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人都知道,全書趣味盎然,讓原本枯燥的歷史內容變得生動起來,有血有肉的人物來回穿梭。該書自出版以來深受歡迎,長期佔據暢銷榜首,出版費高達4000萬元。但為什麼當年明月寫出了如此優秀的作品卻沒有新作呢?醉心於仕途?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怎麼寫出這麼棒的一擊?
2006年是《大明王朝》的熱播期,在此期間,有關明朝的話題一棒接一棒。《大明王朝的第七張面孔》、《皇帝、太監、文臣:明朝政局中的三角戀情》,再趕上央視百家講壇《明朝十七帝疑案》以及主講老師後來出版的《明朝文官狀元》、《毛佩琦在說永樂皇帝朱棣》等書,可以說,2006年屬於"明"年。
在如此濃鬱的明代文化氛圍中,時月也開始寫作,最早在天涯論壇發帖,後轉至新浪博客,並以每天2000字的速度更新。2006年9月,第一本《明朝那些事兒》出版,獲得當年噹噹圖書排行榜冠軍。明朝熱到了最高潮!
對於明朝,我們或多或少有很多誤解,宦官當權是最受詬病的,東廠西廠還是一個有趣的梗。其中,有很多明代的優秀東西很少為大眾所知。
在《明朝那些事兒》出版之前,普通大眾大多只能通過閱讀權威著作來了解明朝,但權威著作對讀者的門檻較高,讀者閱讀此類書籍的興趣並不高。也許讀者突發奇想要了解明史,但看不到兩頁這些權威書籍就會缺乏興趣。其次,在快節奏的時代,沒有精力去閱讀這本權威書目。
《明朝那些事兒》則不一樣,他打破了《明史》斷代史的書寫規則,打破了權威歷史的波瀾不驚,當年明月選擇走進歷史,成為歷史。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他自己。在文本的影響下,讀者是觀眾,不知不覺成為書中故事的體驗者。
他用最通俗的語言,最通俗的方式,寫出了最接近真實的歷史。他筆下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文字枯燥無味,讓人喜歡的是有畫面感的歷史。
然而當年明月做到了,讀《明朝那些事兒》給讀者最直觀的感受是,這不是在讀書,而是在看電影。你讀到的每一句話,都能在讀者的腦海中自然地演變成一個個場景,扣人心弦的情節處理,更讓人忍不住去探究情節的發展。
當讀者讀完全書,不禁感嘆"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
2009年3月21日,《明朝那些事兒》連載完成,該書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中國官方正式認定為歷史類圖書推薦書目,並獲得當當網"最佳五星生活類圖書""卓越亞馬遜暢銷書獎"等多項榮譽,當年明月為此書獲得4199萬元版稅。但書結束後並沒有跟新。
從記者的採訪中了解到,原來月亮在生活中,寫作只是一種愛好,而其本職工作卻是一名公務員。在我們的思考中,如果能寫出這樣一本暢銷書,那麼作者本人也完全可以脫離自己的原著,轉身加入專職寫作團隊。
以《明朝那些事兒》為敲門磚,在唐代、宋代等新作出版的背後,也能收穫良多。然而,當年成名的明月並沒有選擇這條路,他很清楚自己沒有被紅的名聲所迷惑。
但也有人說,月兒迷戀權力,從一開始的普通公務員到2013年擔任環保部宣教中心綜合辦公室副主任(副廳長級),到後來擔任河北省隆化縣副縣長,再到2018年擔任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主任,《明朝那些事兒》像是他仕途的敲門磚。
真的是這樣嗎?有了寫作的目的,功利的寫作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在網文泛濫的時代,只為吃飯而寫的文章,其成就能達到當年明月的高度嗎?
作品是好是壞,讀者最清楚。劉震雲是最好的例子,編者不對他做過多評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了解。
只有發自作者內心的文章才能打動讀者的心,畢竟如果不打動,又如何影響讀者?當年明月開始寫《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最初的目的更像是一個夢,一個自己童年的夢。
明月5歲時迷上了書店的《上下五千年》,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到孩子是真心喜歡這本書,父親買下了這本花了他五分之一月薪的書。當時,在作者的普通家庭裡,出書的錢並不少。
《上下五千年》一直伴隨著他的整個小學,讀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他在小學讀了十二遍。後來明月開始讀《二十四史》和《以史為鏡》,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明朝,於是轉而研究《明通鑑》、《明史紀事本末》、《國集》和《綱目三部》。
研讀這些權威書目,加深了他對明朝的了解和對明朝的熱愛。當然,當年明月之所以有時間研讀這些書目,是因為自身的工作強度不大,有充裕的時間去學習。
同時,明月發現大家對明朝有太多的誤解,而隨著2006年明朝文化的日漸流行,他心中的火再也按捺不住了。恰逢其時,年輕的衝勁讓他大膽寫出了心中的《大明王朝》,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首次試水的成功,帶來了堅定文風的動力。與其說當天的兩千字令人難以置信,不如說對他來說太少了。來自靈魂最深處的話語,總有說不完的話。心是那麼的激動,筆是那麼地顫抖。但寫作的時間其實很少,一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嚴肅的工作不能丟。
當被問到是否會辭去現在的工作全職寫作時,他用"一旦興趣變成了工作,興趣就消失了"一句話打消了這個念頭。字裡行間,他對自己成名的認識非常清晰。
"我覺得工作就是工作。我爸爸告訴我,不管你有多大的名氣,受到多大的關注,你都要有一份認真的工作,"他在央視《面對面》中說,這更好地說明了他寫這本書的初衷。他是2009年受邀參加這個節目的,前面提到他是2013年被提拔為幹部的,所以,說明月家念事業的說法是沒有站穩腳跟。
至於他為什麼不是在寫新的作品,其實從前文就可以推斷出來。《明朝那些事兒》的成功是因為他的興趣,興趣使他成功,《明朝那些事兒》是他積累的效應,這也是他作為業餘作家能寫出好作品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時間充裕,當時寫作只是一個小公務員,任務不重,而現在當了局長,任務繁重,處理的事情多,沒有寫作的欲望,怎麼有心情寫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月亮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他可以選擇繼續自己的工作,這是難能可貴的,很難認識到自己的成名人物。當月亮才能做到,擺脫名聲,踏實做事,在浮躁的社會中,才不會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