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賦能讓紅色文化 走近年輕一代

2020-12-19 揚州網

紅色文創產品

■徐偉萍

日前,揚州市文化產業商會舉辦了紅色文創主題論壇暨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紅色文創發展中心揚州站」授旗儀式。論壇主要討論的是,如何進一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文創產品開發好;論壇同時提出要充分用好揚州紅色景點、紅色資源,開發更多、更豐富的,集生動性、互動性為一體的優秀紅色文創作品,向2021年建黨100周年獻禮。

揚州市擁有豐厚的紅色資源,這些資源可以進一步擦亮。我市共有22處紅色地標,建議文化宣傳、黨史研究機構、黨建服務中心等相關部門建立聯動平臺,聚焦揚州市紅色文化的硬核,推動我市紅色文化傳播生態圈的建設。這些革命遺址遺蹟主要集中分布在揚州市區、江都和寶應三地,革命遺蹟遺址點多、面廣、線長,可開闢紅色文化旅遊動線,與自然生態遊、歷史文化遊、名宿風情遊等機構聯合策劃。通過AR/VR高科技手段,觸動年輕一代感悟紅色經典對其人生發展的意義所在;從而建立生動性、互動的網際網路紅色教育生態圈。

揚州市擁有豐富的紅色檔案,這些檔案可以進一步活化。有關文化機構可以揚州市黨史辦的理論研究為引導,主動對接揚州市中小學及青少年活動中心,通過影視作品、動畫片和AR/VR技術,站在年輕一代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層面,聯合長三角教育機構、出版機構、文創機構全方位展現紅色文化,並與年輕一代共享紅色文化傳播創作機制,調動年輕一代傳播創作紅色文化的積極性。為揚州紅色地標和紅色文化的代代相傳建立可續的發展機制。

揚州市擁有豐富的文化技藝,這些技藝可以為紅色文化賦能。各文創單位,可依託我市紅色資源,融合我市雕版印刷、玉器、剪紙等傳統技藝,聯合文化創意設計團隊,開發設計紅色主題的文創產品,並可利用網際網路、VR/AR等高科技手段打造紅色文化IP品牌,形成跨界產業鏈。這些「紅色文創」產品將作為一種創新驅動力,讓豐富的「紅色資源」活化起來,動起來,如開發一批紅色線裝日記本、紅色景點漆器產品、紅色記憶的布藝小飾品等,在設計中,要讓一代代文化技藝的「後浪」,成為紅色文創的主動參與者,創造出更具市場生命的文創產品。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21年,將迎來建黨100周年,「紅色文創發展中心揚州站」成立後,揚州市文化產業商會,將圍繞打造新時代、新使命、新文創的文創+,大力創建「三個一」項目,即建立首個「產學研」一體化的「紅色文創平臺」;研發與舉辦「紅色文創」一系列品牌與活動;推動一批紅色主題產業化融合發展的項目,從而紮實深入地促進新文創賦能紅色文化。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講好新時代的紅色故事,就是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基石,將成為文化產業大潮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可以預見,紅色文創,也將成為我市文化產業領域一個新的亮點。

相關焦點

  • 「紅色文創發展中心」今天揭牌,用多樣形式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今天下午,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在海派文化中心舉辦紅色文創主題論壇暨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紅色文創發展中心」揭牌儀式。市文明辦副主任蔡偉民、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王衛忠、副會長王慧敏、上海市文聯副主席李守白、上海市黨史學會副會長丁曉強教授以及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團中央舊址紀念館等紅色場所的領導與嘉賓等出席。紅色文創發展中心的成立,旨在以豐富的內容、多樣化的形式促進紅色資源整合,讓紅色文化走近年輕一代。
  • 新文創賦能 紅色文創發展中心今在滬揭牌儀式
    今天,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在海派文化中心舉行了紅色文創主題論壇,並揭牌成立紅色文創發展中心。揭牌儀式上,紅色文創發展中心主任曹天風,作為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播者、上海「紅色文創發展中心」的發起人,介紹了「紅色文創發展中心」的行動計劃和未來規劃。
  • 年輕一代如何刻上「傳統文化的圖騰」?
    原標題:年輕一代,如何刻上「傳統文化的圖騰」?  當下年輕人所經歷的一切,有著社會轉型的「時代烙印」,卻鮮受傳統文化精華的浸染。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蔡志強教授說,「社會出現的道德分化和種種不公不能把責任全推給年輕一代,說他們不懂中國的傳統文化。然後人們說這些年輕人怎麼變了,怎麼把中國的東西給糟蹋了,其實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青年群體。」
  • 紅色文化 創意賦能(傳承 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為把上海紅色文化挖掘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在建黨99周年之際,第一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近日在滬頒獎。以石庫門建築門框外形為原型的初心鎖等3件作品獲大賽一等獎。隨著「文創熱」不斷升溫,依託上海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紅色文創產品受到廣泛關注,並呈現出潮流化、年輕化特色。
  • 傳承傳統文化,弘揚紅色文化——油紙傘進校園
    #校園##校園資訊# #社會實踐#【南通大學杏林學院7月10日訊】(通訊員:陶玉寒)7月10號上午,南通大學杏林學院的油墨重彩團隊來到了江陰市祝塘鎮親親幼兒園舉辦了一次宣傳非遺文化油紙傘活動團隊今年參加了省「網際網路+」紅色文化築夢之旅的比賽。本次活動主題為:傳承傳統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參加的主要成員為集成192陶滋洋、計科192陶玉寒。本次活動選在了大(2)班,小朋友們剛做完課外活動,教室裡熱熱鬧鬧的。在調試完教室裡的設備後,我們開始了這一次的活動。首先,我們向小朋友們介紹了一下什麼是油紙傘。
  • 甘為「砂礫」築「紅途」——走近田曉偉的「紅色情懷」
    「紅色傳承,大道之行。甘為砂礫,丹心赤誠。」走近田曉偉的「紅色情懷」,清晰可見:他把自己比作渺小的砂礫,能為傳承紅色基因築路架橋、奉獻歲月、點燃激情、託舉夢想,而無比欣慰與自豪。2012年,田曉偉任市委老幹部局企管科長、局黨委宣傳委員以來,堅持把發掘紅色歷史、整理紅色素材、弘揚紅色精神、傳播紅色文化作為己任,特別是充分發揮離休老幹部的紅色資源優勢,為其老有所為、老有所用搭建平臺,牽頭組建了老兵報告團,組織老兵分別到黨政軍群作紅色傳統報告近百場,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受眾達數萬人次。通過7年努力,老兵報告團已成為享譽全國的紅色品牌。
  • 福建三明:紅色文化「火」起來
    三明市委書記林興祿表示,三明3萬多人參加紅軍, 到達陝北後三明籍紅軍戰士僅倖存76人,在冊革命烈士6610人,還有許多烈士連名字都沒能留下。「發掘紅色故事的初衷就是激勵年輕一代傳承紅色基因,擔當紅色文化。」為此,三明「全市總動員」。
  • 全國政協書畫室採風考察系列報導 走近「紅色文藝輕騎兵」
    2017年11月21日,烏蘭牧騎成立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烏蘭牧騎隊員回信,充分肯定他們的事業,勉勵他們大力弘揚烏蘭牧騎優良傳統,繼續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 年輕的劉曉慶可真美,一襲紅色抹胸裙風姿綽約,氣質優雅!
    尤其適合年輕的姑娘,特別是身材嬌巧玲瓏的姑娘。穿起來更加性感時尚,不少女孩子都喜歡抹胸裙的穿搭,既能展現出女性的純美之情,又不乏性感氣質。即便是一代女皇「武則天」都不會放過抹胸裙的穿搭,年輕的劉曉慶可真美,一襲紅色抹胸裙風姿綽約,氣質優雅!一起來看看吧。在出席紅毯活動的時候,劉曉慶選擇了一條紅色刺繡抹胸裙,看起來優雅高貴,氣場也是非常的強大。
  • 紅色文化的魅力-江西新聞網-中國江西網首頁
    「八一精神」哺育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長,每個從這座城市走過的人,似乎都能感受到血在燃燒、心在澎湃……    上饒    唱響「可愛的中國」    □ 劉詩良 本報記者 餘 燕    人們走進上饒,漫步閩浙贛革命舊址,追尋新四軍北上抗日的足跡;徜徉上饒集中營,挖掘「皖南事變」真相
  • 熱詞背後,中國年輕一代文化自信在崛起
    無論是中國年輕一代文化自信的高度崛起,還是網絡時代個體與時尚的新觸點,抑或當代人對個性化的更大需求……從這些來自時裝周的樣本切片中,恰能窺見本土時尚文化中的一些趨勢和思考。  在學者看來,這些年來本土設計師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從未止步,一代代設計師背後的不同時代基因,讓挖掘與運用「傳統寶藏」的手勢不斷更新。與密扇毗鄰的展廳中,不乏更早涉足中國風設計的「前輩」品牌,這些品牌的雲集是中國風流行的最佳佐證,兩相比對又展現出中國風的「流動性」。
  • 弘揚紅色文化 爭做時代新人
    革命的歷史在這塊土地上結成了厚實的紅色文化板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新田兒女。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為發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培養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和踐行能力,該校充分利用革命歷史開發紅色教育資源,廣泛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
  • 什麼能代表深圳?深圳校服:年輕一代的"深圳認證"
    資料圖片或許在你眼裡,最能代表深圳的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是「城市地標」京基100大樓,是「拓荒牛」雕塑,但對於生於深圳、長於深圳的年輕一代來說,最能代表深圳的是「深圳校服」!近日,一條「深圳中學生校服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以下簡稱V&A)展出」的消息火爆網際網路。
  • 茨維塔耶娃:《「你們別笑話年輕一代!」》
    在目前為止篇幅最大的茨維塔耶娃作品集《茨維塔耶娃》(七卷集,莫斯科,1994)中,《你們別笑話年輕一代!》被排在第一首,其寫作時間約在一九〇六年,當時茨維塔耶娃年僅十三四歲。傾情朗誦: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黨委書記 黃東晶 教授(向上滑動查看內容)「你們別笑話年輕一代
  • 中國年輕一代「詩詞小達人」頻現
    中新社上海2月8日電 題:中國年輕一代「詩詞小達人」頻現  作者 王笈  一位名叫武亦姝的「00後」才女成為2017年春節期間中國內地最火的女孩。  大年初二起在中央電視臺連續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7日晚迎來了收官之戰,經過個人追逐賽、「飛花令」、擂主爭霸賽多個環節的比拼,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學生武亦姝最終問鼎冠軍。
  • 怎麼把京劇掰開了揉碎了融入年輕一代的生活?
    怎麼把京劇掰開了揉碎了融入年輕一代的生活?節目將年輕一代的迷之腦洞嵌套在京劇故事之上,既深入挖掘古老京劇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又用頗具時代氣息的表達方式歡樂推廣,讓人在哈哈大笑的同時,輕鬆收割一大波京劇知識點。《失街亭》《空城計》《洪洋洞》也能聽得津津有味了,甚至情不自禁亮一番湖廣音、中州韻,秀幾個驚提、怒沉、喜展眉的表情包。怎麼把京劇掰開了揉碎了融入年輕一代的生活?
  • 其實,西方真正擔憂的,是與眾不同的中國年輕一代
    不得不說,這篇漫畫震撼力相當之強,引起了大量年輕網友的關注。有網友在解讀漫畫的深意;還有人在感慨,如今中國也有諷刺西方的漫畫了,中國人的底氣硬起來了。這一幕,讓人思緒萬千。記得以前中國老一輩的社會中年,因為國家不夠強大以及公知們的洗腦,在網際網路上缺乏話語權,甚至有些人連愛國二字都難以啟齒。
  • 紅色大本營 -紅色,井岡,井岡山,岡山,培訓,-吉安頻道
    走近井岡山,歷時2年零4個月的井岡山革命鬥爭史,為它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巍巍500裡井岡,100多處革命遺蹟舊址散布其間,經過歲月的鍛造,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被賦予了厚重的歷史感。  「厚重的革命歷史、旖旎的自然風光,讓井岡山這塊紅色土地獨具魅力。
  •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從紅色地標的多維保護和開發,到紅色作品創作的蓬勃發展,再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上海這座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城市,在過去三年來正積極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我越來越意識到,紅色文化已經融入上海這座城市的奮鬥歷史與生活日常,觸手可及又蓬勃向上。」
  • 紅軍長徵過涼山80周年:紅色文化攪熱涼山紅色旅遊
    >紅色文化精  5月的涼山,索瑪花開得正豔。沿著羊腸小道,記者走近紅軍過江後住過的山洞。  這是一排在礫巖石壁上開鑿成的山洞,大小不一。通安鎮黨委辦公室主任康明雙介紹,當年紅軍渡過金沙江,中央領導就住在此處,毛澤東同志住在西邊江水流來方向的第一個山洞裡。  會理縣是紅軍長徵進入涼山的第一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