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3000萬人因為這本書愛上了明朝,愛上了歷史

2020-12-14 她在叢中笑19

《三十而已》中的鐘小芹因為熱愛寫作,最後高價賣出作品版權,命運大反轉。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樣的故事恐怕只存在電視劇中了。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當年明月就因為寫作獲得版稅4100萬。

當年明月,本名石悅,對,他就是曾掀起一股明史熱,《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

《明朝那些事兒》迄今為止累計銷量已超過千萬冊,創下中國圖書銷量奇蹟,成為無數人口口相傳的經典佳作。

當年明月

可在大火之前,當年明月跟《三十而已》中的鐘小芹一樣,30歲不到,只是一名普通小職員。可能他在單位的存在感還不如鍾小芹高,因為當年明月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總之很普通的一個人。當時他的領導評價他能力也就一般。

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有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當年明月來了個大反轉,他和他的《明朝那些事》一起火了。他的書在暢銷排行榜上,蹲了幾天、幾月、幾年,然後是幾十萬冊,幾百萬冊,幾千萬冊。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這本書的發行量可以排進前十五名。

這讓領導和同事們對他刮目相看,他自己都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寫明史,偏偏當年明月和《明朝那些事兒》大火了呢?

看完了這套書後,我總結了當年明月和《明朝那些事兒》受國民喜歡的三大原因:

1.對歷史題材的一種創新,真實又有趣

說到歷史,我們就想到了考試,枯燥又害怕,但這本書卻非常迎合當代人閱讀歷史的口味。

《明朝那些事兒》以一種全新的題材,白話文的表達,幽默風趣的筆觸,向讀者娓娓道出大明王朝300多年間17位皇帝、王公權貴以及一些小人物的命運故事,讀起來毫無晦澀感。

那些原本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當年明月的筆下,也變得鮮活起來。這種寫法拉近了讀者與歷史的距離,讓歷史成為了活生生的故事,可以說沒有任何閱讀障礙。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

在大明王朝大勢已去後,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非常憂慮恐慌。如果是正經歷史教科書可能會寫:明朝的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等等。

但在《明朝那些事兒》第20章,當年明月是這樣寫的:

個人認為,崇禎同志過於憂慮了,因為毀不毀,這事不由他。

就是這樣一句話,將這個原本沉重的話題變得沒有那麼壓抑了。

歷史本來就是悲劇,所以當年明月的這些調侃、幽默就顯得非常有用了,讓讀者看起來不至於太鬱悶。這也是網絡寫史的一大特色。

如今讀完整套書後再回來看當年明月的成名史,發現並不是白話歷史成就了他,而是他一手捧紅了純粹的「草根白話史」。所以《明朝那些事兒》這麼多年,一直被模仿,卻從未曾被超越。

2.作者清醒的意識:興趣變成了工作,興趣就消失了

當年明月的大火是個意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火從來就不是他的目標。

就算他開始有名氣後,也和如今的大多數上班族一樣,下班後回到家中,獨自一人,點外賣或者自己做晚飯,過著普通的日子,然後寫《明朝那些事兒》至深夜。

《明朝那些事兒》

他寫書不是為了名利,他就是單純的興趣,這種力量一直讓他堅持寫。

在這一點上,當年明月有著非常清醒認識。他認為做人做事不可太有目的性,上天很公平的,它不會把寫作的靈感和執著於名利的追求同時給予任何一個人。

他相信,只有保有一顆純淨的心,心無旁騖的人,才能寫出好的作品。這就是情感的力量,心無旁騖的力量,而寫作的時候能做到心無旁騖就已經成功了。

如今,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結集成書了,銷量大好。媒體問到他對將來的規劃,當年明月卻很是茫然,這個問題顯然為難他了,畢竟他從來沒有在名利上做過任何規劃。

過了半晌,他才回答答:「還那樣吧,生活總要繼續的,也沒有什麼新的想法。」看吧,這就是當年明月!

很多人說這麼火了,不如辭職,專門從事寫作。沒想到當年明月果斷否決,他說:「一旦興趣變成了工作,興趣就消失了」。看吧,這就是當年明月!

3.他對明史的空白部分進行了填充,用自己的靈魂還原了歷史

有人可能會質疑,一個20幾歲的小夥子,能寫明史?

其實當年明月上中學前,已經把《上下五千年》讀了十二遍。長大後,他就開始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最後發現明史的人物最有意思,所以就開始研究各類關於明史的書籍。

為了寫這套《明朝那些事兒》,他通讀並參考《明史考證》、《明實錄》、《中國大歷史》等60本以上的歷史類書籍。

雖然筆風幽默有趣,但他並沒有瞎說,篡改歷史,相反他在反覆研究《明史》的基礎上,結合了一些檔案、筆記、野史、碑刻等,對大明王朝的歷史空白部分進行了填充。

所以他是忠於歷史的,中國文學家歐發偉指出,當年明月用自己的靈魂還原了歷史,而人類在他的歷史裡還原了靈魂。

另外很多人對明朝有不少誤解。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王朝,也是被人誤解最深的一個王朝。比如王朝腐敗、宦官當政、皇帝無能。但當人們讀過《明朝的那些事兒》後會發覺,明朝有值得大寫特寫的地方,如鄭和、唐寅、王守仁、董其昌,還有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

可以說當年明月修正了人們對明史的誤解之處,同時讓大家認識到原來歷史並不只是殘垣斷瓦、古廟荒冢,歷史原來是很精彩的。

寫在最後:看的是故事,思考的是人生

作者用如此多的篇幅講述一個王朝的興起和衰落,僅僅是讓我們消遣聽故事嗎?

當然不是!

當年明月講了這麼多王侯將相、無奈更替,風雲變幻,是想告訴我們:有些事情,終其一生去算計,去廝殺,去搶奪,到頭來卻是一場空。那麼何不好好享受現在,抓住當下。

《明朝那些事兒》

在《明朝那些事兒》大結局篇,當年明月提到:成功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這就是他想說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

很多人在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開始關注起了歷史。據統計,有3000萬人因為這本書愛上了明朝,愛上了歷史。甚至有讀者評價,每當生活感到絕望時,我就讀讀《明朝那些事兒》。我想一套書最大的作用莫過於此,拉近了大眾與歷史的關係。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本身就充滿了太多傳奇故事,它就像歷史的褶皺,每翻開一篇都精彩無比。它是一個強悍而溫情的時代,一個歷經劫難又恢弘大氣的朝代,一個穿越了時空,又正在我們身邊不斷行走著的朝代。《明朝那些事兒》更是被譽為了解明史的必讀書籍之一。這樣傳奇的王朝,這樣有趣的故事,這樣有實力的作者,我們怎麼能錯過呢?

讀《明朝那些事兒》,歷史不再是塵封的往事,而是在讀一本有靈魂的書,講述一個有靈魂的朝代。

相關焦點

  • 因為一本書,愛上一朝泉-明朝那些事
    這期間還要感謝公博段總的提攜,保粹劉總的全力支持以及品一藏泉的引領。閒話較多,現步入正題。這篇文章筆者將與各位分享筆者如何通過一本書愛上一朝泉的歷程。就像原本打算安安穩穩玩清錢的筆者,最近卻對明錢有莫名的好感,而且這種情愫愈演愈烈,直到今年5月份休假讀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算是徹底迷上了明錢,因為一本書,愛上一朝泉,誠然如是。 1.
  • 《明朝那些事兒》真的只有那些事兒嗎?明朝歷史科普文,真的上頭
    這套明朝歷史科普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在十餘年間狂銷3000萬冊,深得大眾喜愛。《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所著的一部歷史暢銷書,書中講述了從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間的歷史。讀著《明朝那些事兒》,你會在作者詼諧幽默的語言裡倍感親切,就像正與作者相對而坐,燙上一壺好酒,就著下酒菜,在席間評論著歷史裡的王侯將相,興衰起落。等到席散後,你會發現,內心已在談笑風生裡,變得豐盈溫潤。
  • 出版3年版稅4100萬,改變百家講壇,《明朝那些事兒》有多受歡迎
    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即使有很多人喜歡這本書,但是《明朝那些事兒》難道就沒有質疑嗎?輕鬆幽默的文字都會給人一種不正經的感覺,一些人都質疑這不是一部史書,而是一部亂編的小說,但現確實歷史上發生的那些事,遠遠超出了小說家的想像。經過這種類似「炒作」的方式,也讓這本書的名聲越來越響亮,而當時明月,也收到眾多央視節目的邀請函。
  • 《明朝那些事兒》妙趣橫生的歷史
    第1部——第7部《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是我12年大學實習期間看的,已經是8年前了。因為這本書實在很有意思,所以想推薦給大家。該書06年一經出版真的是風靡一時,是眾多名人、明星、名流的枕邊書。在它之前,歷史書大多都非常官方且嚴肅,而該書在作者當年明月的筆下明朝長達幾百年的大小事都被描繪的生動鮮活,引人入勝。該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 一本不那麼一本正經的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
    但是歷史不止於它的枯燥,還是有其研究價值的,最起碼那些歷史人物是極其鮮明的。《明朝那些事兒》小編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小說哈,由當年明月編寫的關於明朝歷史的小說《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在當年不可謂不火,掀起了2007年大明王朝熱。
  • 好書推薦之《明朝那些事兒》
    (引自360百科)《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可算是近幾年的網紅書,朋友圈中總有人在閱讀,也獲得了不少好評。很久之前就把它加入我的閱讀計劃當中,但是因為是電子書便遲遲未看,本人有一種習慣,看現當代名著與歷史、心理類的書籍,喜歡看實體書,而網絡小說則喜歡電子閱讀,說來也怪,看書也有一種儀式感。
  • 出版3年版稅4100萬,3000萬人因此愛上讀史!
    就連《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都說:不可能的。其實歷史沒有變化…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要犯,該殺的人還是要殺,嶽飛會死,袁崇煥會死,再過一千年,還是會死。 所有發生的,是因為它有發生的理由,能超越歷史的人,才叫以史為鑑,然而我們終究不能超越,因為我們自己的欲望和弱點。
  • 還記得《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嗎?他由一名公務員飛黃騰達成大官
    還記得多年以前,多少人因為一本網絡連載的讀物《明朝那些事兒》而愛上了歷史。這本書的作者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與眾不同的角度讓我們對於在明朝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可能在大家的眼裡,許多常規的歷史讀物都是枯燥又冗長的,可是這本書不僅內容真實而且風格多樣化,能夠讓人在輕鬆的環境下閱讀完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那麼這本書的作者是誰呢?他又因何而寫下這本書呢?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明朝那些事兒》比不上《萬曆十五年》?誰更勝一籌?
    《明朝那些事兒》比不上《萬曆十五年》?誰更勝一籌?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毫無疑問是關於明朝歷史的書籍中,銷量第一的存在,也是講解明史的書籍中,受眾最多、名氣最大的。1.兩本書的作者都選擇了從政,從體量上看,《明朝那些事兒》更寬廣更宏大,字數也更多,但是《萬曆十五年》卻又做到了以小見大。當年明月寫出《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不論是生活上的閱歷,還是關於明史海量資料上的閱歷,都是有所欠缺的,因此他寫的很多地方明顯深度不夠。這點當年明月自己也承認,他說,他和真正的歷史大家錢穆先生相差太遠。
  • 《明朝那些事兒》漫畫版發布 開心看歷史(圖)
    《明朝那些事兒》問世十年,如今漫畫版也終於推出了。本書是漫畫版系列第二季,講訴明成祖朱棣的雄霸偉業。本書用超萌的繪畫風格講述了作為皇位邊緣人物的四王爺朱棣,如何在幾次戰役中受到賞識,並在北京與蒙古人對峙中建立起自己奪位的堅實基礎,最終逆襲成功,登上寶座!對明成祖朱棣與建文帝的皇位之爭做了全面的解析,並對戰爭場面等加以細化。人物性格鮮明,分析入情入理,可讀性強,又耐人尋味。
  •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為什麼會那麼受歡迎?
    一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讓你了解到它想讓你了解到的東西,還在於它能夠讓你愛上讀書,而《明朝那些事兒》恰好就是這種書!這本書應該說是相當精彩,很受大家歡迎的一部描寫歷史的書。每個朝代都會發生很多的事情,很繁瑣,想要弄清楚是一定要下番功夫的。
  • 明朝那些事兒:「大結局」面市
    網絡點擊量過億,圖書累計銷售超500萬冊後,「草根」學者當年明月終於在清明假期間推出了《明朝那些事兒》大結局。一口氣「說」了兩年半,一場「草根文化」狂歡就此打住,有些悵然若失的讀者希望作者能寫下去。對此,當年明月雖欣然答應,但眼下,他說太累了,需要歇歇了。
  • 4月份看了一本書《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
    最近這段時間工作比較忙,也沒時間寫文章, 整個四月份就看了一本書,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感觸頗深,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當年明月。本書幽默風趣、通俗易懂。主要寫了明朝276年(1368-1644),從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到最後一任皇帝朱由檢 。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講述了整個明朝的皇帝、明朝的大臣、明朝的政治經濟故事。這本書多年蟬聯多個網站第一名,無論是歷史愛好者,還是普通讀者都值得推薦 。
  • 從《錦衣衛》說起:明朝那些事兒(三)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龍門客棧》《俠女》到90年代的《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再到2010年的《錦衣衛》,香港武俠總愛圍繞著明朝那些事兒拍個不停
  • 說說《明朝那些事兒》中這兩則來自主觀臆斷的錯誤
    《明朝那些事兒》有哪些主觀性錯誤呢?數不勝數,一言難盡。本來嘛,治史者最忌在敘史中滲雜入太多私人情感和動輒抒發個人主觀意見。這方面,太史公司馬遷起了一個很不好的頭。《明朝那些事兒》並非一本正經的歷史書;《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也並非專業的史學家,作者寫這本書,自己也坦言,是「以心述史」,根據自己的感覺得解讀歷史,用自己的理解來描述歷史人物的心理。既然初衷如此,就不妨把太史公那一套主觀性述史的手段發揚光大,甚至推向極致。
  • 《明朝那些事兒》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人的一生當中要讀很多的書,但是有些書是毫無價值,有些書雖然有價值,但是卻讓人提不起興趣,而《明朝那些事兒》既是一本有價值的書,也是一本讓人讀起來很感興趣的書籍。本書一共分為七部,每部都有每部的特色與精華之處。
  • 《明朝那些事兒》一炮而紅,作者當年明月卻選擇沉寂
    《明朝那些事兒》的出現,打破了許多市面上單一的歷史文字書籍規定格式,自然受到了無數人的推崇。因為石悅添加了個人想法,雖然讓裡面的人物更加豐滿圓潤,但也只能使得這本書成為草根書籍,而並非參照教科書。一段屬於"當時明月"的歷史潮流,開始緩緩流動。
  • 「文末有福利」堪稱全民歷史讀物,《明朝那些事兒》如何創造三千萬冊銷量奇蹟?
    蕭秋水按: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真不需要多介紹,我酷愛王陽明的那捲,全部讀完後專門買了那捲收藏,不過現在那捲可以放棄了,因為有更好的版本出現,值得全部收藏。他寫書的初衷很簡單,「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而他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為了證明這個給別人看。
  • 了解美國歷史最值得讀的一本書,堪稱美國版《明朝那些事兒》
    要想了解世界近代史,必須要讀一下美國歷史。關於美國的歷史書實在是太多了,令人眼花繚亂,內容良莠不齊,要麼過度吹捧,要麼過於簡略,要麼深度不夠,甚至還有的過於細枝末節。有很多作者甚至東拼西湊一些東西就湊成一本書,極為不負責。總之,讀完後這些書後對美國歷史仍然是一知半解,對美國歷史不能把握全貌,這樣就不太好了。
  • 《明朝那些事兒》——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顛覆,歷史即枯燥這樣的認知,這本書一經出版,就榮登噹噹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出版之後更是暢銷5年,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中國教育學會倡導為中學生必讀好書,但你知道嗎?這一套書的前身,只是一部網絡連載小說,而作者本人在創作的時候,這是一名喜歡看歷史小說的普通職員,但他覺得當時的歷史小說都太過於說教,沒有觀感,於是自己上手憑藉著出眾的文筆和對歷史的熱誠創作出了這一部堪稱是中國版的《紙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