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統編三科教材9月投用 這些變化值得注意!

2020-12-12 央廣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闞楓)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統一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今年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

  其中,語文教材古詩文數量增加,新編語文教材還注重國家主權教育。新編初中歷史教材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8月28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義務教育三科教材有關情況。中新網記者 闞楓 攝

  今秋新學期,中小學這些教材有變化

  教育部介紹,將在今年9月1日全國投入使用的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從2012年啟動編寫,2017年全部完成編寫工作,編寫時間歷時5年。

  據介紹,三科教材編寫過程中專家工作委員會先後集中召開24次審查會商會議,共計900多人次參加審查工作,最後,報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

  新教材如何投入使用?教育部介紹,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習,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中小學語文教材有啥變化?

  ——增加古詩文數量 注重國家主權教育

  據介紹,新編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素養」重在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文化人。

  新的語文教材有啥新變化?首先,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新編語文教材增加了古詩文的數量,小學語文有古詩文129篇,初中語文古詩文選篇132篇,其次,增設專題欄目,如小學的「日積月累」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

  此外,初中的「綜合性學習」欄目,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詞,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大量編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如《紙的發明》《中國石拱橋》》等,讚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鄧稼先》》《黃河頌》等,弘揚愛國敬業、誠實守信、堅忍不拔等中華傳統美德。

  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新編語文教材,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既有反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經歷的篇目和他們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壯士、江姐、黃繼光等。

  小學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擔》《金色的魚鉤》等革命傳統選文約40篇,初中教材中有《紀念白求恩》《回憶我的母親》等革命傳統選文30多篇。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徵》《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此外,新編語文教材還注重國家主權教育。據介紹,這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或者描繪祖國山川的秀美與雄壯,以美麗的景物感染學生,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或者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以鏗鏘的話語激勵學生,如《黃河頌》《壺口瀑布》;或者講述各族人民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守衛祖國海疆的英雄事跡,以感人的故事滋養學生,如《無名島》《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初中歷史教材有啥新變化?

  ——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

  此次由教育部統編的初中歷史統編教材,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按照歷史時序,展現中外歷史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發展的基本進程,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基本的歷史史事,而且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凸顯育人功能。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使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它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革命傳統教育方面,教材系統介紹了中華民族近代鬥爭史,突出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決定作用給予了充分敘述,分別介紹了以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以及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雄。

  民族團結教育方面,在中國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在中國近代史中,反映了中國各民族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在中國現代史中,介紹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實現民族大團結。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能夠認識到中國各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增強民族凝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編歷史教材十分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原品德課改為道德與法治 強調德法兼修

  2014年10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

  為了在教材統編工作中落實這一要求,教育部介紹,將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調整為「道德與法治」,強調德法兼修。《道德與法治》小學教材共12冊,初中教材共6冊。

  據介紹,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始終。

  此外,新編教材中,在小學和初中分別編寫了法治教育專冊教材,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其中,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

相關焦點

  • ——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綜述
    編者按  根據中央要求,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後,2017年9月在全國各地中小學起始年級開始統一使用。  統編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後,教育部組織教材編寫專家及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兵分7路,進行實地回訪,問卷調查。換個角度看,回訪和調查就是「趕考」。教材編寫部門是考生,一線教師、教研員和學生才是考官和評委。
  • 統編教材9月啟用 拼音晚學一個月
    由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這些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新京報見習記者 王俊 攝  由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  今年9月投入使用統編教材的覆蓋範圍是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2018年將覆蓋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即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
  • 教育部發布高中統編三科教材,滬新高一今秋使用,目錄先看
    昨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統編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2017年教育部啟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統編工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教材編審工作全部完成。
  •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答記者問
    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日前,教材局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請介紹一下統一組織編寫三科教材的背景。   第一,這是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
  • 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誕生記 從「一綱多本」到統編統審統用
    ■聚焦2019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  今年秋季學期,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遼寧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級學生的課桌上,將擺上三科與往年不同的新教材: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未來3年,所有普通高中生都會用上新教材。教育部今天召開金秋系列發布會,專門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情況。
  • 東營開學教材有變化 多年級使用教育部統編教材
    東營網訊 開學了,學生和家長們要注意教材的變化!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以下簡稱「統編版教材」),自去年秋季開始在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使用,計劃到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8月31日,記者從市教科院獲悉,我市教材改革先行一步,早在2016年語文、歷史兩科統編版新教材就在小學和初中一年級使用,道德與法治自去年開始在小學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版教材。
  • 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突破了什麼
    今年秋季開學,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開始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6個省份率先使用,其他省份根據新高考推進和各地實際情況陸續推開,2022年前將全部使用新教材。8月27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
  • 高中語文統編新教材9月投用 魯迅5篇文章入選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7日電(冷昊陽 郎朗)伴隨著9月開學,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也將走進部分省份的高中課堂。  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據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將於2019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在北京、上海等6個省(市)率先投入使用,其他省份將陸續全面推開。
  • 2020年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國家級示範培訓舉行
    2020年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國家級示範培訓網絡培訓日前在北京舉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圖)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 日前,教育部舉行2020年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國家級網絡示範培訓。據悉,本次培訓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主辦,人民教育出版社承辦。
  • 教育部:統編中小學三科教材加強黨史國史教育
    您提出的「關於黨史國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建議」收悉,經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現答覆如下:  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黨史國史教育,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把黨史國史作為各級各類學校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通過政策引導、教材統編、校園活動等多種渠道,開展黨史國史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 鑄國之重器 育時代新人: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綜述
    編者按  根據中央要求,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後,2017年9月在全國各地中小學起始年級開始統一使用。  統編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後,教育部組織教材編寫專家及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兵分7路,進行實地回訪,問卷調查。
  • 教育部通知:中小學的新教材開始普及,3本統編教材有變化
    其中,3科統編教材將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全年級覆蓋,具體包括道德與法治,語文以及歷史。在這三科教材投入使用之後,教育部將會建立相應的跟蹤調研機制,充分了解新教材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下一階段,中學生的教材將基本統一,都使用教育部統編的教材,改編原有的「一科多版本」局面。
  •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發揮統編教材的國防教育功能 「一綱多本...
    今年9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在全國實現全面覆蓋,此前這三科使用多年的「一綱多本」教材徹底告別課堂。如何理解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如何認識統編教材在加強中小學國防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本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原標題: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據悉,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 2022年中小學三科教材將完成國家統編統審統用!這些變化必須知道
    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首次對我國教育領域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系統設計。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透露,到2022年,我國將全面完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
  • 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變化很大,難度陡增!
    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2019教育金秋系列第二場發布會宣布,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審工作已全部完成,將於2019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6省市率先投入使用,其他省市根據新高考推進和各省實際情況陸續推進,2022年前將全部使用新教材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上海市高一年級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
    新學期開始,上海市高一年級將啟用由教育部統編的全新語文、歷史和思想政治教材。在這三科統編教材中,語文教材尤其引發廣大師生和家長關注:一是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二是教材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等全新教學要求。  可以說,全新語文教材正在傳遞出語文教學的新信號——語文不再只是「掰開了揉碎了」的字詞句學習,在豐富的閱讀和社會體驗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將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記者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間,滬上高中語文教師已接受了全新統編教材的培訓。古詩文佔比高?
  • 今年9月小學初中語文一律用統編教材,有哪些重大變化?
    根據教育部規定,從今年9月份秋季學期開始,小學和初中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門學科將統一使用統編版教材,其中《語文》教材變化備受關注。記者了解到,江蘇大部分小學三年級以上年級段正在使用蘇教版教材,今年9月將統一更換成統編版教材,新的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量大大增加,強調核心素養與能力提升,古詩文篇目由原來的75首增加到129首。
  • 新學期·新教材·新亮點——透視2019年秋季學期統編教材新變化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題:新學期·新教材·新亮點——透視2019年秋季學期統編教材新變化新華社記者胡浩、廖君2019年秋季學期即將拉開帷幕,在新的學期,不少孩子們將拿到全新的教材。從新學期開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將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6個省(市)率先使用,其他省份也將陸續全面推開。同時,2017年開始在全國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統一使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也將在今年秋季學期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新教材有何新亮點、新變化?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及一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