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國主流文化,儒家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不學習,不思考,不踐行,不參與社會治理,是學不會的,因為有學歷沒文化,有知識沒智慧的人簡直太多了,為什麼一定要仁義,因為更有人味,也更讓人覺得你像個人,儒家思想迄今為止都服務著泱泱大國,滋養華夏之魂。
不要說什麼王權富貴,不要談什麼人生理想,給自己一個心安的理由,就在紅塵中入世出世,不要在意 別人如何看你,且看自己如何修行。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分吹捧和商業互誇,因為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當下的事情,愛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珍惜青春,本身就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核心優勢:
第一、維護社會穩定,封建王朝是重農抑商,社會的穩定是第一要義,只要不動亂,不餓殍遍野,黃河泛濫,基本上,如果沒有較大的天災人禍,人能夠平順活下去,基本大概率是不會爆發暴動、革命和起義的,因為戰爭一點好處都沒有。
第二、保證窮人階層越遷通道,窮人可以學習知識,改變命運,可以參加高考,科舉,而且真材實料,唯一例外就是鍾馗考上狀元,皇帝嫌長的醜陋,而拒絕提名,
第三、科舉及第,考取功名,意味著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封建時代,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為君權神授,因為篡奪王權和皇權,在道德觀念這麼強大的社會,是不被允許的。而且人們對於根正苗紅,血統和繼承權的考量是普遍性的,即便有篡權得到的實惠,別人也會唾棄和嗤之以鼻。
第四、能夠包容,兼收並蓄其他文化,佛為心,道為骨,儒為皮,儒家是唯一能夠照顧到裡子和面子的文化,而且,謙謙君子,學習儒學,以及儒家思想,人更像人,因為懂得做人做事,出世入世的標準和底線,知道對得起良心,對得起自己生命和青春。
第五、凡事都有儒家兜著,其他的學說悶聲發大財,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抓典型,儒家的學子是最多的,殺雞儆猴也是找儒家的人,象徵性的搞鬥爭,無論是黨派、宗族、甚至既得利益者。我們看《大明1566》清流、嚴黨、皇帝、司禮監、海瑞,人民,倭寇、正義,這八方力量角逐,即便皇帝看似尋仙問道,實際上門清,看起來清流剛正不阿,保護自己的政治利益,很多時候看問題不能太表面。
第六、儒家思想類似國教,承擔教化人民,倡導生活職場新攻略,有專門的人負責培訓,也專門有人案例分析,幾乎所有人想要登上歷史舞臺,安然退出歷史舞臺,都需要智慧。
第七、塑造整體的文化屬性,以及個體在系統中扮演的角色,螺絲釘精神從秦時明月開始,到如今都是一樣的,本事大,你得隱,你得藏,你得夾著尾巴做人。
第八、人文關懷和歷史底蘊,即便是特殊時期對於儒家思想的璀璨,但是不可避免,做人做事,儒釋道,老莊易,不學不由你,不學融入不了社會、文化、紅塵和江湖。
第九、關乎到國運,儒家文化作為銜接其他文化的紐帶,儒家思想一脈相承,也發揚光大,很多東西看不懂,但是,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建立的文化觀念,生活倫理,世俗綱常,一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認知。
第十、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甚至作為華夏文化的魂,根脈魂就是儒釋道,就是2500年有文字記載的時候文明更迭和進化的全過程。
儒家文化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國主流文化,儒家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階層的文化屬性又不同,皇帝學的儒釋道和平民學的儒釋道,看起來是一個東西,內在邏輯和外在衍生不一樣。
比如《易經》《道德經》《論語》《中庸》《禮》《春秋》不用角度,立場看到的智慧不一樣,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看用的人。
有人拿《易經》《道德經》治理國家,管理企業,自律,有人拿著算命看風水,看相,甚至是騙人。
都是生存手段,不評價對錯,就是表明文化本身無屬性,有屬性的是人,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夜漫漫。早不知聖賢文章多有道,今在回頭看,一切唯心造。
學習儒家思想,真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自己兩袖清風,一口浩然正氣常存於胸,儒家思想是最接地氣的,普通大眾沒有讀書都能修的學問。
比如父母即便沒讀書,他也知道為自己的良心負責,知道致良知和忠恕,知道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人生苦短,再不真誠、忠貞,錯過的愛一定是過錯。
儒家思想對於愛的理解是道的層次,別人總拿封建禮教和亂七八糟不知道別人誰給儒家思想亂貼的標籤,實質上,儒家思想不僅有用,有大用,因為在普通人生活的平凡世界裡,中庸之道是大道,人學會中庸,一輩子,權衡利弊,趨利避害,一定善終。
違背道德、倫理、觀念,做事情,短期看收益很高,實質上破壞了長遠利益。
子不語,怪力亂神,到處皮孔鬥孔,都是無知黃口小兒,孔子的思想,至今為止,都是很優秀的智慧,需要更多人傳承,而不是低頭吃飯,飯吃飯罵娘的存在,這樣不道德。
儒家思想從來不拿道德說事,都很具體,家裡面有愛,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家和萬事興,道德就是同心協力,互相幫助,總能讓事物往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