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鄉裡務工,每天工資60到80元。現在在基地務工,每天工資100元。」5月29日中午,宿松縣陳漢鄉廣福村油茶種植基地內,該村砍屋組脫貧戶朱百香對記者說,自從在基地上班後,她每月的平均收入達到了3000元。
截至2019年底,宿松縣油茶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覆蓋9個鄉鎮40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17個),全縣15000多戶農戶(其中貧困戶5000餘戶)因此受益,油茶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如今,漫山遍野的油茶樹,已成為該縣脫貧摘帽、經濟發展的「綠色銀行」。
「餅粕,可生產高蛋白飼料。工藝水,可生產護膚洗潔產品,還可提取黃酮。油茶殼,可製造栲膠。」5月29日,宿松縣龍成農林發展集團茶油生產車間內,企業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油茶渾身是寶。
二郎鎮界嶺村,是發展油茶產業最早的村,當地有著豐富的山場資源。然而在2013年,當地荒山租金每畝每年僅20元。通過對於種植油茶經濟效益的測算,山場租金提高到每年每畝80元,且每10年提高10元標準,企業還一次性向農戶支付了流轉山場5年的租金。山場租金標準的提高,有效激發農戶參與積極性,讓農戶分享更多的油茶產業紅利,實現生產增收。
幾年下來,宿松縣的油茶扶貧帶動模式「多點開花」:承包管理有酬金,超產分成有獎金,保價收購有訂金。「8+3」(8即荒山流轉租金、進園務工薪金、承包管理酬金、超產分成獎金、訂單種植訂金、農副產品售金、貧困子女助學金、銷售額提取扶貧基金;3即創業就業幫扶、貧困戶和村屬農民企業參股分紅幫扶、公益捐助幫扶)帶動模式,帶動5000戶貧困戶增收。制定《油茶產業精準扶貧方案》,針對貧困戶不同致貧原因,開展村企合作,因戶施策。
該縣的油茶龍頭企業龍成農林發展集團引進油茶籽「水法」清潔加工技術,建成國內首條「水法」油茶籽油生產線,一期項目年產能3000噸,「龍成一品」油茶籽油榮獲國際高端健康食用油和橄欖油展覽會金獎等5個金獎,公司申報發明專利27個、新型實用專利1個、包裝專利3個。成立龍成生物科技研究院,設立科技研發中心和專家工作站,與湖南農業大學等多家高校及院所合作,深度開發油茶籽系列護膚洗潔產品、營養保健品。
龍成農林發展集團向參加訂單種植的貧困戶承諾,栽培的油茶全部收購,並設定保底價。年年有租金,天天有工做,家家有油茶,人人謀就業。得益於龍頭企業帶動,如今該縣油茶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為了進一步壯大油茶產業發展,該縣還制定出臺《政策性油茶特色保險實施方案》,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分散和化解油茶生產風險。目前,該縣通過發展油茶產業,實現了山場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記者沈永亮 通訊員孫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