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首次對我國教育領域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系統設計。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透露,到2022年,我國將全面完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
《規劃》提出,到2022年,教材建設全面加強,教材管理體制基本健全、體系基本完備、質量顯著提升,更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更具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育人功能顯著增強,開創教材建設新局面。為此要採取多方面措施:
一是落實重大主題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進一步增強課程教材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厚植文化底蘊、傳承紅色基因、打好中國底色、強化國家意識、增強「四個自信」;
二是全面完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跟蹤了解三科教材的使用情況,及時組織修訂;
三是進一步完善基礎教育教材體系,學段上包括義務教育、普通高中,類型上涵蓋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等。
《規劃》對教材的編、審、用等各環節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中小學教材審定製度,未經審定的教材,不得出版、選用。其中,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課程教材,以及其他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教材和涉及國家主權、安全、民族、宗教等內容的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
《規劃》同時要求,嚴格控制地方課程教材、校本課程教材和各級各類讀本數量,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出版教材,確需編寫出版的應報主管部門備案,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進行嚴格審核。同時,對數量過多、質量不高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及時進行清理。原則上地方課程教材不得跨省使用、校本課程教材不得跨校使用。
此次教材修改,全國數百萬就讀於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德育、歷史和語文3個科目最終將實現統編版。
還有家長不清楚教材變動什麼內容?今天小語帶大家了解一下!
中小學「新」教材內容有變化
語文課本變天:一年級就有《論語》
使用新教材的語文有什麼值得家長關注的重大變化呢?
0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裡設有《日積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誦並測驗默寫的。其中包括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這一欄裡經常會出現文言文,一年級下冊已經要求背誦並理解《論語》選段「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了!
增加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經是必考內容,並有指定書目,小學新教材裡也增加大量課外閱讀要求。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的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孩子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
2
選文的變化
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既有反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經歷的篇目和他們的作品,也有反映狼牙山五壯士、江姐、黃繼光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
小學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擔》《金色的魚鉤》等革命傳統選文約40篇,初中教材中有《紀念白求恩》《回憶我的母親》等革命傳統選文30多篇。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徵》《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或是描繪祖國山川的秀美與雄壯,以美麗的景物感染學生,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或是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以鏗鏘的話語激勵學生,如《黃河頌》《壺口瀑布》;
或是講述各族人民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守衛祖國海疆的英雄事跡,以感人的故事滋養學生,如《無名島》《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3
體系結構的完善
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將「人文精神」作為一條線索,統籌安排,有利於發揮語文學科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優勢;將「語文素養」作為另一條線索,精選典範文本,安排必要知識,優化學習策略,有利於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發展。
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版塊組成;每單元3-4篇課文,如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
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由閱讀和寫作兩大版塊組成,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 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的理念。
4
小學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過去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孩子們先學會拼音,才開始識字。而這次的教材「大換血」,順序完全倒置:把拼音學習推後,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一年級上冊教材共安排了2個識字單元、2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後,再進行13個課時的漢語拼音系統學習。
「歷史」課本新變化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中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30多部,使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它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2
革命傳統教育
教材系統介紹了中華民族近代鬥爭史,突出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決定作用給予了充分敘述,分別介紹了以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以及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雄,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3
民族團結教育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在中國古代史中,揭示了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在中國近代史中,反映了中國各民族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在中國現代史中,介紹了中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實現民族大團結。
學生通過學習,能夠認識到中國各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
4
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
教材十分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以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5
國際理解教育
在世界史中,重點介紹了人類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地區、各主要國家文明發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增強國際意識,以開放的心態和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吸納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樹立熱愛和平的觀念和憂患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道德與法治」課本新變化
1
結合案例分析,以講法律規範為主
教材運用案例,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實現從感性到理性,從而達成對法律知識的領悟。選擇的案例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或直接從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擷取素材。
通過這一方式,使學生對於憲法文本做到入腦、入心。
2
以法律知識教育為載體
教材在闡釋法律規範的同時,更注重學生法治思維的養成與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講國家權力時,強調權力有邊界,「法無授權不可為」;
在講公民權利時,同時強調權利義務對等,有利於促進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從而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依法維護自身權利、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培養公共精神。
3
適當滲透道德教育
教材強調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把法律的約束力量、底線意識與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緊密結合,使學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蘊,牢固樹立誠信觀念、契約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從而實現法治的育人功能。
語文那麼重要,變化那麼大,該怎麼學?
因為數學,可能刷幾張卷子,成績就能提高;可語文呢,可能你刷一年的題,也未必有效果!
越來越多的陪讀家長已經意識到:語文、是最難學好的一個科目,是見效最慢的科目,也是對教師功力要求最高的一個科目!
新教材普及以後,語文的考試範圍就是這樣的!
那在最後小語給大家介紹六個可以幫助你學好語文的好習慣!
勤閱讀,讀好書,讀經典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好課堂上用的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娛樂化的淺層次閱讀是無效的。
一位語文名師曾經說過:
學語文不閱讀,再多的刷題和應試技巧也救不了你!沒時間閱讀怎麼辦?爭分奪秒,見縫插針。歐陽修善於利用「三上」的時間讀書,即「馬上、枕上、廁上」,鄭板橋讀書則利用「舟中、馬上、被底」的零星時間讀書背誦。
從小學階段培養閱讀習慣,一旦閱讀習慣養成,閱讀對孩子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根本不用家長督促,他們自動會抓緊一切時間閱讀!
勤做閱讀筆記
不但要閱讀,還要有效閱讀。做讀書筆記是有效閱讀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閱讀批註。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有助於培養勤於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於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
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方法:
a.摘抄、摘錄;
b.做卡片;
c.提要鉤玄;
d.寫讀後感。
勤查詞典資料
讀書要養成勤查詞典資料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最常用的工具書為字典、詞典、辭典。
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宇字典》《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辭典》等。工具書不僅可以在碰到疑難問題時查閱,而且也可以作一般書籍一頁一頁地讀下去。
勤於朗讀、背誦
朗讀背誦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效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
一定要讓孩子大量朗讀、背誦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通過朗讀,文章的內容、情感、文句的優美、漢語音的韻律,都能被體會出來。
背誦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化整為零地背誦;可以先抓要點背誦,然後連貫地背誦。背出以後還要經常複習運用,這樣就可以做到牢記於心。
寫作和閱讀一樣,一旦形成習慣,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更是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一個出口。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原創內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