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2022-01-06 祁華勝

儒家文化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國主流文化,儒家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不學習,不思考,不踐行,不參與社會治理,是學不會的,因為有學歷沒文化,有知識沒智慧的人簡直太多了,為什麼一定要仁義,因為更有人味,也更讓人覺得你像個人,儒家思想迄今為止都服務著泱泱大國,滋養華夏之魂。

不要說什麼王權富貴,不要談什麼人生理想,給自己一個心安的理由,就在紅塵中入世出世,不要在意 別人如何看你,且看自己如何修行。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分吹捧和商業互誇,因為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當下的事情,愛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珍惜青春,本身就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核心優勢:

第一、維護社會穩定,封建王朝是重農抑商,社會的穩定是第一要義,只要不動亂,不餓殍遍野,黃河泛濫,基本上,如果沒有較大的天災人禍,人能夠平順活下去,基本大概率是不會爆發暴動、革命和起義的,因為戰爭一點好處都沒有。

第二、保證窮人階層越遷通道,窮人可以學習知識,改變命運,可以參加高考,科舉,而且真材實料,唯一例外就是鍾馗考上狀元,皇帝嫌長的醜陋,而拒絕提名,

第三、科舉及第,考取功名,意味著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封建時代,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為君權神授,因為篡奪王權和皇權,在道德觀念這麼強大的社會,是不被允許的。而且人們對於根正苗紅,血統和繼承權的考量是普遍性的,即便有篡權得到的實惠,別人也會唾棄和嗤之以鼻。

第四、能夠包容,兼收並蓄其他文化,佛為心,道為骨,儒為皮,儒家是唯一能夠照顧到裡子和面子的文化,而且,謙謙君子,學習儒學,以及儒家思想,人更像人,因為懂得做人做事,出世入世的標準和底線,知道對得起良心,對得起自己生命和青春。

第五、凡事都有儒家兜著,其他的學說悶聲發大財,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抓典型,儒家的學子是最多的,殺雞儆猴也是找儒家的人,象徵性的搞鬥爭,無論是黨派、宗族、甚至既得利益者。我們看《大明1566》清流、嚴黨、皇帝、司禮監、海瑞,人民,倭寇、正義,這八方力量角逐,即便皇帝看似尋仙問道,實際上門清,看起來清流剛正不阿,保護自己的政治利益,很多時候看問題不能太表面。

第六、儒家思想類似國教,承擔教化人民,倡導生活職場新攻略,有專門的人負責培訓,也專門有人案例分析,幾乎所有人想要登上歷史舞臺,安然退出歷史舞臺,都需要智慧。

第七、塑造整體的文化屬性,以及個體在系統中扮演的角色,螺絲釘精神從秦時明月開始,到如今都是一樣的,本事大,你得隱,你得藏,你得夾著尾巴做人。

第八、人文關懷和歷史底蘊,即便是特殊時期對於儒家思想的璀璨,但是不可避免,做人做事,儒釋道,老莊易,不學不由你,不學融入不了社會、文化、紅塵和江湖。

第九、關乎到國運,儒家文化作為銜接其他文化的紐帶,儒家思想一脈相承,也發揚光大,很多東西看不懂,但是,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建立的文化觀念,生活倫理,世俗綱常,一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認知。

第十、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甚至作為華夏文化的魂,根脈魂就是儒釋道,就是2500年有文字記載的時候文明更迭和進化的全過程。

儒家文化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國主流文化,儒家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階層的文化屬性又不同,皇帝學的儒釋道和平民學的儒釋道,看起來是一個東西,內在邏輯和外在衍生不一樣。

比如《易經》《道德經》《論語》《中庸》《禮》《春秋》不用角度,立場看到的智慧不一樣,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看用的人。

有人拿《易經》《道德經》治理國家,管理企業,自律,有人拿著算命看風水,看相,甚至是騙人。

都是生存手段,不評價對錯,就是表明文化本身無屬性,有屬性的是人,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夜漫漫。早不知聖賢文章多有道,今在回頭看,一切唯心造。

學習儒家思想,真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自己兩袖清風,一口浩然正氣常存於胸,儒家思想是最接地氣的,普通大眾沒有讀書都能修的學問。

比如父母即便沒讀書,他也知道為自己的良心負責,知道致良知和忠恕,知道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人生苦短,再不真誠、忠貞,錯過的愛一定是過錯。

儒家思想對於愛的理解是道的層次,別人總拿封建禮教和亂七八糟不知道別人誰給儒家思想亂貼的標籤,實質上,儒家思想不僅有用,有大用,因為在普通人生活的平凡世界裡,中庸之道是大道,人學會中庸,一輩子,權衡利弊,趨利避害,一定善終。

違背道德、倫理、觀念,做事情,短期看收益很高,實質上破壞了長遠利益。

子不語,怪力亂神,到處皮孔鬥孔,都是無知黃口小兒,孔子的思想,至今為止,都是很優秀的智慧,需要更多人傳承,而不是低頭吃飯,飯吃飯罵娘的存在,這樣不道德。

儒家思想從來不拿道德說事,都很具體,家裡面有愛,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家和萬事興,道德就是同心協力,互相幫助,總能讓事物往好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儒家思想能否適應當代社會?
    無論有些人怎麼無知,怎麼反對,你都改變不了儒家作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的存在;無論你是否承認,是否有意選擇健忘或者無視,你都改變不了你身上被刻下的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原來是一種學派,一種思想,這種思想已經深入到我們的血液
  • 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之道」。
  • 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儒學的創立打破了封建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而儒家的思想也由古至今延長至今,儒家哲學注重個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和諧友好的關係,那麼,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 儒家思想及核心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以孔子的思想作為總指導的,它以「仁」為核心思想,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行為準則,注重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 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的核心,不是徵服別人,而是徵服自己。
  • 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是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儒家的「仁」是什麼「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會倫理範疇,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等無不圍繞仁展開,三綱五常是儒家倡導的基本社會倫理準則,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所以,了解儒家思想,首先就要理解儒家的「仁」的基本涵義。「仁」的本意是親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間互相親愛。《說文解字》仁,親也。孔子明確提出:仁者,愛人。儒家認為應當用「仁」來處理倫理社會關係,主張人和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而孝悌則是「仁」的根本。在孔子看來,人應該友愛大眾,親近賢德的人(《論語·學而》)。
  • 【國學智慧】儒家思想的核心
  •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禮」還是「仁」
    教師的繼續教育每年都有,老師們在網絡上可以與教育專家來一次思想的溝通,這保證了教師們每時每刻都能學到最前沿的教育理論和技術,這是非常有好處的。這幾天我登陸中國教師教育網,選了山東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袁梅老師的課《國學與教師禮儀》,袁梅老師是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看了她的介紹,我很欽佩她。
  • 【國學】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十分豐富。就個體講,有仁、義、禮、智、聖(信)、恕、忠、孝、悌等思想。
  • 論語15丨儒家思想關注的核心是什麼?
    因為這句話點出了儒家思想體系最要命,也是在後世最經常被誤解的關鍵。求在我。 直至今天,很多人都會認為儒家思想關注的是社會,是人倫,是社會的每個成員應該怎麼做。這是個天大的誤會!儒家思想關注的核心,和道家一樣,是自己,是自己該怎麼做,自己要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
  • 儒家經典思想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做靠什麼呢?靠誠意,至誠無息,日日不斷,沒有停息,則博厚,越積越厚,厚德載物;則悠遠,代代相傳,萬世太平;則高明,其智慧和力量超越一切,遠遠在他人想像之外。儒家中庸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價值和重要性必將日益顯現出來,這一點已經有所表現。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連續性的文化,也是中國眾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價值的核心精神和觀念。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儒家思想淵源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核心價值觀有其固有的根本,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認真梳理分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幹的儒家思想淵源,以便更好的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作用。
  • 【國學講堂】(十一)儒家思想核心是什麼
    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
  • 儒家思想到底是什麼?它的理論核心是仁者愛人還是天人合一?
    在中國的人間社會,對中國人的社會發展和人的價值觀產生深刻影響的,就是儒家道家和佛家。其中,儒家是綿延了中國數千年以來的主流思想。中國的社會制度、治理方式以及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方法論,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而道家和佛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只是扮演著配角的角色,所以說,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特徵。那麼 ,到底什麼是儒家思想?
  • 什麼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什麼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的說。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孔子時代是以「仁」為先。隨著孟子「義」的觀點加入,「仁義」二字成為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礎。
  •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儒家思想後來居上?
    第一是仁,仁愛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什麼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就是要愛人。首先是愛誰?從血緣上來說,我們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其次是愛自己的兄弟姐妹,親人朋友,再把這種仁愛的精神推廣到全社會,那麼這就是一個充滿仁愛和溫暖的社會。孟子把孔子的「仁者愛人」的思想往前大大地發展了。孟子說「仁者無敵」,他渴望在社會上實行仁政。
  •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推己及人
    懂得什麼叫做「己」,這個特點很厲害。己這個字,要講清楚很難,但這是同人打交道、做事情的基礎。歸根到底,要懂得這個字。在社會上,人同別人之間的關係裡邊,有一個「己」字。怎麼對待自己,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首先是個「吾」,是「己」。在英文裡講,是「self」,不是「me」,也不是「I」。弄清楚這個「self」是怎麼樣,該怎麼樣,是個最基本的問題。
  •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因為這一篇的核心就是圍繞著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來展開的。 「仁」是什麼?兩千年來,莫衷一是。 「博愛之謂仁」,這是孔家店的夥計——唐朝的韓愈講的。韓愈的思想,並不都是孔、孟思想,他是研究墨子思想的專家,墨子的思想就有「兼愛」,他把墨子的思想,融會到儒家思想中去,把「兼愛」換一個字改為「博愛」。 從字面上看,人有二而成「仁」。
  • 儒家思想的基本內容,以及關於儒家思想的利弊
    因為他沒有提出什麼很有實際性的建議。真正的重要可能就是在漢代的時候,把儒家的學說成為一種國家的思想,這樣一來就是把儒學的地位提到了很高的一個位置。在後期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說,儒家的學說是阻礙了我們發展的一種方式,而且儒家的學說對於我們人性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 儒家思想的基本內容,以及關於儒家思想的利弊
    什麼時開始儒家的學說有時候也是一種迂腐的代表了。我們一直都提倡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思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儒家的文化的一個過程。儒家的文化為什麼就是從一個國家性的人話,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文化了,這樣的差距一定存在著很多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去一步步的推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