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巢遣散,蘇荷酒庫拆除,溫莎閉店…… 酒吧街晚上居然不堵了
「老口子」紛紛撤離:酒吧街今後咋玩
解放西路夜景。隨著多家酒吧的歇業,擁堵的道路變得通暢。 (資料圖片)
■記者 朱蓉 實習生 陳紫偲 曹雨軒 吳佳豪
8月10日傍晚時分,長沙城突遇傾盆大雨,「解放西」酒吧一條街上路人行色匆匆。
「今天已經結束營業了,員工也已遣散。」8月10日晚,一名樂巢酒吧的留守員工如是說。夜幕下,依然有各類彩色的霓虹燈閃爍,位於悅薈西側的樂巢酒吧在開業7年之後迎來了首個空無一人的夜晚。
曾被人戲稱為「不夜城」的長沙解放西路,近年來似乎有些發展乏力。蘇荷、樂巢兩大酒吧相繼歇業,Muse、菲比酒吧因打架事件被勒令停業整頓,見證了該街十年輝煌的「老口子」溫莎KTV也於上月底撤離……
一名老長沙感嘆,「晚上的解放西居然不怎麼堵車了。」而事實上,一場商業娛樂的更新換代,或許正在這條長沙的「標誌之街」上悄然上演。
A
【現場】
樂巢歇業,「酒吧街」再折戟
8月10日晚8點左右,剛剛經歷過一場大雨的解放西路,本應要開始進入暖場營業的酒吧街顯得有些冷清。記者在位於悅薈西側的樂巢酒吧處看到,招牌的霓虹燈已經熄滅,透過厚重的玻璃門往裡望去,吧檯邊高腳凳擺放整齊,酒吧大廳並未開燈。一名臂膀上印有文身的留守工作人員說,當天已經停止營業了,員工已經遣散。
而在酒吧後門同樣空無一人的後廚門口,張貼著一張該酒吧8月管理工作執行表。表格第一條清楚地寫著,「部門人員考勤,人員入離職手續辦理」。另一名員工也對記者確認,「解放西路附近酒吧太多,競爭壓力太大,樂巢在歇業之後會轉型另謀發展。」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繼去年2月蘇荷酒吧結束其在長沙十年經營之後,樂巢這一經營已有7年之久的大型連鎖酒吧,也正式退出了解放西的舞臺。
無獨有偶,樂巢並非近期解放西上唯一歇業的商業娛樂體。7月7日,溫莎王府井店在其入口處張貼「溫莎十年,完美謝幕」的告別書,文中,溫莎集團湖南區域管理中心表示,「由於經營場所房租到期、設備設施老化陳舊,決定自7月8日起正式關閉王府井店,停止經營。」
「以前一到晚上解放西路必堵車,現在燈光沒有以前亮堂了,居然都不堵車了。」一名長期在解放西路、五一商圈附近活動的老長沙如是感嘆。
B
【行業】
酒吧文化降溫非「一日之寒」
2015年,蘇荷酒吧選在了2月14日情人節當天進行了最後一天營業。不少圈內人士認為,2004年蘇荷酒吧的到來,為解放西路在SARS之後面臨的經營挑戰打開局面。採訪中,不少泡吧圈的老長沙均表示,它的撤離,「讓人心中有種難以名狀的感傷,像是一個時代即將落幕。」
其實,解放西路這條作為長沙娛樂文化名片的酒吧街的行業洗牌跡象,在此前就已有跡可循。早在2013年,解放西路上的coco seven、影子酒吧等四家酒吧關門倒閉;接著是經營時間僅數月的蜜糖酒吧關門歇業;而在解放西路駐紮時間最長的可可清吧,也在2011年時結束了營業。
據長沙市酒吧行業協會會長富剛介紹,解放西的酒吧文化最輝煌時期,這條不足2公裡的街上聚集了40餘家大大小小的酒吧,樂巢閉店之後,這一數字驟減至7家。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老的嗨吧消費比較高又吵,很少去了。」一名年輕消費者對記者表示,自己雖然常在空閒時間前去酒吧,但選擇大多是駐唱歌手實力不俗,環境清爽的清吧,「可以聽聽歌,看看表演,也不會太吵。」
而另一名曾在五六年前活躍在酒吧圈裡的「泡吧達人」也說,現在已經很少去「大場子」的酒吧了,一些圈子雖然小,但是進行精細化經營的小酒吧反而受到喜愛,「即使在過去,大場子也只會去相熟的,多少出於一些安全考慮。」
不過,也有人對解放西的酒吧未來依然持非常樂觀的看法。瑪格麗特酒吧鄭姓工作人員就對記者表示,由於2家酒吧的停業整頓和1家酒吧的停業,原本在最近進行整店裝修的計劃也有了調整,「可能只會進行局部的升級改善和簡單的改變」。他認為,解放西酒吧數量的減少意味著競爭的減少,存活下來的酒吧「生意會更好」。
C
【溯源】
房租上漲、「宅文化」等衝擊經營
近年來,經濟不斷下行,「三公」消費銳減……一系列原因都在直接或間接的導致各娛樂企業經營困難,酒吧、KTV等「可有可無」的休閒消費首當其衝。「解放西路的身價是各個酒吧帶火的,但現在房租漲得太高,也對在這裡經營的各個酒吧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富剛透露,2001年,金色年華等一代酒吧剛剛興起時,這裡的房租僅3元每平方米,而現在已漲至每平方米300元,甚至更高。
一間大型慢搖吧的經營面積多在數百平方米至千平方米,越來越高的房租,成為酒吧難以負荷之重。「一方面房租和人力成本不斷上漲,而另一方面營業額卻並沒有按照這個節奏上漲,現在有的酒吧幾乎沒有利潤可言。」一名酒吧行業從業者如是說。
在採訪中,一名樂巢的員工也對酒吧經營狀態的艱難直言不諱,「賺錢還會關門嗎?像樂巢這類的酒吧,投資高達數千萬,經營壓力可想而知。」
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解放西路出現的酒吧數量銳減,知名品牌撤離的現象,與當下「所向披靡」的網際網路不無關係。
一名娛樂傳播業內人士強調,「現在的90後,甚至00後,連遊戲都是打團戰,網路遊戲如今已經完成了娛樂和社交雙重功能,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宅文化』的影響也會慢慢凸顯,因為社交和休閒通過網絡就能實現,實體的娛樂和社交需求被弱化,這些曾被70後、80後中的一部分人追捧的娛樂業態肯定就會面臨瓶頸。」
D
【新變】
不再「湊熱鬧」,酒吧也講個性
在過去,在年輕遊客之間流傳的「不到解放西就不算到長沙」可能正在改變。而在長沙年輕消費者心裡,解放西也已不算是「泡吧」的唯一好去處。
目前,一些主打獨特地理位置和經營理念的酒吧也開始逐漸興起。如化龍池、太平老街、賀龍體育館附近均已形成小規模酒吧群聚效應,此外,還有坐落在橘子洲頭的蟲二音樂酒吧、位於開福萬達廣場附近的LOST酒吧等等。
「蟲二酒吧的位置很好,在橘子洲頭,坐在外場可以清楚看到兩岸燈火繁華,江邊的感覺是很舒服的。」一名從事數碼行業銷售的陳先生對記者表示,不久前他剛剛在蟲二酒吧招待了幾名外地朋友,這種極具長沙地理文化特性的酒吧讓朋友們很滿意。
此外,化龍池、太平老街等地,一些經營面積不大,但「有點味道」的小酒吧也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酒吧似乎已從過去的「湊熱鬧」變成了一種相對講究個性和調性的休閒娛樂方式,部分酒吧甚至打出了「品酒」概念,與消費者分享各國不同的酒文化。
上述娛樂傳播的相關人士就表示,經歷了夜總會、舞廳、KTV,再到演藝吧、慢搖吧的70後已經大部分退出了酒吧消費圈,這也就意味著,符合這一代消費群體口味的娛樂休閒形式如果不革新,也可能意味著被淘汰,「新生代的娛樂更加單獨化,娛樂場所的社交功能在降低,所以個性的,小眾而分散的形式或許更有生命力。」
時光掠影
從迪斯科到Lounge吧,長沙酒吧20年變遷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賣著門票、喝著散裝啤酒、舞池中還有人領舞的迪斯科就是如今酒吧的雛形。
1999年 可可清吧將洋酒引入長沙。2000年,瑪格麗特將傑克丹尼、威士忌一類的洋酒推向大眾市場,長沙酒吧由此開啟了「洋酒時代」。
2001年 金色年華演藝中心在解放西路開業,狂轟濫炸的電臺廣告以及邊喝邊舞邊觀賞的歌廳經營理念讓它紅極一時,僅不到2年時間便收回成本,成就業界「神話」。同年開業的還有至今仍十分活躍的魅力四射。
2004年底 蘇荷入駐長沙,帶來了歐美藍調音樂以及全國連鎖的「大品牌」,也一舉點燃了解放西路酒吧的新生機。此後,樂巢等慢搖吧逐漸嶄露頭角。
2010年 政府加強了對夜店的各項管控,長沙市酒吧業經歷了全新洗牌。
2013年到2014年 Lounge吧開始進入長沙,又掀起了長沙新一輪的酒吧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