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和黃海溼地的文化藝術對話

2020-12-06 澎湃新聞

黃土高原和黃海溼地的文化藝術對話

2020-07-08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顧亞娟 登瀛觀察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7月7日,鹽城·銅川書法美術剪紙農民畫作品展在我市拉開帷幕。鹽銅兩地書法家、美術家、民間藝術家代表等集聚一堂,相互交流藝術文化,共同提升創作水平。

鹽城與陝西銅川同屬革命老區,雖有萬水千山阻隔,卻擋不住兩地的深情厚誼。2017年,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鹽城與銅川籤訂對口協作戰略協議。對口交流,頻繁互動讓兩地情誼更加相融、人緣更加相親。為進一步加強兩地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地文化互鑑與提升,雙方共同組織了此次作品展,兩地藝術家紛紛熱情響應。

書畫、剪紙、農民畫等藝術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增進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據悉,本次展覽共展出兩地名家書法、美術、剪紙、農民畫精品240多幅,作品數量豐富、風格迥異、技法多元、各領風騷,具有濃鬱的地域特色和深刻的時代印記,體現了兩地藝術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堅持深入生活、紮根群眾的藝術情懷。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此次展覽是鹽城、銅川兩地文藝交流的一件盛事。銅川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劉根基認為,此次展覽規模大、層次高。從作品中能看到兩地書法家在創作中都嚴格恪守傳統,向經典致敬。透過這些藝術作品,能感受到鹽城人的開闊胸襟和對藝術的孜孜追求。希望未來能搭建更多交流平臺,促進兩地藝術文化交流。

「本次展覽中的書畫作品氣勢恢宏,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而剪紙、農民畫更是創意獨特、技法精湛。鹽城的丹頂鶴、溼地與銅川的窯洞、黃土高原等元素都被運用在藝術作品當中,充分展現了東西部不同的地域面貌與人文景觀。」阜寧縣文聯主席顧冬成表示,參觀此次展覽,與藝術家們交流切磋,開闊了眼界,對我們今後的創作取向和目標追求有著很好的借鑑作用。

登瀛觀察,致力打造鹽城第一時政公號!

撰 稿 | 鹽阜大眾報融媒體記者 顧亞娟

攝 影 | 鹽阜大眾報融媒體記者 顧亞娟

值班主任 | 韓寶貴

原標題:《黃土高原和黃海溼地的文化藝術對話》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原,滄海桑田
    ,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東西長1000餘公裡,南北寬750公裡,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總面積64萬平方公裡,橫跨中國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7省區大部或一部,主要由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山西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許多人並未去過,對其的直觀印象大都停留在千溝萬壑,沙塵漫天,乾旱至極的固有印象中。多年來每每與身邊的朋友聊天,總會問,你們哪有沙漠嗎,你們那是不是很缺水……一連串的類似問題,一時使我也有些困惑,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 黃土高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
    黃土高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沉積區。黃土高原和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千百年來,這片千溝萬壑的黃色高原為中華民族的發展默默地提供著動力。黃土高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沉積區。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來欣賞我國傳統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什麼是窯洞?+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中國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各有特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雪域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雲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
  •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裡來?
    雄偉壯麗的黃土高原綿亙千裡的景象蔚為壯觀,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在此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嘆。人們在讚嘆之餘,不禁要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到底來自何處呢?
  • 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哪裡?
    我國北部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那裡除了一些石質山地外,大部分地區都被厚厚的黃土覆蓋著。關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各執己見,提出了不少假說。
  • 申遺一周年: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驚豔亮相!
    鹽城,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77萬公頃海岸型溼地,這裡是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節點,也是全球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而黃(渤)海候鳥棲息地,這塊位於鹽城的自然溼地,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資產
  • 民族地理文化:窯洞——黃土高原的居住形式
    雖由考試引起,但重要的是可以拓展我們的民族地理文化常識。中國地貌繁多,不同民族聚居在不同的地貌會流傳下不同形式的民居。今天要講的便是在黃土高原地貌下的典型民居形式:窯洞。曾有人寫詩讚揚窯洞:"遠來君子到此莊,休笑土窯無廈房;雖然不是神仙洞,可愛冬暖夏天涼。"
  • 講述黃海溼地申遺歷程,鹽城「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李劍 記者 姜振軍)9 月 29 日上午,"心路歷程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在鹽城廣播電視總臺舉行,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申報歷程紀實圖書《零的突破》、中國國家地理別冊《鹽城特刊》,以及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宣傳片等正式發布。現代快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圖書作者和視頻拍攝方向廣大觀眾分享了創作中的細節和感人故事。
  • 黃土高原上的窯洞
    文/康橋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區)。在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裡,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窯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洞較多。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走進南京大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顧施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12月3日,由江蘇鹽城市和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活動的第一站「走進南京大學」同步開啟。本次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以南京大學為起點,後續將走進省內外各大高校。據介紹,活動以「遇見大美溼地 共建美麗江蘇」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黃海溼地遺產的生態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保護生態、守護世遺的意識,不斷提升廣大師生投身世遺保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努力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水韻江蘇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
  • 黃土高原黃土並非來自中亞沙漠
    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哪裡?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聶軍勝教授等人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黃土高原的黃土主要來自黃河,而非中亞沙漠;黃土高原儲存了黃河從青藏高原東北部搬運來的細顆粒物質。
  • 黃土高原上的明珠——信天遊
    這是一部用老钁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響遏行雲,全掃靡靡之音;一聲入耳,盪氣迴腸,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它,便是陝北民歌。陝北民歌是陝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陝北人民最親近的伴侶,是陝北勞動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 黃土高原土從何來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裡來?黃土高原如何形成?「很難想像,黃土主要來自黃河,而非中亞沙漠。黃土高原儲存了黃河從青藏高原東北部搬運來的細顆粒物質。」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聶軍勝說。該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
  • 旅遊丨走進黃土高原,探尋《龍嶺迷窟》
    這個五一,因為疫情無法出省那就關心關心省情省貌吧正好走進陝北地區帶著《龍嶺迷窟》的熱乎勁兒一覽黃土地貌的真面目去看原汁原味的陝北風光體驗黃土高原的歷史/習俗及傳說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 杜寶元:來自黃土高原的草木鄉情
    作者近照《黃土高原的秋天》(國畫)《秋塘夜曲圖》(國畫)《湘西風情之三》(國畫)▲《竹石圖》(國畫)中國書畫名家協會會員,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大學國際交流學院特聘講師,現任深圳市寶安區福海街道美協副主席,寶安區公共文化促進會藝術顧問,中國禪林畫院籤約畫家,深圳市寶安區詩詞學會理事。其代表作有《高原歸牧》《遠方的呼喚》《甘南牧歌》《秋塘夜曲》等,作品多次刊登於國內各類書畫藝術雜誌。1981年,杜寶元出生在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的小山村。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主要的高原有四個,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這四個高原可謂是各具特色,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內蒙古高原是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海拔高度相對較低;雲貴高原石灰巖廣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黃土高原地表崎嶇千溝萬壑,形成獨特的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 「她」,黃土高原上的補丁藝術家
    項目實施第二年,堅信「傳統即潮流」的「兮之在創•C’s DESIGN」(上海莘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團隊懷著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加入項目組,通過走訪延川當地深入發掘布堆畫的文化基因,體驗黃土高原與黃河所孕育的民俗文化,以契合時代精神的解讀與重構,實現布堆畫的潮流再創。
  • 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和「溝壑縱深」的成因是什麼?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高原地形應該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但是,在我國的四大高原中,有兩大高原地勢十分崎嶇,那就是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