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筆者自詡為是一位願意分享的人,就像當時創辦泉色泉香公眾號也絕不是一時興起,是發自內心的想通過這個平臺,將筆者玩錢幣的心得體會更加直觀的傳達給每位看到文章的泉友。
所以筆者的文章從不隱晦什麼,也絕不會傾於某一權威;文章包含類似於筆者如何以藏養藏、如何給錢幣拍照及錢幣交流會行情速遞這樣商業性的內容;也包含筆者對房梁錢、柜子錢、及發祿錢等民俗錢幣的研究;還包含錢幣收藏注意事項、層出不窮的欺騙手以及古泉名坑錢幣鑑賞等技術性的內容,也是包羅萬象。
這期間還要感謝公博段總的提攜,保粹劉總的全力支持以及品一藏泉的引領。閒話較多,現步入正題。這篇文章筆者將與各位分享筆者如何通過一本書愛上一朝泉的歷程。
每個人戀上某事物總有一定的緣由,比如很多人喜歡聽於文文的《體面》,是因為歌詞和旋律總讓他們想起相似的過往;很多人喜歡吸菸,是因為它可以陪你度過無數個寂寞的夜,而就古泉這個圈來說,很多人喜歡上古泉可能就是因為歷史課本上的一則野史或當下熱播的宮廷劇抑或無意間讀到的一本史書。就像原本打算安安穩穩玩清錢的筆者,最近卻對明錢有莫名的好感,而且這種情愫愈演愈烈,直到今年5月份休假讀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算是徹底迷上了明錢,因為一本書,愛上一朝泉,誠然如是。
1. 捕夢人眼中的大明王朝
筆者一直以來就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從小就喜歡聽長輩們講過去的野史,等上學了,就喜歡歷史課,尤其是歷史課本中後面附加的野史,所以歷史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唯一遺憾的是,對明朝的了解卻寥寥無幾或者說非常片面:
在我眼中,明朝是一個神秘、混亂的朝代,因為宦官專權,東廠西廠以及錦衣衛的存在奠定了這個基調;
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打下了大明天下,後人為了激勵自己,還鑄造了洪武通寶背牧童騎牛;
朱棣篡奪了侄子的江山,鑄造了永樂通寶,並編纂永樂大典;
建文帝懦弱無能,丟掉了江山,去向成了千古之謎,並後續引發了朱三太子案以及天地會的風波;
嘉靖皇帝昏庸無能,天天沉溺於修道煉丹,導致當政期間家國乾淨,一窮二白;
此外萬曆皇帝陵墓被公開挖掘、崇禎皇帝成為最悲情的大明皇帝,並自殺身亡;
這大概就是筆者對大明王朝及幾位皇帝的第一印象,而接觸錢幣之後,對明錢的的認識是:
洪武、天啟十一兩、隆慶、永樂、萬曆、崇禎,這就是我對明錢的所有認識,即使這些也只是了解皮毛。
分不清徐天啟和天啟有什麼區別、天啟上十下星和上十誰價值更高、至於天啟工戶、背新、季、雲等是怎麼來的,價值多少、存量多少,一概不知;
一直認為萬曆有一種錢幣之所以稱為鬼萬曆,是因為萬曆多用於墊棺材,才稱之為鬼萬曆;
一直認為隆慶通寶、泰昌通寶是南明錢...
以上就是筆者對明錢的全部了解-片面、淺顯、概念混淆。
2.當年明月眼中的大明王朝
不得不佩服當年明月的才華,開創了史記、教科書、戲說三種方式以外的第四種記述歷史的方式-通過幽默詼諧的方式,將明代的每一位皇帝刻畫的栩栩如生,卻又完全符合真正的明史,也難怪他能7次榮登作家富豪榜並最終一路仕途,平步青雲。而雖然剛剛讀完《明朝那些事》的十分之七左右(正到明代第一猛人張居正部分),但筆者就迫不及待想與各位分享這本書的精彩。同時這本書也徹底糾正了筆者一直以來對明代的片面理解。
明代雖然宦官盛行,卻又因各位皇帝們的勵精圖治,大明王朝成為繼漢唐之後的又一盛世王朝;
朱元璋雖出身農民,卻能謀善斷,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開創了大明王朝;
朱棣雖然篡奪皇權,卻也是因侄逼叔反,本人更是文能坐上龍椅便治理天下,武能跨上戰馬便馳騁沙場,簡直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戰神明君;
建文帝並不是筆者想像中的那麼無能,只是生不逢時遇到變態強的皇叔,用人不當,遇到坑君的李景隆;
嘉靖皇帝雖然痴迷修仙,卻是智慧超高的存在,40年不上朝大明照樣運轉如常,也算是奇蹟;
而隆慶皇帝不是南明的君主而是萬曆的父親,其鑄造的錢幣雖然精美無比,本人卻不似父先輩們那樣英明果斷,氣場十足,尤其是遇到張居正、高拱等一幹猛人,自己簡直成了傀儡一樣的皇帝。
而對明朝的鑄幣,筆者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洪武除了小平、光背還有上福、上浙、上桂、上豫等9種,還有洪武一、二、三、五錢以及洪武十一兩以及洪武京十、十福、十豫等版式;除此之外,大中通寶也是朱元璋稱帝前的鑄幣;
明仁宗朱高熾這個好色胖子,雖然宅心仁厚,懷柔天下,但也終因沉溺女色在位短短八個月就帶著對這個世界的不舍含恨而逝,而他去世的那年是洪熙元年,大明甚至沒來得及鑄造年號錢。「洪熙通寶貌似只存世了兩枚,一枚在博物館一枚流失,而泉界對這兩枚的真偽還存在爭議。由此可以推斷出迷中泉老師手中的洪熙通寶應該不是流逝的那一枚,這個機率比中5億彩票的機率都要低一些。
而鬼萬曆並不是所說的因為墊棺材板這樣LOW的原因,而是因其字體古靈精怪,特別詭異,被戲稱為「鬼萬曆」。
3.再牛的師傅也帶不出沒有根基的小白
正如「再牛的蕭邦也彈不出你的憂傷,再牛的師傅同樣也帶不出對歷史一無所知的你」。 玩錢幣不是單純的傳幫帶,首先你要有一定的根基,簡單點講,你玩哪個朝代的錢幣你最起碼對它所處的朝代以及年號背後皇帝有個最簡單的了解吧?要不然即使神仙也很難把你帶入高手的行列,而且還容易出笑話。
記得以前聽一個朋友說他去下鄉,碰到一老農,手裡拿一尊毛主席瓷像,然後朋友問他是否到代,老頭張口就來,「保老保真包到清代 」,朋友頓時語塞...
再講一個以前遇到的一名國寶幫,筆者翻看他朋友圈,看到有一枚忘記叫什麼名字的銅錢,屬於一眼假的地攤貨,但是當時看到他的簡介是「林則許年間鑄幣」,於是我就問了一嘴「林則徐啥時候也稱過帝?」最後對方回了一句「孤陋寡聞,這是我太爺爺傳下來的,一直密不示人」,我竟不知該如何回答...
西溪坑大中
這突然讓我想起了當時看到迷老師手撕三孔布的壯舉,且不說三孔布存世極罕,位列古泉明珍之一,價格動輒百萬起步,不是你舍不捨得的問題,單就其銅質,像掰小餅乾一樣掰碎對手勁也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吧?
此外,一直以來錢幣界飽受爭議的洪武通寶牧牛圖,筆者查閱資料發現有不少泉友認為其鑄造於明代,且估價在5000-20000之間不等,而現實中各評級公司在斷代的時候,基本都是民國、日本回流或者乾脆寫近代,至今未發現到明代的(也可能是筆者孤陋寡聞),包括洪武通寶背觀音三畜圖。價格也基本在1000-3000之間不等。記得以前筆者看過一篇文章分析,朱元璋雖然君臨天下,確是農民出身,即使他不忌諱自己的出身,應該也不願意大肆宣揚,甚至乾脆鑄在錢幣上,讓後人盡知。所以洪武通寶應該為後世鑄造的壓勝錢,目的是激勵自己「無論什麼樣的出身均能做出一番事業」,筆者還是比較贊成這篇文章的分析,而這樣的分析也是源於對當時歷史背景的了解。
保粹評級幣
對於一個玩泉者來說,對錢幣背景的了解是玩好錢幣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認知的深淺將會影響你對錢幣真假、市場價格等的判定,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向著縱深去發展,在玩錢幣的道理上砥礪前行。
因為一本書愛上一朝泉。無論你玩先秦歷代還是明清民國,你都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就像筆者手裡雖然只有一枚天啟十一兩,卻也會因《明朝那些事》這本書愛上大明的泉-天啟上十下星、天啟府十、蘇州坑的隆慶、西溪坑的大中,將是筆者未來不斷追求的夢想。「喜歡你沒道理」是一個不成立的命題,常聽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一個人」,同樣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也一定會在某年後的某一天,也會因為一本突然亂入的史書愛上那朝的泉,「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起,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