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

2020-12-18 中國教育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用「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進行總結,不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時也具有極強的時代性與人類共同性。

從今天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道德危機、不可持續危機以及人類異化危機等來看,西方商業文化不具有普世價值,而中國傳統農耕文化中的「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等價值觀使人類與自然及人類自身產生了和諧,反而使人類具有了和諧與可持續的未來。

也因此說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天下性、道德性、社會主義性。天下性,在於思考問題的全局性。它不局限於從自身、自家思考問題,也不局限於從企業方面思考問題,甚或不局限於從國家方面思考問題,而是從人類、世界、眾生、宇宙之廣度思考問題,總之從宇宙至健之無比廣大的秩序思考問題。現在西方文化主流思想是圍繞資本利益的,至多在於為資本利益集團之聯合體服務,至於佔絕大多數的工人階級以及廣大民眾的利益則只是敷衍,其工具性很強,這與中國故有之「仁愛、民本」思想格格不入。

道德性,在於將道德貫穿於文化的各類形式之中。政治之道德性表現為政治倫理化;法律之道德性在於法律要與正義相吻合;經濟之道德性在黜奢崇儉、貴義賤利,還有不傷害三農;教育之道德性在於培養以德為先的德智體美勞兼備之才;軍事之道德性在於出師有名,以防禦為主,不首先侵略他國等。

社會主義性,在於「民本」「仁愛」「大同」;在於「以人民為中心」;在於「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於「耕者有其田」;在於以家庭為單位按照人口多寡分配的土地分配製度,雖此制度性質為私有制,但分配是平均的,是為民制「恆產」;同時,在家庭內部財產是共有的,這種共有制應該說具有社會主義性,將此家庭共有推擴至社會,則為天下為公。

仁愛,是孔子講的,其要義在人與人相感,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把我視同兄弟,我同樣把你當作兄弟;君以禮待臣,臣子相應以忠侍奉君。當然以直報怨,也是相感之意。以孔子的教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實現仁愛的根本方法,其通在人心。對具體做法而言則是以慈孝始,父慈子孝,父慈為當然之事,子孝也接近當然之事,但較之父慈為難,所以孝成為實現仁愛的基本途徑。有孝心,推及兄弟姐妹則為悌,推及夫妻則為義,推及朋友則為信,推及君臣則為忠,於是乎五倫成為實現仁愛的基本方法。天下在五倫的相互感動下而為一家,建立在五倫基礎上的制度,自然就是禮制。

民本,就是以百姓的利益為根本,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實現民本的途徑,在於仁政與王道,具體言之:制民恆產,薄賦斂輕稅收,量入為出,打擊豪強勢力,鹽鐵專賣,節制私人資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使老有所安,壯有所用,少有所懷,女有所歸,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民本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理想的根本價值理念。

當然,民本也要求民德的提升,要求勤儉以得之,而非投機取巧以得,更不能依靠賭博販毒取得財富,也不能靠汙染環境發財,等等。今日財富若與道德分離,只講GDP,不講取之以義,那麼會嚴重違背民本之價值。

誠信,是以至誠之心,不食言,言行一致,不口是心非,以最大努力踐行人生之信條。它也包含西方之契約精神,但不盡相同。西方之契約在於形式上不違約,即使此契約是不合乎道德的、不公平的,甚至是武力強迫的,也應無條件遵守,如西方列強曾經強加於我國的各類不平等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日即予以廢除,此對人民之誠信也,對資本列強之違約也。

因此,誠信具有道德之內核,不僅僅在於「言必行、行必果」,唯「義之所在,則言必行、行必果」。

正義,從文字上考研其中的「正」,其乃會意字,表示前往某地,有遠行之義。現在引申義為平正,不偏不斜;還有正心、正直、正確、恰當、公正、糾正等義。

「義」,繁體字為「義」。篆字與繁體字很相似,也屬會意字,從羊(祭牲),從我(兵器),表示用兵器宰羊作祭品。義簡化為義,原始義是指禮儀,後又改為禮義。所以「義」者,禮也。

若將「正」「義」合起來,就是以不偏不斜的步伐堅定地沿著禮義之路前進。

在經史子集中,最早用「正義」一詞的大概是荀子。《荀子·正名》說:「正利而為謂之事,正義而為謂之行。」意思是說,為功利去做叫事業,為道義去做叫德行。從這句話看「正義」的意思就是為道義而行,也就是以道義為奮鬥的目標。在《荀子·儒效》中還有:「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這裡的「正義」是道德的意思,或者指以道德為行為標準之義。

正義確實有恰當行為的意思,或者有恰當的道德要求、有禮義的意思,所以對於道德要實事求是,以大眾之普遍性為原則,不可陳義太高,陳義太高則弄虛作假,形同虛設,不但不能教化人,反而犯造假之錯誤。釋家教化人以因果報應為律,告誡世人行善有好報,此以利導善也!儒家也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亦義利合一也。都是將行善之獲善報、行惡之獲惡報作為教化人的信條,陳義並不高,但較之言義不言利效果顯然要更大一些。

和合,是一種兼容兼顧,打成一片,從整體看待事物的思維。諸如「天人合一」「心物一體」「體用一如」等,都是和合思想的體現。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天人相合相感,天即人,人即天;心外無物,物不離心;體用不二,體用不離,物物一太極,事事無礙。西方思想則注重分析,將心與物分離,對心之研究為宗教,對物之認識則為自然科學。而中國則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表現為極強的人文主義。體用相分,將道德與制度、義與利相分離,在西方看來,所謂法律、經濟、政治等皆為理性工具,無情無義無心,法律即規則,是叢林背景下的博弈形成的。只有力量之大小,只在你死我活之爭鬥,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根本不存有相互依賴、同舟共濟的關係。而和合觀,則首先強調人與人之間應是和諧的關係,其鬥爭性是在和諧性、統一性之下。因此,人類的鬥爭武器,其殺傷力不應超出人類的承受力,今日之核武器競賽已遠遠超出人類的承受力,一旦核戰爭爆發,人類必然走向毀滅。

大同,是人類社會的終極理想,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價值之推擴就是要求人類最終實現大同的理想,人類像一家人一樣,相互敬愛,以禮相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人類是一命運共同體,以中華傳統文化的理想講,就是要實現天下太平,天下要太平就一定要使天下像一家人一樣,從而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也就是說能堅守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價值者,以大同為理想者,方可實現人類在全球化背景下「平天下」的理想,或許這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使命所在。

因此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講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人類的核心價值觀,具有普遍意義。現在翟博同志的領銜下,將其中的12字分別由六位教授編寫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六本書,即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不僅對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中華文明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對於構建一個命運共同體的世界也極具現實意義。我衷心希望這六本書的出版能對社會人心道德發揮巨大的影響。(作者:樓宇烈)

編者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資助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由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翟博任課題主持人、總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圍繞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等主題,用通俗的語言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核心價值,內容包括《仁愛:中華文化的核心力量》 《民本:中華文化的價值追求》《誠信:中華文化的做人準則》《正義:中華文化的道德原則》《和合:中華文化的獨特品質》《大同:中華文化的社會理想》六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分為三部分編寫。第一部分:理論概述。從理論和學術角度,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理論基礎和學理支撐。第二部分:經典選編。從歷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中精選名篇,按照經典簡介、作者簡介、選文、注釋、翻譯、解讀等方面內容編寫。第三部分:經典故事。從歷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中精選經典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本系列讀本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論學術研究成果,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普及讀本,為全國大中小學學生、教師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的重要學習讀物,也是在全國中小學教師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提高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力的培訓教材。

《人民教育》雜誌

相關焦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在京發布
    本報訊 (記者李子木)8月15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進行闡述研究,用通俗的語言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核心價值,包括《仁愛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正式出版發行
    據介紹,《讀本》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資助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由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翟博任課題主持人、總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樓宇烈、張豈之等文化名家特為《讀本》作序。8月15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 樓宇烈「愚公大講堂」論道中國傳統文化根本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本精神」,大家沐浴在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裡,深受啟迪與震撼。這也是現代西方社會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根本原因。  然而,在中國文化中,以人為本的人文文化卻不會異化為「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其原因在於中國文化中存在一種「以天為則」的傳統。中國人講「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順從自然,這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點。其核心就是決定人命運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以「德」為本,而不是外在的「天命」。中國人非常強調以天地為榜樣,向天地學習。
  • 樓宇烈、曾仕強:中華傳統文化何以重建
    恰恰是這一百周年,值得我們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上的認識問題。」近日,兩位國寶級人物——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與臺灣興國管理學院院長曾仕強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   他們的對話主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應以何種格局重建」。對此,樓宇烈表示,對於全面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建立起一個全面的、不孤立的格局。恢復、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要從教育入手。
  • 溫故知新·博文約禮 首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論壇在聚壽山書院...
    中華孔子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王中江教授致開幕辭,並以《教育的本性、清末民初的美德教育與當前的傳統文化教育》為題做精彩開講>聚壽山書院劉天意副院長接受北京出版集團人文社科副總編高立志捐贈圖書合影留念佛教在線山西訊  4月21日, 溫故知新·博文約禮,首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論壇暨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研究會成立一周年慶典大會在風景秀麗的聚壽山書院隆重舉行
  •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近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首屆高層論壇在南京舉辦。與會專家認為,應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交往文化涉及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問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中華優秀傳統交往文化的核心是人,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現實社會關係中,要正確面對和處理人際關係。仁愛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和原則。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徐小躍提出,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聚焦三個問題: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
  • 樓宇烈:中國文化,不能再「失魂落魄」
    導讀   用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樓宇烈先生的話來說,中國近百年來,在文化上曾經「失魂落魄」,而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國家戰略的今天,對中國傳統文化,應該是一個真正需要重新反思、探討和評價的時候,並要對它作出一個新的評價來。
  • 習近平: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北大教授樓宇烈:中國文化即「為人之道」
    樓先生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深訪談」中,從許多方面對中華傳統文化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樓先生認為,我們再也不能「失魂落魄」了,而是應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並結合社會現實和時代需要進行創新性繼承和創造性發展。樓先生鮮明地指出:「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更是中國文化的世紀。
  • 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結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理念叢書》出版發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理念叢書》由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史家張豈之先生主編,叢書分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理念讀本》、《天人之學》、《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誠實守信》、《厚德載物》、《仁者愛人》、《自強不息》、《尊師重道》、《和而不同》、《以民為本》、《日新月異》、《天下大同》13本分冊,曾入選2012年度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總署
  • 北大教授樓宇烈:中國文化,不能再「失魂落魄」
    導讀  用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樓宇烈先生的話來說,中國近百年來,在文化上曾經「失魂落魄」,而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國家戰略的今天,對中國傳統文化,應該是一個真正需要重新反思、探討和評價的時候,並要對它作出一個新的評價來。樓先生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深訪談」中,從許多方面對中華傳統文化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
  • 用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核心價值觀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延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思想註解。依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正面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映射到日常生產生活實際,形成精神動力、產生思想價值。
  •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秋節前夕,全國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文化活動,以特有的節慶儀式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秋是意蘊豐富的中國傳統節日,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們要用創新的形式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江蘇靖江市文明辦主任王濤說,演誦活動用語言的力量展現了中華優秀品德。
  •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範、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思想道德、政治理念、價值追求、人格修養、獨特品質、社會理想的精華,是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集中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道德精髓、根本精神和核心思想理念,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核心價值觀。
  • 無量子淺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義、中華傳統文化簡介
    近期,關於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話題成為熱議,由於多年來的洋文化入侵,大家對傳統的中華文化已經變得模糊,很多人總會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藉口去推廣西方文化。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迫在眉睫,對下一代,弄清自己的祖宗,認識自己文化,變得尤為重要,民俗文化傳播使者無量子收集總結髮下資料做成ppt,供大家參考交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
  • 用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寫在《中華傳統文化...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用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寫在《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出版之際  新華社記者周瑋  近日,由中央宣傳部等部門支持和指導、國家圖書館組織實施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首批圖書正式出版發行。
  • 優秀傳統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的基礎
    原標題:優秀傳統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的基礎   編者按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之後又對中國夢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繫進行了系列論述。
  • 主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本報訊 近日,貴州籍著名國學學者劉長煥先生做客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道德講堂,應邀為該局第三季度「明禮知恥 崇德向善」主題活動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講座。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黨員幹部共100餘人聆聽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