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知識點: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2020-12-13 中考網

淺談 新生在地理學習中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江陰市成化高級中學 高同壽 214423

摘要:本文以實際教學經驗為依據,思考、歸納高一新生在地理學習中面臨的問題,並從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等方面針對性的採取一些措施,力圖幫助高一新生融入新的學習階段,以切實推動有效教學的建構和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有效教學、自主學習

一、問題

高一新生處於初中和高中、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的銜接、過渡階段,無論是生活上、學習上;還是心理和生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困惑和問題。就高中地理學習方面,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心理層面上的問題主要有:

1、 形勢對地理學習影響的思維慣性;

2、高一課程學習負擔與學生學習精力的相對矛盾導致學生學習心理上的倦怠。

學習層面上的主要有:

1、「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薄弱與高中地理必修1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的反差;

2、以上及「教育新政」背景下,課時安排與教學質量保證對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處理的影響;

3、高一新生自主學習的養成進度與高中地理學習效果的「馬太效應」。

心理層面上的問題,可以在開學伊始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作為一門課程,高中地理的特點和地位,樹立學生學好高中地理的信心和決心。而學習層面上的問題,就需要在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當中,通過課堂教學、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管理等方面,從教學情境創設、學習方法指導、學習習慣培養等角度潛移默化,力圖解決問題,令學生不以高中地理為畏途。否則,積重難返,在以後的學習中將事倍功半,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以下就學習層面上的問題談一談筆者的一些教學實踐和思考,以拋磚引玉。

二、對策

問題1:「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薄弱與高中地理必修1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的反差。

相對於高一新生,地理學習遇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難點是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課程標準要求: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那麼,初中的「基礎地理」部分中的經緯網知識的掌握是學好「地球的運動」的前提。因此,就有必要在課堂上進行系統性的回顧,並通過實物地球儀演示、FALSH動畫播放、地理圖表的讀圖分析、地理規律與原理的歸納、演繹和多媒體幻燈片投影等方法或形式形象直觀而又不失理性的弱化該知識點對 才學習的立體幾何思維上的要求。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課時學習第一目「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之前先回顧經緯網知識。回顧經緯網應循序漸進,通過演示,由感性的引導過渡到理性的歸納再歸為空間思維的建構,為第一目乃至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思維基礎。 #p#分頁標題#e#

首先,從「次品」地球儀認知在地球基本運動中地軸北端的空間指向,動畫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如此,學生對地球的運動有了一個基本的感性認識。

其次,按地軸→極點→經線→緯線的順序在地球儀上逐一指示並通過同步的側視圖投影來明確經緯線在地球儀上和側視圖中形狀、大小關係和指示方向等方面的特點及差異。簡短的八個字的記憶,目的是能讓學生再現經緯線的空間形態:地球自轉軸——地軸→地軸與地球儀表面的交點——極點→地球儀上連接極點的線——經線→地球儀上與經線垂直的線——緯線。

再次,對照實物地球儀來認識俯視圖。考慮到知識容量、難度以及教學進度,可暫時簡化認知的過程,並提醒學生在課後複習時參照《地理圖冊》第10頁上的俯視圖。

最後,在經緯線認知的基礎上示圖認識經緯度並列表比較經緯線的形狀、大小關係、指示方向、度數以及經緯度的分布規律。

第一目「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的學習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完成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異同的比較。通過演示,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在地球自轉中,地表某點就是沿著其所在緯線圈運動,從而對地球自轉角速度與線速度特點的掌握不僅僅是對教材圖1.18「地球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上數據的歸納,而是更進一步的理解記憶。並且為第五目「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中晝夜長短變化本質上的理解埋下伏筆。至於公轉速度特點也是從運行軌道著手,運用《地理圖冊》第10頁上「日地距離與地球公轉速度的關係」一圖繪製的原理——克卜勒面積定律去理解記憶。相對教材15頁活動2的表格而言,添加「軌跡」一項,就能對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特點有個清晰的認識。

在第五目「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學習中,一方面,以動畫演示、生活現象和圖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的讀圖歸納的形式來認識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另一方面,從變化的本質來理解。例如,在晝夜長短變化的學習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系統的、理性的去挖掘其變化的本質: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晝弧/夜弧→晝長/夜長。其中「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的理解,在之前「太陽直射點」與「晨昏線」的學習中已經做了鋪墊。

「太陽直射點」部分的鋪墊: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簡稱太陽直射點。

如上圖,L為地表A點地平面,與球半徑R垂直於A點;若A點為太陽直射點,接受太陽垂直照射,則L與圖示太陽光線(直射光線)垂直於A點。 #p#分頁標題#e#

所以,圖示太陽直射光線與球半徑R位於同一直線上。換句話說,太陽直射光線指向地心,與地表交點即為太陽直射點。

「晨昏線」部分的鋪墊: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那麼,晨昏線的空間位置符合哪兩點才能作為晝夜半球的分界線?觀察教材圖1.19後,比較容易得出結論:晨昏線(所在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因此,學生容易接受「晨昏線所在平面與太陽直射光線始終垂直於地心」這一論斷。那麼,「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導致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就不難理解了。至於「晝弧/夜弧=晝長/夜長」,結合地球自轉特點中增設的「軌跡」一項,一般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並對地理現象及其規律既可以表象又可以本質的認知。

問題2:課時安排與教學質量保證對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處理的影響

江蘇省「五嚴」新政背景下,高中地理課程課時的安排是固定的,習題的評講、舊知的回顧、新知的學習就需要統籌規劃好。為保證教學質量,除了對教學設計精心準備,還要正確、果斷處理課堂生成。前者有效引導後者,而後者升華了前者,兩者相輔相成,方能實現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學相長,沒有或者未能引導學生高亢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正確的學習方向、恰當的學習方法,教學預設如同虛設,課堂生成徒勞無功,有效教學如同鏡花水月。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預複習的督促與檢查、學習評價的過程化是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例如,在「時差」教學中,播放電影《環遊地球80天》片段(01:50:54~01:52:06),並提出問題:為什麼每經過一個時區,路路通(成龍 飾)就要把福特先生的手錶調快一個小時?為什麼福特先生最後意識到只是過去79天而不是起先的80天?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再如,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的教學中,我用兩張硬紙板、一隻鉛筆和一根尼龍繩來代表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地軸和直射光線讓學生演示地球「斜著身子」、「站直著」和「平躺著」三種情況下的繞日公轉,使之感性認識黃赤交角的存在與太陽直射點位置的關係。在學生動手參與、用心觀察和動腦思考的多感官的活動中意識到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並制約著移動的範圍,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學生預複習的督促與檢查的效果在於持之以恆的決心。督促是前提,是保障,而檢查是催化劑。發揮催化劑的功效,一是名至實歸,二是講究技巧。其精髓在於檢查本身的多樣化、綜合化和人性化,不能令學生反感,不能讓學生疲於應付,應針對實際情況,因地、因時制宜。對於重難點知識,預先告知學生,要求預複習,並要求完成以知識結構為形式的預複習作業。至於檢查,我一般是採取校信通告知家長督查、課前收查、課上抽查、課後詢問等方式,點、線、面相結合,有層次、有重點的去檢查。 #p#分頁標題#e#

問題3:高一新生自主學習的養成進度與高中地理學習效果的「馬太效應」

「教」是為了「不教」,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是高效學習的保障,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行為方式之一。對於這一點,我們教師應該有著清醒的認識:「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片面一點說,學習主體意識的存在不僅僅是課堂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引導和指導,而在於課餘是否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習慣和意願。

從高一新生的角度來看,教師的正確引導至關重要。沒有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雜亂無序,最終流於形式,收效甚微;錯誤的引導,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變相違背了自主學習的初衷。我目前的方案是設計一份「周末自主學習資料」,力圖從讀、思、練的角度,分層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並藉助校信通聯繫家長,從而取得家長的協助、支持與關心,督促學生按質按量按時完成以填補校外管理的漏洞。

「周末自主學習資料」設計的框架如下:以節為單位設置「課程標準」、「學習要求」和「要點回顧」;以章為單位設置「鞏固練習」和「能力提高」。「課程標準」和「學習要求」以讀為主,便於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要點回顧」以思為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鞏固練習」以「學業水平測試」(小 )真題和模擬題為主,用以自檢和反饋;「能力提高」採用 和模擬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更上一層樓。以下摘錄「周末自主學習資料」第三節「地球的運動」「要點回顧」中的第9點和第12點:

9、晝夜長短的變化(圖1.23部分)

a,此變化是時空變化,從本質上去理解為宜:晝長/夜長=晝弧/夜弧,其來龍去脈:自轉和公轉→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運動→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晝弧/夜弧→晝長/夜長。

b,極值的時間與範圍

c,晝長的比較(以同一時刻,兩地的比較為例):

其一:讀圖,見a(緯線和晨昏線→晝、夜弧→晝弧/夜弧=晝長/夜長);

其二:日期→季節(冬?夏?)→晝長是長?短?(生活經驗,有木有。注意,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如果是同半球地點的比較,那麼請繼續→緯度越高,晝長越長或者越短(童靴,你想:赤道永遠是晝夜等長滴,而極地是出現極晝或者極夜現象滴,也就是說由赤道到極地,隨著緯度的增加,晝夜長短狀況由「晝夜等長」過渡為「極晝或者極夜」。好吧,我承認我有點唐僧,我還要舉例解釋。今天是 9月7日 ,比較下面2組城市的晝長:上海和雪梨、北京和上海。今天是 9月7日 ,位於春分3.21到秋分9.23之間,處於北半球夏半年當中,夏季嘛,北京當然晝長夜短咯;而南半球澳大利亞的雪梨是冬半年,晝短夜長。故,晝長北京﹥雪梨。再看第二組,北京、上海都在北半球,都是晝長夜短,既然北半球晝長夜短,那麼極地出現的是極晝還是極夜現象呢?!對!你的智商很正常,晝長夜短的極致當然是極晝了!從赤道的晝夜等長向北過渡到北極地區的極晝,晝長由12小時過渡到24小時。故,北方北京的晝長比南方的上海更長。終於解釋完了,o(∩_∩)o) #p#分頁標題#e#

12、

在第9點晝長比較的舉例中,我嘗試在文字表述上貼近學生,至於是否得體有效,有待實踐的檢驗。而在第12點「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中,雖然沒有細化,甚至於「區時計算(換算)」、「偏移的規律」諸如此類的考察重點都沒有標註其中,但個人覺得已經初步達成我的目的:言簡意賅,一目了然。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正視高一新生在地理學習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積極探索、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採取了一些措施,並有意識的系統化和規範化。以此為契機,在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兩個方面,努力構建有效教學,推動新課改的深度發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19中考地理知識點:考試說明(地理)
    一、命題指導思想 2009年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地理科(江蘇卷)的命題以有利於推進中學地理課程改革,提高地理教學質量;有利於減輕中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地發展;有利於高等學校更加科學自主地擇優選拔合格新生的思想為指導,充分體現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切實反映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
  • 新形勢下我國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湖北 武漢 430072  內容提要: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必須提出切實有效的新對策,才能不斷把意識形態及其安全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 2020福建中小學新任教師招聘考試中學地理學科考試大綱
    2.考查考生理解與中學地理教學相關的大學地理學內容,能夠理論聯繫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某些地理學問題;關注目前地理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及其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和意義。3.考查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中學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運用這些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具備從事中學地理學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基本能力。
  • 黃河中下遊何處劃分 中學地理課本面臨挑戰(圖)
    黃河中下遊何處劃分 中學地理課本面臨挑戰(圖) 理由  對於「桃花峪」說,趙主任說,他就此問題向有關專家了解,專家的說法是:黃河之所以從鄭州桃花峪劃分中下遊的界線,是因為桃花峪處於衝積扇的頂端。河流一般以河形劃界,在桃花峪以下衝積形成的河床擺動比較大,在其上則擺動不太明顯或幅度較小。初中教材:「舊孟津」說  然而,關於黃河中下遊分界線為「舊孟津」的說法,似乎也是根深蒂固。
  • 高考地理知識點:東亞概述
    高考地理知識點:東亞概述 2012-11-22 19:1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權威發布丨2018年高考考試大綱(地理)+名師解讀
    能夠準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徵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
  • 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建議
    十年來,國有企業做出了許多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我們似應認真總結經驗,研究問題,制定對策,推動國有企業「走出去」的工作邁上新臺階。  當前國有企業「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若干問題  一是我國大型中央國有企業在國外進行併購重組時遇到了巨大的政治阻力。
  •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球儀與經緯網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球與地圖 地球儀與經緯網。高中地理是我們高考重要的組成部分,學好地理很重要,這一節講的就是地球儀與經緯網。接下來的知識點,大家要仔細的學習和掌握,打好基礎知識,迎接新的一年的高考。第一節我們暫時到此結束,大家從上邊的知識點中學到了什麼呢?還有什麼沒有掌握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 地理老師坦言:初中地理必背知識點,都是學習重點,都要記好
    地理老師坦言:初中地理必背知識點,都是學習重點,都要記好初中地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複習很重要。小同學們平日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練習等固然重要,但合理規劃複習也必不可少。學習地理,不光需要認真聽講就可以學好的,還需要面對各種識記、了解、理解、掌握、應用的地理知識等,才能真正將地理這門學科學好。經常有小同學說,自己在做題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自己在做題的過程中出現相對位置不準確、混亂的情況。所以,小編老師提醒,合理規劃,正確複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 2014年高考衝刺 地理:全方位疏通知識點
    為此,全國部分重點中學一線名師為考生支招。  各位老師認為,考前最後衝刺階段擔負著承前啟後、鞏固提升的重任,複習重點應放在將基本知識轉化為各種能力,強化思維訓練,系統地構建知識網絡,總結解題規律,積累答題經驗,突破各個知識點中的重點和難點,查找知識漏洞上,這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所在。下面請看各位名師針對9 個學科的精彩點撥。
  • 區域地理(歐洲)知識點及出題點
    區域地理(歐洲)知識點及出題點1.歐洲地形的基本特徵;(以平原為主,地勢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廣布,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2.影響中歐平原(波德平原)、東歐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表現;(地質時期的冰川侵蝕。
  • 2020安徽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中學地理學科考試大綱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地理學科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科專業素養、地理學科教學素養,即考生對地理學科專業知識、地理學科教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一)學科專業素養1.了解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特點與學科發展。2.了解地理科學的知識體系,掌握其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 中學地理怎麼學好呢?
    地理學科作為初中和高中都會存在一門學科,在考試當中也佔去一定的分數值。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最終會在考試中得以提現,考試就意味著競爭和較量。那麼到底中學地理該如何學,才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呢?老師會非常喜歡粘著自己的學生,內心會倍感欣慰,就怕不懂還愣愣的自己研究,閉門造車,那樣很可能問題越積越多。第三、課前認真預習要講的內容,心中有數;課上要認真聽講,聚精會神」課下要認真獨立完成作業,查漏補缺。課上的一時打小差兒、分心,很可能會落隊而難以彌補。有時候,當堂理解的知識,課下花幾倍的時間也可能難以突破,這時就是事倍功半了。
  • 中學地理知識點:臺灣問題背景介紹
    美國政府插手臺灣問題,阻礙中國統一的錯誤政策,造成臺灣海峽地區長期的緊張對峙局勢。1979年中美兩國建交後,後一方面發展與中國的關係,另一方面對利用臺灣問題打壓和遏制中國。美國政府的錯誤政策與行動,為臺灣問題的解決增添了新的障礙和阻力。李登輝於1999年拋出兩岸關係是「國與國關係」的分裂言論後,美國雖表示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但仍強調堅持《與臺灣關係法》,這再一次嚴重幹涉了中國內政,使臺灣問題複雜化。
  • 思維導圖建構地理體系,問題切割形成地理思維力!
    朱根平教地理之7200:思維導圖建構地理體系,問題切割形成地理思維力!下面這張圖片是上古時代的2016年我用電腦畫圖工具做的所謂的地理思維導圖,這是一張知識型思維導圖,一旦定格,即是死物,總是缺少點靈氣。它的最為核心的就是起到提綱挈領的關鍵詞或者短語、句子,或者圖形!
  • 2020年高考突破之---一句話理清人文地理所有知識點
    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知識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一句話理清人文地理所有知識點  1、農業生產的特點①地域性②季節性和周期性  2、農業的投入因素自然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3、農業按生產對象分類農、林、牧、副、漁(混合農業)  4、農業按投入分類粗放農業、密集農業  5、農業按產品用途分類自給農業、商品農業  6、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氣候
  • 中學地理知識點:地理解題的思路與方法(四)
    三、綜合訓練     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前面已進行各章節內容基礎訓練的基礎上,這裡為同學們提供三套綜合訓練自測 題,其中,a套為初中一年級世界地理的內容,b套為初中二年級中國地理的內容,c套為整個初中地理的內 容,可分別安排在初一學年結束、初二學年結束和整個初中地理學完以後進行訓練、自測,以檢查自己學習與 複習的效果。
  • 中學地理教師招考模擬試卷及答案
    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到該地進行了野外考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興趣小組從甲村落走到乙山頂,攀登的高差範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為解決A地耕地用水問題,計劃修建一條自流引水管道。在a、b、c、d四條引水線路方案中,你認為最適宜的線路是_____________。試說明理由。(9分)(3)圖中村落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第三產業意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第三產業意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第三產業是一個龐雜的混合產業群。應根據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性質、特點、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經營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
  • 《中國生態問題與對策》出版 孫鴻烈主編五位院士參加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