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慢搖吧誕生之後,「蘇荷模式」在長沙火爆十年,長沙酒吧文化本土化創新乏力,幾乎沒有再創造出有標誌意義的文化產品,這不可避免地導致文化的空心化。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回到文化的本質,從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維度去重新考察,創新酒吧文化產品。
自2016年以來,一種新的酒吧文化產品——「音樂餐吧」在長沙誕生,這為陷入本土化發展困境、面臨文化持續空心化難題的長沙酒吧文化找到了新的希望。
而「音樂餐吧」的出現,同樣是通過長沙酒吧文化二十年本土化歷程中屢屢出現的「文化疊加」的方式來實現的。
蘇荷酒吧長沙店關門歇業後,2016年秋天,蘇荷旗下的「胡桃裡」音樂餐吧在長沙的酒吧一條街——解放西路開業。這家餐吧的口號是:「胡桃裡,從晚餐就開始的夜生活」。「音樂餐吧」這一模式,其實就是「酒吧文化」、「西餐文化」和「下午茶文化」的一種文化疊加。通過疊加,音樂餐吧的日營業時間達到了驚人的15個小時。從下午開始,客人在音樂餐吧下午茶,這裡更像一個咖啡館;晚餐時間,這裡是環境較為舒適的、有音樂人彈唱的餐廳;晚上8點鐘,晚餐時間告一段落,這裡又是喝酒、談天、放鬆的酒吧。
因此,音樂餐吧的出現,一方面是為了打破長沙酒吧文化空心化、酒吧業態百店一面的現狀而進行的模式創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行業持續不景氣,音樂餐吧可以延長營業時間,同時可以滿足餐飲、酒水、音樂等多種消費需求,從而攤薄單一經營酒吧時過高的經營成本,較快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