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劉羅鍋,既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
在清朝,選拔官員比較看重外貌,雖然不要求個個是帥哥,但至少面貌要周正,不能是歪瓜裂棗,更不能有身體殘疾,像羅鍋這樣的,要首先排除在外的,連考秀才的資格都沒有,更別提做官了。
所以,劉羅鍋肯定不是羅鍋。
那麼,劉墉為何有「羅鍋」這個綽號呢?原來這個綽號大有來頭,是嘉慶皇帝親自給他起的。
劉墉個子很高,大約有一米九,人又很瘦,據說還挺帥,長年累月的讀書,使得他有點駝背,加之,清朝官員見到上級領導,都喜歡點頭哈腰的,見到皇帝更是如此,頭低得很低,越低越代表尊敬和臣服。
有一回,嘉慶召見劉墉,劉墉來了之後,撲通一下跪倒,嘉慶趕忙讓劉墉起身,劉墉站了起來,但依然弓著身子,像只大龍蝦一樣,嘉慶見了,忍不住噗嗤一笑,說道:
「劉愛卿啊,我看你叫劉駝子更貼切!」
從此之後,劉墉就有了「羅鍋」的綽號,不過,綽號是皇帝給取得,算是御賜的,雖然有點不雅,但劉墉也欣然接受。
在《宰相劉羅鍋》電視劇裡,劉羅鍋天生羅鍋,滿臉褶子,家境貧寒,靠著努力讀書,考取了狀元,然而,真正的歷史大相逕庭。
首先,劉羅鍋不是羅鍋,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
其次,劉羅鍋家裡不窮,而且出身名門望族,有權有勢,說他是官二代,或者是富二代毫不為過。
劉羅鍋祖孫三代都是高官。劉羅鍋的曾祖父是進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親是軍機大臣,是乾隆身邊的股肱之臣,曾做過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絕對一等一的實力派。
有這樣的家庭背景,有這樣實力派的爹,劉羅鍋等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想要實現人生的小目標,簡直太容易了,這不,劉羅鍋連科舉考試都沒參加,直接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
當年,範進考到了七十歲,才中了舉,興奮過頭,一下子瘋掉了,而劉羅鍋因為父親的關係,年紀輕輕地,就免試成了舉人。
所以,古代的科舉,公平只是表面上的,更多的窮人學子只是富家子弟的陪考,成為第一批被擠下橋的可憐蟲。
不過,劉羅鍋也是有兩把刷子的,否則也不會在會試和殿試中,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
那麼,劉羅鍋是宰相嗎?
也不是,宰相制度早在朱元璋時期就被廢除了,人家朱元璋能幹,一個人就搞定了六部,把權力牢牢握在自己手裡,天下之事,唯有他一個人說了算。
朱元璋很能幹,但事必躬親,很累,很苦,經常加班,可是朱元璋任勞任怨,不辭辛苦,但他願意這麼受累,但子孫後代卻不願這麼累,於是漸漸衍生出了內閣。
到了清朝,把明朝的制度全盤照抄下來,到了雍正一朝,又有了軍機處,到了乾隆時代,軍機處已經成了權力核心部門,只有進入軍機處,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實力派。
而劉羅鍋終其一生,從未進入軍機處,所以他算不上乾隆的紅人,也不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