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小學三科教材將完成國家統編統審統用!這些變化必須知道

2020-11-22 騰訊網

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首次對我國教育領域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系統設計。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透露,到2022年,我國將全面完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

《規劃》提出,到2022年,教材建設全面加強,教材管理體制基本健全、體系基本完備、質量顯著提升,更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更具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育人功能顯著增強,開創教材建設新局面。為此要採取多方面措施:

一是落實重大主題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進一步增強課程教材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厚植文化底蘊、傳承紅色基因、打好中國底色、強化國家意識、增強「四個自信」;

二是全面完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跟蹤了解三科教材的使用情況,及時組織修訂;

三是進一步完善基礎教育教材體系,學段上包括義務教育、普通高中,類型上涵蓋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等。

《規劃》對教材的編、審、用等各環節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中小學教材審定製度,未經審定的教材,不得出版、選用。其中,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課程教材,以及其他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教材和涉及國家主權、安全、民族、宗教等內容的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

《規劃》同時要求,嚴格控制地方課程教材、校本課程教材和各級各類讀本數量,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出版教材,確需編寫出版的應報主管部門備案,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進行嚴格審核。同時,對數量過多、質量不高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及時進行清理。原則上地方課程教材不得跨省使用、校本課程教材不得跨校使用。

此次教材修改,全國數百萬就讀於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德育、歷史和語文3個科目最終將實現統編版。

還有家長不清楚教材變動什麼內容?今天小語帶大家了解一下!

中小學「新」教材內容有變化

語文課本變天:一年級就有《論語》

使用新教材的語文有什麼值得家長關注的重大變化呢?

0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裡設有《日積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誦並測驗默寫的。其中包括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這一欄裡經常會出現文言文,一年級下冊已經要求背誦並理解《論語》選段「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了!

增加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經是必考內容,並有指定書目,小學新教材裡也增加大量課外閱讀要求。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的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孩子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

2

選文的變化

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既有反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經歷的篇目和他們的作品,也有反映狼牙山五壯士、江姐、黃繼光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

小學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擔》《金色的魚鉤》等革命傳統選文約40篇,初中教材中有《紀念白求恩》《回憶我的母親》等革命傳統選文30多篇。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徵》《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或是描繪祖國山川的秀美與雄壯,以美麗的景物感染學生,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或是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以鏗鏘的話語激勵學生,如《黃河頌》《壺口瀑布》;

或是講述各族人民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守衛祖國海疆的英雄事跡,以感人的故事滋養學生,如《無名島》《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3

體系結構的完善

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將「人文精神」作為一條線索,統籌安排,有利於發揮語文學科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優勢;將「語文素養」作為另一條線索,精選典範文本,安排必要知識,優化學習策略,有利於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發展。

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版塊組成;每單元3-4篇課文,如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

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由閱讀和寫作兩大版塊組成,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 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的理念。

4

小學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過去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孩子們先學會拼音,才開始識字。而這次的教材「大換血」,順序完全倒置:把拼音學習推後,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一年級上冊教材共安排了2個識字單元、2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後,再進行13個課時的漢語拼音系統學習。

「歷史」課本新變化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中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30多部,使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它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2

革命傳統教育

教材系統介紹了中華民族近代鬥爭史,突出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決定作用給予了充分敘述,分別介紹了以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以及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雄,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3

民族團結教育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在中國古代史中,揭示了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在中國近代史中,反映了中國各民族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在中國現代史中,介紹了中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實現民族大團結。

學生通過學習,能夠認識到中國各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

4

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

教材十分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以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5

國際理解教育

在世界史中,重點介紹了人類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地區、各主要國家文明發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增強國際意識,以開放的心態和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吸納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樹立熱愛和平的觀念和憂患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道德與法治」課本新變化

1

結合案例分析,以講法律規範為主

教材運用案例,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實現從感性到理性,從而達成對法律知識的領悟。選擇的案例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或直接從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擷取素材。

通過這一方式,使學生對於憲法文本做到入腦、入心。

2

以法律知識教育為載體

教材在闡釋法律規範的同時,更注重學生法治思維的養成與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講國家權力時,強調權力有邊界,「法無授權不可為」;

在講公民權利時,同時強調權利義務對等,有利於促進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從而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依法維護自身權利、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培養公共精神。

3

適當滲透道德教育

教材強調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把法律的約束力量、底線意識與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緊密結合,使學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蘊,牢固樹立誠信觀念、契約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從而實現法治的育人功能。

語文那麼重要,變化那麼大,該怎麼學?

因為數學,可能刷幾張卷子,成績就能提高;可語文呢,可能你刷一年的題,也未必有效果!

越來越多的陪讀家長已經意識到:語文、是最難學好的一個科目,是見效最慢的科目,也是對教師功力要求最高的一個科目!

新教材普及以後,語文的考試範圍就是這樣的!

那在最後小語給大家介紹六個可以幫助你學好語文的好習慣!

勤閱讀,讀好書,讀經典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好課堂上用的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娛樂化的淺層次閱讀是無效的。

一位語文名師曾經說過:

學語文不閱讀,再多的刷題和應試技巧也救不了你!沒時間閱讀怎麼辦?爭分奪秒,見縫插針。歐陽修善於利用「三上」的時間讀書,即「馬上、枕上、廁上」,鄭板橋讀書則利用「舟中、馬上、被底」的零星時間讀書背誦。

從小學階段培養閱讀習慣,一旦閱讀習慣養成,閱讀對孩子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根本不用家長督促,他們自動會抓緊一切時間閱讀!

勤做閱讀筆記

不但要閱讀,還要有效閱讀。做讀書筆記是有效閱讀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閱讀批註。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有助於培養勤於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於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

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方法:

a.摘抄、摘錄;

b.做卡片;

c.提要鉤玄;

d.寫讀後感。

勤查詞典資料

讀書要養成勤查詞典資料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最常用的工具書為字典、詞典、辭典。

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宇字典》《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辭典》等。工具書不僅可以在碰到疑難問題時查閱,而且也可以作一般書籍一頁一頁地讀下去。

勤於朗讀、背誦

朗讀背誦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效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

一定要讓孩子大量朗讀、背誦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通過朗讀,文章的內容、情感、文句的優美、漢語音的韻律,都能被體會出來。

背誦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化整為零地背誦;可以先抓要點背誦,然後連貫地背誦。背出以後還要經常複習運用,這樣就可以做到牢記於心。

寫作和閱讀一樣,一旦形成習慣,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更是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一個出口。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原創內容,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誕生記 從「一綱多本」到統編統審統用
    ■聚焦2019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  今年秋季學期,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遼寧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級學生的課桌上,將擺上三科與往年不同的新教材: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未來3年,所有普通高中生都會用上新教材。教育部今天召開金秋系列發布會,專門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情況。
  • 教育部統編三科教材9月投用 這些變化值得注意!
    中新網記者 闞楓 攝  今秋新學期,中小學這些教材有變化  教育部介紹,將在今年9月1日全國投入使用的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從2012年啟動編寫,2017年全部完成編寫工作,編寫時間歷時5年。
  • ——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綜述
    編者按  根據中央要求,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後,2017年9月在全國各地中小學起始年級開始統一使用。「按照中央要求,這次國家層面統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不是對原來教材編寫出版方式的簡單調整,而是著眼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義務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作出的重要部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三科統編教材出版發行與使用工作部署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對此明確強調。
  • 烏蘭察布市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問必答」
    我區從2020年開始分三年逐步實施,這是黨和國家對內蒙古的關心關懷。這項改革,是國家大政、民族大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我們必須完成好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3.國家關於內蒙古自治區使用三科統編教材有明確要求嗎?答:有。
  • 從「一綱多本」到統編統審統用
    ■聚焦2019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今年秋季學期,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遼寧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級學生的課桌上,將擺上三科與往年不同的新教材: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未來3年,所有普通高中生都會用上新教材。教育部今天召開金秋系列發布會,專門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情況。
  • 【政策解讀】錫林郭勒盟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問必答」
    答:目前,國家正在組織實施新高考制度改革,我區將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2022年前啟動。改革後不再分文理科,屆時將不存在「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高考科目。目前,除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外,其他學段和年級課程教材、授課語言都沒有變化,連續推行三科統編教材後,會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進行評價,即學什麼考什麼。 4 問: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後,學生學業評價標準怎麼擬定?
  • 2020年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國家級示範培訓舉行
    2020年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國家級示範培訓網絡培訓日前在北京舉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圖)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 日前,教育部舉行2020年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國家級網絡示範培訓。據悉,本次培訓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主辦,人民教育出版社承辦。
  • 中小學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用國家統編教材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2019年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全部使用統編教材;2019年起國家統編中小學語文教材配有「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中小學教材中不得夾帶任何商業廣告或教學輔助資料的連結網址、二維碼等信息。
  •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答記者問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統籌指導管理教材工作,強調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第二,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三科教材意識形態屬性強,具有極其重要而特殊的育人功能。
  • 教育部:統編中小學三科教材加強黨史國史教育
    您提出的「關於黨史國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建議」收悉,經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現答覆如下:  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黨史國史教育,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把黨史國史作為各級各類學校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通過政策引導、教材統編、校園活動等多種渠道,開展黨史國史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 鑄國之重器 育時代新人: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綜述
    編者按  根據中央要求,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後,2017年9月在全國各地中小學起始年級開始統一使用。  統編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後,教育部組織教材編寫專家及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兵分7路,進行實地回訪,問卷調查。
  • 使用統編教材是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材工作,把教材建設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性工程,2017年7月成立了國家教材委員會,進一步強化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管理和使用國家事權,加強戰略謀劃和統籌指導,服務國家戰略。按照黨中央部署,國家教材委員會組織專門力量統一編寫中小學語文、政治(道德與法治)、歷史三科國家統編教材,於2017年9月在全國所有中小學校統一使用,我區漢語授課中小學也同步使用。
  • 【重要】全了,關於國家統編教材政策都在這裡
    2019年12月,教育部教材局印發《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鑄魂工程」推進實施方案》提出「全面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薄弱地區開好三科、用好教材;在2022年前實現教材投入使用;到2025年實現全國大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使用全覆蓋」。新疆、西藏已分別於2017、2018年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包括我區在內的6省區於今年使用三科統編教材。因此,使用三科統編教材是國家對全國的統一部署,不是僅對內蒙古的特殊要求。
  • 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突破了什麼
    今年秋季開學,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開始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6個省份率先使用,其他省份根據新高考推進和各地實際情況陸續推開,2022年前將全部使用新教材。8月27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
  • 論三科教材「統編」:教材是國家事權
    作為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遵循,必須體現國家意志,尤其意識形態色彩比較重的「三科」,如果每一教材各省編各自的,中國文化差異還是有的,這麼大的大國,編成以後差異性就會越來越大,差異大了就是斷裂,時間久了就容易分裂。
  • 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變化很大,難度陡增!
    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2019教育金秋系列第二場發布會宣布,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審工作已全部完成,將於2019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6省市率先投入使用,其他省市根據新高考推進和各省實際情況陸續推進,2022年前將全部使用新教材
  • 2019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變化:思想政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將投入使用
    三科教材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教育部相關負責人10問答詳解,一起來看  1.統編高中三科教材的背景。  一是貫徹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體現國家意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論述。
  • 教育部通知:中小學的新教材開始普及,3本統編教材有變化
    其中,3科統編教材將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全年級覆蓋,具體包括道德與法治,語文以及歷史。在這三科教材投入使用之後,教育部將會建立相應的跟蹤調研機制,充分了解新教材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下一階段,中學生的教材將基本統一,都使用教育部統編的教材,改編原有的「一科多版本」局面。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據悉,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 9月1日起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9月新學期開學在即,我國中小學起始年級將開始使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新教材。新教材更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  教育部28日召開發布會介紹新教材編寫情況。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新教材的編寫堅持三方面原則:堅持德育為先,以德塑魂;以學生為本,易教利學;堅持繼承發展,守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