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知識點:臺灣問題背景介紹

2020-12-09 新東方網

  臺灣問題的出現,是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內戰的結果。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撕毀《雙十協定》和政協決議,於1946年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通過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最終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蔣介石退踞臺灣,並在美國的繼續支持下,維持所謂「代表全中國」的反共政治、軍事機構,從而導致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分離狀態。

  外國反華勢力插手臺灣問題,推行「以臺制華」戰略,謀求其所謂的全球戰略利益與國家利益,全面扶植國民黨在臺灣的統治,這是臺灣總是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政府從所謂反共全球戰備及國家利益出發,不遺餘力地孤立和遏制新中國。韓戰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武裝幹涉純屬中國內政的海峽兩岸關係。1954年與臺灣當局籤訂所謂的《共同防禦條約》,而對戰爭挑釁。中國人民解放軍被迫於1954年、1958年兩次奮起還擊,炮擊金門國民黨守軍,兩次臺灣危機由此產生。美國政府插手臺灣問題,阻礙中國統一的錯誤政策,造成臺灣海峽地區長期的緊張對峙局勢。1979年中美兩國建交後,後一方面發展與中國的關係,另一方面對利用臺灣問題打壓和遏制中國。美國政府的錯誤政策與行動,為臺灣問題的解決增添了新的障礙和阻力。李登輝於1999年拋出兩岸關係是「國與國關係」的分裂言論後,美國雖表示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但仍強調堅持《與臺灣關係法》,這再一次嚴重幹涉了中國內政,使臺灣問題複雜化。由此可知,美國推動「以臺制華」戰略和「雙軌」政策,維持兩岸分裂現狀,阻撓中國統一,這是臺灣問題直到現在還未得到解決的根本原因。

  學科分析

  從地理學科分析:

  1.臺灣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距350千米,北瀕東海,東北與琉球群島相距600千米。臺灣省包括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等島嶼,面積共約3.6萬平方千米。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中央山脈縱貫南北,把全島分為兩部分,習慣上也稱東臺灣和西臺灣。中央山脈隆起較晚,地質構造複雜,島上多火山、地震。1999年9月21日,臺灣花蓮西部地區發生芮氏7.6級大地震,這是臺灣100年來遇到的最強烈的地震。

  2.臺灣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長夏無冬。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火燒寮在1912年的降水量達8408毫米,是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區。臺灣森林覆蓋率約70%,有「森林寶庫」之稱。臺灣又有「海上糧倉」、「東方甜島」和「水果之鄉」的美名。臺灣四周被海洋環抱,魚、鹽資源豐富,享有「祖國東南鹽倉」美稱。黃金、銅、石油等資源蘊藏較豐富。

  3.臺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阿里山風景秀麗,日月潭潭水清澈。臺灣經濟特徵是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臺灣全省2000多萬人口,漢族約佔97%

  從歷史學科分析:

  1.臺灣自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我國古籍記載中,臺灣在戰國時稱島夷,西漢、隋稱東鰻、夷洲,隨唐以後稱流求,明朝時正式使用臺灣名稱。南宋時澎湖劃歸福建省晉江縣;元代,中國正式在臺灣設立專門機構——澎湖巡檢司。

  2.17世紀上半期,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相繼入侵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回了被荷蘭殖民者侵佔的臺灣,成為維護祖國統一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臺灣建立了「承天府」,對臺灣進行管理。1683年,清康熙帝統一臺灣,將臺灣重新納入中央政府的統一管轄。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臺灣設省,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1895年日本侵略者割佔臺灣後,臺灣人民堅持進行了保家衛國、驅逐日寇的長期鬥爭。1945年抗戰勝利後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勢力盤踞臺灣,美國全面扶植國民黨在臺灣的統治,造成臺灣與大陸的再度分裂狀態。中國人民一直殷切盼望臺灣早日回歸,並為此不懈努力。1979年元旦,中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的方針。之後鄧小平同志正式提出「一國兩制」構想。80年代以後,海峽兩岸長期對峙、相互隔絕的局勢得到了緩和與改變,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海峽兩岸同胞都有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臺灣最終還是要回到祖國懷抱的。

  從政治學科分析:

  1.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的重大原則問題。

  2.從法律意義上講,中國對臺灣擁有不容爭辯的主權,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據國際法規定,凡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就某些重大問題所公開判定和發展的含有規定具體權利和義務的宣言和聲明,都具有國際法的效力和含義。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政府共同籤署的《開羅宣言》指出:「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的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共同籤署了《波茨坦公告》,進一步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對臺灣歸屬的規定完全具有國際法的效力和意義。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多年來,已有160多個國家先後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這些國家在同中國建交的同時,都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惟一合法的政府。此外,1971年聯合國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也證明世界上最權威的國際組織承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目前存在於海峽兩岸之間的統一問題,不復存在主權問題,在性質上是中國實現國家統一的內政問題,不是國際問題,任何將臺灣從中國領土上分割出去的做法和主張都是違反國際法的。2000年2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新聞辦公室聯合發表了《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文中指出:中國政府主張和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國政府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對臺灣採取「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4.臺灣和祖國大陸統一,是海內外中國人的共同心願,隨著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祖國統一大業必將實現。

  例題剖析

  例題:讀材料回答:

  材料一:一個中國原則是在中國人民捍衛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義鬥爭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動搖的事實和法理基礎……有關臺灣的全部事實和法律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二:1999年9月21日凌晨01時47分,在我國臺灣省花蓮西南(震中位於北緯23.7度,東經121.1度)發生芮氏7.6級地震。隨後又發生20多次有感餘震,其中最強烈的一次為6.8級。這是臺灣近百年來發生的最強烈的地震。據報導,有4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一些地區電力和用水供應中斷。煤氣管斷裂引起火災,一些縣市停止上課和上班。

  臺灣地震牽動著祖國大陸億萬同胞的心。大陸各界迅速開展援災行動,救援人員和物資整裝待發。但因臺灣當局極力阻找,致使大陸救災工作被擱置、拖延。

  材料三:由於臺灣分裂勢力堅持「兩國論」,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臺灣海峽局勢存在著嚴峻的危機。對此,中國政府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強調指出:中國政府仍然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統一。但是,如果出現臺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如果出現外國勢力侵佔臺灣,如果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只能被迫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

  (1)簡要回答下列有關臺灣歷史方面的問題。

  ①舉出中國古代中央政權對臺灣地區實行有效管轄的兩個實例。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得到國際承認的兩個重要文件是什麼?

  ③在解放戰爭期間,臺灣人民為促進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做出的重要貢獻是什麼?

  (2)按成因,臺灣這次地震屬於 ,這類地震是由於 而發生的。

  (3)①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②這一基本方針是如何體現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方法的?

  ③面對臺灣海峽局勢存在著的嚴重危機,作為一名中學生,你認為自己應怎麼辦?

  剖析:這是一道運用歷史、地理、政治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跨學科綜合題。第(1)問要綜合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有關知識回答,說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2)問則從地理學科角度設問;第(3)問要求運用哲學觀點分析我國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並縱使現實談認識。

  答案:(1)①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管割臺灣和澎湖;清朝設臺灣府管轄臺灣地區。②《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③發動「二•二八」起義,成為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二條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3)①一個國家,兩種制度。②「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尊重世界和中國的歷史與現實,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以「一個中國」為原則,實現中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國社會發展規律,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方法;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當家作主、管理臺灣的原望,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③(鼓勵學生創造性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自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決擁護「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用實際行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利益和全中國人民的利益;努力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履行當代中國青年應有的社會責任。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話說
    更多中考信息新東方網中考頻道
    新東方報名系統新東方中考培訓課程

(責任編輯:薛琳)

相關焦點

  • 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臺灣背景介紹
    臺灣問題的出現,是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內戰的結果。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撕毀《雙十協定》和政協決議,於1946年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通過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最終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蔣介石退踞臺灣,並在美國的繼續支持下,維持所謂「代表全中國」的反共政治、軍事機構,從而導致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分離狀態。
  • 中學地理知識點: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淺談 新生在地理學習中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江陰市成化高級中學 高同壽 214423 摘要:本文以實際教學經驗為依據,思考、歸納高一新生在地理學習中面臨的問題,並從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等方面針對性的採取一些措施,力圖幫助高一新生融入新的學習階段,以切實推動有效教學的建構和素質教育的發展。
  • 2014年高考衝刺 地理:全方位疏通知識點
    為此,全國部分重點中學一線名師為考生支招。  各位老師認為,考前最後衝刺階段擔負著承前啟後、鞏固提升的重任,複習重點應放在將基本知識轉化為各種能力,強化思維訓練,系統地構建知識網絡,總結解題規律,積累答題經驗,突破各個知識點中的重點和難點,查找知識漏洞上,這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所在。下面請看各位名師針對9 個學科的精彩點撥。
  •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球儀與經緯網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球與地圖 地球儀與經緯網。高中地理是我們高考重要的組成部分,學好地理很重要,這一節講的就是地球儀與經緯網。接下來的知識點,大家要仔細的學習和掌握,打好基礎知識,迎接新的一年的高考。第一節我們暫時到此結束,大家從上邊的知識點中學到了什麼呢?還有什麼沒有掌握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 地理老師坦言:初中地理必背知識點,都是學習重點,都要記好
    地理老師坦言:初中地理必背知識點,都是學習重點,都要記好初中地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複習很重要。小同學們平日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練習等固然重要,但合理規劃複習也必不可少。學習地理,不光需要認真聽講就可以學好的,還需要面對各種識記、了解、理解、掌握、應用的地理知識等,才能真正將地理這門學科學好。經常有小同學說,自己在做題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自己在做題的過程中出現相對位置不準確、混亂的情況。所以,小編老師提醒,合理規劃,正確複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 中學地理怎麼學好呢?
    地理學科作為初中和高中都會存在一門學科,在考試當中也佔去一定的分數值。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最終會在考試中得以提現,考試就意味著競爭和較量。那麼到底中學地理該如何學,才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呢?老師會非常喜歡粘著自己的學生,內心會倍感欣慰,就怕不懂還愣愣的自己研究,閉門造車,那樣很可能問題越積越多。第三、課前認真預習要講的內容,心中有數;課上要認真聽講,聚精會神」課下要認真獨立完成作業,查漏補缺。課上的一時打小差兒、分心,很可能會落隊而難以彌補。有時候,當堂理解的知識,課下花幾倍的時間也可能難以突破,這時就是事倍功半了。
  • 臺灣中學地理教科書:依舊稱北京為「北平」
    21:匪夷所思的地理課題在中學地理方面,教的內容都還是1949年前國民黨統治大陸時的地理劃分,所以在課本裡用的都還是舊稱。何況有聯考撐腰,再複雜的年號,再豐富的礦產,學生一定能背起來的,就如同以下這道很典型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臺灣中學的地理考題:皖南丘陵的居民外出經商,人口稀少而都市不發達,是因(1)石灰巖地形發達,土壤貧瘠;(2)河谷平原狹窄,耕地有限,食糧不足;(3)交通不便,經濟落後;(4)氣候嚴寒,不利人居。下列對於江西省的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地形
    1、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複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
  • 82個地理知識點,陪孩子重走7000公裡絲綢之路
    翻開《中國人文地理畫卷·絲綢之路》,82個地理知識點由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歷史人文故事串聯起來,為了保證知識點的準確性,書中所有的資料都來自《史記》、《中國歷史地理圖集》等典籍,200釐米的長繪本,陪孩子重走絲綢之路。
  • 中學地理知識點:地理解題的思路與方法(四)
    三、綜合訓練     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前面已進行各章節內容基礎訓練的基礎上,這裡為同學們提供三套綜合訓練自測 題,其中,a套為初中一年級世界地理的內容,b套為初中二年級中國地理的內容,c套為整個初中地理的內 容,可分別安排在初一學年結束、初二學年結束和整個初中地理學完以後進行訓練、自測,以檢查自己學習與 複習的效果。
  • 高考地理知識點:新加坡概述
    高考地理知識點:新加坡概述 2012-11-22 19:1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南寧市第二中學|清華大學學長學姐經驗介紹
    本期為大家帶來清華大學學長學姐們的學習經驗介紹,快來看看吧~筆記:課堂筆記是複習時的基礎、遺忘知識點時的保障和遇到新知識時記錄的載體,擁有細緻的筆記hin重要。從材料、設問、選項、背景知識四個層面去分析高考題提取信息的方式,真正弄清高考題的思考邏輯。大題:大題的主要功夫在於寫題後的總結。
  • 高考地理知識點:東亞概述
    高考地理知識點:東亞概述 2012-11-22 19:1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8-26 14:51:30 說兩句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匯總,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背景介紹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中國關於地理的雜誌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 轉換思維 圖解世界——《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
    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更加精確地展示地理信息,一直是地圖編制者們孜孜以求的主題。從魏晉時期裴秀提出製圖六體到當代數位技術開創的動態電子地圖無不體現了這一主題。本屆裴秀獎金獎作品《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給出了答案,在人地協調觀的大背景下,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在享受迷人風景的同時,揭秘不同地理事物間的內在聯繫。
  •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完結篇,助你成績步步提高!
    高中地理必修一是整個高中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最難的一部分。說它重要是因為它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基礎,後面學習的絕大部分知識都會涉及必修一的內容,說它難主要是它的一些知識比較抽象,並且需要我們記憶的內容比較多,知識點比較散,也比較死板,靈活度不高,同時涉及一些計算問題。
  • 思維導圖建構地理體系,問題切割形成地理思維力!
    朱根平教地理之7200:思維導圖建構地理體系,問題切割形成地理思維力!下面這張圖片是上古時代的2016年我用電腦畫圖工具做的所謂的地理思維導圖,這是一張知識型思維導圖,一旦定格,即是死物,總是缺少點靈氣。它的最為核心的就是起到提綱挈領的關鍵詞或者短語、句子,或者圖形!
  • 重慶市南坪中學、地理高級教師——陳文文
    重慶市首屆地理骨幹教師、中學地理高級教師獲重慶市地理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我國鄉村聚落的類型及其影響因素》在《地理教育》雜誌2001年第2期發表《蝴蝶之鄉——臺灣》在《氣象知識》雜誌2001年第2期發表《西部某山區縣旅遊人才培訓的調查與思考》在《繼續教育》雜誌(核心期刊)2001
  • 高考地理知識點: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高考地理知識點: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2012-10-18 17:4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