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大家來到古巷地青燈,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錦鯉人工繁殖的小技巧,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錦鯉是一種適應性強的魚類,可以在大部分地區養殖。錦鯉是雜食性魚類,飲食廣泛。其生殖方式與鯉魚相似,能自然繁殖。但為了獲得更高質量的產品,往往是通過人工繁殖。下面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母魚的選擇
種子親魚一般選自三脊以上、體長60釐米以上、血色純、色好、體質強的親本。一般來說,雄鯉一齡即可成熟,雌鯉一歲半。但此時,由於遺傳不穩定,後代的生產質量一般較低,很難獲得好的魚類。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選擇3令以上的用作親魚。
2、加強母魚養殖
母魚的濃縮培養應在秋季開始。這時,水溫約為25攝氏度,魚有很強的食慾。應選擇蛋白質含量在38%以上的飼料,佔體重的8%進行投喂,每天2至3次。同時適當地投餵青飼料如大白菜,菠菜,浮萍,以增加維生素的供應。適當增加飼料中的大米、糯米飯和蜂蜜可以增加脂肪的積累,這對促進春季卵巢的發育有特殊的好處。
3、繁殖季節
錦鯉繁殖季節通常是春季。當水溫達到16至35攝氏度時,就可以進行繁殖。最適溫度為22至30攝氏度,也可在秋季溫度下繁殖。除了最熱的夏天,幾乎所有的都能繁殖。
4、自然繁殖
當水溫高於16攝氏度時,可以進行繁殖工作。在自然繁殖中,應準備魚巢。水生植物、松葉、褐色薄片和尼龍繩(絲)通常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主要是使它們均勻地附著在卵上。這些物體被捆綁並懸掛在水池的表面。親魚的比例通常是兩個雄性和一個雌性。如果用於繁殖的親魚多時,1:1也是可能的。雷雨天氣的早上時,錦鯉魚最容易產卵。人工衝水刺激效果較好。
5、人工繁殖
由於錦鯉是雜交種,要獲得優質的小魚,很難在自然繁殖中獲得良好的效果。錦鯉13大類中的126種都是可以相互交配的,但其後代非常複雜。人工繁殖是獲得美麗後代的最佳途徑。①人工自然繁殖:選擇品種相同、品質優良、譜系優良的親本。雌雄比例為1:(2至3)它們被放置在單獨的淨水池或籠子裡,它們的巢懸浮在水面上,讓它們自然產卵。
②人工幹法授精:選擇同一品種的優質親本進行人工幹法授精。雌雄比例為1:2,放入獨立的清水池或網箱中,魚巢懸浮在水面上。互相追逐產卵時,取出雌魚,用麻醉劑麻醉。用幹毛巾擦乾魚身上的水,輕輕按壓腹部,然後把擠出的卵裝在一個小碟裡,當心此時不可以有水。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捕捉公魚,用麻醉劑麻醉,用幹毛巾擦乾魚上的水,輕輕按壓腹部,用吸管吸出精液,將精液放入已取的卵中,用雞毛(或鴨毛、鵝毛)均勻攪拌,然後將攪拌好的魚卵均勻地撒入水中的魚巢中。注意撒卵不要太厚,要均勻,過程要快、速度和準確性。
③孵化:受精卵吸收完水後,可使用碳酸氫鈉溶液(0.04%)+鹽(0.04%),全池潑撒,以防止水黴菌的損壞,然後轉移到清水中孵化。最好使用氣泵送空氣,使水稍有流動,有利於卵呼吸。
6、魚苗培育
當錦鯉的幼苗從卵中跳出來時,一種新的生命誕生了。通常,魚苗的孵化需要一定的累積溫度。當溫度達到累積溫度時,魚苗將完成其發育,並從卵細胞膜破裂處冒出。當水溫較低,積溫時間較長時,孵化時間就較長。反之,當水溫較高時,積溫時間較短,孵化時間也就較短。由於孵化過程中會消耗營養物質,孵化時間太長,孵化出的幼苗會非常脆弱。但它並不是越短越好,時間太短,幼苗的出現往往會有一定數量的畸形幼苗,發育不完善,這些幼苗不容易存活。在3~4天培養條件下控制出苗是最理想的,即最佳溫度為22至25℃。
魚苗孵化出來後是不會吃東西的,靠卵黃營養來發育和存活。這時,魚苗大多附著在池塘或巢穴上、水生植物上不動,如戳水,就會跳起來,但不能遊泳。此時最好不要驚動它,如果氣泵打開充氧,最好調整通風量,使魚苗減少活動,以利於其發展和成長。當水溫在22至25攝氏度時,3~4天魚苗開始發育完善。此時,魚苗中間有一個亮點,稱之為「魚鰾」。此時,魚苗可以遊泳了,這也證明它已經發育到很好的程度,而且營養卵白已經被吸收,所以它需要進食。當你看到這個情況時,必須開始餵食,這叫做開口料。如果不及時吃飯,魚苗會因虛弱而死。
遇上內容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錦鯉人工繁殖的小技巧,大家有不同意見的,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和小編一起探討交流。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的話,記得幫忙評論、轉發和點讚哦,您的每一個支持,對於小編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動力,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