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理論學說的特色——朱封鰲

2020-12-04 佛教在線

第三,新的發揮創造。

天台宗的佛學理論之所以博大精深,除了博採中外佛學界的傳統學說外,還有許多自己新的發揮創造。例如一念三千之說,智者認為人的當前一念識心,即含有三千種法的內容,以顯宇宙的全體。他依據《華嚴經》所說眾生的存在境界有十,由佛以至地獄;這十界又各含其他的十界,如此便成百界;這百界又如《法華經》所說,各各可從十面來看(十如是),百界合起來,則有一千種可能,即是千如;這千如與《大智度論》所說的三世間(眾生、國土、五陰)配合起來,便成三千之數,即是三千種可能的境界,代表全體的宇宙。當前的一念,能含三千法,包容現象界的全體。所以他說:「此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此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心在迷時,含三千法,對其執著不舍;心在悟時,亦含三千法,但對其並不起執著,而視為方便,視為性德。故心有染淨迷悟的分別,但三千法門卻不動絲毫。當然,這一念,是指無明妄心,由這一念妄心,通到一念真心,需要止觀功夫。一念三千是天台宗極其重要的義理。此外,如五時八教,也是天台宗的獨創。《天台四教儀》中說:「天台智者大師以五時八教,判釋東流一代聖教,罄無不盡。言五時者,一、華嚴時,二、鹿苑時,三、方等時,四、般若時,五、法華涅槃時。是為五時,亦名五味。言八教者,頓、漸、秘密、不定、藏、通、別、圓,是名八教。頓等四教是化儀,如世藥方;藏等四教名化法,如辨藥味。」五時是就佛在不同時期說法,而分佛法為五個階段。八教則分化儀四教與化法四教。化儀四教是就佛說法的方式的不同,而分為四種。化法四教則是依佛說法的內容的不同,而分為四種。智者「五時八教」的判教理論是在綜合吸收當時南北判教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到了唐代,華嚴宗三祖法藏撰《五教章》,在判教方面也基本採用天台宗的說法。正如澄觀在《華嚴經疏》卷2中說:「(華嚴)教類有五,即賢首(法藏)所立。廣有別章,大同天台,但加頓教。」此外,如「十如三轉」的讀法。天台宗認為,可用三種方式來讀《法華經·方便品》的諸法實相所謂「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句。(1)空轉:用「是相如、是性如……」的讀法,表示空的義理;(2)假轉:用「如是相、如是性……」的讀法,表示一一差別方面的假的義理;(3)中轉:用「相如是、性如是……」的讀法,則「如是」有中道義,相、性等都為這如是所統括,即人於中道。這樣,天台宗認為同一文字有三種讀法,正顯示空、假、中三諦圓融之理。顯然,這也是屬於天台宗學者的獨創。總之,這一類獨具特色的理論,是非常多的。

天台宗在國外影響很大。9世紀初日本高僧最澄人唐求法,在天台山從湛然的門下道邃、行滿學天台教義,回國後以比睿山為傳教中心,弘布天台宗,並結合日本特有的社會歷史環境,提出:天台宗、密教的合一;教戒一致,只承認大乘戒;鮮明的「護國」思想等三項原則。13世紀日本高僧日蓮根據《妙法蓮華經》創立日蓮宗。天台宗傳人新羅(今朝鮮半島)的時間比較早。法融、理應、純英人唐,曾師事天台宗九祖湛然(711—782),回國傳播天台宗,但承襲不明。高麗時期,中國吳越王錢做(948—978在位)崇佛,遣使至日本和高麗求請天台宗教籍。高麗派諦觀攜天台宗著述到吳越,師事天台宗第十五祖羲寂,留住10年而卒,著有《四教儀》。11世紀末,高麗僧義天人宋學天台教義,訪天台山,拜智者大師塔,述發願文。後回國,高麗宣宗為他在松山西南麓建寺,仿中國天台山國清寺,也稱「國清寺」。受學僧人很多。此後天臺宗開始在朝鮮傳播。義天卒後諡號為「大覺國師」。

日本學者對於天台宗的評價甚高。安藤俊雄教授說:「雖說自來的天台教學,要以闡述《法華經》的教相與觀心為中心,但在實質上,尤難能可貴的是,諸凡所有涵蓋《法華經》的佛教教義,抑或有關儒教與老莊思想的研究,皆在天台教學研究之列。……緬懷千百年前所有天台的先哲,竟然具有如此宏偉的構思,兼擅說理精闢,從而組織不朽的天台教學體系,著實令人嘆為觀止。」①梅原猛教授說:「天台學的思想不但對日本佛教影響很大,特別是它的《法華經》信仰,對日本文學、藝術的影響也很深。……天台學思想,乃屬日本佛教或日本文化的產生之母。」②

注釋:

①《天台學——根本思想及其開展·序論》[日1安藤俊雄著,蘇榮焜譯,臺灣慧炬出版社。

②《天台思想·序》[日]田村芳朗等著,釋慧嶽譯,臺灣華宇出版杜。

作者:朱封鰲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1)
    中國的八大宗,其中唯識宗屬於大乘有宗體系,密宗屬於大乘密法體系,餘外的六宗,即天台宗、三論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和律宗,都屬於大乘空宗體系,而這個體系的集大成者,就是龍樹,因此,龍樹是大乘中觀派的創始人,即此可見,他對中國佛教體系影響之大。這六祖的主要佛學觀念,都是本著龍樹,甚至三論宗和天台宗直接把龍樹列為本宗的初祖。
  • 天台宗概述
    因實際創始人四祖智覬大師棲止浙江天台山,創立伽藍為終身道場,開拓鴻業,倡立一宗之教觀,世稱天台大師,故依天台所立之宗稱為天台宗。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 故亦也稱法華宗。 從佛教發展的歷史來看天台宗,無疑的,它是中國佛教最先完備的一個宗派。自天台宗第四祖智者大師大成此宗以來,就以教觀相承,行解並進,理論與實踐一致的完整的體系,而影響著中國人的學佛觀念。
  • 楊維中:天台宗性具善惡論評析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維中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天台宗性具善惡論評析》的論文。他認為知禮等「山家」在與「山外」派的論爭中,強化自宗特色,在理論層面解決了天台哲學從智顗起就存在的內在缺憾,將天台思想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這是知禮的一個很大貢獻,立知禮宗係為臺家之正宗是正確的。論文節選內容如下:
  • 潘桂明:天台宗的圓融哲學
    它完全顛倒了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是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理論。這一唯心主義理論的根基是中道實相說。三諦從不同角度看分而為三,但實際彼此相即,相即的根源在於:三諦都是實相的表現。天台宗和三論宗同屬印度龍樹所創大乘空宗系統。三論宗依《般若經》,著重《中論》「八不」頌文(「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天台宗依《法華經》,著眼於《中論》「四諦品」頌文。
  • 高僧傳|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的傳奇一生
    ■ 師承慧思,大蘇開悟在大蘇山的這些年,慧思禪師著書立說,廣收門徒,創立了自己獨特的佛教理論和實修制度,並形成了以《法華經》為至高經典的師徒傳承。智顗拜入其門下後,便跟隨他修習法華三昧和止觀法門。天台宗以《法華經》為根本典籍的緣起,還得從慧思禪師說起在慧思禪師的指導下,智顗日夜勤奮,精進修學,進步神速,在佛理和實修兩方面都有了不俗的領悟,終於證入法華三昧。後世將智顗證入法華三昧的經歷稱為「大蘇開悟」。在這之後,慧思禪師常令智顗代為講經,智顗亦不辱師命,辯才無礙,禪意均弘,漸漸聲譽大振。
  • 【文化天台】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是誰,你造嗎?
    由於智頤深析經理,辯才無礙,「聞者折服」,受到老師「說法人中,最為第一」的美譽,從而奠定了天台禪智兼重、定慧雙開的理論基礎。 佛教傳自印度,而能融合印度之學說,自立宗門,並有創造,蔚為中國化佛教的宗派,則自天台宗始。智顗適應中國政治大一統的歷史需要和佛教的發展趨勢,在統一南北佛教的基礎上,結合傳統思想建立起中國化的佛教宗派。
  • 牛延鋒:佛教天台宗與淨土宗的歷史淵源
    淨土宗與天台宗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從古洎今,臺宗大德,無不皆以淨土為歸。」而在淨土宗的理論寶庫裡,天台宗人的智慧碩果更是閃耀著永遠的光芒。還有許多臺宗大德,本身就是淨宗祖師。鑑於臺淨之間的密切關係,世人有「教在天台,行歸淨土」之說。淨土宗也借鑑天台的判教學說和理論體系來完善自己的理論思想,並以自己獨特的終極關懷深深影響著天台宗人的實際修學和理論創造。
  • 天台宗中興道場:寧波延慶寺
    延慶寺是我國佛教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寺院,被稱為天台宗三大祖庭(至東晉時,佛教流行大乘般若空宗,由於解釋不一,產生「六家七宗」,其中就有四家在浙東。對寧波影響較大的天台宗佛教其淵源於南朝的陳,開創於隋,而盛於唐。陳、隋之間,天台國清寺的四祖智凱在國清寺創立了印度佛教中國化的第一個宗派——天台宗,對南北朝儒、道、釋理論作了新的發揮創造,提出了一些新的教義理論。對中國佛教界產生極大的影響。
  • 賴永海:性具與性起 ——天台、華嚴二宗佛性思想比較研究
    這時期出現的佛教各宗派,一方面遠承竺道生肇端的「眾生有性」說,另一方面又把這種佛性學說與中國傳統思想相結合,在會通「本有」「始有」基礎上更重心性。這種現象集中地體現在天台、華嚴及禪宗的佛教學說中。雖然天台、華嚴、禪宗三大宗派都主張一切眾生佛性本具,都注重心性,但分而言之,各宗的佛性思想又各具特點。例如,就天台與華嚴二宗說,天台主性具,華嚴倡性起。
  • 天台宗基本架構
    本宗與後起的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淨土宗、禪宗、律宗、密宗等並稱中國佛教「大乘八宗」,又與法相、華嚴合稱「教下三家」。一、宗 名天台宗亦稱「天台家」、「天台教」、「天台教觀」、「天台宗教」等,在日本又稱「天台法華宗」、「法華宗」。簡稱「臺宗」、「臺教」。
  • 為什麼天台山是天台宗的發祥地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史上創立最早的一個佛教宗派,它淵源於南北朝,初創於隋,興盛於唐。因其實際創始人智公式長期住在浙江省天台縣內的天台山而得名,後世目該山為天台宗的發祥地。  由於此宗奉《法華經》為主要經典,因此也稱法華宗。
  • 上應臺宿,內有洞天:天台山桐柏宮與道教南宗
    李白詩云「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可謂是「山水神秀、道影仙蹤」。 本文通過天台山名字的由來、地理環境的介紹、桐柏宮與全真南宗思想、桐柏宮與道藏的修訂帶大家走進這個古往今來讓人神往的南宗祖庭。
  • 講座回顧|張風雷:天台智者大師的教相判釋學說和中道思想
    回顧2019年6月12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張風雷教授應邀在南京大學哲學系314教室做了題為「天台智者大師的教相判釋學說和中道思想」的講座,本次講座亦系由安徽涇縣水西書院支持的水西佛教學術講座第一講,水西書院負責人釋宗行也來到了現場,楊教授及在座師生對其表示熱烈歡迎。講座伊始,楊教授首先介紹張教授的學術專長與成就,隨後張教授正式為在座師生做講座。
  • 潘桂明:評議天台佛學各個階段的發展狀況
    玉泉寺的天台佛學逐漸形成自己的傳統,顯示出與天台國清寺系統不同的風格特色(兼修律學、念佛等),並在事實上作為天台佛教的支派長期傳承下來。中唐時,智顗五傳弟子湛然擔負起了「中興」的重任。湛然為了擺脫當時天台宗的困境,在理論上作出新的嘗試。他特別針對華嚴宗只承認「有情有佛性」之說,在《金剛鈚》等著述中提出了「無情有性」說。他認為,即使沒有生命的東西,如牆壁瓦石等,也都具有佛性,都能成佛。
  • 天台宗緣何成為漢地佛教首個宗派
    與智顗相處七年中,慧思對弟子傾囊相授,為其創立天台宗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三十歲時,智顗受慧思之託,往陳朝首都金陵(今南京)傳揚佛法。在金陵,智顗憑其精深的佛學修養,立刻引起了朝野轟動,尤其受到陳朝孝宣帝特殊禮遇。一年後,他應朝廷之邀,入住瓦官寺,講《法華經》。
  • 天台宗的「三諦三觀」論說
    天台宗論01期:天台宗:「三諦三觀」論說編輯:提挈善能思量,不起惡業,身業無毀、口業無譏、意業無失,三業皆淨,戒定智慧及以解脫、此外,在教導修行和修心(如「八正道」的正念、正定及「六波羅蜜」的禪定、般若)方法時,歷代高僧大德有不同的側重和闡釋,從而先後出現了各種不同宗派:如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等。隨著時代的變遷,至今仍發揮影響力有三個宗派:禪宗、密宗、淨土宗。
  • 朱謙之與日本天台宗研究——黃夏年
    最澄回國,在朝廷的支持建立了天台宗,朱謙之說:「最澄在日本評價頗高,三枝博音《最澄論》稱之為『鬥爭的理論家』,並指出其所移植的天台教學有顯著的辯證法思想方面。實際上最澄思想的確是從和奈良佛教鬥爭中出來的,他的兩大著作《守護國界章》和《顯戒論》,都是對奈良佛教的理論鬥爭。最澄論戰的對手是主法相宗的教學的德一。
  • 明生大和尚:天台宗與佛教中國化
    智者大師在金陵為皇帝講授經典,最後卻選擇了天台這個地方來弘揚他所提煉和總結的和合理論,在天台山開宗立派,這說明聖人有無上的洞察智慧,智者大師是當之無愧的聖人。可以說,天台宗佛教中國化的核心,就是「和合」。從這兩個字裡面,產生了一系列宗教系統理論。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四大古文明,如今只有中華文明經久不衰、生生不息。
  • 天台宗歷代祖師法像!
    天台五祖章安灌頂大師灌頂大師(公元561 - 632年),隋朝僧,臨海章安人,俗姓吳。字法雲,名灌頂。慧拯圓寂後,於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至天台山修禪寺謁智者大師,承習天台教觀。他的特色是慧解超強,一聞不忘,而且能日記萬言,曾長時間隨侍記錄結集智者大師講說的經教,如:天台三大部《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等,大小部百餘卷。《佛祖統記》的作者志磬大師讚嘆,由於有灌頂記錄結集天台宗的教學,智者大師的智慧菁華能夠流傳於今日。可見灌頂在天台宗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貢獻。
  • 天台宗才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上篇)
    >         天台宗創立的標誌是實際創始人智者大師《法華文句》、《摩訶止觀》、《法華玄義》「天台三大部」的出現,標誌著天台宗佛學思想體系的最終形成。(韓廷傑:《三論玄義校釋·序》),中華書局,1997年8月版)也就是說直到隋大業四年(608),吉藏才完成了三論宗思想理論體系的構建。據此,天台宗創立於隋開皇十年(594),而三論宗應創立隋大業四年(608)。是天台宗創立早,還是三論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