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源遠流長,
烹調技術更是精彩紛呈,為人們奉獻著豐富多彩的菜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整個九十年代,是菜系崛起,逐鹿天下的年代。
尤其以川,粵,蘇,魯四大菜係為代表,扛起了中國烹飪的大旗。浙,湘,閩,徽緊隨其後。一時間,八大菜系的叫法喧囂塵上。更有杭幫菜,海派菜,清真菜,宮廷菜(以譚家菜為代表)異軍突起。
其中粵菜更是採百家之長,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烹調技藝多樣善變,善於在模仿中創新,依食客喜好而烹製,加以發展,觸類旁通。從而深受食客喜歡,一時間粵菜成為高檔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人們都以上粵菜館為榮。
在烹調上粵菜以炒、爆為主,兼有燴、煎、烤,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鹹、鮮)之說。時令性強,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濃鬱。漫長的歲月演變中,使廣東既繼承了中原飲食文化的傳統,又博採外來及各方面的烹飪精華,再根據本地的口味、嗜好、習慣,不斷吸收、積累、改良、創新,從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調考究、質優味美的飲食特色。近百年來已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響的飲食文化之一。
都是偷抄偷記的筆記
粵菜的取勝法寶,其中之一就是對醬料的使用,
粵廚善用醬料,擅長調製複合醬料,西式的調味品,中式的調味品,都可以加以運用到醬料中,做出來的醬料在烹製菜餚時候加入,給菜餚增添了風味和口感。
那個時候,威記在「打荷」,炒菜師傅經常要調製醬料,這樣給威記的學習提供了機會,師傅們又不會給配方,只是口述,還好威記手腳快,除了不停地稱斤兩之外,還往腦子裡記,所以就記下來然後再抄。
九十年代科技沒這麼發達,資訊也沒有這麼方便,不像現在,上網隨便一搜就知道這個菜怎麼做,放什麼配料,在廚房裡,配方都靠這麼記的,有這個經歷的哥們出來聊聊!
字跡潦草,都是匆忙所記,因為要幹活啊
那時候,每個師傅都有自己的一套配方,
所以,同樣的一個燒汁配方,也會有不同的配方。或者根據菜餚的成菜效果不同,調燒汁的調料也不同。
比如第一個燒汁配方,就是適合燒臘使用。
第二個燒汁配方,適合鐵板菜餚和砂鍋菜餚使用。
上一篇說過,如果有喜歡這些配方的我就繼續分享!看著閱讀量轉發收藏還不錯,那就再來一波!後續繼續看看閱讀量怎麼樣!
喜歡就拿走吧,待續,還有很多珍藏配方!
發現美食!感受美食!
我是威記!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