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天我們都知道不要急著脫衣服,因為還會有倒春寒,那麼「倒春寒」具體含義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一般指4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
倒春寒是指初春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
在一年四季中,氣溫、氣流、氣壓等氣象要素變化最無常的季節就是春季。
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燻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
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據歷史資料顯示:北京30年出現「倒春寒」的機率在57%左右。
特別是早春時節,這種氣候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3月8日南郊觀象臺的最高氣溫已達到15.2℃,而最低氣溫只有3.3℃,早晚溫差還比較大。
通常,人們將進入2月末3月初作為春天的開始。春季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一是春季的氣溫日夜溫差較大;二是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繁,天氣變化較多。
長期陰雨天氣或頻繁的冷空氣侵襲,抑或持續冷高壓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氣候多變。
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