支持範圍,國家林草局發布了《油茶產業發展指南》,15個油茶主產省區印發了省級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和管護。2019年以來,共改造低產低效油茶林364萬畝,許多地方油茶畝產量提高4倍至10倍。
  • 油茶低改每畝增收10倍,全市今年新造高產油茶林6萬畝
    今年,我市通過示範帶動,以及在品種、項目和技術上的攻關,全市新造高產油茶林近6萬畝,油茶產業逐漸駛入快車道。    「油茶低產改造後,畝產值是低改前的15倍以上,今年收入至少有3萬元。」張坊鎮茶林村低產油茶改造基地,林農劉春生高興地說,他改造低產油茶15畝,去年就賺了2萬多元。
  • 我國油茶種植面積達6800萬畝
    中國日報11月17日電 16日,記者從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堅持多措並舉,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初見成效。目前,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800萬畝,高產油茶林1400萬畝,茶油產量62.7萬噸,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160億元。
  • 安徽省油茶產業發展規劃
    >個,分別為:徽州、黟縣、青陽、宿松、嶽西、歙縣、東至、寧國、懷寧和含山;栽培面積5-10萬畝的縣(市)4個,分別為:祁門、休寧、潛山和金寨;栽培面積大於10萬畝的縣3個,分別為:太湖、舒城和霍山全省可發展栽培油茶的面積434萬畝。
  • 「公司+農戶+合作社」 安慶宿松50餘山村經紀人抱團發展
    近年來,活躍在產銷一線上的50多位農產品經紀人,他們利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形式抱團發展,從事大批量、遠距離的農產品銷售,不僅解決了農戶銷售難的問題,而且闖出了一片市場,搞活了山村經濟,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和便利——抱團發展闖出一片天風光秀美的柳坪鄉,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歷來物產豐富。
  • 我國油茶種植面積達6800萬畝 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160億元
    記者從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堅持多措並舉,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初見成效。目前,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800萬畝,高產油茶林1400萬畝,茶油產量62.7萬噸,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160億元。
  • 海南沉香種植面積已超3萬畝 被譽為「綠色銀行」
    沉香產業目前發展前景如何?17日,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楊眾養一一給出了答案。海南沉香種植面積超3萬畝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嗅到種植沉香的「商機」,海南種植沉香的面積在不斷擴大,並形成公司化、規模化的發展。
  • ...決勝脫貧攻堅」發展黃金茶、油茶、柑橘31.5萬畝 保靖「兩茶一...
    華聲在線4月2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莫成 通訊員 易果)「去年最高賣到每克350元,今年爭取賣到500元!」4月21日上午,保靖縣呂洞山鎮黃金村種茶大戶、「黃金二號茶」創始人向天頌一邊炒茶,一邊和記者聊起其「茶經」。
  • 專訪珍湘旺山茶油董事長何興隆:萬畝油茶林是如何做大的?
    2019年,汨羅市最大的湘旺油茶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首次突破1萬畝,這是這家公司創立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2009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幕阜山裡只有少數幾家山茶油企業。那時候,老榨坊飄出的茶油濃香,分散在山裡的人家。而今,汨水之源,幕阜之巔,萬畝油茶林在這裡自然生長。珍湘旺山茶油的油茶林基地坐落於汨羅市三江鎮。
  • 環江12萬畝油茶樹結出「致富果」
    完善扶持機制 創新發展模式環江種植12萬畝油茶樹結出「致富果」廣西新聞網環江12月3日訊(通訊員 陳光科)近年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關於實施油茶目前,全縣油茶種植面積12.2萬畝,種植戶1.43萬戶,其中貧困戶7114戶,佔全縣貧困戶總數的27.1%。完善扶持機制,夯實脫貧攻堅產業基礎。該縣制定貧困戶發展油茶產業獎補機制,對貧困戶連片發展1畝以上的,給予每畝2000元的產業發展補助金,共發放產業補助金400萬元,惠及貧困戶1333戶。
  • 「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這個地方的油茶成了「搖錢樹」
    「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信陽光山的油茶品質好、長勢旺,近年來已成為該縣精準脫貧的一項特色支柱產業,油茶樹也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搖錢樹」。萬畝油茶綠海流金,基層黨組織功不可沒。光山農戶有零星栽植油茶樹的傳統,但油茶5年掛果,10年回本,周期長、回報慢,零敲碎打,形不成規模,也掙不到錢。產業咋上規模?組織協同發力。
  • 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6800萬畝,帶動近兩百萬人口脫貧增收
    11月1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國家林草局獲悉,近年來我國堅持多措並舉,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初見成效。目前,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800萬畝,高產油茶林1400萬畝,茶油產量62.7萬噸,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160億元。
  • 小小油茶樹承載多少夢
    周根生說,他們年年借錢,已負債200多萬元。「大夥多次想打退堂鼓,但茶油價格飆升,總算堅持了下來。」  5年前,土榨茶油1公斤售價30元,如今已達到90元。周根生粗粗一算,栽一畝油茶,8年後進入盛產期,如果每年收鮮果400公斤,可榨茶油30至50公斤,一畝至少有3000塊錢收入。「種100畝油茶林,等於拿30萬元的年薪。」  新造油茶林,如同建「綠色銀行」。
  • 湘潭縣特色縣域經濟油茶、楠竹產業發展情況匯報
    ,是省楠竹主產區,全縣現有油茶林面積30萬畝,年產茶油150萬噸,有楠竹林25萬畝,立竹5000萬根,楠竹面積佔林業用地面積16%,油茶林主要分布在我縣射埠等中南部鄉鎮,楠竹林主要分布在茶恩寺等鄉鎮。近年來,在省、市主管部門及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我縣油茶產業迅速發展,2013年我縣投入油茶300萬元,新建油茶林12500畝,2014年我縣投入油茶300萬元,楠竹220萬元,新建油茶林1.4萬畝、楠竹林8000畝,2013、2014年的任務已全部完成,且2013年資金已發放到位,2014年資金也正在處理中。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通過政策扶持,我縣油茶、楠竹產業不斷壯大。
  • 又是一年油茶飄香時!錦屏縣地茶村:油茶花開,致富果「紅」
    眼下,正是油茶飄香時節。  錦屏縣啟蒙鎮地茶村高幹農場裡,1400餘畝油茶基地鬱鬱蔥蔥,碧綠的葉片間白色的茶花和紅紅的茶果相映成趣,形成一道獨特景觀。油茶基地負責人楊通湘說,基地一天最多的時候僱工30餘人,到目前已發放勞務費10萬餘元。  綠樹、白花、紅果,與村民們燦爛的笑容交織在一起,勃勃生機撲面而來。「三四年前,這片油茶基地還是荒坡地。」
  • 松桃寨英鎮全力打造萬畝油茶「致富樹」
    工人們正在種植油茶今年以來,寨英鎮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決策部署,結合土地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實際,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調結構發展油茶產業,帶動群眾通過種植、務工和土地流轉、產業分紅等形式增加經濟收入。
  • 務川紅絲:萬畝油茶樹綠了荒山富了民
    「油茶樹能防止水土流失,油茶果榨出的食用油深受市場青睞,油茶果皮還是天然的有機肥。」紅絲鄉黨委書記肖鵬飛說,黨委政府經過多次協商考察後,選定了油茶產業。由於油茶樹要管護四五年後才掛果。很多群眾看不到眼前利益,種植油茶樹都打退堂鼓。紅絲鄉黨委政府將產業與退耕還林政策相結合,退耕還林3年當中進行補助,提高群眾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