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官員曾建議別曝光 仍被中紀委點名道姓通報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中秋國慶節點的「每周通報」結束。此次通報連續4周,共通報了49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686人。這686人中,有78人因落實主體責任不力被追責,66人受到免職或撤職處理,35人被開除黨籍。

  點名道姓通報,第一時間公開曝光,已成為新一屆中央紀委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形成有力震懾,體現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效方式。

  傳遞剎風肅紀正能量:發揮警示震懾作用

  點名道姓通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紀委的反腐新舉。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自開通時就設立「曝光臺」,中央紀委查辦的重大案件第一時間在網站發布。

  數據顯示,「紀律審查」已成為網站關注度和點擊率最高的欄目,每一次公開通報都會引發廣泛關注。

  除及時公布查處的腐敗案件外,中央紀委對全國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也點名道姓通報。2013年8月,中央紀委在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立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月報制度;同年11月,在60個中央和國家機關也建立了月報制度。2013年12月起,對全國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每月定期在網站匯總通報;2014年4月起,對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五一」「十一」等重要節點查處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每周在網站匯總通報。

  中央紀委及時發布紀律審查情況,點名道姓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不僅向社會充分傳遞剎風肅紀正能量,也切實發揮了警示震懾作用。

  在重慶大學生村官李強看來,「對典型問題進行曝光,讓我們知道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幹部錯在哪兒,可以經常『照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每個案件信息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發布,都是一次強烈震動和震懾,有力地傳遞中央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說,「『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反腐高壓態勢就是要讓領導幹部不敢腐,守紀律、講規矩。」

  對於點名道姓通報的威懾力,一些受了處分的幹部深有感觸:「只要不點名道姓地進行通報,給個什麼處分都行,咱丟不起這個人。」在這一點上,河南省襄城縣紀委幹部魏永濤也表示認同,「現在部分黨員幹部不怕給個黨政紀處分,而怕在一定範圍或網站上進行點名道姓通報,根本原因是怕丟人」。

  以上看法更是印證了一個觀點:點名道姓通報,點中了違紀人員的「麻骨」和「七寸」。「違紀人員怕的,就是我們要的。」內蒙古寧城縣紀委書記李春祥說,「只有點名道姓才能起到敲山震虎、舉一反三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釋放越往後執紀越嚴信號: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學思踐悟」系列文章指出,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越往後執紀越嚴,要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列為審查重點,作為紀律處分的重要內容,拿著放大鏡去找,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含糊。

  以最近剛結束的中秋國慶節點「每周通報」為例,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列為重點,把違紀者的姓名、單位、職務等信息公之於眾。

  梳理中央紀委公開進行的通報可以發現,儘管性質、內容各異,但均體現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要求,也釋放出「越往後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

  「破法」者必先「破紀」。實踐證明,貪汙腐敗問題無不是始於違反紀律,不正之風恰恰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從這一點看,點名道姓通報,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也是遏制腐敗蔓延勢頭的有效之舉。

  通報落地生根:還需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

  點名道姓、公開曝光,新一屆中央紀委早已立下規矩。

  2014年2月28日,中央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明確指出:「公開曝光是堅持、鞏固和深化作風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強化監督的制度創新,是黨務公開的實踐探索。要建立公開曝光常態化制度,發揮黨內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形成有力震懾、使之『不敢』的氛圍。」

  曾有媒體報導,多地省長、書記表示,紀委怎麼處理都行,就是別曝光。但中央紀委仍然堅持點名道姓通報曝光,甚至「就是不處理也得曝你的光」。

  任何一項工作,都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點名道姓、公開曝光,亦不例外。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解志勇則建議,應當進一步加強對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既注重節日前後的曝光,也重視日常通報,形成長效的震懾機制,徹底打消試圖違規違紀幹部的僥倖心理。他還特別提醒,紀檢監察機關在抓重要時間節點的同時,也要防止個別領導幹部「鑽空子」,避開重要節點「風頭」違規,「必須加大日常違規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

  此外,部分專家還表示,為避免反「四風」變成「一陣風」「雨過地皮溼」,要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和監督機制創新。比如,解決違規使用公車問題,就應當加大公車改革力度;解決公款送禮、公款旅遊、公款吃喝等問題,就應當加大財務信息公開力度,把每一筆支出都曬在陽光下。(王鵬志)

相關焦點

  • 將「點名道姓」曝光
    將「點名道姓」曝光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6.20 星期六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精神,督促地方和基層黨委、紀委按照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加大力度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
  • 寧鄉一天連發兩期通報 20餘人被點名道姓曝光
    寧鄉縣各級各部門堅持「零容忍」,對兩個專項整治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嚴肅查處,並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形成持續震懾。昨日,寧鄉縣紀委通報了8起「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典型案例和17起國家公職人員涉賭涉毒違法典型案例。 8起「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典型案例 1.城郊街道茶亭寺村原村支部書記葉燦平以權謀私、介紹賄賂案。 2.灰湯鎮寧南村村委委員李向群截留挪用村級集體資金案。
  • 中紀委通報省部級官員首曝「妨害社會管理秩序」
    去年12月26日,中紀委通報孫鴻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他也成為2014年被查處的第42名省部級官員。這位60後省部級官員早年在中石油系統內部有「西北虎」之稱,在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擁有  近30年的工作經驗。中紀委發布通告稱,廖永遠嚴重違反組織紀律,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嚴重違反廉潔自律規定,收受禮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幹部選拔任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額賄賂;為謀取個人職務升遷,向他人行賄;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與他人通姦。其中,受賄、行賄問題涉嫌犯罪。
  • 中紀委2014年已通報處理525人 廣東落馬官員最多
    據《法制晚報》記者統計,今年1月至9月16日,包括孫兆學在內,中紀委網站已經通報處理了525人。  在中紀委公布的525名被查官員中,有496名地方官,其中廣東最多,有43人。在這些通報中,439名官員顯示了目前的處理狀態,其中有58.3%的人正接受組織調查,有88人被立案調查,44人立案檢查,31人正處在立案審查階段。
  • 中紀委機關報:見人見事見細節、拳拳到肉的通報更管用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除了以點名道姓通報曝光的方式強化從嚴問責氛圍這種「常規操作」以外,這兩則通報還將16名幹部各自擔任什麼職務、違反哪些紀律、受到何種處分等情況詳盡開列,讓人一目了然。這種見人見事見細節的通報形式,可謂拳拳到肉、針針見血,對「案中人」而言是「不留情面」的難堪,對其他人來說則是「莫步後塵」的警醒,有助於營造震懾、知止的氛圍。
  • 中紀委點名道姓曝光96起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人民網北京1月28日電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今天發布《元旦春節期間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第四次「每周通報」,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進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本周共通報96起。
  • 點名道姓!衡水集中曝光交通違法行為
    河北新聞網衡水電(記者孟憲峰)近日,衡水公安交警開啟「凡違必曝」「點名道姓」的交通違法集中曝光模式,將陸續曝光6大類、5000餘起易引發交通事故與擁堵的交通違法行為,包括酒後駕駛、超速超載、涉牌涉證、違法停車、違反信號燈通行、駕車不系安全帶、駕車時接打手持電話等。據悉,每天曝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將成為衡水公安交管的「新常態」。
  • 中紀委發布漫畫諷歪風 官員上班逛淘寶被通報
    ②中紀委「周一見」曝光違規行為的方式再增新內容。昨天凌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摘發部分網友留言,曬出八類黨員幹部「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現象,並配以漫畫。同時,部分省市紀委還通報了「組織渙散、紀律鬆弛」方面的案件。京華時報記者孫乾組織渙散案件「周一見」集中曝光16起昨天凌晨,中紀委網站發布消息,近期,山東、山西、貴州等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紀委通報了「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等方面的16起案件。
  • 福建通報曝光三起典型「四風」問題之後的故事
    知恥而後勇 打好翻身仗——福建通報曝光三起典型「四風」問題之後的故事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福建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9278起,處理13551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6119人;點名道姓通報曝光
  • 中紀委網站數據統計:腐敗官員晚6時「最易落馬」
    僅這5省被通報的「打虎」數量超過全年總量的1/3。這些省或為經濟重鎮,或為資源大省。8月在山西展開的反腐風暴仍歷歷在目,該省2014年被中紀委通報貪腐達48次之多,正是因為危害巨大、盤根錯節的「塌方式腐敗」。26日6時55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孫鴻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消息讓不少關注中紀委網站的人大感意外。
  • 中紀委通報首現「膽大妄為」 他曾每年為周永康祝壽
    昨日下午,中央紀委發布消息,多名此前「落馬」的省部級高官被「雙開」,其中包括福建省原省委副書記、省長、中石化集團原黨組書記、總經理蘇樹林。大白新聞梳理發現,蘇樹林通報中中紀委首次使用「膽大妄為」一詞。而就是其落馬前,每年周永康生日期間,蘇樹林會與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一道為周永康祝壽。
  • 中紀委不再「惜字如金」 通報附詳細履歷(圖)
    中紀委昨晚(4日)消息,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中紀委通報首附官員簡歷  新年伊始,由中紀委通報的省部級官員落馬信息也有了改變。昨天,在通報一官員接受組織調查的「一句話」消息後,首次加附了其詳細簡歷。  此前,省部級官員落馬信息由中紀委官網第一時間對外通報,但是均為「一句話」消息。
  • 中紀委:微信紅包納入"四風"查處 從數據流篩查線索
    中紀委已將「利用電子商務提供微信紅包、電子禮品預付卡等」列入「反四風」查處範圍。昨日,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做客中紀委官網時透露了上述消息。前7個月查處量超去年總和據黃樹賢介紹,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1600起,處理黨員幹部67679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8365人。
  • 陝西紀檢辦案點名道姓讓官員無處遮羞 洛南男子看黃片後性侵14歲女孩
    陝西紀檢辦案點名道姓讓官員無處遮羞 洛南男子看黃片後性侵14歲女孩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每周新聞排行榜(2014年12月13日—2014年12月19日)  2014年12月19日15:18
  • 長安街知事:中紀委倆月連樹反面典型,警示官員哪些是雷區
    區別於其它黨紀黨規,這兩項法規從印發到執行竟然隔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小夥伴們一定很納悶,如此高標準的兩項黨內法規為什麼不立刻落地執行?為什麼要留出來兩個多月的緩衝期?中紀委官網發文回應說:不搞不教而誅,勿謂言之不預。聽見沒,這意思就是跟官員們說:「我早就教給你們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犯了事被逮住可別怪我們出手重!」
  • 盤點:中紀委通報過哪些官員和單位幹擾巡視案例
    據查,自2015年8月《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實施以來,除常小兵外,中紀委通報過多個官員和單位妨礙、幹擾中央巡視工作案例。,違規多佔住房,違規領取獎金,長期佔用賓館客房供個人使用;嚴重違反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進行權色交易。
  • 損害生態環境被追責 這則中紀委通報不是抓老虎
    原標題:【解局】這則中紀委通報,不是抓老虎 從中紀委的這次通報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被處理的40多人中,除了環保系統的官員外,還有很多分管領導,甚至黨政一把手。與黨風廉政建設一樣,環保問題同樣被明確為主要領導的主體責任問題,是需要一把手親自抓的大事。如果出問題,同樣不能免責,甚至終身追責。 這是這次中紀委通報傳遞的明確信號。
  • 中紀委痛斥官員享樂:把「拉菲」的牌子都快喝倒了!
    對「四風」問題,大家剛開始還有些反感,多了就會見怪不怪,再發展就會習以為常,甚至是沾沾自喜、樂此不疲。「四風」問題先是「潛規則」,流行開來就變成「明規則」。「四風」問題不僅黨內有,社會上也普遍存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在不知不覺、不經意之間,從個別變成普遍,最後就泛濫成災。  作風背後反映的是紀律問題。正風必須肅紀。
  • 象山一幹部操辦父親喪事違規收禮 被中紀委點名通報
  • 寧波一幹部操辦父親喪事違規收禮 被中紀委點名通報
    據中紀委網站1月28日,中央紀委網站《元旦春節期間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發布第四周通報,對各級紀檢檢察機關查處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進行通報,本周共通報96截圖據中紀委網站歲末年終,這裡送上安全過節寶典,供大家參考。辦酒能否請收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