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根據中央要求,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後,2017年9月在全國各地中小學起始年級開始統一使用。
統編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後,教育部組織教材編寫專家及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兵分7路,進行實地回訪,問卷調查。換個角度看,回訪和調查就是「趕考」。教材編寫部門是考生,一線教師、教研員和學生才是考官和評委。歷經五年編寫出的這套教材,是否好用、接地氣,交出的這份答卷,評委們是否滿意——
這是一個不錯的分數——近90%的學生表示喜歡讀新教材,認為教材內容豐富有趣、語言優美、圖文並茂、啟發思考;教師對新教材總體滿意度達90%,對教材的思想立意、內容選材、呈現方式等給予了較高評價。
在學生們眼中,新教材帶給他們不少驚喜:新課本變大了——16開本的課本疏朗大氣,大片的留白可以直接在書本上做筆記和旁批;變美了——全彩色印刷,插圖漂亮,圖片富有童趣和古典韻味;變有趣了——課本中穿插的繪本、歷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引人入勝,一讀就愛不釋手。
薄薄的幾本教材,連接起成人與兒童的認知世界,實現了從「有意思」到「有意義」的跨越。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他們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決定了他們將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按照中央要求,這次國家層面統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不是對原來教材編寫出版方式的簡單調整,而是著眼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義務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作出的重要部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三科統編教材出版發行與使用工作部署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對此明確強調。
1.教材使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科教材能不能在課堂上實現「軟著陸」,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關鍵在教師。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教育發展狀況、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同,學生的生活經驗也存在很大差異。在回訪中,一位農村教師提道:「城市裡講交通規則與安全問題,可以用紅綠燈,但是在我們這裡,孩子們都沒見過紅綠燈。」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小,但是很現實。
近日,江蘇省無錫市揚名中心小學的學生們手捧剛剛領取的新課本,迎接開學。新華社發
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康莊中心小學一年級新生展示領到的語文教材。新華社發
2016年暑假和2017年春季,教育部專門組織舉辦三科教材的專題培訓班,請各科教材主編等編寫人員、審查專家、試教試用特級教師和教研員現場講解,38.5萬名一線骨幹三科教師接受面授培訓,同時,依託網絡平臺開展全員培訓,迅速實現培訓全覆蓋。
統編歷史教材執行主編葉小兵教授在聽完烏魯木齊縣一中的一堂歷史課後說:「教材上的知識點老師都講到了,重點也抓住了,但是我總覺得缺少點什麼。我覺得,每堂歷史課上,都應該穿插一兩個小故事,一定要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歷史的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也提出了各種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難以完成教學內容,學校不具備設計活動的客觀條件,價值觀教育與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融合對教師來說有難度……這些問題怎麼解?
「教師一定要樹立用教材教的觀念,而不是教教材。把握了這一點,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葉小兵說,用教材教需要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再創造再設計,教教材則完全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
「具體內容、知識點是『形』,育人價值是『神』,形散而神聚。三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發掘其育人價值,找到它與學科知識之間的結合點。」語文教材審查專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王寧說。
基於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方能從傳統的學科教學走向綜合育人,著眼於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完整的人。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的教育,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的新課程改革,在理念與方法上,是完全一致的。
新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記者了解到,為了確保統編三科教材在後續階段更好地使用,順利實現「三年全覆蓋」,教育部將加大統編教材培訓和解讀力度,健全三級(國家級、地市級和縣級)培訓體系,計劃3年時間完成380萬義務教育三科教師的培訓。在國家層面,建立儲備培訓專家庫,支持各地高質量完成培訓任務。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統編教材教師培訓網絡服務平臺」,組織專家製作三科教材的文字和視頻資源,包括教材介紹、重點難點解析、教學課例及點評等,為一線教師和教研員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培訓資源。
2.教材內容——經典篇目既要世代相傳,又要與時俱進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是一位資深的語文特級教師,她對語文教材的變化十分關注。她認為語文新教材文質兼美,充滿兒童生活情趣,採取「語文素養」與「人文精神」雙線結合的編排方式是一個創新,達到了語文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新教材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更豐富,與語文知識學習融為一體。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外國作品約佔總篇數的10%。「語文教材要注重汲取全人類的優秀思想文化精華,外國作品能開闊學生視野,培育科學精神,增進文化理解力。」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認為。
道德與法治教材重視綜合性、突出實踐性,採取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整體設計,以學生生活為基礎,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學生學思並舉、知行合一。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的教材總體設計原則,道德與法治教材從家庭—學校—社區—國家生活場域逐步拓展。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品德修養、法治常識體現的是合格建設者的要求;傳統節日、民歌民謠、歷史故事、服飾建築、科技成就、傳統美德彰顯的是中國人的底色;革命領袖、英雄人物、革命精神等傳承的是紅色基因。
歷史教材按照「點」與「線」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教材強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注重從歷史演進的角度,通過具體、豐富的史實,使學生認識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及現實意義。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金衝及先生認為,新的歷史教材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了歷史敘述與闡釋之中,做到了思想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強化了愛國主義與民族團結教育,較好地發揮了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
不變,是傳承;變,是創新,是發展。變與不變背後所遵循和體現的,正是三科教材編寫的三個原則:堅持德育為先,全面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革命傳統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本,遵循青少年認知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繼承發展,教材內容要保持相對穩定,使經典篇目世代相傳,又要與時俱進,在教材中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同時要有前瞻性和國際視野。
3.教材編寫——要照顧需求,又要講求教學的規律性
站在統編三科教材之後的是140位教材編寫成員、116位教材審查專家。從2012年開始組織編寫,到2017年全國範圍投入使用,五年磨一劍。
編好三科教材,最重要的是遴選領軍人才——三科教材的總主編。在申報的基礎上,通過評審和推薦,教育部最終確定著名德育專家、南京師大德育研究所名譽所長魯潔教授和原中央教科所所長朱小蔓教授擔任道德與法治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原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原會長溫儒敏教授擔任語文教材總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史學會原副會長齊世榮教授擔任歷史教材總主編。
溫儒敏說:「教材是公共知識產品,它要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需求,同時又要講求教學的規律性。」
怎麼「講求教學的規律性」?為了讓教材適教利學,編寫組嚴格遵循研製大綱、編寫樣章、編寫教材、試教試用、修改完成的編寫程序,以程序、制度的完善為質量保駕護航。僅以編寫樣章為例,即可窺見編寫過程的規範與嚴謹:全體編寫組共同討論教材的呈現形式、欄目功能和設計、圖文搭配、文字風格等,先由4到5位核心編者分別撰寫教材樣章,之後大家一起比較、加工、討論,並請一線教師到課堂上試講,最後集中力量編寫出一個樣章,供編者參考使用。
小學和初中德育教材在初步完成編寫後,分別在6個省市和3個省市進行首次試教試用。2016年11月底至2017年3月,三科教材初審結束後,教育部再次選擇14個省(區、市)的197所中小學開展大規模試教試用。教師每節課試教後,都提交了試教報告。教材編寫者和出版社編輯深入課堂,詳細記錄,多途徑收集意見信息,認真梳理問題,逐一研究落實,對教材進行「出爐」前最後的修改完善。
4.教材審查——首次實行四個審查
成尚榮是江蘇省教科研所原所長、國家督學,近兩年讓他投入時間和精力最多的是擔任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審查委員。他說:「審查小組提出的每個建議都是組內集體討論決定的,大家經常為一句話、一個詞爭得面紅耳赤。」
三科教材的審查在機制上有所創新,首次實行思想政治審查、學科審查、專題審查和綜合審查4項審查,全面把好政治關、理念關和科學關。思想政治審查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國家和國民形象、民族宗教關係、選文選材價值導向等9個方面把關,以保證教材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學科審查主要看三科教材是否符合課程標準,審查教材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準確性和適宜性;專題審查主要針對科普選文、歷史地圖、考古文物圖片等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而開展;綜合審查主要是看教材不同學段間的縱向銜接和不同學科間的橫向協調情況,解決三科教材中存在的簡單交叉重複、同一知識表述不一致等問題。
24次審查會商會議,900多人次參與;10多次向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中央「馬工程」諮詢委員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相關民主黨派徵求意見,100位專家學者審讀;近500名特級教師從課堂教學使用角度進行精細審讀,提出修改意見。
「四審制度、編審會商、部門諮詢、精細審讀等程序為保證教材質量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三科教材確實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說。
我們有理由相信,三科教材將為學生成長打下中國底色,植入紅色基因,引領他們成長為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28日 07版)
[責任編輯: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