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清濁皆有道

2020-08-30 東方既白世說新語

近日到小浪底看開閘放水,看到激蕩渾濁、噴湧而出、奔流不息的黃河水,不免感嘆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偉大,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放雄邁,然突然靈光一現,感懷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精妙與智慧。看似在寫生活瑣事,實則在向我們闡述兩種生活智慧:「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前者是一種人生態度,後者亦是另外一種人生態度。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也沒有孰優孰劣,甚至可能會出現中間灰色的人生態度。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這一段話最早出自《孟子·離婁》,孔子聽到小孩子唱了一支歌:「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聽後言:「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清濯纓,濁濯足,這本是水給予人們最便利、最直接的恩惠,但孔子卻從這個簡單的事實中,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人生道理: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身處世,忠奸善惡、榮辱禍福主要取決於自己。

後世在描寫屈原流放的《漁父》中亦有:「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意思是「滄浪的水如果是清的,可以用來洗我帽纓;滄浪之水如果是渾濁的,可以用來洗我的腳」。滄浪之水清有水清的作用,滄浪之水濁有水濁的作用,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形勢比人強,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能明大勢,識時務,順勢而為,無為而為。滄浪之水的清與濁,皆是它本來應有的形態,都應該坦然接受,清水的時候,洗衣洗臉正衣冠,洗滌心靈,修身養性;濁水的時候,洗腳洗地催人醒,除垢去汙,滌蕩心靈,洗心革面。

「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個人只要善於調整自己,清世亂世都可為我所用。漁夫站在道家「世俗」的角度,勸屈原要審時度勢,不可太執著於自己的清高潔白的理想,要不然屈原會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言「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果不其然,信奉儒家「不可為而為之」的屈原寧願為了自己清高潔白的理想和抱負而捨生取義,以死直諫,為國捐軀,名垂青史。

正如眾所周知的一些情況,既然有人要一意孤行,為私利肆意妄為,執意決裂,我們不必強求也無法強求,這是陰陽轉換之道的大勢,與其如鯁在喉,患得患失,正中敵人的下懷,還不如做個灑脫的「漁夫」,順勢而為,解決一些自己長期積累的、比較棘手的問題。既然好說歹說,有些人都要胡攪蠻纏,強力制裁,還不如順勢紮好自己的「籬笆院」,鞏固好我們自己的核心利益。「一陰一陽之謂道」,愚人反陰陽,智者轉陰陽,有些問題避無可避,忍無可忍的時候,只能直面,陽的時候固然很好,陰的的時候也不必沮喪,也許正好給了我們看清深層次問題的機會,為順勢解決一些深層次的遺留或隱藏問題提供契機和抓手。

相關焦點

  • 《孟子》:滄浪之水清濁人生
    當時孔子帶著學生在外面,看到一群小孩子邊唱兒歌邊玩耍,兒歌的歌詞是這樣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原文: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這裡提到的滄浪是條河的名稱,《水經注》中說在武當縣的漢水之中,有個地方叫滄浪洲,人們就把流經此處的漢水叫做滄浪之水,平時滄浪之水清澈見底,能照見人的影子,一旦下大雨,泥水衝入水中,河水就變得非常渾濁。
  • 漁夫與滄浪之水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 屈原和漁父的對話中,滄浪水的清和濁,其實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註:濯(zhuó,洗)這首《滄浪歌》,出自《楚辭·漁父》一文。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 丹江口:滄浪之水清兮
    湖北丹江口,是享譽國內外的滄浪文化之鄉,有「中國水都」之稱。丹江口水庫水源優質,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二類以上標準,掬水可飲,作為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被譽為「亞洲天池」。丹江口水庫生態優良,庫區內碧波萬頃。
  • 《滄浪之水》: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說:滄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纓。滄浪江的水渾濁啊,可以洗我的腳。
  • 端午憶屈原,再思滄浪水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在《楚辭·漁父》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湘沅之地的江邊遊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
  • 滄浪之水照古今
    《孟子·離婁》稱孔子在遊歷楚地時,曾聽過當地孩童唱過「滄浪之水清兮」的《孺子歌》。這說明春秋時期,這首歌在楚地已經很流行了,滄浪一帶已有了一定文化的積澱,只是還沒有形成特有的滄浪文化。    常德晚報:滄浪文化與屈原有怎樣的關係?
  • 滄浪之水三蝦麵
    原創 沈嘉祿 海上夢疊滄浪之水三蝦麵作者:沈嘉祿滬語改寫、朗讀:李國琪文字修正:丁迪蒙製作:沉默是金最早曉得滄浪亭,是讀小學兩年級個辰光有一日天,走出「淮國舊」去吃陽春麵,過了馬路來到重慶南路個滄浪亭。伊個辰光只要有陽春麵吃,味道總歸是靈光個。再講,當時滄浪亭已經改了店名,要等好幾年以後再曉得伊趟誤打誤撞進去個地方就是滄浪亭。勒我個印象當中,伊拉店裡從門窗個玻璃到臺子凳子儕收作得清清爽爽,一雙筷子捏勒手裡也邪氣適意,勿像有種麵館個筷子油膩膩個。正兒八經到滄浪亭去吃麵,是勒改革開放以後了。
  • 滄浪亭,風月起
    滄浪亭,入門即是山林,一經折橋,山腰在即,不同拙政園中那般撲面而來的壓抑,亦非耦園東園裡開門見山的急迫,而是一種久在樊籠裡,忽而返自然的自在通明。漫山箬竹隨風形浪,竹波跌漲,心隨蹬道直上,若要挪步往前,風雨皆是無阻。
  • 滄浪之水清兮,源頭在哪裡
    湖北日報訊 記者 韓曉玲「滄浪之水清兮
  • 讀《滄浪之水》後感
    滄浪之水這本書讀起來很順,就像一瓶53°的好酒。雖然沒有手不釋卷的感覺,但每抿一口都充滿味道。書中的很多的場景都似曾相識,那種帶入後的共鳴,有時竟會讓我面紅耳赤,有時又會讓我義憤填膺。一個自認為天之驕子名校的研究生,在現實中無數次被打擊,無數次被扇耳光。後來他變了,變成了當年自己最看不起的樣子,而這一變,從別人口中的「池大為」變成了「池廳長」。
  • 《滄浪之水》知識分子的靈魂拷問
    《滄浪之水》豆瓣評分8.7,作者閻真,是首屆路遙文學獎獲得者,從事高等教育事業30年。著名評論家雷達說,讀《滄浪之水》有種天機被洩漏的感覺。知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說,這是一部令人驚駭的小說。《滄浪之水全書正如題記所引屈原《漁父》中的名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淪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滄浪之水,一如命運之手,操縱了人物和故事。1、主人公擢升的兩大神器:側身與眼色側身與眼色是《滄浪之水》敘述的不二法門。側身,圈內人的象徵和入門上路的標誌。作為摹繪拍馬屁者的王牌動作,顯得生硬而程式。
  • 乾貨| 影視潛力大作推薦《滄浪之水》
    主要作品《滄浪之水》、《因為女人》、《曾在天涯》、《活著之上》等。《活著之上》獲首屆路遙文學獎, 《滄浪之水》獲《當代》雜誌文學年度獎、《小說選刊》長篇小說獎、毛澤東文學獎等,至今再版數十次,銷量破百萬。
  • 話劇《滄浪之水》9月22日登錄長沙梅溪湖大劇場
    華聲在線8月2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莫妮娜)由湖南省演藝集團出品、湖南省演出公司主辦、湖南省話劇院創排的大型現實題材話劇《滄浪之水》將於9月22日在長沙梅溪湖大劇場上演。話劇《滄浪之水》改編自銷量破百萬冊的現實型題材同名小說《滄浪之水》,該劇緊緊圍繞主人公池大為在不同觀念衝擊下內心的鬥爭,經歷圓滑與世故,守住了底線,守住了責任、良知與人格,劇本著力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揭示,追求質樸的同時以極具質感的舞台風格來表現平凡的人和事,真實地反映時代社會,展現了人生的無奈、人在成長中經歷的陣痛以及產生蛻變的過程——新一代知識分子在金錢和權力面前,如何經歷了心靈煎熬和靈魂拷問
  • 「蘇州古典園林品鑑」滄浪亭:來這兒體會蘇舜欽於滄浪之水的情思
    蘇州古典園林品鑑丨滄浪亭:來這兒體會蘇舜欽於「滄浪之水」的情思在蘇州城南,有多處以「滄浪」命名,如滄浪區、滄浪亭街,其得名都源自蘇州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園林——滄浪亭。北宋慶曆年間,朝廷官員蘇舜欽遭到彈劾,被削籍為民。他想起多年前曾飽覽江南美景,便即奔蘇州,尋求精神慰藉。
  • 【心靈放牧】在洽灣船形古鎮與滄浪之水相遇
    穿行在綠水青山之間,突然眼睛一亮,哦——與滄浪之水不期而遇了。
  • 《滄浪之水》:吹散了迷霧復又見滿天烏雲
    在眾多的官場小說中,有一部2003年出版的《滄浪之水》堪稱個中佳作。官場小說寫作時候的禁忌頗多,筆觸難以控制,要想拿捏得當就顯得非常的困難。官場小說筆鋒所向,無非描述官場的變幻和宦海的風波,也正因此,想寫出新意,讓作品優於其他同類作品的難度就高了。
  • 莫是滄浪子,悠悠一釣船——滄浪之水及三澨歷史沿流
    美麗的江漢平原莫是滄浪子,悠悠一釣船——滄浪之水及三澨歷史沿流文/陳 玉 祥「山形終古不易,水道千年屢變」。漢江下遊自古遷徙不常,南北移動,史籍注釋不一,至今仍是困惑史學界之謎,待逐步揭開之謎。《尚書·禹貢》載:「潘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漢水源出陝西省秦嶺寧羌縣北磻冢山,「因地而名,曰漾,曰沔,曰漢,曰滄浪。」宋代禹跡圖(1136年),顯示漢水中下遊主航道何謂「滄浪之水」?
  • 與「滄浪」有關的人和事
    《尚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漢江上遊流經湖北省鄖縣(今鄖陽區)和均縣(今丹江口市)的一段,稱之為滄浪之水。鄖縣為楚文化的發源地,楚國先祖在此生息。先秦之時,此地有《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此四句辭是楚歌,最早出自《孟子-離婁》。孔子遊歷至此,聽見此楚歌,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自取之也。」。
  • 大型話劇《滄浪之水》亮相耒陽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訊(記者 袁成龍 劉喜 李雙鴻)11月27日晚,大型話劇《滄浪之水》耒陽雅士林湘府專場在市文體會議中心精彩上演。市領導吳旭東、劉華文、李雲、劉洋、陽耀、曾三成等,雅士林集團董事長範茂林及七百餘名觀眾一同觀看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