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設計聯(ID:my-uapid)
本文已獲得授權
小點再小點,近年來的小戶型越來越誇張。
人們在幾十乃至十幾平方的緊湊空間裡艱難求生,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讓這樣的生活變得儘量輕鬆合理一些。房子再小也要考慮其舒適性,那些邊邊角角,上上下下的牆面都是解決空間不足的地方。垂直的向上空間,床下的收納這些都是可能性的設計。單間的房子是現在很多上班族的選擇,當然房子再小,設計師有能力把它改造成漂亮又實用的家。
0.1㎡都不放過
僅有15平米的溫馨房子
這個只有15平方米的小房子,沒有過多的空間也沒有閣樓。但設計師腦洞大開,他讓這個小房字變得非常豐富,牆面幾乎都被利用了比如隱藏式的存儲,創造性的滑動衣櫃都井然有序高低錯落的排列著,一張兩用床,1㎡都不到小廚房和餐廳,怎麼看都覺得這個家好溫馨。
當然布局是很重要的,有了好的規劃才好進行下一步。
鏡子擴大空間視覺感的神器。
即是餐桌又是吧檯還是書桌,在小空間裡好像每一件家具都變成多功能的物件了。
到了夜晚,一拉沙發變成了一張溫馨的床,隨手就能勾到喜愛的書籍。
這麼小的房子,還有一個淋浴間實在不容易啊,所有有一個設計師朋友還是很划算的。
單身狗、小兩口都適合
25平米半開放的家
這個25平米的房子好像是Zucchini設計師專為像阿聯這樣單身狗而設計的,不需要太多的單獨空 間,不過滑動門和小隔斷用來分隔空間最好不過了,不夠封閉又還算開放。
巧妙的存儲空間
25平混合性住宅
同樣是25平米的房子,小小面積裡混合了居住、工作、與志同道合之人交往的需求,這是荷蘭 concrete 設計事務所為全新的旅行酒店 Zoku 設計了這間名為「Zoku Loft」的短租公寓。
公寓主要包括一個設備齊全的廚房、小巧的客廳、餐廳、壁龕式辦公檯、浴室、可通過滑軌式樓梯進出的閣樓式睡房組成,以及大量的設計巧妙的存儲空間。
極限小戶型
13平米的空間
倫敦南部的單層平房只有13㎡,卻擁有工作、睡眠空間及實用的廚衛,將每一寸空間都發揮到極致。
這個超小空間是Studiomama的創始人Nina Tolstrup和Jack Mama買下的,用於生活和工作的複合公寓。經過改造和開放,他們打造了這個靈活的微型公寓。
13㎡的有限空間裡,想要在保證充分活動空間的同時,加入儘可能多的功能,並非全然不可能。體量輕盈的膠合板家具集中在邊角,為室內留下一個聚合的空間。
內嵌在櫃內的沙發,底下是儲物櫃和凳子的二合一,一物多用非常節省空間。旁邊布局了一字型的開放式廚房,完成少油煙的基本烹飪問題不大。
安排在窗邊保證了餐桌的採光。卡座內有乾坤,拉出延伸板,只能供兩人用餐的桌子瞬間可以多加兩席。
除了生活,這裡還可以完成日常工作。沙發旁的儲物擱板+工作區簡單得驚人。一塊滑動的擱板就可以安置筆記本。站立辦公不僅趕上健康潮流,也省下了一張佔位置的辦公椅。
櫃體既能儲物,也是一個可愛的展示區。色調柔和的櫃門加上金色檯燈點綴,打造一個讓人心情舒展的工作區。
入夜,將工作區旁的壁床放下來,就是一張舒適的大床。連床頭的縫隙做成柜子,能塞下不少書和雜物。
廚房旁簡單的衛生間。
案例來自Studiomama
小戶型大窗臺
38.5平兩窗臺奇葩小戶型
這是香港設計師改造的大圍金獅花園難度則更大,不到30㎡的實用面積,奇葩戶型裡卻有兩個大窗臺吞噬面積。設計師用巧思逆轉了局面。
擁有一個大陽臺對注重生活品質的人來說住房的硬指標。然而考慮一下實際情況吧,一個僅有414呎(約38.5㎡)建築面積的小戶型,居然擁有兩個大窗臺,簡直不切實際。
香港建築工作室DEFT的設計師吳偉麟就入手了一個這樣的房子。花掉整整34萬,才將房子改造成功。
改造前▼
由於1980年代起,香港政府相關法例豁免深度少於500毫米的窗臺計入建築地積比率,發展商為了利益做大窗臺。比如這個位於大圍金獅花園,扣除兩個大窗臺,實用面積僅剩266呎(約25㎡)。兩個離奇大窗臺導致戶型不僅小,還很不方整,改造難度很高。
改造後▼
無懼挑戰的設計師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將礙眼的大窗臺全部解決掉。設計師打通全屋,將地臺升高,讓無用的窗臺大變身成實用面積,全屋格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
開放式的格局讓空間看上去更大。雖然看似沒有隔斷劃分功能區,但實際上通過空間布局,臥室和客廳在視覺上仍是有分隔的。
水泥地、白牆、水曲柳木地臺和家具,這個家沒有過多的符號和裝飾。原本就小的空間在調性上統一,看上去舒服又實用。通往地臺的臺階巧妙地打造成沙發。拋棄傳統的家具,能給小戶型換來更多活動空間,有時只需一個坐墊就是實用的沙發。
小戶型打造收納空間是重點。這個家也沒有浪費一寸空間。升高的地臺似乎是浪費了地下空間,但事實上地臺全部可以掀開存儲雜物,給這個家提供了足足半個家的儲物空間。
另一面牆是衣櫃,內凹部分恰好是一個帶窗戶的工作桌。
客廳的電視牆背後是一組鞋櫃,用牆身厚度又換來了收納櫃。
玄關位脫鞋換鞋很方便。
原本的兩個大窗臺因為地臺而變成落地窗,採光和視野都非常不錯。一個窗臺放置了睡床,就成為臥室。旁邊的大窗戶能看到窗外山景,雞肋的窗臺在設計師巧思下也成了享受。
地臺的另一個妙用,升高木板就成了餐桌,連椅子都不需要。
另一個窗臺成了休憩的角落,無論是靜思還是閱讀,這個凸出的角落都能營造安靜的氛圍。
廁所採用推拉門,原本的迷你浴缸被拆掉,節省空間的淋浴間才適應香港人繁忙高效的都市生活。
案例來自香港DEFT建築工作室
大家對小戶型有什麼看法,可以留言區討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