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條城由德川家康於1603年所建,是德川幕府的權力象徵,這裡保存了日本桃山時代的繪畫雕刻及建築特色,是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整座二條城由石牆及護城河包圍著,總體上分為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以及環繞兩個御殿的庭院等區域。·亮點是二之丸御殿內的鸝鳴地板,走在上面地板會發出夜鶯啼叫般的聲響,如此設計是以防夜間刺客入侵。·這裡也是京都首屈一指的賞櫻勝地,可觀賞到有「櫻花王者」稱譽的八重櫻。
二條城是江戶時代德川將軍朝覲天皇時的駐節地,相當於行宮,歷史上只有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和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以及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在這裡住過。歷史上著名的「大政奉還」,就是在這裡發生的,鳥語伏見戰役時,這裡是德川慶喜的指揮部。二條城見證了許多歷史重大事件,雖然不如姬路城那麼有名,但是喜歡歷史的朋友到這裡絕對不可錯過。
二條城是了解日本幕府最重要的地方。日本最近的幕府就是德川幕府(也就是江戶幕府),它遺世的建築和文物也是最多的,具體的德川幕府有兩個,一個在東京現在叫皇居,因為是天皇的家所以不易去參觀,另一個就是京都的二條城,這裡是敞開大門歡迎你的。二條城看上去並沒有什麼驚人的印象,不過是比一般民間的榻榻米建築寬闊高大些而已,但如果你是一個有歷史知識和想像力的人,那麼二條城就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有太多的駭浪會向你撲來,讓人熱血沸騰。
二條城是幕府將軍在 京都 的行轅,為了防止敵人行刺,二之丸御殿內除兩處書房外的走廊均特殊設計為「酈鳴地板」,人走上去會發出清脆的黃鸝鳴叫般的聲音,很是悅耳,時間充足的可以去體驗下哦。御殿出來就是二之丸庭園,庭院往左走是櫻之園,春季賞櫻一定很美,6月的時候還是看看庭院就好了
位於京都的二條城也稱元離宮二條城。建於江戶時代初期(1603)年,是位於京都市街的一座平城。它曾經是德川家康的寓所,因而是德川幕府權利的象徵。是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二條城主要遊覽線路:唐門——二丸御殿——二丸庭園——本丸御殿——本丸庭園——清流園進入二の丸御殿需要脫鞋,並且不允許拍照。當你赤腳走在地板上面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稱為「鸝鳴地板」,這是幕府統治者設置的報警裝置。
二の丸御殿裡印象最深的房間是「遠侍,這裡有一副廣為人稱道的絵畫作「竹林群虎圖」,描繪了在竹林裡飲水休息的老虎們。日本沒有老虎當時的畫師根據傳說畫出的老虎令人忍俊不禁。
江戶時代幕府將軍的居所,德川幕府的權力象徵。1603年德川家康修建,1626年由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擴建,其佔地比當時 日本 天皇居住的「 京都 御所」還要大,由此可見江戶幕府在當時的權威之高。德川家康在漫長的戰國時代後,統一了 日本 ,引領 日本 進入了長達260年的 和平 繁榮時代,二條城也因此成為開啟 日本 歷史最重要時期的舞臺。
建成400年的二之丸御殿、唐門、二之丸庭園是 日本 建築設計黃金時代的江戶初期留下來的珍貴遺蹟。特別是二之丸御殿,保存完好的壁畫與窗欞,無不透露濃鬱的 中國 元素,也充分表現出武家風格。二之丸御店內的「鸝鳴地板」是一個亮點,經過的 日本 年輕人都會刻意踏上幾腳,夜鶯一般的聲音用來防禦古時的刺客入侵。
遊覽二條城的時候開始下雨了,仿佛也喻示著這城內統治者更替的腥風血雨,幾百年後什麼富貴、權利終究只是一蓑煙雨任人評說了。這裡是德川家康下定決定滅亡豐臣氏,建立起德川幕府的地方,也是德川末代將軍結束265年江戶時代的地方。要了解二條城所涉及的人物故事也許買一套「德川家康」家族史來看更好,此時的旅遊管理者更多展示的是二條城的建築布局和歷史藝術品。
二條城方形構造,也類似於中國古代皇宮,住所也具軍事作用,外護城河、內護城河、高城牆重重包圍住核心建築本丸御殿,權利巔峰的人每天顫顫巍巍的擔心敵對的攻勢,以為城牆能阻擋危情,其實天勢不可擋。
二條城整體規模預計跟我國古代某個小藩王或總督家住所差不多,但也實是可以花個半天時間細細遊覽的,與歷史相遇的機會並不多,小覷便覺自己知識的淺薄。 本丸御所並未開放,但遊人可遊覽本丸庭園,並登上天守閣遺蹟由高處觀賞護城河及御所建築。
大將軍的住所就是不一樣,城門不僅華麗還有氣勢。門口脫鞋寄放,沿著規定的路線,能看到幕府時期將軍的生活與工作場景。遊覽的時候,強烈的建議你租一臺講解器,只要500日元,不用押金。有了講解器就不會走馬觀花了,它會告訴你很多關於這座城的歷史和建築的藝術表達,哪些地方因何而起,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通過它你還能看懂城的頂棚紋飾,聽懂城裡每個房間曾經發生了什麼,非常的有意思。
雖沒有皇宮的奢華和富貴,但黑色與金色的設計,處處彰顯權力與威嚴,給人一種不可撼動的感覺。城內有個很有意思的設計,也就是二之丸御殿內連接各個房間的走廊地板。當你走在上面時,地板真的會發出一種類似鳥叫的聲音,被稱為「鶯聲地板」,這樣設計好像是為了防止晚上被暗殺。
二條城的建築風格還是挺有特色的。逛逛歷史遺址,看看江戶時代幕府將軍的住所,環境很好,也很氣派了。不過我看不懂日語,好多解說也就看了個大概,感受比較重要嘛。
二條城是江戶時代德川將軍朝覲天皇時的駐節地,京都御所就在不遠處。周圍由圍牆包圍,並挖有溝壕作為護城河。我們到達時已將近中午,參觀者很多,售票處排起了長隊,還有人專門舉著牌子站在末尾,表示這是隊尾從此處排隊。二條城不像我們中國的皇家庭院地面大多會由青石板鋪築而成,城裡的地面都是灰色的小石子,走起來咔嚓咔嚓響。 中式園林講究「移步換景」,但日式庭院風格簡潔,視野開闊,據說櫻花季會非常漂亮。
二條城由德川家康所建,只是當時幕府已在東京,二條城是將軍在京都的行宮。參觀了將軍的大殿,殿內依舊是不允許拍照,雖說不及中國宮殿的大氣磅礴,但也別有一番韻味,這裡才是古代日本真正的權力核心。日式庭園的精緻既不同於小家碧玉的蘇州園林,也不同於大家閨秀的皇家園林,在借鑑吸收的過程中,日式園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日式園林如此,其他亦只如此,這正是日本的過人之處,從學習到模仿再到創造,日本智慧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