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作為中華五千年中兩個半聖人中唯二的聖人,與另一位聖人孔子相比,甚至是非常有爭議的半個聖人曾國藩相較,王陽明卻鮮有人知。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險些遺忘了對文史界非常重要的王陽明以及他的「心學」,好在近些年王陽明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大眾的視線中,被我們細細品味他的思想。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但你可知道「三分話」是哪三分?王陽明曾解釋過這三分分別是:「一分真心、一分理解、一分距離。」
我們都知道現在人心複雜不似以往單純,導致我們現在交友不敢輕易把一片真心全部投入,但是你要明白,為人處事,卻萬萬不能少了這一分真心。
用自己的善意與真心待人,也許會遭到諷刺與戲弄,但也一定也會有幾個人用真心待你,一定會有的。
沒有真心是無法換到真心對待,就算心有戒備,也不要失去所有的真心。
理解,是貫穿和融合所有的一切人際關係,事情也好,人情也罷,都離不開相互理解與尊重。
其實,一個人最高的素養,就是理解別人的不同 一個人最大的善良,就是理解別人的不易 一個人最深的感恩,就是理解別人的付出 理解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要學會理解他人,寬慰自己內心,你要知道人與人都是平等。
人生如尺,要有度。
與人最好的交往,不是無時無刻在一起,而是保持一分的距離。這個距離,不遠,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有些人是第一次見,有些人一年見一兩次,和這些不熟悉的人相處,就算第一印象再好,也不能沒有分寸。
不要試圖窺探別人的隱私,說話留有餘地,不能強人所難,說話不能不看時機。惟有親密有間才能最大限度的感受美好的存在。
「君子之交淡如水」講的就是交往的至高境界,親而有間、疏而有密的適度距離。
人和人的相處,是一門學問,要做好一點,真的不容易。離得太遠了,關係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來了。
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學同事,好起來時可以兩人同穿一條褲子,鬧翻後可以老死不相往來。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
希望所有朋友,都能牢牢記住,人與人之間,如水之交,方能長久。可以親密,不能無間。願你我擁有交往的至高境界: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人生一世真的該讀一讀王陽明,不僅可以學到眾多人生智慧,還可以了卻眾多煩惱。王陽明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其存在意義的,而人之所以會有各種煩惱,其實是自我&34;太重,放不下,從而越來越痛苦。但是一旦放下了,執念消失了,自然也就參悟了,人生也就灑脫了,這就是人生的修行之道。
王陽明的一生真的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他的&34;智慧也是非常值得後人去參悟。如果有人想要深入了解王陽明,學習他的&34;智慧。那麼建議讀一讀《傳習錄》和《王陽明傳》這兩本書籍。
讀好書給人的好處,不只是讓你了解更多的知識。讀好書最大的作用,就是能直接影響到你的生活,讓你提升自己的格局、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