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羅鍋》實際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這是真的嗎?

2020-12-04 一半秋色一半月

歷史上真正的劉羅鍋,既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

在清朝,選拔官員比較看重外貌,雖然不要求個個是帥哥,但至少面貌要周正,不能是歪瓜裂棗,更不能有身體殘疾,像羅鍋這樣的,要首先排除在外的,連考秀才的資格都沒有,更別提做官了。

所以,劉羅鍋肯定不是羅鍋。

那麼,劉墉為何有「羅鍋」這個綽號呢?原來這個綽號大有來頭,是嘉慶皇帝親自給他起的。

劉墉個子很高,大約有一米九,人又很瘦,據說還挺帥,長年累月的讀書,使得他有點駝背,加之,清朝官員見到上級領導,都喜歡點頭哈腰的,見到皇帝更是如此,頭低得很低,越低越代表尊敬和臣服。

有一回,嘉慶召見劉墉,劉墉來了之後,撲通一下跪倒,嘉慶趕忙讓劉墉起身,劉墉站了起來,但依然弓著身子,像只大龍蝦一樣,嘉慶見了,忍不住噗嗤一笑,說道:

「劉愛卿啊,我看你叫劉駝子更貼切!」

從此之後,劉墉就有了「羅鍋」的綽號,不過,綽號是皇帝給取得,算是御賜的,雖然有點不雅,但劉墉也欣然接受。

在《宰相劉羅鍋》電視劇裡,劉羅鍋天生羅鍋,滿臉褶子,家境貧寒,靠著努力讀書,考取了狀元,然而,真正的歷史大相逕庭。

首先,劉羅鍋不是羅鍋,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

其次,劉羅鍋家裡不窮,而且出身名門望族,有權有勢,說他是官二代,或者是富二代毫不為過。

劉羅鍋祖孫三代都是高官。劉羅鍋的曾祖父是進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親是軍機大臣,是乾隆身邊的股肱之臣,曾做過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絕對一等一的實力派。

有這樣的家庭背景,有這樣實力派的爹,劉羅鍋等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想要實現人生的小目標,簡直太容易了,這不,劉羅鍋連科舉考試都沒參加,直接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

當年,範進考到了七十歲,才中了舉,興奮過頭,一下子瘋掉了,而劉羅鍋因為父親的關係,年紀輕輕地,就免試成了舉人。

所以,古代的科舉,公平只是表面上的,更多的窮人學子只是富家子弟的陪考,成為第一批被擠下橋的可憐蟲。

不過,劉羅鍋也是有兩把刷子的,否則也不會在會試和殿試中,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

那麼,劉羅鍋是宰相嗎?

也不是,宰相制度早在朱元璋時期就被廢除了,人家朱元璋能幹,一個人就搞定了六部,把權力牢牢握在自己手裡,天下之事,唯有他一個人說了算。

朱元璋很能幹,但事必躬親,很累,很苦,經常加班,可是朱元璋任勞任怨,不辭辛苦,但他願意這麼受累,但子孫後代卻不願這麼累,於是漸漸衍生出了內閣。

到了清朝,把明朝的制度全盤照抄下來,到了雍正一朝,又有了軍機處,到了乾隆時代,軍機處已經成了權力核心部門,只有進入軍機處,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實力派。

而劉羅鍋終其一生,從未進入軍機處,所以他算不上乾隆的紅人,也不是宰相。

相關焦點

  • 《宰相劉羅鍋》實際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皇帝的戲言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前幾年的熱播讓劉墉成了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人物,流行媒體的作用確實是巨大的,不然的話劉墉不知道還要在故紙堆裡躺多少年。劉墉有沒有當過宰相或者擔任過相當於宰相的職務,這得從古代朝廷政治中樞構成說起,宰相是一種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的最高長官是丞相。民間口口相傳,沒分得那麼認真,兩者混為一談也是正常默認的事。
  • 《宰相劉羅鍋》:真實的劉墉,既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
    一部《宰相劉羅鍋》把劉墉從書本上,推到了屏幕上,也讓人們多了個了解他的途徑。然而事實上,宰相劉羅鍋,既不是宰相,也沒有羅鍋。1958年,考古學家打開了劉墉的墓穴,他們驚奇發現,劉墉的小腿竟然有75公分,整個身體的長度達到了1.9米,並且從他的骨骼來看,劉墉並非是個駝背之人。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並非羅鍋,不是宰相,鬥不過和珅,存在感很低
    但是這並不是指某一個人,而是一整個機構。在乾隆年間,清政府增設了體仁閣,從而內閣製得以完善。其分別由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共三殿以及體仁閣,文淵閣,東閣共三閣組成三殿三閣式。每殿每閣又各設一名大學士,為最高行政官。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到底是什麼樣的,不是宰相,更不是羅鍋
    因為主要是受《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在這裡劉墉是乾隆時期的宰相,一直在和和珅鬥智鬥勇。不過劉墉身體有缺陷,就是駝背,背上有個羅鍋。所以才被稱為宰相劉羅鍋。不過這只是影視作品上的描寫,和事實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那麼,真實的劉墉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真的是宰相,身體是不是羅鍋呢?
  • 看過《宰相劉羅鍋》的人,都被騙了!劉墉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宰相劉羅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部古裝電視劇,劇中的劉羅鍋由著名演員李保田扮演。他演義的劉羅鍋幽默詼諧、清正廉潔,不畏權勢,體恤百姓,尤其是他機制逗趣的與和珅相爭相鬥的畫面,給觀眾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 清朝沒有宰相制度,劉墉為什麼叫「宰相劉羅鍋」?
    20世紀90年代,電視刷《宰相劉羅鍋》一經播出立即引起巨大的反響,劇中主人公劉埔才智過人、剛正不阿、不提權臣且詼請曲默,給現眾留下了深而他身後的那個「大鍋子」也令人覺得有些可愛。刻印象,由此,劉墉成了大的清朝官員之一。
  • 宰相劉墉不是羅鍋,身高一米九(組圖)
    既而曰:"統勳乃不愧真宰相。"從《清史稿》中這段生動的描述,不難看出劉統勳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於是在其死後「贈太傅,祀賢良祠,諡文正」。而「文正」這個諡號非同凡響,按律唯有翰林出身或官至大學士者,方得諡「文」。而「正」字更是難得,「非品、學、德、業無愧完人者,未足當此」,大清朝二百九十六年中,也僅有八人得此殊榮。
  • 歷史上的劉墉真的是個彎腰駝背的羅鍋嗎?
    《宰相劉羅鍋》裡,劉墉一直被人叫做劉羅鍋,因為是個駝子,頂個羅鍋,乾隆帝和和珅沒事就拿他開刷。雖然其貌不揚,但劉羅鍋是個剛正廉明、足智多謀的清官,很有智慧,經常讓和中堂出醜,大快人心,就連醜陋的「羅鍋」也顯得十分可愛。現實的劉墉真的是羅鍋嗎?
  • 宰相劉羅鍋與託克託
    宰相劉羅鍋與託克託           楊利民 由李保田、張國立、王剛、鄧婕主演的40集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
  • 清朝無宰相,為何還有影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宰相」一說呢?
    清朝無宰相,為何還有影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宰相」一說呢?大家都知道在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就非常了丞相,到清朝時期皇帝的權力空前的強大,宰相這種職位更是沒有的。那麼90年代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這部劇的名字就真的一點都不符合史實嗎?其實《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的名字並不完全違背史實,因為宰相與丞相不同。秦朝時期開始有丞相這個官職,漢代也一直延續這個官職。所以說丞相是一個官職,是百官之首,除了皇帝以外,他就是朝中最大官了。
  • 清朝大學士劉墉,真的是羅鍋嗎?揭秘真實劉墉
    我們一般都會叫劉墉劉羅鍋,那麼歷史史上真實的劉墉是羅鍋嗎?他做過宰相嗎?歷史上,劉墉當過吏部尚書,做過內閣大學士,官居一品。但是從來沒有做過宰相,因為從明朝朱元璋開始,就已經取消了「宰相」這一職位。所以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面劉墉做的宰相這一個職位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 大家熟悉的宰相劉羅鍋其實是這樣,大家都被騙了
    只要看過《宰相劉羅鍋》這部宮廷劇的人都知道,他應該是一樣佝僂著腰子,神似一個羅鍋的人,每天都在與清朝的大貪官鬥智鬥勇的一個清官形象。 首先最荒渺的一點是宰相這個官職,劉墉三十一歲時,因父親的關係,以舉人身份參加科考,考中二甲二名,在散官做編修,不久升遷成侍講。這裡的侍講是一個從四品的文職,主要是複製文史的修撰和檢討,算是現在的文學顧問類似。 這也算是劉墉仕途的開始,在隨後的五十餘年中,官職最高時做到了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大學士。
  • 劉羅鍋為啥是宰相不是丞相?宰相與丞相,我們不少人都想錯了
    80後中不少都看過《宰相劉羅鍋》,從電視中知道了一個名叫劉墉的清朝大臣。我們長大後卻發現,劉羅鍋的職位中沒有「宰相」一職,難道電視劇是虛構的?下面聽我慢慢說來。一、宰相又被稱為相國、丞相、相邦(後為避諱劉邦,取消相邦稱呼),它既是一種官職又是一種制度。
  • 清朝宰相劉墉,為何被戲稱為「劉羅鍋」原因原來是這個!
    本文由小小魚歷史原創,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看過劉羅鍋那部電視劇的人,對劉羅鍋應該很熟悉了。其中劉羅鍋的形象是令人捧腹的,他和和珅的故事也經常引得大家開懷大笑。其實,劉羅鍋並不是叫羅鍋,他原名叫劉墉。劉墉入仕以後,一路升官,最高時做到了大學士,在大家的心裡,這和宰相是一樣的。劉墉為官的時候,兩袖清風,十分清廉,深得百姓愛戴。我們的清官劉羅鍋,其實並不「羅鍋」,據記載,他身高有一米九多,在清朝,應該是巨人般的存在了。而且羅鍋長相也算清秀,因為當時清朝選官也是要看外貌和儀態的,如果劉墉是「羅鍋」,那麼他很難當到大學士。
  • 遺骨為證,原來劉墉身高一米九多,不是羅鍋
    在《宰相劉羅鍋》中,劉墉是一個除了有一對智慧狡黠的雙眼外,便是個身材不高,後背大包的羅鍋形象。然而歷史真實果真如此嗎?先看看劉墉的這張畫像,個子非常高,眼大且不是羅鍋。這是不是和上面的畫像很吻合。因為劉墉個子太高,加上常年躬身讀書寫字,看上去似乎有點駝背。又或者根據史料記載,嘉慶皇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但當時劉墉已經是八十歲的老人了,有點駝背彎腰也是在情理之中。這都不能成為劉墉就是羅鍋的依據。此外,清代取仕、選官標準是非常嚴格的,向來是以「身、言、書、判」作為首要條件。
  • 「宰相劉羅鍋」5個字錯了4個,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什麼樣的
    李寶田老師主演的《宰相劉羅鍋》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劇中劉羅鍋這個形象被刻畫得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心裡,估計早已把劇中的劉羅鍋當作是歷史上真實的劉庸了。不過電視劇和歷史還是有區別的。就以《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來說,劇中就有一些情節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 40集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故事梗概
  • 歷史上的劉墉:不是宰相,與和珅也沒什麼交集
    提起劉墉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宰相劉羅鍋 大家可能有很深的印象,畢竟很多人都看過《宰相劉羅鍋》這個影視作品。劉墉就是宰相劉羅鍋的大名,劉墉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大家看《 宰相劉羅鍋》,認為劉羅鍋為政清廉 貪汙腐敗作鬥爭。歷史上的劉墉是怎樣的人?
  • 《宰相劉羅鍋》播出24年,開內地劇戲說先河,三主演之後再無合作
    時隔5年後的1996年,由韓剛、張子恩執導的《宰相劉羅鍋》播出。本劇與過往同題材劇最大的不同,就是開啟了內地劇的「戲說風」。劇集開篇,就用醒目的紅色字體標示「不是歷史」。01 詼諧機智劉羅鍋——李保田 壽高85歲的劉墉是清代名臣,他於乾隆16年中進士,以為官清廉著稱。因為在書法上造詣頗高,有「濃墨宰相」的美譽。 而且,他也並不是羅鍋。
  • 《宰相劉羅鍋》為什麼是戲說歷史之祖?喜劇外殼下還有什麼?
    甚至兩部著名的號稱「正史」但也有很多戲說成分的大劇,《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在很多地方也不如《宰相劉羅鍋》。可能有網友會覺得詫異,《宰相劉羅鍋》不是一部喜劇嗎?是啊,喜劇自然沒錯,可這部喜劇並不是一般喜劇,讓我們來看看喜劇的外殼下,到底隱藏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