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對人類精神的塑造

2020-09-16 妖精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擁有相當豐富的海洋資源,為人類提供數不盡的水產資源、礦產資源以及生物資源。在一則古希臘傳說中講道,有個名叫阿特拉斯的大力士,居住在一片深海之中。在1845年,這片深廣的海域才被倫敦地理學會定名為「大西洋」。而此後的歲月裡,人們對這片遼闊的水域正式展開了深入探索,並且這種探索一直延續至今。

英國著名作家、探險家西蒙·溫徹斯特,便是探索大西洋的龐大隊伍中的一員。在他之前,曾有一大批勇敢的水手奔赴到大西洋的西海岸,並留下了種種傳說。

作為一名擅於收集傳說的探險家,西蒙·溫徹斯特通過數年的詳實考據,撰寫出一部關於大西洋的傳記——《大西洋的故事》。在他的筆下,大西洋不只是一片遼闊而深廣的水域,更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而這種關聯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方面,更突出地體現在它對人類精神的重新創造上從大西洋對人類精神的重塑層面來講,把大西洋稱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那也並不為過。


大西洋對於人類精神層面的這種重新創造,直指音樂、文學以及繪畫這三個方面。這是三種不同形式的文藝創作,但它們都指向人類的精神世界。


(一)誰能想到,管弦樂團的發展竟與海洋密切相關

管弦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6-——17世紀。隨著聲樂與器樂的不斷發展,管弦樂隊逐漸應運而生,到了19——-20 世紀,管弦樂的發展到達了鼎盛期。

但你可能有所不知的是,管弦樂團的發展不僅與樂器製作技術相關,更離不開海洋文化尤其是大西洋文化的影響。

對於19世紀的人們而言,最為熟悉的就是大西洋。由此而出現了眾多以表現大西洋為主題的文學藝術作品,這場文學藝術領域的大轉變,被西蒙·溫徹斯特稱為「海的變遷」

到了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的維多利亞時期,音樂創作上出現了著名的「浪漫主義運動」,瞬息萬變、波瀾壯闊的大西洋稱為音樂家們爭相歌頌的對象。因為大西洋本身就賦予了人們以無限遐想,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比如說,貝多芬在1815年將德國詩人歌德創作的兩首短詩,經過改編之後創作出一首名為《平靜的海河幸福的航行》的曲目。這一曲目正是表現了大西洋的平靜安寧以及猛烈起伏這樣兩種反差極大的狀態。

這是一首流傳較廣的管弦樂作品。更重要的是,孟德爾頌深受這部作品的影響,他創作了一首同名管弦樂序曲。孟德爾頌的這首管弦樂序曲,以平靜的海洋開篇,之後通過長笛展現出海霧消散後的景色,而接下來的一大段弦樂則表現出海浪翻湧的場景。

在這之後,各國的音樂家、演奏家都更加傾向於通過管弦樂來展現大西洋那浪漫多姿的海上景象,而管弦樂也由此步入了繁榮發展的階段。


以展現大西洋為主題的管弦樂,在發展鼎盛階段的代表曲目是德彪西創作的《大海三部曲》。德彪西的作品充滿思考性,整體風格也更為肅穆。《大海三部曲》創作出來之後,橫掃歐洲各大音樂廳,其反響之巨大直接促使「印象主義」一詞成為描述這種以海洋為中心的音樂風格的新名詞。

這些以大西洋為主題的管弦樂作品,並不是單純地展現海洋世界,它們也表現出人類對海洋世界的好奇和徵服,以及與生俱來的探索精神。而在此之前,甚少有音樂作品如此淋漓盡致地展現人們在精神層面與海洋的這種聯接。


(二)海洋文學: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出現過無窮的文學寶藏,而在這些文學寶藏之中,海洋文學則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在人類眼中,神秘莫測的大海雖然意味著死亡,但也刺激著人們的好奇心,激發出人們的冒險精神。這種冒險精神便成為海洋文學中的主要表現內容。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人們乘船破浪,去往更遠的地方;伴隨地理大發現同時出現的,除了大大小小的海難事故,更有一股股的探險熱潮。海洋文學,集中體現出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橫渡大西洋作為人類在大航海時代中的一次壯舉,則催生出與大西洋相關的各種題材的文學創作。


1. 詩歌創作。在人們尚未意識到大西洋的壯美之前,它不過是一片廣闊無垠、奪人性命的海域。然而,內心敏感的詩人們卻最早注意到了大西洋的遼闊之美、神秘之美。

在不同詩人的筆下,大西洋也呈現出不同的姿態:或是平靜溫暖、波瀾不興,或是驚濤駭浪、氣勢恢宏。因為有了大西洋的存在,大西洋沿岸各國的詩人們才能創作出各具特色的詩歌作品,而正是這些詩歌作品,啟發了人們的文思。

公元8世紀的愛爾蘭詩人魯曼,創作過一首著名短詩《海上風暴》,被後人譽為「人類探索大西洋最早的藝術成果之一」。

在此之後,一大批以大西洋為故事背景的詩歌作品相繼被創作出來。在這些詩歌作品中,尤以《航海者》這首詩最為著名。這首詩被公認為是獻給大西洋的輓歌,詩中人物則是一位依靠大西洋討生活的可憐男人。


2.傳說故事。隨著北歐航海者們不斷擴大活動範圍,與大西洋相關的傳說故事便應運而生。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海洋是一條通往未知地域的通道,雖然這條海上通道充滿了艱險。但也正因為這條海上的探索之路如此兇險,才催生出了各種各樣的傳說故事,而這些傳說故事有一個共同特點:故事中會出現恐怖至極的海中怪獸,以及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

比如,「米德加德蛇」就是海中怪獸裡比較著名的一個形象。這些海中怪獸往往具備不可思議的神力,能夠掀起巨浪,製造出大漩渦和海龍捲。而智勇雙全的英雄則通過計謀戰勝了巨獸,拯救了同行的夥伴。

實際上,恐怖的海中巨獸正是大西洋的象徵,而英雄人物則象徵了人類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的精神。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流行的不同版本的傳說中,奪人性命的也不一定全是醜陋恐怖的怪獸,也有可能是相貌甜美、歌喉動人的海妖。而這種差別,則與不同地區的人們對大西洋的不同認知相關。

3.大洋戲劇。早在莎士比亞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對於海洋的描寫,諸如充滿詩意的潮起潮落,以及宏偉莊嚴的皇家艦隊。這些早期的關於海洋環境的描寫,為後來的劇作家們提供了靈感。

雖然,劇作家們創作的以大西洋為地理背景的戲劇文學作品,往往是以悲劇收尾,但是,它們卻無一例外地歌頌了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彰顯出人類與大西洋之間亦敵亦友的微妙關係。一方面,人們要通過航海來擴展眼界、擴展領土,而另一方面,大西洋又如同喜怒無常的巨人,輕而易舉地就能掀翻一艘船隻,但也可以將船隻送往更遙遠的地方。

劇作家們以誇張的手法,再現了人類在探索自然過程中的一次次壯舉,而如果不是大西洋的存在,那麼這種對於海洋的探索精神也好,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學創作也罷,就都不會存在了。



(三)大西洋的印象:畫家筆下的海洋


自15世紀人類橫跨大西洋開始,就視覺藝術創作而言,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藝術理念。這些全新的藝術理念有一個共同的指向:表達人們對自然界新知的渴望。這種藝術方向上的轉變,與人們對大西洋的全新認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隨著航海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大西洋的了解也越來越多。曾經的那種恐懼和敬畏,已經被人們逐漸放下。畫家筆下的大西洋,時而壯麗,時而平靜,那片未知的海洋世界,在畫家的筆下呈現出不同的姿態。當大西洋開始滲透到繪畫創作中時,畫家們以生動傳神的畫筆,繪製出他們心中的大西洋風貌,同時,也表達出他們的精神追求。


西班牙畫家費爾南德斯的代表作品《航海家的聖母》,可以說是最早表現哥倫布橫跨大西洋這一壯舉的美術作品,那一望無盡的廣闊海域、聖母露出的慈祥笑容、海面上航行的數艘船隻,生動地展現出人類與大西洋之間的複雜關係,——人類需要通過航海來擴展疆域、認知世界,而海洋則為人們提供了最便捷卻也是最艱險的道路。


在不同藝術大師的畫筆之下,大西洋的面孔也是不同的。有時候它威嚴而充滿力量,有時候它安詳而風平浪靜。但不論是哪一副面孔,大西洋對人們精神層面的創造意義都是相通的。



在這部《大西洋的故事》中,西蒙·溫徹斯特既講述了眾多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也講解了大西洋與人類文明的這種共生關係。但最具新意的則是,他把大西洋比作 「人類精神的創造者」。


人類通過音樂、文學和繪畫這三種主要的文藝形式,以更具活力的方式展現出他們各自心中的大西洋景象。人類對大西洋的探索,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而大西洋則為人類提供了認知世界的途徑。現如今,很多人都把海洋視為逃避世事紛擾的避難所,我們通過這部《大西洋的故事》確實了解到,大西洋對人類精神層面具有極為深遠的塑造意義。


相關焦點

  • 《大西洋的故事》大西洋從誕生至今,與人類包羅萬象的精彩故事
    正如英國著名作家、探險家、記者西蒙·溫徹斯特在其所著的《大西洋的故事》一書中寫的:「當人類第一次登上大西洋的海岸時,人類的故事就開始了。」西蒙·溫徹斯特,中文名文思淼。如果說地中海原來是西方古典文明的內海,那麼大西洋繼而成為西方文明的內陸海,塑造了現代西方世界。現在的它,已遠非一架橋梁,而是一個焦點,一條軸線,一個支點,見證了蠻荒與文明、強權與野心,連接著歷史與未來......
  • 大西洋之下:那些改變歷史的著名沉船災難背後的故事
    的確,這艘於100多年前沉入大西洋海底的巨型郵輪,曾牽動全世界的心,而這次沉船事故依然是迄今為止和平時期死傷人數最為慘重的一次海難。同名電影《鐵達尼號》中,傑克與露絲的愛情令無數觀眾動容,電影中最"催淚"的一幕,莫過於接近尾聲時,傑克漸漸失去意識,沉入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越來越遠。
  • 《大西洋帝國》上世紀20年代大西洋城的黑道權力鬥爭
    《大西洋帝國》上世紀20年代大西洋城的黑道權力鬥爭故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大西洋城,時值禁酒令剛剛頒布,一時間在全美售賣任何酒類商品皆屬違法。新澤西州的南部海岸,坐落著一座以"世界遊樂場"聞名世界的大西洋城,那裡是個不講法律的地方。在那條著名的木板路兩側是數不清的酒店,夜總會和各式各樣的娛樂場所,其規模和百老匯是不分伯仲。只要你願意掏錢,哪怕你只是個一文不名的工人,他們也能讓你逍遙快活得忘了煩惱,甚至以為自己是一國之君--不管合法與否。
  • 順德女孩分享劃渡大西洋的日與夜
    梁敏甜表示,同是橫渡大西洋,如今的她們有了更多的科技支撐,她在這次橫渡中也被許多其中用到的技術設備所驚訝到,特別感嘆人類的聰明。驚險點滴難忘翻船開心海上演唱會2017年12月14日,功夫茶茶四人正式從西班牙拉戈梅拉島的聖塞巴斯蒂安出發,開啟此次橫渡大西洋之旅。
  • 【姜建清專欄】在澳門發鈔的葡萄牙大西洋銀行 ——大西洋銀行及其母行的大銅章欣賞
    100周年(1864-1964)紀念銅章公元1500年前後的時期,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儘管從今天看,託勒密繪製的世界地圖謬誤百出,如非洲和南極緊緊相連,除歐洲、亞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無邊際的海洋,赤道沒有動植物生存等等。世界真的是託勒密描繪的這個樣子嗎?大西洋真的無法航行嗎?巨大的問號折騰著歐洲大陸,也折騰著痴迷於地理學和航海戰略的葡萄牙國王若奧一世的三王子恩裡克。葡萄牙瀕臨大西洋,臨海的生活經驗,使他把目光投向被稱作「死亡綠海」的大西洋。
  • 劃入加拿大的塞布爾島,為什麼被稱為「大西洋公墓」?
    在加拿大的一個地方位於大西洋中,它叫塞布爾島。這個島是由海流和海浪不斷衝擊形成的砂質沉積物。面積約80平方公裡,有「大西洋墓地」、「毀船的屠刀」、「魔影的鬼島」的稱呼,為什麼會有這些稱呼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下。
  • 大西洋史學研究新趨勢
    作為當代西方史學的重要分支,大西洋史學主張把大西洋內部及其周邊的島嶼、國家和區域等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在大西洋史學家看來,傳統的以國家為中心的歷史敘事有著明顯的局限性,且難以解釋跨國界或跨大西洋層面的各類歷史現象。因而部分歷史學家提出,應從大西洋視角來研究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和歐洲在各領域的互動,以彌補過往研究中的一些不足。
  • 《大西洋帝國》稱霸 電影演員入侵電視圈
    ,整部劇集展現了美國上世紀20年代的黑幫傳奇,無論故事、演員、場景均是電影大片級別,從品質上明顯高出其他劇集一籌。   「謝耳朵」連莊視帝   《大西洋帝國》男主角史蒂夫-布希密拿下視帝頭銜眾望所歸,不過最佳女主角卻爆了個冷門,該獎項的入圍者有《傲骨賢妻》女主角朱麗安娜-瑪格麗絲和《罪案終結者》的女星凱拉-塞吉維克,競爭十分激烈,但影后最終花落《混亂之子》的女一號凱特蕾-薩加。
  • 那本叫做《大西洋月刊》的雜誌,以及它期待看到的美國
    杜波依斯「《大西洋月刊》的讀者是我唯一能夠完全冷靜地面對的讀者。」作者:馬克·吐溫標題:《一個真實的故事》時間:1874 年意義:《大西洋月刊》將不少日後被認為是美國重要作家的人推向大眾。那是 1869 年的事情。
  • 埃及豔后的提爾紫,三角貿易的利與罰:讀懂大西洋的隱形經濟力量
    到了15世紀中葉,哥倫布、麥哲倫等探險家開啟了屬於「大西洋」的時代,新大陸被發現、新的全球貿易體系被建立,成為新的「西方文明內陸湖」。不過,即使在哥倫布之前,浩瀚的大西洋也不是一塊無人問津的海域,它與人類的故事可以從一個希臘神話說起。
  • 來自大西洋彼岸的新鮮美味—加拿大大西洋海產在2017中國國際漁業...
    來自大西洋彼岸的新鮮美味—加拿大大西洋海產在2017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精彩亮相2017-11-01 23: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2827 次 我要評論 青島國際展覽館舉辦的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期間,來自加拿大的大廚為中國消費者呈現優質的加拿大大西洋海產。
  • 單詞拆解:A.I(2)the Atlantic ocea大西洋
    寫作背景:電影AI-第2篇史匹柏導演,2001上演《人工智慧》英文名A.I序幕,影片畫面從「the Atlantic ocean 大西洋」開始你以為導演就隨便找個地方鏡頭一推,電影就開始啦,哈哈,圖樣圖深破啦!大西洋這個鏡頭是有暗喻的。
  • 被歪曲的黑道大佬,《大西洋帝國》中變身「怪笑小弟」
    他恐怕也是《大西洋帝國》中被歪曲得最深的一個有原型的歷史人物。劇中的米奇·多伊爾在《大西洋帝國》第一季中,米奇·多伊爾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他的身份是一個私酒販子,但毫無存在感。《大西洋帝國》中的扭曲形象一:真實的黑幫大佬變成劇中努基的小弟關於美劇《大西洋帝國》不得不說,第一季從人物到事件都挺接近歷史的;第二季雖然努基的經歷嫁接自「準將」庫爾勒,但至少還算是真實的故事;從第三季開始,故事情節從史實角度來看就開始瞎扯了。不過幸好對人物的刻畫還挺真實。
  • 隔著大西洋,撒哈拉沙漠是如何滋養亞馬遜雨林的?
    隔著浩瀚的大西洋,我們很難將撒哈拉沙漠和亞馬遜雨林聯繫起來。距離千萬米,撒哈拉每年都在無聲地滋養著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直到大約2億年前,大西洋開始擴張。南美洲和非洲中間的低洼處開始形成了海洋。大約在1.3億年前,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徹底讓兩片大陸相離,至此,中間永遠隔著一個大西洋。
  • [收購]大西洋:關於收購天津大西洋焊接材料有限責任公司50%股權的...
    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澳維通焊材有限責任公司關於天津大西洋焊接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之購買資產協議》(以下簡稱「《購買資產協議》」)和《股權質押協議》,公司擬以評估值人民幣2,018.275萬元現金收購天津澳維通持有的天津大西洋焊接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津大西洋」、「目標公司」)
  • 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市長神秘失蹤
    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市長羅伯特·利維已連續10多天不見蹤影,政府官員拒絕透露他的行蹤。有人猜測,利維此舉可能是為躲避關於他美化服役記錄的聯邦調查。  神秘「失蹤」  美國《洛杉磯時報》7日報導,利維已連續11天沒有在公共場合出現。
  • 一種紫色染料,促使大西洋航運和貿易發達,沿岸成為世界經濟中心
    人類與大西洋,是怎樣發展到今天這樣密不可分的呢?英國探險家、作家西蒙溫徹斯特,在他《大西洋的故事》裡,或許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他通過多年來的詳實考據、實地探求、深入研究,將一部恢宏的大西洋傳記,從鴻蒙初始到現代社會,呈現在世人眼前,其中,就包含了人類從發現大西洋,到認識它、利用它、徵服它的過程。
  • 大西洋城步入底特律破產後塵
    早在年初,因博彩業連年不景氣,美國東海岸的知名賭城大西洋(600558,股吧)城(Atlantic City)就打算打算申請破產保護。  作為美國四大賭城之一的大西洋城,其實早在2006年就走上末路。
  • 衛星在大西洋拍到的,到底是什麼?
    大西洋為什麼會出現「沙漠」?衛星清晰可見,這是怎麼回事?疫情的到來讓我們見識到了病毒有多麼的可怕,南北兩極的溫度逐步升高,北極圈都已經出現了罕見的38攝氏度,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洪澇災害更是異常嚴重,蝗災依舊在部分國家和地區肆虐,面對地球的一系列變故,2020年被稱為最不平凡最特殊的一年,面對這些氣候問題,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
  • 《大西洋帝國》大熱勝出 終結「狂人」時代
    昨日頒獎禮上,由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監製的《大西洋帝國》果不其然成為大贏家,不僅拿下劇情類最佳劇集這個含金量最大的獎項,主演史蒂夫-布西密也榮膺劇情類最佳男主角。HBO總算壓過了近幾年在金球獎上風頭十足的有線電視網新貴AMC,揚眉吐氣了一回。而最佳男女主角,都由多年老戲骨獲得,是對他們實力的肯定,也是對堅持努力的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