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上海,人們大多都會想起黃浦江岸那些引人注目的建築群。遍地高樓大廈,到處都是高檔商城、商業街。其實在上海也不乏,充滿江南特色的秀麗古鎮。今天就為大家說說將要被遺忘的羅店古鎮,因為遠離市區,這裡遊客很少,商店幾乎都是關著門的。
羅店古鎮位於上海的北郊,從美蘭湖地鐵站下車,步行約要半個小時。元代至元年間因商人羅升在此開店形成集市而得名,水陸交通發達,經濟繁榮,明代前期形成大鎮,向有「金羅店」之稱。古鎮距今約有700年的歷史,有著「三灣九街十八弄」的美譽。現如今羅店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整齊的河岸,人字形屋頂的房屋鱗次櫛比,雪白的牆,青色的瓦,朱紅的門窗,不規則排列的門戶和吊腳屋簷,一派煥然一新仿明清的沿河小街。
和許多古鎮一樣,進入古鎮先要穿過一個牌坊,上書「羅店古鎮」四個大字。亭前街是古鎮中比較重要的街道,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四方來客。白牆黑瓦的徽式建築,時尚與古蹟的完美結合。街上也沒有多少商業,大多都是本地的居民。幾家以前留下來的小店,生意很清淡,應該能維持日常生活,感覺他們很滿足。做生意也比較實惠,童叟無欺。鎮上還有許多農具店,供銷社等一些小店,都很好地保持了原有的特色。
古鎮現存三座古橋,大通橋,但羅店人都把它叫作大石橋;豐德橋,本地人叫為張家界和來龍橋。三橋歷經歲月淪桑,石橋上的字跡與圖案在雨水的侵蝕下已經難以辨認。大通橋位於亭前街,建於明成化8年(1472)年;豐德橋位於布長街南端,年份不詳;最後一座是來龍橋,建於清同治8年(1869年)。
羅店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遺產,就是羅店龍船。羅店龍船據說開始於明朝,到清朝時達到頂峰。這裡的龍船主要用來觀賞,偶爾也會用來競賽。龍船的製作工藝非常精細、成型的船體也是多種多樣,外形非常大氣美觀。2008年,羅店龍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如今古鎮每兩年舉辦一次龍船文化節,一般都是在端午時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筆者認為真正的古鎮就該是這樣的,靜靜的街道和陳舊的店鋪,沒有熙熙攘攘的遊客,沒有千篇一律的小吃點心,你可以在某個下午獨自來走走,看看小橋流水,品味小鎮人家清閒的生活,如果天氣好,還可以找一家河邊的農家茶館,或發呆或嘮嗑。在滬上有句俗語:「金羅店,銀南翔,銅真如,鐵大場,叫化(教化)嘉定賊(食)婁塘,烏雞(武舉)出在徐家行!」但現在滄海桑田,只剩下歷史了。不知大家有沒有去過羅店古鎮,對於古鎮現如今的落魄都有哪些要說的,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