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月的尾巴,我們迎來了五月天的電影,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
第一次知道它是在微博熱搜,「五月天出演唱會電影了,五月天出演唱會電影了~」
雖然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出演唱會電影了,但刷網頁的時候還是被一串數據驚豔到,他們在第九張專輯《自傳》發表後,開始了「人生無限公司」主題巡迴演唱會。
用18個月的時間、跑遍全球55個城市,唱了122場,吸引到場的觀眾人數超過415萬……
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電影就是提取於這122場演唱會中的精髓,光是技術與製作規模就足夠震撼。
下雨天的周末,電影院人流量不多,巧的是整個場次只有我一個人,這是第一次包場看電影,簡直爽翻。
可以不用顧及他人跟著唱,也可以起身跟著節奏蹦噠。
第一次聽五月天的歌是在初一,因為哥哥姐姐很喜歡聽五月天的歌,小時候就是覺得哥哥姐姐喜歡的就是最好的,然後自己也學著哥哥姐姐一樣聽歌。
初中時候大家去KTV不是網絡歌曲,就是五月天了。
我不是誰的粉絲,從小到大我沒有瘋狂的追過某個idol,也沒有無敵的喜歡過哪個明星。只是青春裡的那些美好回憶都與五月天有關。
青澀懵懂時候暗戀的少年說以後要帶他喜歡的人去看五月天演唱會,不知道現在實現了沒有.....
高中同宿舍的女生和男朋友吵架分手,借我手機哭著聽了一整晚的歌,第二天看歌單,全是五月天的《突然好想你》......
五月天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是時隔多年回母校故地重遊;深夜點開前任主頁;回到小學門口找到以前很喜歡吃的路邊攤,點上最愛的食物的感覺。
可能唯一不同的是,母校會接納新的學生,畢業的你漸漸成為局外人,前任會有新的生活,你已經成過去式,以前愛吃的路邊攤也變了味道,沒有小時候吃的那麼好吃。
而五月天還是五月天,可能五月天不再年輕,可能舞臺也不再華麗,但他們一開口就讓你覺得這幾個人仍是青春時期陪伴著你的音樂少年。
一個人在電影院,抱著奶茶,聽著五月天。
雖然不是每首歌都會唱,但當出現自己會唱的歌的時候還是會很激動的跟著唱,嘴角會不自覺上揚,也會不知不覺感傷,因為是青春啊!
3D很有代入感,戴上眼鏡假裝就能摸到阿信的臉,不僅有演唱會、有劇情,演唱會中的talking也收錄其中,看著他們五個的互動,覺得親切又可愛。
這五人的互懟能力簡直是只增不減啊。
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人們說一定要看一次五月天的演唱會了,因為是五月天陪我們走過青春。
那些熱血沸騰的日子,難熬沮喪的時刻,都有五月天。不管是生活、成長、還是愛情都能從五月天的歌裡找到答案。
以前喜歡聽五月天的歌是因為好聽,現在聽五月天的歌是情懷,因為那些回不去的悠悠歲月才是真的珍貴啊。
最喜歡的還是《乾杯》,有時候歌曲最好聽的不是副歌部分,而是中間那些為了副歌而做的鋪墊。
生活也是這樣,很多時候,很想坐上時光機看看以前那個倔強勇敢又無所畏懼慮的自己。
那時候的懵懂衝動都是為了以後更加優秀的自己做鋪墊啊。
從初始不知曲中意,到再聽已是曲中人,時間快得令人猝不及防,轉眼便是獨自闖蕩江湖的大人了。
「一個人的包場,站在椅子上嗨了一個多小時,出了影院我還是兩個孩子的老爸」
在微博評論中看到這句話,很有感觸。
腦袋中迴蕩著爸爸提到劉德華眼睛泛著光的畫面。
是啊,每個人都青春過,瘋狂過,爸爸媽媽也不是一開始就是爸爸媽媽,每個人都是從小孩變成大人。角色轉變了,社會角色不一樣了。
五月天這場影院演唱會,是多少人短暫的「放肆」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第二天還要上班呢。
成年人的長大總是悄無聲息的,青春肆意的瘋狂是因為有保護我們的人,現在我們也到了保護方的位置了,有想要守護的東西以及要保護的人。
我想那位父親肯定是位有愛的爸爸,有這兩個可愛的寶寶。
電影讓我們看到了煙花,早在很多年前,內地演唱會就禁止放煙花,很漂亮,很燃。 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錯過錯過的這些演唱會。
阿信說:「成年人的世界很好,如果有那麼一點點不好的地方,帶上耳機,五月天永遠陪你20歲。 」
大人的世界其實很好,有許多的事可以做。我們要做負了一些重量的大人,要做內心還是個孩子的大人。
那就做一個永遠20歲的大人吧。
22年,足以讓一個孩子從牙牙學語到大學畢業,22年,小樹苗也長成了參天大樹,22年足夠改變一個人的容顏。
陪伴我成長的22歲的五月天卻在舞臺上大聲的對我說要陪我永遠20歲,永遠20歲......
「人生最好時光,剛好你都在場。」這群可愛的大男孩用歌聲陪伴了我們這一代的青春啊。
▎ ▎ ▍
就像電影裡說的人生無限,青春是永不落幕的呀,誰的青春沒有一首五月天呢
ps:益禾堂的蜜桃烏龍真的很好喝~
一個人包場囂張的開閃光燈拍的(叉腰)
/
編輯 = 野梨子
圖片 = WB