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疆昌吉5月10日電一處較為隱蔽壁畫的發現,有可能揭開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謎底。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千佛洞因為這段壁畫的發現,被更多學者認定是唐代著名高臺寺的可能性越來越明顯。
5月5日,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研究員霍旭初和新疆博物館研究員賈應逸一行六人來到吉木薩爾縣千佛洞考察時,在千佛洞主窟臥佛窟的臥佛上部牆面上,發現了一塊長約3米,寬約0.3米的壁畫。由於年代久遠,壁畫並不完整,且模糊不清,無法確定具體內容。但根據保留的畫面判斷,年代應在明清以前。因為其所處位置十分隱蔽,一直沒有被人發現。
在千佛洞西南側土臺遺址上,專家們發現了山體形成的三層坡度。這與吐魯番柏孜克裡克千佛洞的情況相似。而在此周邊,專家們發現了許多唐代建築磚瓦殘片。根據千佛洞洞頂後側有高臺遺址,周邊有唐代建築磚瓦殘片和歷史記載方位,專家們初步推斷,吉木薩爾縣千佛洞可能是唐代著名的高臺寺。據史書《王延德使高昌記》裡記載,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宋使王延德自高昌沿道越天山北上,沿途歷經「交河州,凡六日,至金嶺口,寶貨所出。又兩日,至漢家砦。又五日,上金嶺。過嶺即多雨雪,嶺上有龍堂,刻石記雲,小雪山也。嶺上有積雪,行人皆服毛廚。度嶺一日至北廷,憩高臺寺。而後始至北庭。」而目前發現的千佛洞正好位於這段路上,與史書記載十分一致。
一直以來,學術界一直認為千佛洞就是高臺寺,但缺乏客觀證據。去年底,專家曾在千佛洞新發現的三個北部佛龕遺址上,對佛龕底座鋪設的唐磚、牆體、殘留物和佛龕下部留有的燒毀灰跡進行了認真地勘察。加上此次考察發現的壁畫殘留、高臺遺址、山體的三層坡度,都為研究千佛洞是否為高臺寺提供了更多的線索,也成為研究千佛洞歷史以及文化價值的重要遺存。如果能證實千佛洞就是高臺寺的話,將對研究漢唐由車師古道相連的高昌和北庭兩地佛教文化有重要意義。記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