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逐漸消失的徽派建築,羅店古鎮一條河一條街,幾乎沒有遊人

2020-12-17 旅行的信仰

其實,上海也有屬於自己的江南溫婉,那些經受過歲月千百年洗禮的古鎮,如今早已幻化為可以驚豔時光的珍品,其中有知名的朱家角、七寶、楓涇、南翔、新場。

羅店西臨嘉定,北達瀏河,西抵大場,東至吳淞,水陸交通發達,經濟繁榮,是寶山的首鎮。遠在明代萬曆年間,羅店已是一個物產豐富、商賈輻輳的商業大鎮。

沿著老街亭前街,自東首的大通橋到新橋;過新橋,沿市河街折回大通橋,羅店古鎮的精華全在此了。如今老街兩邊的房子參差林立,樸實典雅的範兒糅萃在這個小鎮之中。一步一景,步步是景,猶如走入江南的水墨畫一般。

自明代以來,鎮上名流住宅甚多,引人注目的建築有:春陽堂(明處士黃通理讀書處)、玉蘭堂(明職方郎中應景亮致仕後與弟景南共同讀書之處)、筒堂(明代馬元調舊宅)、江樓(清初範光啟築、乾隆五十四年其曾孫朝佐重建);百城樓(範洪鑄築、太倉畢沅、長洲沈德潛諸名士時相過從):默雷堂(清朝進士施灝舊宅,後園為畢沅的讀書之處)。

2001年,羅店鎮被列為上海市重點開發建設的「一城九鎮」之一,拉開了羅店「一鎮二貌」建設的序幕,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重大進展。羅店古鎮位於寶山區西北部,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鎮,元代至元年間因商人羅升,在此開店形成集市而得名,後來發展繁榮,有「金羅店」之稱,這裡水系發達,民居大都沿河而建。

羅店鎮黨委書記江衛鋒介紹,隨著旅遊全域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有力推進,羅店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但是集鎮配套設施滯後、特色缺失、管理薄弱、髒亂差等問題不斷凸顯出來,整體面貌不理想,成了全域美麗的短板。去年以來,羅店鎮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圍繞「整」「建」「遊」「管」四個字,使集鎮顏值和氣質也得到了質的提升,讓這座城市後花園更加美輪美奐。

老街範圍並不大,我們從新橋街牌坊處進去,一直走到新橋,也就一、二百米左右的距離,新橋應該是新建的橋,這座新橋橫跨市河——老練祁河,老練祁河東西走向,河南面是市河街,河北面是亭前街,老街似乎也主要是由這二條街組成。

「百年上海,千年泗涇」,穿越千年,就有擋不住的滄桑厚重感。「三弓一箭安一方」的民謠流傳至今,「三弓」中獨留的福連橋,黑色的斑駁印記還在講述一路風雨。

而主要的原因就是遊客太少了,生意沒有辦法做下去。只有部分商家能夠堅持下去,所以對於其他古鎮人擠人的狀態。在羅店古鎮你是沒有辦法看到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人擠人的古鎮也不是所有的遊客都喜歡。

古鎮一條河一條街,幾乎沒有遊人,行走在這街道港巷,慢慢地轉悠,靜靜的品味:青磚、白牆、黑瓦,非常的有江南小鎮特色。

老街的遊客比較少,因此整個老街顯得相對安靜,亭前街的商鋪主要就是古玩店、供銷社和一些小百貨之類的小店,飯店麵館也就三、四家,而且有二家還是關門大吉,可能遊客稀少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上海千年古鎮眾多,這七個古鎮古街,值得一遊
    下沙老街下沙老街是被上海市政府列入歷史風貌保護區的老街,下沙老街東起鹹塘港邊,西到滬南公路,老街幾乎沒有老建築了,也沒有名人故居或者大宅院,取而代之的都是近二、三十年新建的房屋,是一條名存失亡的老街了。
  • 逛羅店古鎮 聽石橋故事
    羅店古鎮是上海北郊四大名鎮之一,始建於元代至正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在明萬曆年間,羅店已是一個物產豐富、商貿輻輳的商業大鎮;至清康熙年間,棉花、棉布交易興隆,故有「金羅店」之稱。這座有著「三灣九街十八弄」的江南古鎮,因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也被稱為「花神」故裡。
  • ...上海,徽派,寶山,金羅店,貨櫃,美術館,範兒,羅溪路,聞道園...
    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築聞道園徽風皖韻的徽派建築聞道園目前有明、隋古民居20餘幢,其中有十二幢徽派古宅被整幢「搬」來,其中有氣勢浩大的宰相府、議事廳、雕刻精緻的進士府邸,特色的徽派建築優雅別致羅店古鎮古典韻味的明清建築集古典韻味和洋派風格於一體的寶山羅店古鎮,建鎮已有700年,曾是明清時代的商業大鎮,素有「金羅店」的美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曾是上海繁華興盛古鎮,但在改建升級後,卻變得越發冷清無人問津
    上海是一個人文歷史深厚的城市,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古村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古村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經徹底消失。只有深入城市腹地才找到的地方,至今還殘存著這個城市的一絲過去。
  • 上海這處「被遺忘」的古鎮,距離遠幾乎沒有遊客,商店都關門
    說起上海,人們大多都會想起黃浦江岸那些引人注目的建築群。遍地高樓大廈,到處都是高檔商城、商業街。其實在上海也不乏,充滿江南特色的秀麗古鎮。今天就為大家說說將要被遺忘的羅店古鎮,因為遠離市區,這裡遊客很少,商店幾乎都是關著門的。
  • 徽派老宅嘉定大宅留古韻 打造"民清茶飲文化一條街"
    早在20多年前,嘉定人民就喜歡逛州橋,一到節假日人特別多,分不清是本地人還是遊客。  州橋老街的吸引力來自於它的景,小橋、流水、人家,兒時不懂,只覺得美,現在才知,這分明就是典型的江南古鎮建築景觀,州橋一帶的建築是清末民初人家「前街後河」的風格,以磚木結構的廳堂式平房、二層樓房為主,青瓦屋頂,觀音兜,馬頭牆,配以彈格石路,具有濃鬱的江南水鄉民居特色。
  • 安徽「落魄」的老街,曾經被稱「小上海」,如今卻物是人非
    每當提到老街,每個人都會想起家鄉的老街,記憶中的老街是怎樣的,在安徽省有很多老街,曾經光彩奪目,如今卻落魄的沒有遊客,甚至連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處於尷尬的境地,就像安徽的臨河老街一樣冷冷清清,一點遊客都沒有。
  • 上海最有特色的16個古鎮,遊玩超盡興!
    離羅店古鎮不遠處有一處水域叫做美蘭湖水域廣闊,草地青青是羅店新鎮的核心景觀被譽為「北上海最美麗的地方」,千年上海看七寶」七寶古鎮歷史悠久可見一斑這裡又是距離市區最近的古鎮所以遊人如織,往來不絕,位於有著「上海之根」的松江自古就有著「郡東十八鎮,泗涇第一鎮」的美名一入古鎮,就能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塔樓這座塔樓叫做安方塔站在頂層,可以俯瞰整片小鎮
  • 上海這些古鎮你都去過嗎?
    市文化旅遊局說,上海的一個個老古鎮就像一位位說書人,將上海的另一面娓娓道來。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到古鎮逛一逛,感受古風悠悠。楓涇古鎮:品黃酒看大戲古戲臺上唱大戲;新年古鎮祈福遊;水鄉婚典巡演;財神送福,紅包鼓鼓……春節期間,楓涇古鎮豐富多彩。
  • 上海寶山舉行羅店龍船文化節
    人民網上海6月6日電(記者沈文敏)今年端午節,「魅力龍船?詩頌端午」第十三屆上海寶山羅店龍船文化節活動盛大舉辦,吸引了上萬市民前來參與和體驗。「立竿」、「燃旺盆」、「送標」、「接龍」、「砍纜」、「啟航」等羅店划龍船獨有的習俗在美蘭湖畔上演,伴隨著樂聲與號子,三艘龍船駛出港灣,岸邊的市民遊客或立或坐,歡呼雀躍,場面十分熱鬧。 羅店古鎮有著700年歷史,素有「金羅店」之美譽。羅店「三灣九街十八弄」的水系發達,棉業種植貿易的繁榮興盛和百姓祈福風調雨順的美好祝願,使得羅店龍船應運而生。
  • 上海曾經繁華如香港的古鎮,翻修後商店關門,街上遊客少得可憐!
    上海除了擁有眾多現代化的設施與摩天大樓以外,還擁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古鎮,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有一些完整的保留下來,已經成為旅遊景點,至今非常火爆,有些卻已經慘遭拆除改造,也有的已經徹底消失,現如今古鎮早已消失在城市的發展之中,只剩下孤獨的三兩古蹟,在訴說著這裡曾經的歷史
  • 江浙滬35個古鎮超全攻略,每個都值得一去
    「萬裡長江口,千年高橋鎮」高橋作為上海開埠最早的地區之一至今保留這許多舊宅相對於其他古鎮高橋古鎮低調許多高橋的老建築很值得一看如鍾氏民宅、杜月笙家祠、黃氏民宅敬業堂、仰賢堂、印家花園等等 著名的林家菜、儲家菜趙家菜、張家菜等等幾乎佔據著上海本幫菜江湖的半壁江山!
  • 過去是上海最繁華的古鎮,如今卻幾乎門可羅雀,這到底是為什麼?
    導讀:過去是上海最繁華的古鎮,如今卻幾乎無人問津,這到底是為什麼?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比如位於上海市寶山區的羅店古鎮,就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地方,而且在上海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那就是"金羅店、銀南翔、銅江灣、鐵大場",其實從金銀銅鐵就能夠看出這是復古鎮的含金量了,而且從這裡就能夠分析得出來,含金量最高的自然就是羅甸古鎮了。
  • 消失的油溪古鎮
    古渡口龍船巷子臨江一景消失的油溪古鎮作者 慢慢行在重慶眾多的知名古鎮中,曾經江津「老三鎮」之一的油溪古鎮悄無聲息,甚至很多人聞所未聞,古街古房和古道已經消失難覓蹤跡,非常令人痛息!古鎮街道是依大關山、油礦山的山勢沿江河布局,分為上嘴、中嘴和下嘴三個區域。中嘴最是繁華和熱鬧。從長江渡口一坡石梯上來,依次是:龍船巷子、河壩街、方家巷、雞市街及水井灣、江西街、火燒壩到高峰寺一條線的街道,眾多的寺廟分布在這一條線的街道兩旁;上嘴的街道是:火炮街、糧食市街、桂家院子、何家大院等;下嘴是璧南河對面的那片街道,比較冷清了。
  • 上海最浪漫的幾條街,都去過,算你幸福
    多倫路多倫路是上海的一條街,路面用石塊鋪成,位於虹口區,路兩旁為各式洋樓,門面洞開皆為雅商,字畫、古董、紅木家具,多倫路有著豐富的內涵和近代歷史名人建築群遺址,一路走過去甚是風雅,多倫路還有教堂,也是婚紗照的取景之地
  • 江西最有江南風味的古鎮,被譽為「清明上河圖」,就像一幅水墨畫
    在江西,有這麼一座被譽為「清明上河圖」的千年古鎮,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千年的文化沉澱,江南的風味在這裡就如同一壇發酵的美酒歷久彌香,這座古鎮便是位於婺源的水墨上河。曾經的這裡是一座名為上河的古村,因古代進出古村都要過河所以取名上河,如今的水墨上河,以「徽州的前世今生」為主題定位,讓來到這裡的遊客都能感受到徽州古鎮的原鄉生活。
  • 安徽又一景點走紅,人稱黃山的「小上海」,門票免費不輸烏鎮
    也因此出現了很多讓人羨慕的古鎮。今天所說的就是繁華程度堪比上海的一個古鎮,這裡的景色不輸烏鎮,也沒有烏鎮等等江南古鎮的人流如織,更多的是古代的商業氣息。它就是屯溪老街。屯溪老街位於安徽省黃山市的屯溪區,被人稱作的是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能被成為清明上河圖的,就能看出這裡曾經是無比的繁華,雖然現在沒有了往日的繁華氣息,但也還是屯溪區的中心,這裡依舊入流不斷,所以被稱為是「小上海」。
  • 雲蓋寺古鎮,典型的江南徽派和四川民居風格,到底「古」在哪裡?
    雲蓋寺古鎮,當地人簡稱為「雲鎮」。這裡街道兩側的建築,為典型的江南徽派和四川民居風格,包含前街、后街和半邊街,原本有50多座「四水歸堂」的四合院。明清時期進行重修,九樓十八殿,僧眾千餘人。如今,這座古寺已毀。
  • 羅店,遇見古鎮與藍
    遇見,古鎮與藍羅店出現過兩位兒童文學作家,一位是陳伯吹先生,另一位就是馮與藍。點擊視頻觀看《古鎮與藍》↑↑↑本期嘉賓:馮與藍 馮與藍,本名馮迎春。1978年生於羅店古鎮。她寫的周記一轉手變成了我兒時的「範例作文」,犀利又幽默的語調常常惹得我咯咯笑,我不知道這位姐姐是什麼模樣,但心想她一定很有意思。部分獲獎作品三十年過去了,馮與藍成為了繼母校的榮譽校友——陳伯吹先生以後,從小鎮羅店走出的第二位兒童文學作家。
  • 上海最有特色的十座古鎮,每個都非常驚豔,別只去東方明珠了
    這裡旅遊資源相當豐富,自然景觀主要集中在澱山湖附近,另外這裡有九條老街,其中的北大街被稱為「一線街」,是上海市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新場古鎮新場古鎮又稱作為「石筍裡」,有著「小小新場賽蘇州」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