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7日,多米諾讀書會結束了鼠年的最後一次課《聖經的故事》。
《聖經的故事》是美國作家房龍創作的故事集。作者按照《聖經》的章節排序,將《舊約》與《新約》中的故事用通俗有趣的寫作手法,將其轉換為概略簡要的「聖經故事」,不僅保留了《聖經》原典的精神,也使讀者輕鬆進入《聖經》世界。房龍用樸素睿智的語言講述古老故事的同時,也演繹出了《聖經》故事背後的浩大人類歷史進程。
這本422頁的大部頭對多米諾的同學而言,是有些挑戰的,尤其講述的歷史和人物,對沒有宗教背景的小朋友而言,更為晦澀難懂。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完成閱讀,閔老師特別布置了預習作業,讓同學們看電影《約瑟傳說》、《埃及王子》、《法老與眾神》、《十誡》,通過有意思的影像資料,協助完成《聖經的故事》的閱讀,然後給書中的《舊約》《新約》起一個小標題,製作猶太重要人物圖譜,並思考為什麼基督教能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帶著思考和任務閱讀,收穫是不一樣。先看看各位同學的作業完成情況吧。
同學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有理有據地談論自己在閱讀過程中認為重要的猶太人,並且利用各種方式來梳理猶太人之間的關係。
閔老師不僅肯定了同學們的學習成果,還大大讚揚了他們的讀書熱情和閱讀習慣,閔老師帶領大家一邊瀏覽預習作業,一邊有針對性地向同學指出可以改進的地方,同學們一方面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也從其他同學的作業中受益匪淺。
閔老師從創世紀開始介紹,引出了希伯來的歷史和文明。公元前23世紀,猶太先祖亞伯拉罕帶領族人從兩河流域遷徙到迦南(今巴勒斯坦),誕生了希伯來文明(希伯來意為「越河者」),與希臘文明並稱「兩希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老師通過歷史地圖向同學們介紹了希伯來人的兩次遷徙,三次大離散,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為止。圖文並茂地介紹了耶路撒冷,這個處在亞非拉十字路口重要地理位置,成為聖城的原因。
閔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幅世界宗教地圖。看到藍色系(基督各教派),綠色系(伊斯蘭各教派)覆蓋的廣大世界,大家直觀感受到以猶太教為起源的亞伯拉罕諸教強大的文化傳播力。
隨後,針對為什麼猶太教是一個民族性的宗教而基督教能成為世界性的宗教,而二者又有什麼區別,閔老師帶領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從教義到一神論,從耶穌的魅力到傳播的方式和途徑,大家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開拓了思維方式。
聖經對整個西方文明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支柱,包括對藝術、科學和哲學等的影響,它的思想和哲理成為西方人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契約意識。
聖經對西方文明的影響是獨一無二的,它塑造了西方人類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規範,它的語言滲透到西方人類的日常語言中。而且聖經還是歐美文學作品中最基本的素材寶庫,聖經中的意向和精神經常性融入到作品的情節或人物中。
在閱讀課的最後,閔老師問同學們,為什麼要了解聖經,讀《聖經的故事》呢?
閔老師告訴同學們,讀聖經裡猶太教的發展,我們就了解了世界三大一神教的緣起發展和相互淵源;看猶太人在亞洲邊陲小地的歷史,我們就看到了猶太民族與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希臘與羅馬文明的互動與碰撞,我們就感受到了幾個橫跨歐亞非強大帝國興衰交替的波瀾壯闊。這複雜豐富的歷史文化,非常值得我們去了解和欣賞。另外,聖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讀懂西方的音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電影等作品,更好地和有宗教信仰的人進行交流。
當然,閔老師特別指出《聖經的故事》是猶太人寫的本國歷史和傳說,不能完全當真實歷史書去讀,要參照其他文明的作品進行對照閱讀。
最後,閔老師向大家介紹了更多的課後讀物和影視資料,希望同學們在閱讀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