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酒吧文化被認為起源於西方,但是號稱「娛樂之都」的長沙人從來不認為自己本土的娛樂方式有任何落後於世界的地方,因此,作為「後繼者」的長沙,選擇了從本民族文化中汲取文化資源,從而將酒吧文化加以改造的方式,以此來對抗「起源地」的本土化策略。
在長沙酒吧裡被發揚光大的「勾兌」飲酒方式,通過將冰紅茶、冰綠茶與芝華士進行勾兌的喝法,不僅在中國廣泛流行並且成為主流,並且對洋酒的發源地歐美社會形成了「文化回流」的現象,近年來,在英國的酒吧,用冰綠茶勾兌威士忌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雞尾酒調法——它從中國又返銷回了西方社會。
長沙酒吧文化中關於飲酒的「勾兌文化」,通過「痛飲」和「泡吧」的反叛形象實現了一種對抗主流文化的認同;此外,它的「享用洋酒」的風格,也與長沙歌廳只喝茶,或者演藝吧裡面小酌而不敢痛飲的其他亞文化形式區別開來。
對抗主流文化的身份認同,驅動著長沙酒吧文化的本土化。酒吧文化在進入長沙之初,是處於一種邊緣的亞文化地位。作為酒吧文化的先聲,「Club文化」在80年代末和整個中國的90年代,是以迪斯科舞廳作為其表現形式的,長沙也不例外。長沙酒吧的最早一批玩家,以及早期的DJ、MC等,也是從迪廳裡走出。在迪斯科年代,長沙迪廳中最紅火的包括「水晶宮」、「紅番區」、「荷東」等幾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消費人群三教九流、迪廳內秩序混亂、暴力打鬥事件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