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回應了...

2021-02-13 至善書法
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重申,因應特定展覽主題出借典藏文物,並於展期內限期展出,屬國際博物館間常見的館際合作形式。

引發熱議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顏真卿《祭侄文稿》等外借日本展覽海報

1月16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顏真卿《祭侄文稿》、懷素《自敘帖》、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卷》、懷素《小草千字文》等作品在日本參加「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一展,輿論熱議愈演愈烈,對此,臺北故宮博物院回應全文如下:

有關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2019/01/16~02/24),將展出《唐 顏真卿 祭姪文稿》等故宮典藏文物,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表示確有此事,2015年12月由馮明珠前院長籤核同意出借,至2018年5月林正儀前院長雙方完成籤約,並將於明(2019)年赴東博展出。

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鄭重表示,「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海報文宣及文物介紹,皆以全銜「國立故宮博物院」載示,且東京國立博物館是世界知名、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對於展示與文物來源一定會慎重交代,因為事關該館專業聲譽。至於香港或中國大陸網路評介文章,其所引東博資料則皆刪去「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之全銜,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對此呼籲國人切勿以訛傳訛,自我矮化。

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重申,因應特定展覽主題出借典藏文物,並於展期內限期展出,屬國際博物館間常見的館際合作形式。另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各國主要博物館之間的借展交流經驗已有多年,也建立起標準嚴謹的作業程序規範。未來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期待透過國際文化交流,讓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珍貴的華夏文化資產受國際矚目。

陳其南

2019年1月13日,陳其南正式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距其上任院長短短180天,陳其南也被稱為史上任期最短的院長,「故宮臺灣化」、「閉館三年」、「國寶赴日參展」等更是讓陳其南短暫任期內熱議不斷。

時間追溯到2018年7月16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新任院長陳其南上任的交接典禮,當天陳其南的一番演講就引發爭議: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當即,陳其南的言論遭到臺灣主流媒體和學界、政界人士的強烈質疑與批評。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8年11月中上旬流出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擬於2020年閉館整修3年,展品將改到南院展出,隨即臺北故宮博物院再次陷入熱議。11月14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對外回應稱:北部院區正館即將全面進行整建工程及北展南移事宜,陳其南回答目前正在評估、尚未定案。此後,該事件不了了之。

真正點燃公眾情緒的「大火」來自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文物出借日本展覽一事。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借展的條件近乎「苛刻」,這也直接造成了兩岸文物交流的困局:首先,借展文物的單位,應稱作「國立故宮博物院」;其次要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案。

在兩岸關係最為和緩的年份裡,雙方都希望能進行文物與展覽的雙向交流,但最終實現的卻都只是大陸單方面的文物輸送:2009年10月,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展37件文物,參與了臺北故宮當年的「雍正大展」;2010年10月,浙江省博物館與臺北故宮合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浙博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卷)赴臺展出,而浙博希望臺方能夠同意「願意在適當的時候,促成本院所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到大陸展出」,卻一直未能等到回復。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顏真卿《祭侄文稿》

此番,陳其南任職期間顏真卿《祭侄文稿》等外借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一事,首先在日本境內所出現的宣傳廣告中均未能見標識該展品的借出單位;其次國寶級的展品境外借展,在文博界、司法界、監察單位等來講是否合乎法定審核程序。

但頗有意味的是,陳其南在此展開幕前三日卸任院長一職。

至    善    書    法    原    創    獨    家

選自珍貴黑檀,獨特紋路,韻味別致

質地極重硬,不易磨損、變形


▼點擊 閱讀原文 也可直接購買哦

相關焦點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兩道大菜」——「翠玉白菜」、「肉形石」,盛名在外。 不過,圍繞著這兩件文物的爭議也始終未消。這不,最近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又登上了媒體。 6月5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在《香港商報》刊登一篇題為「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的文章。文章背景是,5月29日「好事多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舉行動土儀式。
  • 顏真卿真跡出借日本,臺北故宮今天的回應被罵翻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臺北故宮因將「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出借日本被兩岸民眾撻伐。明(16)日,《祭侄文稿》將在日本展出,今天(15日)下午,臺北故宮才對此事進行回應。然而,回應的內容又引發了臺灣網友的質問與痛批。
  • 顏真卿墨寶外借日本引爭議 臺北故宮回應令網友質疑
    中新網1月16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近日,臺北故宮將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出,此事引起兩岸民眾批評。大陸專家表示,《祭侄文稿》紙卷出爐近1400年,「展一次傷一次」。臺灣網友紛紛哀嘆在臺灣都看不到,為什麼突然送到日本展出?而臺北故宮對此事的回應,再次引發網友質疑。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國寶應還給國民黨?該院一把手回應
    疫情衝擊旅遊業,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即總部)也遭到檢討,今年1月至8月參訪人數僅45萬,而去年同期有282萬,等於下滑84%。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質詢提及,故宮南院反而增加4%,為何北院沒搭上「國旅潮」?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回應,「國旅」確實是北部比較弱勢,但北院在年底有大展,也將舉辦活動結合行銷,全力衝刺,期望吸引更多島內民眾造訪。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馬英九回應四個字
    臺行政機構傳出要將臺北故宮博物院從二級機關降為三級對此業內和國民黨人士均表示莫名其妙,純屬自毀招牌,而臺北故宮院長回應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回應閉館整修3年傳言:正在評估,尚未定案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回應閉館整修3年傳言:正在評估,尚未定案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綜合報導 2018-11-13 16:22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時資料圖)報導稱,外傳原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可能改隸屬於臺「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要起訴北京故宮侵權
    對此,臺灣史記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周世雄認為,臺北故宮的做法「有點小題大做、惹事生非」,臺北故宮所有的文物、典藏都來自北京故宮,都是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的財產。臺北故宮博物院2日上午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作業務報告,報告當中針對臺北故宮授權與加值運用爭議處理提出說明。
  • 香港將修建故宮 臺北故宮:我們才是世界級
    原標題:香港將修建故宮 臺北故宮:我們才是世界級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在西九文化區修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臺北故宮竟然要告北京故宮,無法無天了…
    推薦公眾號:收藏致富(see066)昨天,臺北故宮在給「立院教委會」的報告中,指稱北京故宮出版社2年前發行的《故宮畫譜》套書,收入臺北故宮典藏的《溪山行旅圖》、《富春山居圖》及《早春圖》,卻未經臺北故宮授權。
  • 香港將修建故宮文化博物館臺北故宮:我們才是世界級的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自由時報》)【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在西九文化區修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對此,臺北故宮博物院回應稱「再觀察」,而臺灣歷史博物館前館長、前「政務委員」黃光男則說,臺北故宮的優勢在於藏品質量。
  • 香港將修建故宮文化博物館 臺北故宮:我們才是世界級的
    【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在西九文化區修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對此,臺北故宮博物院回應稱「再觀察」,而臺灣歷史博物館前館長、前「政務委員」黃光男則說,臺北故宮的優勢在於藏品質量。
  • 兩岸故宮文物臺北重聚 臺北故宮珍藏難回家[圖]
    臺北故宮珍藏為何難「回家」  兩岸故宮文物分離60年後將在臺北重聚,但臺北故宮的文物暫時無法到大陸展覽  東方網1月13日消息:新年伊始,兩岸故宮就傳來將要展開歷史性合作的消息。據《國際先驅導報》日前獲悉,北京故宮博物院已同意借展17件珍藏文物給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雍正展,這意味著故宮文物分離60年後將在臺北重聚。  同時,兩岸故宮院長互訪也已初定。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明珠告訴本報記者,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2月中旬將率領副院長等到北京故宮參訪,3月份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高層回訪。這將是兩岸故宮高層首次互訪,也是60多年來兩岸故宮文化交流中層級最高的一次。
  • 「臺北故宮」或被「改名降級」,國臺辦回應
    有記者問: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降級改為隸屬於文化主管部門。有評論認為此舉背後有政治考量,與意識形態有關。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我們注意到,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改名降級」的傳言,已經引起臺灣社會各界普遍質疑和強烈批評。
  • 臺北故宮「換帥」,陳其南成任期最短院長
    就在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昨天首次在日本公開展出時,昨天,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此事發給澎湃新聞的回應中已不見之前常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的名字
  • 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此外,臺北故宮目前正進行「新故宮」計劃,外界關心此事是否會受院長換人影響,負責審核「新故宮」計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則稱,計劃仍將照常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自臺媒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頻出新聞,其出借給日本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後天(16日)就將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 這樣的臺北故宮,還是臺北故宮嗎?
    人間隨喜薛仁明數年之前,臺北故宮歷經多年的整建修繕,終於以嶄新的樣貌面世。一整修完畢,臺北故宮便推出了極具分量的宋代文物「大觀」展。此展之宋代文物,無論質量,均全球僅見;不管是海內海外,都算得上喧騰一時、頗為轟動。
  • 臺北故宮
    外界揣測是失竊或內賊,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駁斥不可能:「如果我要盜,當然是盜懷表,怎麼會盜鑰匙?」此外她透露,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等前院長對於文物缺損統統知情。陳亭妃要求臺北故宮據實以告,若24小時內不公布,她將向檢調單位、廉政部門、監察機構告發。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
    一款「朕知道了」的膠帶紙,今夏意外風靡兩岸四地,掀起一股臺北故宮的新熱潮。作為臺北故宮首推的皇帝硃批紙膠帶,該文創品取自博物院典藏康熙真跡,創意設計簡單明了又霸氣十足。以黃白紅三色為一組,售價200元新臺幣,讓眾親諸粉大呼過癮,直贊「故宮文物不再不能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