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荷蘭當代攝影展

2020-12-20 藝術中國

展覽地點: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展覽日期:2014年10月31日-2014年11月30日

展覽地點: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展覽日期:2014年10月31日-2014年11月30日

繼今年春天與何香凝美術館成功主辦的「我們之間的空間——荷蘭攝影」之後,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再次和何香凝美術館攜手,推出了「靜/物——荷蘭當代攝影展」。展覽由Marcel Feil、馮博一、劉鋼、王東共同策展,將於2014年10月31日下午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開幕。同時,該展覽也是作為祝賀荷蘭阿姆斯特丹與北京締結姊妹城市20周年,以及「荷蘭日·北京」的系列活動之一。展覽開幕之際,阿姆斯特丹市市長Eberhard van der Laan先生將出席開幕儀式並剪彩。

「靜/物——荷蘭當代攝影展」圍繞著荷蘭靜物的藝術史展開,包含了許多荷蘭著名與新興藝術家的作品。荷蘭攝影師的獨立性及商業性作品是公認的風格清新,屬於典型的荷蘭審美,也是荷蘭設計的特點之一,如極簡主義、實驗、創新、不落俗套,並帶有些許的幽默。其中,重要的一點是當代攝影師不再把攝影作為現實的描述,而是完全造景地拍攝,尤其是靜物的藝術歷史概念,在現代化更新的格式下仍不斷地給予啟發性。如Anuschka Blommers 和 Niels Schumm的 「土豆」系列就是一個例子。

此次參展的多為荷蘭新銳攝影師,他們是:Melanie Bonajo, Kim Boske, Blommers & Schumm, Elspeth Diederix, Annegien van Doorn, Fleur van Dodewaard, Uta Eisenreich, Maurice van Es, Marnix Goossens, Eva-Fiore Kovacovsky, Paul Kooiker, Anouk Kruithof, Yvonne Lacet, Ola Lanko, Lernert & Sander, Charlott Markus, Katja Mater, Krista van der Niet, Jaap Scheeren & Hans Gremmen, Scheltens & Abbenes, Diana Scherer, Johannes Schwartz, Ingmar Swalue,Anne de Vries 和Qiu Yang(邱陽)。

「靜/物——荷蘭當代攝影展」於2011年在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首展,之後在2013年作為「荷蘭——俄羅斯交流年」項目之一巡展到俄羅斯的三家美術館。而這次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的展覽中,加入了Scheltens & Abbenes, Elspeth Diederix 和 Marnix Goossens的新作品。荷蘭新銳攝影師,如Annegien van Doorn, Ola Lanko and Maurice van Es也加入到此次展覽中。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創辦於13年前,並從2007年起非常活躍地收藏攝影作品。在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每年迎來20萬的到訪者,同時Foam雜誌也在國際上傳播開來,使全世界的觀眾不用前往博物館也可以體驗並欣賞攝影。作為中荷兩國文化藝術的交流項目,2015年,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與何香凝美術館再度合作,將在在荷蘭策劃、舉辦有關中國當代攝影藝術的展覽,以使荷蘭的藝術界及觀眾,領略來自中國才華橫溢的當代攝影藝術家的作品。

根據中荷雙方在3月籤署的3年文化交流協議,美術館管理和合作將是今年中荷兩國文化交流的重點。交流將通過研討會、培訓和展覽等其他活動促進兩國美術館領域的發展。為此。展覽開幕前的2014年10月30日下午,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報告廳舉辦一場題為「攝影界的美術館管理」論壇。論壇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和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共同主辦。邀請了來自荷蘭與中國的有關專家和學者,包括:阿姆斯特丹主管文化與文化的副市長Kajsa Ollongren、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運營副館長Marie-Luce Bree 、學術副館長Marcel Feil,阿姆斯特丹Vandejong創意部創意總監Pjotr de Jong,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總監榮榮、中央美院美術館策展人蔡萌等,將分別從管理層面探討美術館和攝影博物館的建立與處境,運營與品牌打造,以及未來發展等相關議題,進行具有現實針對性的經驗介紹與對話交流。阿姆斯特丹市副市長Kajsa Ollongren女士和中央美術學院院領導將在論壇做最後的總結講話。策展人馮博一、劉鋼將會主持該論壇。

此次論壇得到了何香凝美術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和荷蘭王國駐華大使館等機構的協助與支持,並納入到「荷蘭日·北京」系列活動(10月29日-11月8日)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CAFAM國際藝術季」系列活動之中。「荷蘭日·北京」系列活動由荷蘭駐華大使館主辦,旨在讓觀眾親身體驗荷蘭最前沿的創意產業為中國所帶來的政治文化交流與商業合作機會。

相關焦點

  • 觀展有感:數字時代的荷蘭靜物
    今天就請OFPiX工作室的實習圖片編輯鍾華連,給大家奉上開欄文章:數字時代的荷蘭靜物文/鍾華連「他們的作品從形式上和視覺語言上,給荷蘭攝影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個重要的方面在於他們不是僅僅拍照片(Take,作為一種對現實的具象表達),今天的攝影師們在獲取照片(Make,完全是擺布製造的)。」這是《靜/物:荷蘭當代攝影展》上策展人Marcel Feil在展覽前言中的一段話。
  • 荷蘭掀起中國當代藝術熱(組圖)
    日前,著名的COBRA博物館和CANVAS國際藝術畫廊在畫家倫勃朗和凡高的故鄉荷蘭率先推出「CHINANOW」和「CHINANOWNOW」系列展覽,這是荷蘭至今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當代藝術展,集中展示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王廣義、張曉剛、嶽敏君、方力均、賈穹等的作品。
  • 西班牙當代攝影展:傳統文化和現代思潮碰撞磨合
    今日下午,記者在平遙土產倉庫設立的「西班牙當代攝影展」展區,看到了幾位西班牙攝影家以獨特視角拍攝的圖片畫面給觀眾展示了當代西班牙人在傳統文化和現代思潮中的碰撞與磨合。  此前,人們對攝影藝術的關注,多數集中在美國、法國等一些國家,西班牙當代攝影展首次在中國平遙展出,展示了新時代藝術家獨特的視角。
  • [專稿] 影像香港——當代攝影展
    香港2008年11月25日  展題:視藝掇英專題展覽08/09《影像香港 – 當代攝影展這潛移默化的視覺鑑賞經驗將會帶動沉寂的藝術攝影作正面發展,在迎向後高清時代蒞臨之際,我們要承先啟後,由認識香港當代攝影著眼。  《影像當代香港攝影展》從歷史脈絡及攝影多樣的風格和形式取向,展出當代四十多位最傑出及活躍的本地攝影和新媒體藝術家所表達的香港影像,約一百五十幅作品,範疇包括紀實、報導、肖像、概念、混合、裝置和新媒體。
  • 「中國攝影家眼中的斯洛伐克攝影展暨西藏當代藝術展」開幕
    原標題:「中國攝影家眼中的斯洛伐克攝影展暨西藏當代藝術展」開幕   新華網布拉提斯拉瓦12月1日電(記者曲曦)「中國攝影家眼中的斯洛伐克攝影展暨西藏當代藝術展」1日在斯洛伐克文化部開幕,吸引了斯中政商各界數百名人士出席。
  • 到廣州紅專廠看中國當代攝影展(9月25日-11月23日)
    到廣州紅專廠看中國當代攝影展(9月25日-11月23日)【導語】: 2015年9月25日-11月23日,執像第三季——中國當代攝影展2x6將在廣州紅專廠E7/E9館舉行。  執像第三季——中國當代攝影展2x6  時間:9月25日-11月23日  地點:廣州紅專廠E7/E9館  票價:
  • 侯和平/荷蘭當代美術館一覽
    二十九日上午,我們一行參觀了荷蘭當代美術館。參觀的人依然很多,排成了長龍。這幾天我看到,凡是美術館、博物館門前,參觀者都很多,雖門票不菲,但人們的熱情不減,看出西方人十分追求精神生活。我們原計劃是參觀凡高藝術館的,到此才知道,購票需先予約,我們只好買推後幾天的票,待返程時再來。
  • 聯手荷蘭實施合作 重慶巴國城著力打造巴國「橙」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 實習生 李茂佳近日,2020「重慶荷蘭日」上主題為「中荷反應」的重慶/鹿特丹雙城攝影展,在重慶巴國城生態公園啟幕。重慶龍力巴國城文旅執行總裁王天瀾表示,「荷蘭是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得最完美的國家,尤其是他們的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是我們巴國城學習的榜樣。」今年,作為巴國城的打造方,龍力文旅將歐洲總部落戶在了荷蘭埃因霍溫SX傳媒產業園。同時,荷蘭最大的文化體育企業組織聯盟-橙色聯盟也把中國總部辦公室掛牌在巴國城。雙方希望通過互設總部,推進文旅項目深度合作。
  • 重慶荷蘭日上「中荷反應」 影像作品展 「綜合反映」雙方合作共贏...
    主題為「中荷反應」的重慶/鹿特丹雙城攝影展,通過文化藝術交流搭臺,中國荷蘭兩國共同抗擊新冠疫情,在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變局中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攝影展現場據介紹,自2015年首屆「重慶荷蘭日」開始以來,荷蘭政府和荷蘭駐重慶總領館多年來致力於通過文化、藝術、體育、創意設計等形式的交流搭臺,增進兩國的溝通了解,促進雙邊的經濟貿易往來,推動中荷關係深入發展。
  • 十式攝影展正在上海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
    展覽時間:2007年8月25日——9月25日  展覽地點:上海可•當代藝術中心    參展藝術家:李剛、黃旭、尹夢秋、董文勝、陳心中、李俊、吳承典、周斌、Tony Scott、明可   「如突發事件一般,中國社會在瞬間進入了後現代,物質的空前繁榮與精神的失重感隨之而來
  • 「荷蘭藝線」第二彈|鹿特丹小交響樂團、荷蘭國立博物館……這裡...
    01視覺藝術Visual Arts解鎖荷蘭國立博物館:攝影的魔力#荷蘭國立博物館 #藝術 #荷蘭 #博物館#解鎖荷蘭國立博物館#在家看展荷蘭國立博物館中的藏品講述著荷蘭過去八百年的歷史。這期「解鎖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展示了博物館目前正在進行的兩個攝影展:埃德·范德·埃爾斯肯(Ed van der Elsken)和威廉·迪普拉姆(Willem Diepraam)的作品。策展人馬蒂·勃姆(Mattie Boom)將帶領大家領略攝影的魔力。
  • 荷蘭當代大師西蒙·巴利翁,受印象派和浪漫派影響,作品寧靜和諧
    荷蘭當代大師西蒙·巴利翁(Simon Balyon),出生於海牙,從小就熱衷於繪畫,長期在許多歐洲博物館研究大師作品,他的興趣包括海牙畫派的畫家。荷蘭當代大師西蒙·巴利翁(Simon Balyon),出生於海牙,從小就熱衷於繪畫,長期在許多歐洲博物館研究大師作品,他的興趣包括海牙畫派的畫家。
  • 荷蘭「威尼斯」羊角村:這裡歲月靜好
    想必大家對義大利的水城威尼斯都不陌生,不過你知道嗎,在荷蘭也有這樣一處「威尼斯」。她有如世外桃源一般,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紛擾,靜靜地呵護著大自然饋贈給自己的那份美麗以及早期居民在這裡留下的別樣痕跡——水道。
  • 東北亞國際書畫攝影展向世界表明中國文化立場
    東北亞國際書畫攝影展向世界表明中國文化立場     第五屆東北亞國際書畫攝影展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王林旭當代藝術展開館儀式在東北亞藝術中心舉行。
  • 《愛如空氣》:一個非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展
    記 者 陳 青通訊員 陳敏健「90後」女攝影師,對比鮮明的「藍」「紅」兩組作品,加上綜合材料、影像、裝置,昨日下午在月湖群星展廳開展的《愛如空氣》,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展,它更像是一個當代藝術展。丁若姮是這個攝影展的作者、策展人,1991年出生於寧波,從小學畫,大學主修藝術設計,同時愛上攝影,「畫出光線是我對攝影的理解,也是我一直堅守的本心」。在她看來,攝影跟畫畫一樣,一個用畫筆,一個用影像,都是記錄美好的事物。用優雅神秘的「藍」感恩身邊的一切,愛不勝言語;用熱情絢爛的「紅」紀念他和她的緣分,愛無法等待。
  • 8 位鮮為人知卻很偉大的當代攝影師
    Chema Madoz (1958 – ) Chema Madoz,1958年生於馬德裡,自1985年首次成功舉辦展覽至今,已經成為先進的西班牙當代攝影師之一  Ellen Kooi (1962 – ) Ellen Kooi,是一位荷蘭攝影師,1962年出生,目前居住在荷蘭哈勒姆。
  • 法國藝術家貝爾納·弗孔攝影展亮相川美美術館
    【法國藝術家貝爾納·弗孔攝影展亮相川美美術館】今(9)日,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聯合成都當代影像館共同主辦的「真實與虛構——貝爾納·弗孔」的攝影展,在川美美術館開幕。貝爾納·弗孔是法國著名攝影家,構成攝影和觀念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展覽將展出至10月10日。
  • 鮑德裡亞攝影展、香水展,今夏上海藝術展「扎堆」
    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鮑德裡亞攝影展」、「香水展」吸引不少市民的好奇心,哲學家的攝影作品是什麼樣子的?香水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兩個有趣的話題在上海碰撞出別樣的火花。  哲學家都拍些什麼?  今年正值法國思想家讓·鮑德裡亞(1929-2007)誕辰90周年,2019年8月24日至9月28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還舉辦「消失的技法——讓·鮑德裡亞的攝影」展覽。
  • 歐盟舉辦「聚焦中國兒童」攝影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陳博 攝  中國經濟網布魯塞爾6月13日訊(記者陳博)當地時間6月12日晚,第三屆中國歐盟文化藝術節本年度首次攝影展「聚焦中國兒童」於歐盟媒體俱樂部揭幕。歐盟媒體俱樂部代表、歐盟文化教育領域官員、中歐學界、藝術界代表、中國文化愛好者等近90人共同出席開幕活動,共同觀摩精彩攝影作品,並延伸影展主題,暢談中歐青少年教育及文化交流。
  • 艾未未攝影展記錄中國藝術青年們在紐約片段
    核心提示:艾未未正在北京三影堂舉行的「1983-1993」攝影展記錄了中國藝術青年們當年在紐約的片段光影。  艾未未在一些自拍像中尚未發胖,額上蓋著上世紀80年代青年中流行的半長發;彼時的陳凱歌卻留著一把大鬍子,身穿海魂衫;顧長衛從來就是那麼瘦骨嶙峋;而彼時的譚盾意氣風發地在紐約街頭拉著小提琴……艾未未正在北京三影堂舉行的「1983-1993」攝影展記錄了中國藝術青年們當年在紐約的片段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