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通報省部級官員首曝「妨害社會管理秩序」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京華時報訊(記者孫乾楊鳳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昨天發布,兩名省部級幹部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兩人分別是國家工商總局原副局長、黨組成員孫鴻志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廖永遠。最高檢同日發布,經審查決定,依法對孫鴻志、廖永遠以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案件偵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去年12月26日,中紀委通報孫鴻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他也成為2014年被查處的第42名省部級官員。經過立案審查,中紀委昨天發布通告,孫鴻志嚴重違反組織紀律,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嚴重違反廉潔自律規定,長期佔用公車,收受禮金,公款吃喝、住宿、旅遊、報銷個人費用;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幹部選拔任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額賄賂;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與他人通姦;妨害社會管理秩序。其中,受賄問題涉嫌犯罪。

  今年3月16日,中紀委網站公布了廖永遠被調查的消息。這位60後省部級官員早年在中石油系統內部有「西北虎」之稱,在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擁有

  近30年的工作經驗。中紀委發布通告稱,廖永遠嚴重違反組織紀律,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嚴重違反廉潔自律規定,收受禮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幹部選拔任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額賄賂;為謀取個人職務升遷,向他人行賄;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與他人通姦。其中,受賄、行賄問題涉嫌犯罪。

  孫鴻志與廖永遠均被開除黨籍;由監察部報請國務院批准給予行政開除處分;收繳違紀所得;將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

  新表述

  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

  在中紀委關於孫鴻志、廖永遠違紀違法的通報中,首次出現了「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的表述。記者查閱中辦、國辦2010年印發的《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了解到,個人有關事項的主要內容有兩方面:一是領導幹部本人婚姻變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國(境)外、從業情況等事項,二是領導幹部收入、房產、投資等事項。二人究竟隱瞞了哪些個人事項,目前尚不得而知。然而,瞞報個人有關事項納入違紀情節對外通報,可見該問題已被視為不守紀律、不講規矩的表現。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

  在對孫鴻志的通報中,中紀委首次使用了「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表述。由此,孫鴻志成為首個涉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落馬省部級官員。

  記者查閱《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發現,「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包括進行色情活動,嫖娼、賣淫,吸食、注射毒品,盜竊、詐騙公私財物,妨礙執行公務,超計劃生育等等。

  此前,曾有更低級別的官員因涉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而被通報。比如今年5月,廣東省紀委宣布,揭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延華被「雙開」,陳延華除了收受巨額賄賂、違規提拔幹部,還「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騙領居民身份證」。2013年底,北京市紀委通報,海澱區紀委監察局原副科級檢查員盧延慶妨害社會管理秩序。其所涉問題為在海澱區某髮廊內嫖娼。

相關焦點

  • 中紀委網站數據統計:腐敗官員晚6時「最易落馬」
    2014年中紀委每月發布的查處案件數【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在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4年網絡輿情熱點首曝媒體」中,一家官方機構網站赫然入列。這就是中紀委網站。時至年底,中紀委的反貪節奏似乎並未隨著節日到來而減緩。
  • 中紀委2014年已通報處理525人 廣東落馬官員最多
    據《法制晚報》記者統計,今年1月至9月16日,包括孫兆學在內,中紀委網站已經通報處理了525人。  在中紀委公布的525名被查官員中,有496名地方官,其中廣東最多,有43人。在這些通報中,439名官員顯示了目前的處理狀態,其中有58.3%的人正接受組織調查,有88人被立案調查,44人立案檢查,31人正處在立案審查階段。
  • 北京豐臺通報5起黨員妨害社會管理秩序典型案件
    北京豐臺區紀委今天通報5起黨員妨害社會管理秩序典型案件,5人均因醉駕犯危險駕駛罪被判處拘役以及罰金,還被開除黨籍。花鄉造甲村劉村老年黨支部黨員張志全醉酒駕車,經檢測血液中酒精含量113.6毫克/100毫升,被判處拘役一個月,並處罰金1000元。
  • 中紀委不再「惜字如金」 通報附詳細履歷(圖)
    ;1996年9月起,省交通廳副廳長、黨組成員;1998年4月起,省交通廳廳長、黨組副書記;  2000年1月起,省交通廳廳長、黨組書記兼江蘇高速公路集團公司董事長、江蘇潤揚大橋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00年12月起,蘇州市委副書記;  2001年1月起,蘇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其間:2004年6月—2004年9月參加中組部赴哈佛大學公共管理高級人才培訓班學習
  • 盤點迷信風水部級高官:李春城曾花千萬做道場
    一些部級官員亦有神奇之舉,比如同被中紀委點名的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陽寶華等人。  李春城一直愛好風水,他將家裡老人墳墓從東北遷往成都都江堰、聘請風水先生做道場花費千萬元,成都一重大投資項目接連出現不利突發事件後,他還安排道士作法驅邪。
  • 曾經的「流氓大案」怎麼成了現在的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隨著社會的發展,原來是流氓本義的那種無業、遊蕩等內涵已逐漸淡化,而不務正業、為非作歹,以低級下流手段等內涵作為流氓的特徵已日益突出,進而上升為主要內容。那些有職業而慣行下流行為者也被稱為流氓。對於流氓的管理,也已經從原始的道德批判甚至是原始的同情發展到因為管理需要而進行了法律上的批判甚至制裁,且這種制裁在某個時期變得異常急需。
  • 公安:屬於妨害社會管理秩序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給予行政拘留華聲在線5月10日訊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但最近,株洲茶陵一名男子拍下朋友「酒駕」的視頻,並發到朋友圈「炫耀」。最終,其行為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 省部級官員迎調整高峰 專家學者從政成變動趨勢
    中新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闞楓)近期,承接中央部委新老交替和地方兩會進程,省部級官員再迎人事調整高峰。知名學者步入仕途,央地幹部互動更具針對性,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幹部交流任職,公安廳長擢升副省長……觀察此輪人事變動,一些幹部選任趨勢,值得關注。
  • 今年已有13名省部級官員從中央調任地方 均為「60後」
    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統計,與曾一春情況類似,今年至少已有13名省部級官員從中央調任地方。 據公開簡歷顯示,曾一春出生於1961年3月,四川古藺人,西南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畢業。曾一春曾長期在農牧漁業部、農業部、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中央單位任職,調任寧夏之前擔任農業部黨組成員兼人事勞動司司長。此次調整是曾一春首次赴地方任職。
  • 一名中紀委常委出任中央巡視組組長 十組長均為省部級(表)
    在今年的首輪巡視工作中,巡視組的組長均為「高配」,即省部級正職。第二輪巡視中,組長由省部級領導幹部擔任。副組長的人選也全部為省部級官員,他們大多數是來自中紀委、中組部的副部級巡視專員。 10位巡視組組長,有5位曾在首輪巡視中出任過組長,其餘5位則是新獲授權的組長。從履歷來看,葉冬松、陳際瓦曾擔任過所在省區的組織部長,項宗西、馬鐵山則擔任過紀委書記。
  • 遼寧官場塌方 一個月三部級官員連續被抓(名單)
    在這一個月裡,遼寧政壇發生了三件大事:一、中央巡視組二次進駐「回頭看」;二、省委常委、紀委書記林鐸再獲重用,升任甘肅代省長;三、三名部級高官接連落馬,省委原書記王珉、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陽和今天被查的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蘇宏章。  再次提請大家注意,此次進駐遼寧的巡視組有兩位部級大員坐鎮,堪稱最強配置,從這一月的打虎成績來看,中央深意不言自明。
  • [中國新聞周刊]時評:如何監督2000餘省部官員?
    此舉被視為是「對省部級高官的一種威懾手段」,而巡視組亦被看作「欽差大臣」。中紀委研究室辦公室主任李永忠否認了「欽差大臣」的說法,他說,「欽差大臣帶去的是皇帝的意志,而中紀委、中組部派出的巡視組,帶去的是黨和國家的意志。」
  • 長安街知事:中紀委倆月連樹反面典型,警示官員哪些是雷區
    中紀委官網發文回應說:不搞不教而誅,勿謂言之不預。聽見沒,這意思就是跟官員們說:「我早就教給你們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犯了事被逮住可別怪我們出手重!」長安街知事(ID:capitalnews)發現,在兩項法規印發後,中紀委網站密集發布各類通報,及時回應法規中的社會關切,逐一詳解落馬官員的違紀情形。這正是在樹起反面典型,警示以後的官員哪些是「雷區」,絕不能碰。
  • 天津爆炸事故建議處分省部級官員名單公布
    天津爆炸事故建議處分省部級官員名單公布 新華社 2016-02-05 18:3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紀委發布漫畫諷歪風 官員上班逛淘寶被通報
    同時,部分省市紀委還通報了「組織渙散、紀律鬆弛」方面的案件。京華時報記者孫乾組織渙散案件「周一見」集中曝光16起昨天凌晨,中紀委網站發布消息,近期,山東、山西、貴州等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紀委通報了「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等方面的16起案件。
  • 通姦違紀會影響官員仕途嗎
    中紀委在通報官員違紀涉時,多會提及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比如戴春寧的「通姦」,此外「作風腐化」、「道德敗壞」等詞也較常見,比如2013年四川省文聯原主席郭永祥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雙開」,中紀委通報其案情時,表述為「道德敗壞」。
  • 媒體解讀官員道德敗壞 生活腐化 生活糜爛區別
    中紀委通報其案情時,表述為「道德敗壞」。初步統計,郭永祥系十八大至今落馬的24名省部級高官中,第5個涉及「道德敗壞」的官員。梳理落馬官員的作風問題通報,用詞各有不同。除了「道德敗壞」,還有「嚴重道德敗壞」、「生活腐化」、「生活糜爛」等。不同措辭背後,有什麼樣的區別?
  • 損害生態環境被追責 這則中紀委通報不是抓老虎
    原標題:【解局】這則中紀委通報,不是抓老虎 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環保更是習總書記重點抓的工作,還成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倒計時階段的「三大攻堅戰」。 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稱之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而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生態文明建設又被上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的高度。
  • 中國去年11名省部級腐敗高官均獲無期以上重刑
    2003年與2010年腐敗高官數據對比  2003年,中紀委第一次公開報導了13名腐敗高官落馬。其中死刑1人、判處死緩2人、判處無期徒刑4人、判處有期徒刑15年1人、判處有期徒刑12年3人、判處有期徒刑11年1人。河北省原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程維高開除黨籍,未移送司法機關故未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