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由上海民族樂團提供
英國當地時間2月7日晚,《海上生民樂》音樂會版在英國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上演,上海民族樂團歐洲巡演序幕就此拉開。
2月6日-23日,團長羅小慈將帶領上海民族樂團一行70餘人,奔赴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四國,分別在倫敦、巴黎、布魯塞爾、艾森、伯恩、柏林、漢堡、不萊梅等8座城市上演8場音樂會版《海上生民樂》,一展海派民樂的當代風採。
《海上生民樂》是上海民族樂團2016年的原創項目,也是第十八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開幕演出,旨在凸顯「樂和天下」,表達中國文化中各美其美、世界大同的理念。
2017年,《海上生民樂》相繼受邀在上海、北京、山東等地巡演十餘場,同年6月,為慶祝中國希臘建交45周年,《海上生民樂》曾在希臘比雷埃夫斯市上演。
指揮湯沐海
《海上生民樂》此番歐巡由作曲家湯沐海執棒。考慮到歐洲觀眾的接受度,民樂團在原有舞臺版的基礎上,打造了一版民族管弦樂音樂會版《海上生民樂》,原班作曲家團隊——王雲飛、孔志軒、韓聞赫、黃磊受邀對原作進行了改編。
音樂會版在保留原有小編制重奏靈動感的同時,融入了民族管弦樂的豐富表達。箏與樂隊《墨戲》、彈撥樂合奏《冬蟲夏草》、二胡與樂隊《梁祝》、嗩吶與樂隊《鳳舞》……民樂團以跨界、融合的創新表現方式,展現了海派民樂的當代魅力。
音樂會上,民樂團還為歐洲觀眾帶來了多部當代民族管弦樂作品,諸如,作曲家趙季平的《蘆溝曉月》、譚盾的《西北組曲》、姜瑩的《絲綢之路》,以及黃貽鈞作曲、全球華人耳熟能詳的《花好月圓》。
此次歐巡,民樂團將分別登陸英國巴比肯藝術中心音樂廳、比利時布魯塞爾文化中心、德國柏林愛樂音樂廳、德國埃森愛樂音樂廳演出,其中,法國巴黎愛樂音樂廳、德國易北愛樂音樂廳系首度迎來中國民族音樂會。2月11日在巴黎愛樂音樂廳演出時,民樂團還將與古典音樂在線平臺Medici TV合作,進行全球網絡實況轉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巡演是上海民族樂團首次以商業演出的模式「走出去」,目前各地票房均接近售罄。
「此次歐巡路線我們是經過充分考慮的。我們選的都是各個國家的首都和重要城市,演出場地都是各國一流甚至世界一流的音樂廳。」民樂團團長羅小慈說,「中國民族音樂有絕對的實力和自信站上一流的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