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悉的宰相劉羅鍋其實是這樣,大家都被騙了

2020-12-21 騰訊網

只要看過《宰相劉羅鍋》這部宮廷劇的人都知道,他應該是一樣佝僂著腰子,神似一個羅鍋的人,每天都在與清朝的大貪官鬥智鬥勇的一個清官形象。

其實真實的歷史並非這樣,下面來一點一點的歷史揭秘。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康熙五十八年(1719)生於山東諸城(今屬山東高密市)。

他的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年間的進士,祖父劉棨是康熙年間有名的清官。

首先最荒渺的一點是宰相這個官職,劉墉三十一歲時,因父親的關係,以舉人身份參加科考,考中二甲二名,在散官做編修,不久升遷成侍講。這裡的侍講是一個從四品的文職,主要是複製文史的修撰和檢討,算是現在的文學顧問類似。

這也算是劉墉仕途的開始,在隨後的五十餘年中,官職最高時做到了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大學士。嘉慶九年逝世,被追封為太子太保。這應該算是劉墉最高的榮譽了。在任何歷史中,都沒有證實,劉墉曾經擔任過宰相,而且在清朝官員體系中,宰相的職位也早就被廢除了。

其二,電視劇中多以劉墉和軍機大臣和珅相互較量為故事線索展開。

其實歷史的真相是,劉墉與和珅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對手,或者說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

和珅最為春風得意時,應該是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國史館副總裁、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一品朝冠。這頭銜多得都不好念出口。文武上的領頭羊了。那這個時候劉墉是居於何職為呢?

乾隆三十八年,劉墉因父親病逝,回家服喪守孝直到期滿,乾隆四十一年回朝。

清廷念劉墉多年功績,賞內閣學士,任職南書房。十月又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並派辦《西域圖志》及《日下舊聞考》總裁。

次年七月,充江南鄉試正考官,不久後復任江蘇學政。年底因辦事有功和督學政績顯著,遷戶部右侍郎,後又調吏部右侍郎。按職位來說,右侍郎還是和珅的下屬,如果天天和領導對著幹,還能活過第二集嗎?

關於這一點在史書上有這麼一段話記載: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詞。《清史稿》

意思是說,只有用圓滑的話語取悅和珅,以求達到和平共處的工作環境。這點就和電視劇上演的大不相同了。

最後,說說羅鍋這一詞的由來。

在清朝做官,特別是乾隆時代,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其中清代科舉考試實錄中記載了一個大挑的制度,凡是三年沒有考試中者,只要長得好看,一樣的可以選中為官。皇帝也是看臉的,即使你沒有很高的學識,也能憑藉長相可以出任仕途。這就變相的證明了皇帝身邊是不會存在身體殘疾有缺陷的人的。

在1958年,考古專家家打開了劉墉墓室的大門,發現劉墉小腿骨的長度竟然有75釐米,根據人比例換算,劉墉的真實身高其實在1米9左右,而且從骨骼來看,他生前完全沒有駝背的跡象。

劉墉曾經輔佐過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但是這個兩個皇帝的身高也就在1米7左右,如果劉墉在皇帝面前挺直腰板,就會比皇帝高出一節。為了不讓這成為別人攻擊他的把柄,所以劉墉只能在皇帝面前彎腰俯首,看上去就跟羅鍋一樣,對此嘉慶皇帝還曾經戲稱他為劉坨子,「劉羅鍋」這個外號也就傳開了。

相關焦點

  • 看過《宰相劉羅鍋》的人,都被騙了!劉墉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宰相劉羅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部古裝電視劇,劇中的劉羅鍋由著名演員李保田扮演。他演義的劉羅鍋幽默詼諧、清正廉潔,不畏權勢,體恤百姓,尤其是他機制逗趣的與和珅相爭相鬥的畫面,給觀眾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 清朝無宰相,為何還有影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宰相」一說呢?
    清朝無宰相,為何還有影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宰相」一說呢?大家都知道在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就非常了丞相,到清朝時期皇帝的權力空前的強大,宰相這種職位更是沒有的。那麼90年代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這部劇的名字就真的一點都不符合史實嗎?其實《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的名字並不完全違背史實,因為宰相與丞相不同。秦朝時期開始有丞相這個官職,漢代也一直延續這個官職。所以說丞相是一個官職,是百官之首,除了皇帝以外,他就是朝中最大官了。
  • 清朝沒有宰相制度,劉墉為什麼叫「宰相劉羅鍋」?
    20世紀90年代,電視刷《宰相劉羅鍋》一經播出立即引起巨大的反響,劇中主人公劉埔才智過人、剛正不阿、不提權臣且詼請曲默,給現眾留下了深而他身後的那個「大鍋子」也令人覺得有些可愛。刻印象,由此,劉墉成了大的清朝官員之一。
  • 揭《宰相劉羅鍋》的演員現狀 好像現在混的都不錯!
    乾隆皇帝-張國立  張國立的面孔第一次為全國觀眾記住應該是94年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乾隆皇帝。風度翩翩,兩撇小鬍子,手持摺扇。當《宰相劉羅鍋》的乾隆一角找到張國立時,他還很猶豫,因為他正準備轉行當導演。後來的故事就是公眾所熟悉的,《宰相劉羅鍋》的火爆讓演員張國立聲名大噪。
  • 清朝宰相劉墉,為何被戲稱為「劉羅鍋」原因原來是這個!
    本文由小小魚歷史原創,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看過劉羅鍋那部電視劇的人,對劉羅鍋應該很熟悉了。其中劉羅鍋的形象是令人捧腹的,他和和珅的故事也經常引得大家開懷大笑。其實,劉羅鍋並不是叫羅鍋,他原名叫劉墉。那為什麼大家叫他劉羅鍋呢,這個名字,又有什麼含義呢?了解劉羅鍋這個人,看了他的故事,我們就知道了。劉墉出身也是很好的,祖上都是當官的。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幸運的,劉墉從小就受到了優秀的教育。所以,在學識上,他也有很大的成就。劉墉的書法,詩作,都是值得讚賞的。他的書法渾厚有力,他也被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除了書法,他寫的詩,紀曉嵐也非常喜歡。
  • 清朝「宰相」除了劉羅鍋,還有一個河南商城人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都知道宰相這個職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幾乎是每個當官的人的終極夢想。那些著名的宰相們,例如唐朝的名相房玄齡,魏徵,宋朝時候的大文學家王安石不僅文章了得,也頗有治國的雄才大略,也做過宰相。這一個個名字可謂是名垂千古啊。
  • 宰相劉羅鍋性格幽默,當眾念出俗氣上聯,下聯出來後卻令人讚嘆
    相信大家都聽過「宰相劉羅鍋」,年紀大一點的朋友也一定看過當年風靡全國的《宰相劉羅鍋》電視劇。所謂宰相劉羅鍋,指的就是劉墉。雖然清代早就沒有宰相的位置,但是習慣上我們還是會稱呼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為宰相或相國。
  • 《宰相劉羅鍋》實際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這是真的嗎?
    歷史上真正的劉羅鍋,既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在清朝,選拔官員比較看重外貌,雖然不要求個個是帥哥,但至少面貌要周正,不能是歪瓜裂棗,更不能有身體殘疾,像羅鍋這樣的,要首先排除在外的,連考秀才的資格都沒有,更別提做官了。
  • 《宰相劉羅鍋》24年,張國立片約不斷,王剛低調,李保田讓人佩服
    1996年,由李保田、張國立、王剛、鄧婕主演的古裝劇《宰相劉羅鍋》播出,詼諧幽默的風格,外加老戲骨們精湛的演技,該劇一經播出就火遍大江南北。劇中的橋段成為了觀眾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劇中的歌曲傳唱街頭巷尾。
  • 清朝宰相劉羅鍋,書法寫出藝術美,一幅作品拍出345萬!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當我們聊起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會想到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是寫出了行書的藝術精髓,因此也得到了後人的高度評價,稱《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而在我國的古代除了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名家外還有很多書法愛好者
  • 宰相劉羅鍋與託克託
    宰相劉羅鍋與託克託           楊利民 由李保田、張國立、王剛、鄧婕主演的40集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
  • 《宰相劉羅鍋》:真實的劉墉,既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
    一部《宰相劉羅鍋》把劉墉從書本上,推到了屏幕上,也讓人們多了個了解他的途徑。然而事實上,宰相劉羅鍋,既不是宰相,也沒有羅鍋。1958年,考古學家打開了劉墉的墓穴,他們驚奇發現,劉墉的小腿竟然有75公分,整個身體的長度達到了1.9米,並且從他的骨骼來看,劉墉並非是個駝背之人。
  • 《宰相劉羅鍋》是張國立、王剛、李保田演藝生涯轉折點?
    上一篇文章寫李嘉存老師,特意又去看了看當年的熱播劇《宰相劉羅鍋》,真是感慨啊,看看那麼年輕的張國立和王剛,還有從來沒年輕過的李保田,感覺謝東的「天地之間有桿秤」還在耳邊迴響。甚至連唱主題曲的謝東都和說相聲的有關係。筆者的意思是,謝東婚禮的主持人是李金鬥,就這個關係!正因為《宰相劉羅鍋》取材於民間故事,它也開啟了大陸戲說歷史劇的先河,而且導演還特地在片頭加上了四個大字:不是歷史!真是良心導演。
  • 《宰相劉羅鍋》這麼經典,為什麼李保田沒能和張國立、王剛繼續...
    說起李保田,大家都會想起他的這一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他在裡面飾演的劉墉簡直是將其演活了,為我們帶來了一個非常經典、印象深刻的劉羅鍋形象。 其實這個在後來的採訪中,李保田老師也有表示過,說他不想重複,也就是說不想繼續飾演那些已經演過的角色。後來他坦言說和他們不是一路人。 同時也因為在合作《宰相劉羅鍋》的時候,因為李保田不管是對於劇本還是表演非常的認真,要求非常的高,所以在與張國立、王剛的合作當中也出現了一些矛盾,這也是導致他們三個人後來沒能繼續合作下去的原因。
  • 解密宰相劉羅鍋原型,原來真有此人!
    歷史劇《宰相劉羅鍋》的故事,我們並不陌生,劇中的劉羅鍋是乾隆皇帝身邊的重臣,他雖身居高位,但卻懂得體恤百姓,與和珅鬥智鬥勇,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棟梁,是好官更是清官!《宰相劉羅鍋》劇中扮演者然而,電視劇中劉羅鍋其實在歷史中是可以找到原型的,這個人便是清朝大學士劉墉!
  • 還記得24年前的《宰相劉羅鍋》嗎?這演員陣容也太強大了!
    還記得24年前的《宰相劉羅鍋》嗎?這演員陣容也太強大了!作為一個80後,有這樣一部小時候一看就上癮的電視劇,名字叫《宰相劉羅鍋》。劉墉之所以叫劉羅鍋,是因為他天生駝背,人送外號「劉羅鍋」,這部劇算是歷史題材的古裝劇,卻不能定義為歷史劇,畢竟是以喜劇形式展現,很多的情節不能完全符合歷史定義。也因此在創作上更加的大膽自由些,充滿喜劇感,混合了正史、野史、民間故事、單口相聲等內容,讓這部劇更加的笑料十足,幽默滑稽,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 宰相劉羅鍋中他演六王,還給某蓋代言,誰還記得他
    《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在九十年代可謂是一部大火劇,家喻戶曉,剛播出是在央視黃金檔收視率相當得高,人們也是每天晚上守在電視機旁必追的一部電視劇,」天地之間有…那秤砣是…」,電視劇的主題曲大家也是朗朗上口,而且被後來很多晚會上大家唱歌翻唱率很高的一首歌曲。
  • 他是宰相劉羅鍋,打破傳統,兩個孩子一個跟他姓,一個跟老婆姓
    老戲骨已經不足以來形容李保田了,他應該稱之為老藝術家,71歲的他依舊敬業的為大家帶來好的作品,他是那種不是主角卻能搶主角光環的人,每個角色都是亮點。李保田不是高產的人,每部戲都是經典,比如《葛掌柜》、《師魂》、《好男好女》、《宰相劉羅鍋》、《神醫喜來樂》等,不過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還是「宰相劉羅鍋」了,甚至現在都還被很多人叫劉羅鍋。
  • 京劇《宰相劉羅鍋》渝「掃黃」連皇帝也不放過
    重慶市第二屆文化藝術節的壓軸大戲——由本報主辦的京劇《宰相劉羅鍋》將於10月25日、26日在市文化宮劇場演出兩場。據悉,該劇由著名戲劇大師林兆華任總導演,劇中新詞迭出,如申奧成功、加入世貿等,還有英語歌,統統都搬上了舞臺。昨日,記者獲悉,此次來渝,劉羅鍋將把皇帝關進大牢。
  • 五位扮演劉羅鍋的男演員,陳小春只能排第二,第一至今無人超越!
    說起劉墉大家也許不熟悉,但是說到劉羅鍋,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耳熟能詳,特別是對於許多70後,80後,甚至一些喜歡看歷史劇的90後來說也相當熟悉,因為劉墉經常會被搬上電視熒幕,而且用的都是劉羅鍋這個別稱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