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關於離婚後父母子女關係、子女撫養及撫養費的負擔

2020-12-18 陝西法制網

《民法典》第1084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民法典》第1085條規定:「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民法典》第1084條和第1085條是對離婚後子女的基本權益保護的相關規定,力求在婚姻關係解除時最大限度地保護未成年人利益。

離婚後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

夫妻關係是夫妻雙方按照法律規定形成的婚姻關係,可以因為其符合法律規定而產生,也可以因為雙方的法律行為而解除。但是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基於子女出生的事實而形成的自然血親關係,一旦形成,就無法解除。父母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無論子女隨哪一方生活,其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依然存在。

對繼父母與未成年繼子女之間的撫養關係而言,婚姻關係解除時,繼父(母)不同意繼續撫養繼子女的,繼子女與繼父或繼母的撫養關係自然解除。願意繼續撫養的,人民法院可以同意。對繼父母與成年繼子女之間的身份關係和權利義務關係不因離婚自然解除。繼父母或繼子女一方或雙方提出解除繼父母子女關係並符合法律規定時方可解除。

對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的身份關係及權利義務關係不因養父母離婚而解除。養父母離婚後,養子女無論由養父或養母撫養,仍是養父母雙方的養子女。特殊情況下,如養父母離婚時需要依法變更或解除養父母子女關係的,也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

離婚後對子女撫養的原則與辦法

1.離婚後,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在訴訟實踐中,「爭撫養」和「推撫養」的情況都有存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由立法予以明確,無論子女隨哪一方生活,由哪一方撫養,父母雙方仍然都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子女撫養若干意見》對父母離婚後的子女撫養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

2.不滿兩周歲的子女,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

《子女撫養若干意見》第1條規定: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母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可隨父方生活:第一,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第二,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第三,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第2條規定:父母雙方已協議兩周歲以內子女隨父方生活,並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準許。

3.兩周歲以上,應當首先由父母協商,協商不成的,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原則判決

對已滿兩周歲的子女,已經過了哺乳期,對其應當由父親或母親撫養問題發生爭議時,首先應當由父母雙方協商,人民法院應當首先進行調解,調解時也應當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及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爭取由父母雙方達成撫養協議。對未能達成撫養協議的已滿兩周歲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3)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此外,在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利益的原則的前提下,也可以允許父母雙方輪流撫養。

4.已滿八周歲的子女,在確定撫養問題時應當尊重子女本人的真實意願

根據《民法典》總則編第19條的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撫養問題上,已滿八周歲的子女已經具備了判斷和選擇的能力,對和誰一起生活,由誰撫養會有自己的意願。對子女的選擇和真實意願予以尊重,是保護子女健康成長,貫徹落實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利益原則的體現。

離婚後子女撫養費負擔的原則

夫妻離婚後,雖然夫妻之間的身份關係解除了,但是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不因為父母婚姻關係的解除而消除,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因此,離婚後的父母仍需平等地承擔子女的撫養費。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的規定,撫養費包括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的撫養問題,由父母協商,協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因此,一般而言,離婚後,子女會由一方撫養。在此情形下,就需要在離婚的父母之間對撫養費的承擔進行分配。

子女撫養費負擔中的具體問題

1.雙方協商解決撫養費的負擔

撫養費用的負擔應當由雙方協商而定,因為涉及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撫養費的支付問題,因此雙方協商是較為理想的方式;如果協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判決。一般而言,不承擔直接撫養義務的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全部撫養費。

2.撫育費的數額與增加

根據《子女撫養若干意見》第7條規定: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無固定收入的,撫育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有特殊情況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子女要求增加撫育費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或母有給付能力的,應予支持。(1)原定撫育費數額不足以維持當地實際生活水平的;(2)因子女患病、上學,實際需要已超過原定數額的;(3)有其他正當理由應當增加的。

3.撫養費的給付方式與期限

根據《子女撫養若干意見》的規定,撫養費應當定期給付,也可以一次性給付。撫育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歲為止。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以其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並能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給付撫育費。尚未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給付能力的,仍應負擔必要的撫育費:(1)喪失勞動能力或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的;(2)尚在校就讀的;(3)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

需要注意的問題

實踐中出現了離婚時,為了爭奪子女的撫養權,父母雙方協議子女隨一方生活並由撫養方負擔子女全部撫育費。與婚姻關係不同,父母子女關係是基於子女出生產生的血親關係,不能因任何事由解除。離婚後,不論子女是由父親或母親直接撫養,其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雙方仍承擔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說明父母離婚後承擔子女撫養費是法定義務,雙方的約定並不能免除其法定義務的承擔,父母雙方應從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在婚姻關係解除時最大限度地保護未成年人利益。對通過協議離婚的方式約定撫養費承擔的,可以提起訴訟要求對方支付撫養費。對於訴訟過程中出現這種情形的,人民法院需要進行審查,經查實,撫養方的撫養能力明顯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費用,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的,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可予以支持。

此外,離婚後由於情況發生變化,撫養孩子的一方不適宜或不願意承擔撫養子女的義務,或者要求變更撫養費的,這種情況協商不成時,如何處理。對一方要求變更撫養關係或撫養費,達不成協議的,應當向人民法院另行起訴。在人民法院之前所做的生效離婚判決(調解)中,已經對婚姻關係、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做出了規定。其後,由於發生了新的情況,有了新的理由,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係或撫養費協商不成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新的案件受理。從訴訟理論的角度看,雖然之前有有效的離婚判決,但是前訴和後訴從訴訟請求、訴訟標的看,均不同於之前的離婚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在「婚姻家庭糾紛」中專門規定了「撫養費糾紛」和「變更撫養關係糾紛」兩類案件,雙方對由於情況發生了變更而需要變更子女撫養關係,變更撫養費的,可向人民法院再次提起訴訟解決糾紛。

來源:本文摘自《民法典重點修改及新條文解讀》

相關焦點

  • 父母子女關係不得以協議方式解除
    1、父母生育子女建立父母子女關係。父母生育子女,隨著子女出生,就建立父母子女關係。《民法典》第13條規定,自然人從出生起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承擔民事義務。父母生育子女,從子女出生就擔負女子監護人職責,負擔女子撫養義務。子女成年以後,要承擔對父母的贍養義務。
  • 每日一「典」丨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誰來負擔?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七十一條。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相同的法律地位。父親和母親都應當負擔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請看民法典相關法條:第一千零七十一條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 父母一方監護資格被撤銷,還要付撫養費嗎?民法典這樣明確
    本文轉自【長江日報】;長江日報-長江網6月20日訊(記者耿珊珊)父母離婚後,一方監護資格被撤銷,但仍要支付撫養費嗎?《民法典》明確規定,即使被撤銷監護人資格,仍要繼續履行負擔的義務。小丁的父親性格暴躁,經常打罵老婆孩子。
  • 夫妻一方擅自使用夫妻共同財產支付非婚生子女撫養費是否有效?
    以及即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養費。」
  • 關於同居關係子女撫養糾紛案的法律解答
    陳某某在出生後,一直隨梁某在梁某老家生活至今,目前陳某某在梁某老家就讀小學二年級。因陳某在陳某某出生之日起,從未支付過撫養費給陳某某,因此陳某某起訴陳某要求支付自出生之日起至年滿十八周歲之日止的撫養費。
  • 【每日一「典」】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直接撫養
    【每日一「典」】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直接撫養 2020-12-15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典」丨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直接撫養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八十四條。兩周歲以下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直接撫養。已滿八周歲的子女,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請看民法典相關法條: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 非婚生子女,該歸誰撫養?撫養費標準是什麼?
    4、不撫養方承擔相應的撫養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註: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解除同居關係時,雙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撫養,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應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 關於非婚生子女撫養問題在審判實踐中的思考
    一、非婚生子女概念的理解。  我國《婚姻法》並未對非婚生子女的概念做出明確解釋。一般認為,非婚生子女,是指父母非因婚姻關系所養育的子女,其中包括因婚前、婚外性行為、姘居、通姦及至被強姦後所生育的子女、養子女、有撫養關係的繼子女,以及經丈夫同意或者追認的人工受精生育的子女。
  • 「身邊·民法典」《以家人之名》中的未成年子女撫養監護
    關於子秋的撫養問題可謂一波三折,這其中也蘊含了很多關於未成年人撫養監護的法律知識。1賀子秋媽媽告訴李爸爸,稱其與前夫離婚後才發現懷孕,決定生下賀子秋,故賀子秋與其前夫沒有關係。那麼,父母離婚後,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撫養問題,《民法典》是如何規定的呢?
  • ...最高法明確了這些婚姻大事(附《民法典》婚姻家庭篇、繼承...
    ——夫妻離異後能擅自將子女姓氏改成繼父母姓氏嗎?離婚後孩子應該跟誰姓,這個問題常常會引起公眾討論。而夫妻離婚後,其中一方擅自將子女的姓氏改成繼父母的姓氏,更容易引起糾紛。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繼承編的解釋(一)》中明確,父母不得因子女變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撫養費。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篇線上答題攻略
    10.在親屬法上,計算親屬關係親疏遠近的單位,稱為親等。 11.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有負擔能力的另一方應當給予適當幫助。 12.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是其父母。 13.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負擔能力時,應撫養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孫子女、外孫子女。
  • 《民法典》關於婚姻家庭關係有這些新規定
    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該條文不同於對合同關係解除的處理,試圖通過延長離婚時間、加大離婚成本、限制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方式,挽救仍有可能維繫的婚姻關係,體現了法律對婚姻關係的重視和特殊保護的意志。再如,夫妻債務「共債共籤」原則的確立。
  • 父母一般應按照什麼標準給付子女撫養費?
    以案釋法孫某因父母早年離異,從7歲時就跟隨媽媽生活,爸爸則是每月支付孫某500元撫養費。後來,孫某在網上看到了關於「父母給付子女撫養費數額的新聞」,心想:父親是某集團的高層,月薪3萬多,那麼他一個月給我500元的生活費是不是有些少呢?於是,孫某便找到父親,要求其增加撫養費。請問,父母一般應按照什麼標準給付子女撫養費?
  • 【圖說法典】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直接撫養
    【圖說法典】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直接撫養 2020-12-15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院:離婚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糾紛裁判規則17條(全是典型)
    案號:(2014)麗中民一終字第264號案例來源:人民法院報 2015年7月2日第6版12.支付的撫養費沒有明顯超過再婚父或母的負擔能力,不能因與現任配偶未商議一致而認定為侵犯夫妻共同財產權——劉青先訴徐飈、尹欣怡撫養費糾紛案本案要旨:撫養費案件中第三人撤銷權的認定,需明確父母基於對子女的撫養義務支付撫養費是否會侵犯父或母再婚後的夫妻共同財產權
  • 父母離異後子女改姓,生父是否可以拒付撫養費?
    父母離異後子女改姓,生父是否可以拒付撫養費? 大英法院你想知道的,我們關心的都在這裡關注近日,大英法院玉峰法庭審理了一起因離婚後變更子女姓名而導致的撫養費糾紛案件
  • 《民法典》施行後,最新《離婚協議》範本來了
    導讀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法典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這是近期的社會熱點議題。其中,民法典關於婚姻家庭方面的新規定更是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那麼,《民法典》實施後,離婚協議書該怎麼寫才正確呢?
  • 非婚生子女起訴要求生父增加撫養費,法院支持!
    作者:北京瀛臺律師事務所【案件回放】宋某和林某是公司同事,兩個人眉來眼去,發展同居關係。不久之後,林某懷孕了,將孩子生了下來取名為小宋。但小宋出生之後,兩人矛盾不斷,因感情不合,解除了同居關係,小宋由林某撫養,由宋某每月支付撫養費1000元。然而隨著物價上漲,當初二人約定的撫養費已經不能滿足小宋的生活學習的需要,故林某以小宋的名義訴至法院,要求宋某增加撫養費。後經法院審理,判決被告宋某每月支付原告撫養費2000元,自判決生效之日起至原告小宋年滿十八周歲。
  • 今日說「典」 | 父母子女間的相互繼承權
    點擊觀看視頻關於子女的範圍依據《民法典》第1127條第3款規定,法定繼承中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四)繼子女繼子女是指妻與前夫或者夫與前妻所生的子女。繼父母能否對繼子女享有繼承權,取決於他們之間是否形成扶養關係。《民法典》第1072條第2款規定:「繼父或者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適用本法關於父母子女關係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